通過總結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成長和不足。這些心得體會范文內容豐富,觀點獨到,值得我們認真品味。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一
鹽。泡了四天以后,就可以拿起來了。我們又拿來了粽葉,放在水里洗干凈。接著就要開始準備配料了。我們首先把三層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樣子,再把它洗干凈。放在鍋里,加上一小勺鹽、一小勺醬油、兩小勺白砂糖、半包五香粉、一勺味精、和一些水。然后燜上十五分鐘,把肉撈起來,放在盤子里,悶紅燒肉這個項目就大功告成了。
接著,就開始要來炒香菇、鵪鶉蛋、蝦米、干貝、和鮑魚了。我們先把每朵洗好的香菇都切成四小塊,再把蝦米、干貝、鵪鶉蛋洗干凈,然后把鮑魚都切對半。然后,把這些東西都放在鍋里,加上一些油、兩勺鹽、三大勺鹵肉汁。下去炒就可以了。
最后,就要來炒米了。我們把米放在鍋里,加上四勺鹵肉汁、半包五香粉、四勺鹽、和兩勺味精。精心地炒。把米炒熟以后,就可以了。
看,桌上擺著q黏清香的糯米、彈牙汁甜的紅燒肉、鹵香濃郁的香菇、又q又香的鵪鶉蛋、香香脆脆的蝦米、新鮮的鮑魚、和營養的干貝。
最后,就要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拿兩個粽葉,把兩個粽葉重疊在一起,做成一個像酒杯一樣的形狀。在里面放一點點米,一塊肉、一個鵪鶉蛋、一只蝦米、一個香菇、一塊鮑魚、一顆干貝、再加上滿滿的糯米。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這樣我們連續做了三十幾個粽子。做好了以后,就用繩子綁起來,綁成一串一串的,放在壓力鍋里,水煮五十分鐘,就可以吃了。
吃的時候,覺得那粽子無比的好吃。因為里面包含著我的汗水。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二
包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活動之一,也是一項技能活動。通過包粽子,人們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還能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在參與包粽子的過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包粽子需要細致耐心。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認真細致地完成。首先,準備粽子的材料,清洗糯米,將糯米加水浸泡,再用蘆葦葉包裹,全部都需要耐心。其次,把糯米放進粽葉里,再加入餡料,折疊成三角形,接著用線縫合,最后再放入鍋中蒸熟。整個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種樂趣和滿足感,因為我知道我正在創造一份美味的作品。
其次,包粽子需要團隊合作。包粽子是一項需要多人協作的任務。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分工合作,有的洗糯米,有的包餡料,有的縫合粽子。每個人都發揮著各自的特長和能力,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通過這個過程,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團結合作,我們才能以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并獲得最好的成果。
第三,包粽子需要細心觀察和學習。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仔細觀察著老師的示范和指導,試圖模仿她的動作和技巧。我學會了掌握粽葉的大小和形狀,掌握糯米和餡料的比例。通過不斷地觀察和學習,我的包粽子的技巧也逐漸提高了。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只有對事物有細致的觀察和學習,我們的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第四,包粽子需要創造力。雖然包粽子有一套傳統的制作方法,但是過程中我們還是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嘗試不同的餡料組合和包裝風格。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嘗試了自己獨特的餡料配方,結合多種食材制作出了別具一格的粽子。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只有敢于嘗試和創新,我們才能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最后,包粽子展示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包粽子,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我了解了粽子的起源和由來,了解了粽子在端午節中的重要意義。粽子不僅代表著豐收和吉祥,更代表著傳統美德和對祖先的紀念。這段經歷讓我對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認同感,并且讓我更加崇尚和珍惜傳統文化。
總之,通過包粽子的過程,我體會到了細致耐心、團隊合作、細心觀察和學習以及創造力的重要性。通過包粽子,我不僅得到了一份美味的作品,更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我相信,在將來的生活中,這些經歷和體會將會對我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在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給予我力量和勇氣。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三
近日,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包粽子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包粽子,不僅收獲了快樂,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首先,包粽子讓我深刻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力量。在活動開始前,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包粽子的步驟和方法,然后把我們分成幾個小組,由每小組選擇一位組長負責指導。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要互相協作、相互幫助。有的同學負責找出墊底的粽葉,有的同學負責放入糯米和餡料,還有的同學負責系好粽子。每個人分工合作,團結協作,我們相互之間互相鼓勵和支持,粽子包得也更快更好。通過這個活動,我明白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其次,包粽子還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我了解到粽子是中國傳統的食物,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原來,粽子的做法是帶有紀念性的,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的。而粽子的形狀和餡料也有很多種,有咸的、有甜的,可以供不同的人選擇。通過親手包粽子,我還了解到粽子的包法有北方的長粽,也有南方的三角形粽子,這些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包粽子的方式。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神奇和豐富,包粽子不僅僅是一種吃的方式,更是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了解。
再次,通過包粽子活動,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增加了動手能力。我曾經聽老師講過包粽子的步驟,但是親身參與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奧妙。我發現包粽子需要一定的技巧,糯米要用手搓揉,粽葉要用手巧妙包裹,細繩要用手巧妙綁扎。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手指活動靈活性提升了,手眼協調能力也提高了。通過親自動手包粽子,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能,這對于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后,包粽子的過程不僅僅是一項技能的培養,更是鍛煉了我的耐心和細心程度。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細心,而我包粽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要細心地推敲和考慮每一個步驟,不能急躁和馬虎。糯米要均勻地裝進粽子里,餡料也需要放適量,并在細繩上綁扎牢固。這個過程需要我仔細操作,時刻保持注意力,這樣才能保證粽子的品質和口感。
總而言之,通過參加包粽子活動,我體會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動手能力和耐心細心程度。粽子雖小,卻蘊含著許多的智慧和技巧,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親身參與這樣的活動,繼續學習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四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粽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余的粽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扎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粽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粽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為什么?”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過兩片粽葉說:“包粽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粽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里,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范。等我學著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著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粽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繩子捆緊。”說著外公晃了晃剛才邊說邊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后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著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扎好繩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嘗!我拎著它左瞧右瞧,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粽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五
包粽子是中國傳統的食品制作技藝之一,也是一項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在過去的端午節里,我曾有幸學習包粽子的技巧,從中受益良多。下面我將通過五段式的文章,分享我對包粽子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初試包粽子。
注冊登錄第二段:耐心勤奮是包粽子的要訣。
為了提高包粽子的技巧,我多次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包粽子需要具備耐心和勤奮。首先,我發現在包粽子的過程中,粽葉的調節需要耐心細致,每一葉都需要仔細處理,確保沒有葉脈,才能包出一個美觀的粽子。其次,米飯的處理也需要耐心,需要悉心攪拌,以保證米飯的黏稠度和味道。最后,包粽子需要勤奮,只有勤奮練習才能掌握包粽子的技巧,才能包出完美的粽子。
第三段:包粽子的樂趣。
雖然包粽子的過程需要耐心和勤奮,但我發現包粽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制作食物的樂趣。從挑選材料、處理粽葉、調制餡料,到包粽子的過程中,我享受到了獨特的制作過程帶來的滿足感。此外,包粽子還能將家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參與到制作的過程中,增進了我們之間的感情。
第四段:包粽子的文化意義。
包粽子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制作,還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食品之一,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包粽子是傳統的民俗之一,傳遞著家庭的溫暖和團圓的愿望。在包粽子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學會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是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親情的深意。
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和學習,我逐漸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現在,我能夠輕松地處理粽葉,掌握松緊度,攪拌出口感鮮美的米飯。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粽子。包粽子不僅是一項技巧,更是一種獨特的情感的表達和傳承。
總結:
通過學習包粽子的技巧,我不僅僅掌握了一項手藝,更是體驗到了包粽子的樂趣和傳統文化的意義。包粽子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通過包粽子,我感受到了耐心和勤奮的重要性。包粽子不僅僅是制作食物的過程,更是一種傳承與感恩的方式。每一口粽子都承載著親情和團圓的情感,讓我更加珍惜和家人的團聚時光。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六
包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之一,它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一種情感的表達。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有幸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包粽子活動,并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包粽子是一種團隊合作的體驗。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負責剝葉子,有人負責洗糯米,有人負責包餡料,有人負責拴帶子。每個環節都需要大家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包出一個完美的粽子。這讓我意識到,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貢獻都是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包粽子是一種耐心和細致的修煉。包粽子看似簡單,但要包出一個形態美觀,味道美味的粽子,需要細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首先,要保持穩定的包粽子姿勢,將糯米搓圓包好;其次,要熟練地將餡料加入粽子中;最后,要用帶子綁緊,并將其包裹成三角形。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仔細考慮,不能馬虎大意。通過包粽子,我學會了做事要有耐心,要細心觀察和思考,不斷調整和改進。
此外,包粽子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體驗。粽子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包粽子不僅是一種制作過程,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粽子的來歷和文化背景,并帶領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習俗和傳統。這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歷史積淀,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
再者,包粽子讓我體驗到了分享和感恩的快樂。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分享經驗和技巧,讓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快樂。“因為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包好我的粽子。”一個同學開心地說道。通過包粽子,我明白了“喜歡與人分享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的道理,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親朋好友,感恩與他們的相伴和支持。
最后,包粽子不僅是一種技巧的學習,更是一個內心的修煉。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平等對待每個環節,學會了尊重每個人的貢獻,學會了欣賞每個粽子的獨特之處。包粽子讓我體會到了愛心和關愛的力量,讓我變得更加寬容和包容。正如一位同學所說:“包粽子不僅包出了美味,還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通過學包粽子,我不僅獲得了技巧上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團隊合作的體驗、耐心和細致的修煉、傳統文化的體驗、分享和感恩的快樂以及內心的成長。這些寶貴的經歷將伴隨我一生,并成為我成長的財富。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都將給我帶來幫助和啟示。因此,我會繼續保持對包粽子的熱情,并將它的精神傳遞下去,與更多的人分享包粽子的快樂和文化的內涵。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七
包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準備包粽子已經成為一種家庭聚會的重要形式。隨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的臨近,我也決定親自體驗一把包粽子的樂趣。這次的體驗讓我對包粽子這個傳統文化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第二段:買料和制作過程。
在包粽子之前,首先要準備好所需的材料。我精心挑選了糯米、豬肉、咸蛋黃、紅棗等食材,并將它們洗凈備好。接下來的制作過程是糯米的清洗、浸泡和蒸煮,同時將豬肉餡、咸蛋黃和紅棗等食材準備成各種包粽子的餡料。這個過程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并且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遵循。盡管有些辛苦,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制作食物的樂趣和成就感。
第三段:包粽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包粽子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需要一些技巧。首先是包粽子的形狀,熟練的包粽子手藝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積累。其次是包粽子的口感,需要掌握好糯米的粘性和餡料的搭配比例,才能使得粽子口感豐富。另外,包粽子時要注意將粽子口收緊,否則在煮的時候容易散開。通過自己動手包粽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第四段:品嘗的快樂。
經過一個繁瑣的制作過程,我終于把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端到了餐桌上。解開粽葉的包裹,一股濃郁的粽子香味撲鼻而來。咬下一口,軟糯的糯米和香味四溢的餡料在口中交融,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口都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和溫情,也被這份品嘗的快樂所滿足。這種品嘗粽子的快樂是超越了味覺的享受,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第五段:對端午節和包粽子的思考。
通過這次的包粽子體驗,我對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對烈士的懷念和緬懷。而包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通過自己親手包粽子,我向傳統文化致敬,也向祖國的優秀歷史文明致敬。也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應該珍惜并傳承好這一份獨特的傳統文化,將其發揚光大。
總結:
通過親手包粽子的體驗,我深入體會到了包粽子的樂趣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包粽子不僅是一種食物的制作過程,更是一種親近家人、傳承文化的形式。品嘗那份自己包的粽子時,我體驗到了一種回味無窮的快樂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我相信,通過自己動手參與到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份文化遺產。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值得我們永遠去探索和珍惜。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八
粽子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九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商量著今年要來點什么呢?這時,我腦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粽子大賽,說干就干,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粽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么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么不做一個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將棕葉包扎起來,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看著大家陸陸續續包好的粽子,我覺得我這個心形的`粽子很特別。然后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搶著自己的成果。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十
明天就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到婆婆家包粽子,可我不會包粽子,我只想馬上吃到粽子。
到了婆婆家,客廳里放滿了大小盆子,有的盆子里有白白的糯米,有的盆子就是黃黃的小米,有的盆子里就是紅紅的棗,還有的就是豆子,高高的`桶里放滿了粽葉,婆婆已經開始包了,他先把粽葉包成三角形,放上一把米和豆子,再放上一顆棗,然后再放入少許的水,在一疊、一裹,最后扎緊就可以了,然而可就是我來沒幫上婆婆的忙,可我明白了,小小的粽子做起來也挺不容易的。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十一
粽子是端午佳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最新包粽子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2篇)篇十二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佳節來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粽葉先洗干凈,燒上水,然后把洗干凈的粽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著把煮熟的粽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里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粽子來可漂亮了。”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腌制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干凈,最后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著我的杰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