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是記錄個人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寫日記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日記記錄了我們成長和變化的痕跡,這些范文或許能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你的共鳴。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一
學完石頭書這篇課文后,我就一直想去一次地質博物館,雖然之前去過很多次。寒假的一天,我終于跟媽媽一起去了!
在20分鐘的奔波后,我們來到了地質博物館,首先,我們看到一個恐龍,脖子長長的,頭像橢圓形,眼睛小小的,身長好幾米。
我們走進博物館,看見許多礦石和水晶,然后看到半個地球型的房子里有個橢圓形,走進去一抬頭發現是一個地球模型在講“地殼”的演變。繼續往里走,我看見了許多化石,我發現這些化石全是動物的尸體。
再往里,我看見了火山模型,然后看見了火山是怎么噴發的。
到二樓,我看見一個地方可以與假恐龍拍照片,于是我就央求媽媽讓我拍一張,媽媽點點頭說:“好”。
到三樓,我看見了許多恐龍蛋。
到四樓,我看見了可以看9d電影的地方。好想看電影啊!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給我點了一部“歡樂圣誕”。阿姨把我放在椅子沙發上,給我戴上了一副奇怪的眼鏡,讓我能參加到電影里面,跟電影里的人物一起做動作。好刺激!
玩了好一會兒我們才回家,今天挺高興!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二
前幾天趁著有空我去了一趟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一段段資料、一件件展品帶給我的震撼,仿佛將我拉進了百年哈局的發展洪流之中。兩個小時的博物館參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是簡單的文字說明和視頻,而是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哈局的光輝歷程。我們應該銘記,是老一輩鐵路人的不懈努力和熱情奮斗創造了我們今天的鐵路局。所以我們在參觀之余更應該學會感恩。
博物館解說員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回顧鐵路歷史,就是為了面向未來。在推動鐵路經濟發展,普速列車轉向高速鐵路時代中,我們要珍惜眼前,用同樣的精神為哈局做出自己的貢獻。
如今的我從校門畢業成為一名鐵路職工,我非常高興能進入鐵路這個大家庭,并以此為榮。一次簡單的博物館參觀學習,讓我對鐵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對哈局有了更真實的了解。
參觀結束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也深刻體會到,雖然我們現在鐵路工作環境已經大大改善,但是我們也應該背負起老一輩鐵路人肯吃苦的精神和能吃苦的優良傳統,把這些一直延續下去。
希望大家有空也去參觀一下博物館呀!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三
前幾天,老師帶我們游覽了柯橋明珠廣場的兩個特色博物館:越文化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而最吸引我的是“非遺館”。
走進古樸的大門,我看到了一塊石壁,上面例舉了眾多紹興的非遺項目名稱:黃酒、梅干菜、越劇……繼續往里走,一條巨大的龍舟出現在我眼前,這長長的“龍須”,逼真的“龍頭”,引得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坐上了這條船,拿起船槳用力劃。
跳下龍舟,我奔向紙扇展覽館,這兒的扇子品種繁多:有寫著書法作品的,有畫著山水畫的……同學們紛紛拿起扇子仔細端詳著。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巨大的“扇中之王”,上面畫著的牡丹和梅花惟妙惟肖,真讓人震驚!
體驗著家鄉豐富多彩的非遺的精華,我為自己是紹興人而驕傲。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四
大年初四,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無錫博物館觀賞。
我們是乘坐地鐵去的,不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一走進大門,我不禁感嘆了起來:這里好大啊!我們先去了中區二樓,那里都是書畫家的作品,每張作品都是非常得漂亮,讓人身心舒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那里,我還看見了一張我很歡喜的畫——徐悲鴻的《奔馬圖》,讓我領略到了他非凡的畫功。
旁邊的一個展廳,是榮智安的畫,她是無錫榮氏的.后人。她的作品顏色非常鮮艷,是西洋油畫的抽象畫派,充分體現出了畢伽索的風格,使我看得陶醉,遲遲不愿離開。這展廳雖然不大,但是墻上滿滿的都是榮智安的作品,我對她非常佩服。
隨后我們又去了東區。那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眼球。它們不是阿福,而是用泥人再現了一個熱鬧非凡的惠山古鎮。里面的人物非常多,一個一個經典的場景讓我目不暇接,連忙拍起了照。有的三兩個人聚集在甘蔗攤前,攤主正給客人削甘蔗;接著是一個鞋匠,正在給一個老奶奶補鞋子;再過去一點就是拉黃包車的正在拉著客人飛奔;后面還跟著一個挑著餛飩擔的小販......河對岸是點心店接著豆腐作坊、包子鋪、文房四寶齋......也是人頭攢動,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再往里一個展廳展出的是一件件在我們無錫各地出土的古代文物,我欣賞著,它們也仿佛在訴說著那時候的一個個故事。
后來,我們又去了西區的科技展廳,我在那里增長了很多知識。我在顯微鏡下觀看了蚊子,微生物 ......還在虛擬的大運河里開船游覽了一番。
終于,在肚子“咕咕”的催促聲中,不得不結束此次行程,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五
今天,爸爸和媽媽領著我參觀了位于xx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
一進來,哇。這個博物館好大啊;分別有水下考古成果展、陶瓷展、中國近代展……一圈下來,我最喜歡的是——水下考古成果展,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水下考古成果:中肯合作調查肯尼亞拉穆島海域水下文化遺存、參加法國巴拉瓦海域“讓那。伊麗莎白”號沉船遺址發掘……;此外國家水下考古隊將水下發掘設想一個“田”字進行勘察,更神奇的是在水下居然可以使用望遠鏡。
水下考古發掘的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表層清理、基線布設、抽沙、探方布設、遺物清理、船板清理、濺繪、攝影、錄像、文物提取、船板編號、揭取船板、初級保護、包裝入箱。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知識吸取了嗎?下次我還會向你們介紹其它的,一定要等我啊。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六
今天,艷陽高照,驕陽似火,我們一家三口來到蘇州博物館參觀。此時此刻的博物館的門口人山人海,寬闊的走道被男女老少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走進博物館的霎那間,我便被悠久歷史文化的古老氣息所陶醉。
蘇州博物館里的文物是各種各樣,應有盡有,陶器、玉器、春秋青銅器……各種文物千姿百態,玲瓏剔透,元氣淋漓,我的眼睛好似吸盤,吸在文物上紋絲不動。此時的我宛如一條小魚,在歷史的海洋里遨游,如饑如渴地吸吮著文化的乳汁。
在這么多琳瑯滿目、眼花繚亂的文物中,最令我看了心曠神怡、難以忘懷的就是“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與“象牙雕八仙”。
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出土于1957年,是蘇州博物館三件國寶級文物之一。它造型精致,端莊有姿,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高雅出塵。這件文物有一個神奇之處:從上往下看,感覺碗里有水,那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可倒過來一瞧,卻什么也沒滴下來。這件碗瓷胎呈灰白色,細膩致密,呈現出玉一般的韻致,美不勝收,引得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參觀。
象牙雕八仙出土于民國,它小巧精致,把八位神仙刻畫得栩栩如生。仔細端詳,他們千姿百態、神態各異,有的手搖蒲扇,光著肚皮,好像在說:“這天熱得本仙都快中暑了,who help me?”有的捧著果籃若有所思,好像在想:“這筐美味可口的水果,我該給誰呢?”有的頭頂金冠,拿著元寶,好像在炫耀:“我是百萬富翁,有錢我就任性,哈哈!”走近他們身邊,你似乎還能聽到他們輕細的呼吸聲呢!
快樂的時光總是結束得那么快,那么突然,我依依不舍地向博物館告別。這次蘇州博物館游覽令我收獲多多,快樂多多。蘇州博物館,有時間我還會來拜訪的,等我喲!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七
今天,我們大家都異常興奮,因為馬上就要出發到自然科學博物館了。一上車,我們迫不及待的想要趕快到自然科學博物館,但離我們這里還是有一點遠啦,在車上,我們不是吃著“卡滋”的餅干,不然就是盡情的聊天,大家都非常的開心,歡笑的聲音更是傳遍了整游覽車。
下了車,映入眼簾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更是令我們興奮不已,進入自然科學博物館,不但有專業的解說員,還有許多新奇的東西,都是平常無法看到的,“大地瑰寶”-紫水晶、石英…這些閃閃發亮的礦物,都是從地底挖掘出來的,令我們看得目瞪口呆,解說員也詳細的為我們解說,我們也專心的聆聽。
“與蟲共舞”-導覽員讓我們看了趣味又具有教導性的小短片,讓我們了解環境的重要性,但那過程更讓我們了解保護地球是很重要的,用淺顯易懂的影片,讓大家從寓教于樂中,也可以愛護環境。
“蕓蕓眾生”-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如加拿大凍原,就算是夏天,仍是很寒冷,解說員也非常認真替我們介紹許多動物,甚至有許多我們沒看過的景象呢!令我感覺十分新奇。
“福蝶特展”-中國地域遼闊,適合許多動物、昆蟲居住,而蝴蝶就是其中之一,沒想到蝴蝶竟可以做成五彩繽紛的藝術品,而她的卵更是奇形怪狀,我們不僅與蝴蝶做親密的接觸,還要學習到愛護這個“福蝶”。
這次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旅,不僅僅出去游歷,還吸收解說員介紹豐富的內容,真是獲益匪淺,不虛此行!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八
今天,我起得特別早,因為我們陽光假日小隊的同學要去運河運河博物館參觀啦!
來到運河博物館,我看到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看到了現代化的影視宣傳資料。通過參觀,我知道了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全長1782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古代帝國的首都大多在北方,開鑿京杭大運河是為了方便把南方的資源運到北方。
看著博物館里簡陋的挖掘、運輸工具,很自然地想起古代開鑿京杭大運河的勞動人民來。那時候沒有挖掘機、起重機,就靠一雙雙手一寸一寸地開掘,一點一點地運輸。隋煬帝時,征用了350萬民夫開鑿運河,僅一年時間累死、病死的民夫就達25萬人。京杭大運河真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但是大運河的開通,對唐、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運河博物館里有許多船的模型,有皇帝下江南的龍船,有用來運輸糧食和各種物資的漕運船,還有威武的戰船。在展廳的地面還有一條玻璃鋪成的模型運河。踩著這條“運河”,看著各種精美的船只模型,我仿佛穿越時空,來到運河邊,看著各式各樣的船愛京杭大運河上來來往往。
參觀完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我感覺像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九
今日媽媽終于答應帶我來博物館參觀,我快樂極了。
來到博物館,我先了解了一下青陽縣的由來。青陽古為陵陽邑,春秋為吳越名邑,戰國屬楚,西漢元封二年始置縣,時屬宣州,宋至清俱屬池州。
青陽博物館內展品最多的便是青銅鏡。這些銅鏡年代各異,有晉朝出土的神獸鏡、真子飛霜鏡,有唐朝出土的方形八卦鏡、蜂蝶戲牡丹鏡;還有漢朝出土的規鉅鏡、重列式神獸鏡、夏氏雙龍對峙鏡等。看到這么多款鏡子,我心想是不是古時候的女孩都特別愛美呀!
除了以上提到的展品,博物館內還有青銅鼎、玉如意、水晶兔、水晶珠、犧尊、劍、戈、矛、陶俑、龍紋盤……。第一次近距離感觸到了前人的才智,開辟了視眼。
今日參觀的時間不長,卻讓我對青陽縣的.前史有了更深的知道,頗是高興。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
星期五上午,我們去馬岙秋游,到了馬岙后,我們去了馬岙博物館。
一進馬岙博物館,一顆碩大的隕石就把我吸引了,我心想:這個馬岙博物館一定不同凡響。
其實,我真正期盼的,還是那多種多樣,五花八門的繩結。過了一會兒,我終于看到了夢寐以求的繩結。
一到二樓一個房間,我驚呆了,一墻墻繩結都映入了我的眼簾,我從來沒有見過,有玉米結、紫羅蘭結、金魚結……還有許許多多,我見也沒見過,名字知也不知道的繩結。以前,我只知道有中國結,就沒有別的'結了,可我萬萬沒想到,世界上竟然還有這么多的繩結掛件。那里除了繩結掛件,還有繩結藝術品。所謂的繩結藝術品就是用打滿了結的繩組成一件物品。其中一件是一個玉米,我也最喜歡它。瞧,綠油油的玉米葉,黃澄澄的玉米粒,因為是用一個個小結組成的,所以跟真正的玉米粒比起來很難辨別真假。為了作紀念,我也買了個結回去。
這次秋游不但讓我喜歡上了繩結藝術,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我的課外知識。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一
說是參觀,老實說,連走馬觀花都談不上,雖然帶了兩只眼睛,卻總嫌不夠用,恨不得再長兩只眼睛才好——那么多學生,在那么大的地方到處看希奇,稍不注意看丟了兩個學生,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呢。所以,我只有兩只眼睛,那兩只眼睛就忙得不亦樂乎,只能偶爾瞟一眼恰好落入眼簾的一點東西,呵呵,夠幸運的了呢。
當那么多的各種各樣的鼎從我眼前一晃而過的時候,我就突然想起了我第一次教一篇有關“鼎”的文章的事來。
那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鼎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有什么作用——書上的介紹當然看過一些,只是真的沒有一點感性的認識,沒見過。于是,上課的時候也只能按照書上說的照本宣科了。雖然知識并不會教錯,但自己也覺得教得很是無味得很。
后來,曾經親眼看過了許多的鼎,并且了解了它的演變之后,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鐘鳴鼎食”,也終于知道了“一言九鼎”到底有多重了。于是,當我再次教那篇課文的時候,自己都感覺興致盎然,教得是有滋有味呢。效果當然是相當的不錯的了。
今天,眼看著那么多好東西卻沒法靜下來欣賞,真是很遺憾。以后有時間一定自己再去一趟,從從容的容細細觀賞,靜靜品味,那多愜意啊!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二
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博物館,我們經過了一道嚴格的安檢才進入了館內。博物館很大,近兩個小時的觀展活動,卻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看。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來到木雕制作部分展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先要設計起稿,再到選材、粘貼稿樣,還要打坯、修光、打磨、貼金等復雜程序才完成。我心不禁被這小小木雕竟要經如此多程序才完成而震驚!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塊,又看一下雕琢后的木雕,呀!簡直是天壤之別啊!
時間緊迫,我急急忙忙走進另一個展廳。先是歷史文化展廳,再是自然資源展廳,后是陶瓷展廳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別,珍品雖琳瑯滿目,但也無暇顧及,所有美麗也僅是隨眼而過,唯有那木雕,我對它有種特殊的感覺,它那精美的工藝讓我十分震驚。還有那些大型的動物骨架和精美的珠寶家具我是真的有被壯觀和震撼到。
這次參觀真是收獲良多,獲益匪淺,以后也要多參加這些活動,開開眼界,增進自己的見識。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三
我們參觀了文化博物館、糕餅博物館、圖書館和黎陽水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博物館。文化博物館有好幾個館,不過我只記得建筑館和藝術館兩個。
藝術館里面有玉器、青銅器、瓷器……還有許多名人,比如:胡雪巖、胡適、陶行知……文化館里的書法和國畫都是徽州人的作品,非常有價值。
建筑館里有許多建筑模型,上面雕刻著許多精美的圖案和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最有特色的建筑物品,當屬徽州有名的三雕:木雕、石雕和磚雕。
我們的徽州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我為自己是徽州人感到自豪。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四
今天秋游,學校組織同學們一起坐校車去博物館參觀。
到了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墻那么大的木版畫,畫上有兩只仙鶴和太陽,有些女人在拿槍捕魚,男人們在騎馬。看了這幅畫,就有一種進入古代的感覺。
我們上了二樓進了一間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紹舊石器時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許多磨尖了的石頭做的器具、環形石器和許多小石頭中有小洞做的項鏈。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就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又走進了另一間屋子,這間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時間由石器時代轉到了古代。那里有軍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齊齊哈爾就是一個軍事重地。因為有兵器、槍、軍用毯子和抽煙用的煙壺。記得還有一部電視劇《闖關東》里也說了齊齊哈爾是一個軍事重地。在當時還相當的有名呢!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體,又冷又不舒服。可現在我們不僅要穿得暖和,而且還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東西就行,可現在我們不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著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帳篷。
現在住又寬又大的樓房,又暖和,又美觀。并且現在有事可以打個電話,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騎馬和信鴿的。并且我們有面向世界的互聯網和電腦。
看看現在的我們,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個個幸福得在冒泡。我們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們也是能擔起社會發展的一代。等我們長大了,中國將無比富強,我們將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代。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五
國慶節我和媽媽一起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里有好多古老的東西呀!媽媽說這些都是文物,所以保護起來供大家展覽。
展廳出口有甲骨文的百家姓,看上去字體很漂亮。我正在認真找我的“呂”字聽見媽媽說:我找到的姓啦!媽媽指了指說你看,“李”字的寫法很特別吧?我問媽媽:媽媽你找到我的`姓沒有啊?媽媽說找到了。我順著媽媽指的方向一看,哇!這個呂字甲骨文的寫法太漂亮了像鳳凰展翅一樣,我高興極了。我們用手機拍下來,打算回家讓爸爸看看。
然后我們又去另外一個展廳看書法展覽,里面掛著好多看不懂的字畫,媽媽說都是名人名句有很多她也看不懂,還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讓我以后好好學習。展廳里有賣書和古玩的,我在里面被一本叫《父與子》的書吸引,我很想要這本書,媽媽看我很喜歡就花了20元給我買了這本書,然后媽媽去看書法展我就趴在旁邊休息區的凳子上看那本《父與子》,媽媽看完之后我們就回家了。
去了博物館看了文物和書法展,而且還買了本我喜歡的書,我心里可開心啦!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六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安吉自然博物館。一路開車過去,道路兩旁長滿了參天大樹,綠油油的讓人看了心曠神怡。路燈兩邊掛滿了鮮艷的五星紅旗,今年的10月1日是祖國媽媽70歲的生日,全國上下都為她慶生呢!經過一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來到自然博物館,讓我眼前一亮,它真的好大!爸爸告訴我:它是亞洲單體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館。它由地質館、生態館、貝林館、恐龍館、自然藝術館、海洋館、4d電影館等10個場館組成。
我最喜歡的是恐龍館。一進恐龍館,正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只巨大的仿真恐龍。它一直在搖頭擺尾地吼叫,神態超級逼真。小朋友們看到了,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站在一邊高興地又蹦又跳。我和爸爸媽媽一邊走一邊看,各種各樣的恐龍化石陳列在兩旁。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我們仿佛進入了恐龍時代。跟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二樓參觀。眼前的一幕讓我心驚膽戰,一只巨大的霸王龍出現在我們面前。只見它張開血盆大口,擺著它粗壯的尾巴,不停地朝我們吼叫,仿佛在警告我們:不要進入它的領地。
離開恐龍館后,我們陸續參觀了其他5個場館。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一天過去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這次出游,我看到了很多,知道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我不禁感嘆道:我們生活著的地球真是一個神奇的星球啊!迎著落日的余暉,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參觀自然博物館,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出行!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七
難忘的一天—參觀地質博物館十一終于到了,我和爸爸媽媽決定去地質博物館。可能你會問:為什么去地質博物館?石頭有什么好看的呀?那我來告訴你。有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帶回來一塊沉積巖,那塊巖石形狀很奇特,一層一層的,我一下就喜歡上了它。去地質博物館可以看到更多的巖石。我們中午出發,先坐地鐵,然后又坐公共車到了西四。地質博物館是一座淺灰色的大樓。樓右側是一個巨大的恐龍,名字叫巨型山東龍。樓正面是一尊李四光的頭像,旁邊還有許多大石頭。地質博物館一共有四層。
第一層是地球;第二層是巖石、寶石;第三層是史前生物;第四層是植物。每個具體的展臺前都有一臺觸摸屏幕,我一點它,上面就會出現一些相關的知識。展廳里還有很多模型。比如地震模型:你用積木搭一棟房子,按下綠色按鈕,它就能模仿地震的效果。我最喜歡的是史前生物廳。這里展出的有三葉蟲、菊石、恐龍、孔子鳥等的化石。我還看了一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flashmv.參觀完地質博物館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我覺得要學的知識太多了,以后我要多看書,才能更多地了解這些石頭。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八
上海博物館分四層,第一層有青銅館和雕塑館;第二層有陶瓷館和陶瓷專室;第三層有繪畫館、印章館和書法館;第四層有少數民族工藝館、古代玉器館、明清家具館、歷代貨幣館和絲綢之路中亞古幣專室。
我們首先去了中國古代玉器館。玉器館里300多件精美的玉器,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有的樸實,有的神秘,有的獨特,有的華美……忽然,一個筆筒吸引了我的眼光。這個筆筒由白玉鏤空雕刻而成,晶瑩剔透;筆筒壁上刻著花鳥蟲魚,精妙絕倫,美倫美奐。周圍的欣賞者一個個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不停地點頭稱好,尤其是外國游客,無不為之贊嘆。
我最感興趣的是明清家具館。百余件家具,展現著明的簡約優雅,清的繁縟華貴。館里另有復原的書房、廳堂,與明墓出土的家具模型呼應,再現了古時的家居場景。在家具館里,我看到了古代皇上坐的龍椅,皇上睡得床,皇上批閱奏章的地方,和皇宮里的廳堂。
今天,我玩的真快樂!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十九
今天上午。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到博物館。大家滿懷希望,準時到達預定地點。
我們一起走進去,“哇!這里的文物都好美麗啊!”我驚嘆的說。我們一起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整個“魯迅先生物展廳”,我們不由自主的和講解員互動,靜靜地聆聽講解員說的那些事兒。
在聽講解員說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笑了。魯迅寫給許廣平的信,稱許廣平是“小刺猬”,稱自己是“小白象”。我們牢牢的記住了這些溫暖的細節,這比在課本里的反復啃讀要深刻得多。魯迅先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曾熱衷于書票,講解員的精彩講解然后,就一起來制作“小小書票吧!”
專業的版畫工具呈現在眼前的時候,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我們的小小的內心是說不出的滋味,有高興,有緊張,但更多的是期待。接著,是每個人盼望已久的體驗環節“制作版畫。”
只見我們擼起袖子,目不轉睛的聽取講解員的講解員的示范之后,一個個的摩拳擦掌,準備一顯身手了。有的同學說:“當時手心里面全是汗,就怕一不小心弄壞了畫。”
然后,大家拿著自己做好的作品,集體合影留念,興高采烈的回家了。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二十
今年寒假,我參觀了上海自然博物館和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共六層,內容包括:古動物史,古人類史,現代動物三部分,現代動物又包括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加上上海地區古尸展,海洋動物展覽共有九個陳列室。植物學分館內容為植物的進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廳中央的合川馬門溪龍和黃河古象:前者身長22米,肩高3.5米,體重幾十噸,發掘于重慶合川區太和鎮,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后者體長8米,身高4米,一對門牙就有3米長,發掘于甘肅東部黃土高原,也是古獸中的龐然大物。下午,我來到了上海紡織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場景、圖文、模型、多媒體等,展示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集中展示了上海紡織的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發壓迫斗爭的.悲壯歷史,展示了上海紡織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光輝業績。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演繹了上海紡織六千多年的產業歷史和文化。
博物館體驗日記(專業21篇)篇二十一
今天下午,我們興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車,來到國家級非物質遺產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
一到博物館,大家就好奇地圍到神奇的古代紡紗機前。只見一位奶奶左手拿一團團棉花,右手扶著手把搖小紡車,搖啊搖,哇,左手上雪白的棉花就抽出一絲絲細紗來!真是神奇啊。另一位奶奶將棉線繞在一個大織布機上,把木桿一推一拉,連接著這根木桿的另一根木桿也隨之上下擺動起來,梭子便在這經緯線之間穿梭。推拉一次,布根本看不出織出多少來。但老奶奶告訴我們,古代織布就是這么一點一點手工織出來的。看著堆在那里的各種圖案的藍印花布,我想,手工織布真不容易呢!
接著,我們來到另一個展廳參觀。這里展示的是藍印花布的制作過程。只見桌上擺著一塊塊有各種各樣圖案的模板,堅硬的油皮紙。原來先要把模板印在油皮紙上,把圖案剪下,再印在布上,投入缸內染色,手工晾曬后,藍印花布就做好了。
參觀結束了,我們在門前合影留念,給這次參觀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