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教師讀后感篇一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神奇的職業,想做好這個職業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育人方法,更要有無窮的教育智慧和不盡的耐心細致,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異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復雜的小狀況:頂撞老師、經常遲到、沉迷游戲、叛逆暴力等各種問題不一而足,教育這些學生,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和智慧,而《中國教師》就是一本為我們提供各種教育智慧的書籍。
第一次讀到《中國教師》心中有著一種隆重的儀式感,更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里面的一篇篇文章行文流暢、語言簡潔卻又說理清晰,闡釋得當。不論是專業的模式探討,還是動情的教育故事,讀來都是那么朗朗上口、欲罷不能。讀別人的文章,更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回顧讀到的近十期《中國教師》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和收獲。
細致是教師工作的一大特點,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的學生,是心理脆弱、易受傷害的青少年學生。有人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的工作卻是比這還要復雜,不但問題學生各有各表現,同樣的問題表現還各有各的原因,只有像書中那些老師老師一樣,細致的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才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一種表面的平和,而這平和之下可能醞釀著下一次更大規模和程度的爆發。
雷厲風行并不適合解決學生問題——這是我讀《中國教師》的第二個感觸。教師解決學生問題越快越容易犯錯誤,解決得越快,效果也往往越差。給學生一段反思的時間,也是給自己一個緩沖、沉淀的機會,避免我們因一時沖動而做出過激的處理。學生畢竟是學生,犯了錯誤之后再壞的學生內心深處也是害怕的,表面的強硬與頂撞是這個年齡的孩子為了掩飾自身膽怯的一種表現,這時,我們可以先不急著批評或處理他,讓他的多忐忑一會兒,教師利用這個時間調查一下事情的全過程,或像書中提到的那樣多問幾個“為什么”,或想想怎么開口說第一句話,這些對有效地解決問題都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說話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一句恰到好處的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句言不得體的話,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教師的語言尤其重要,切不可說得過于絕對,一是要給自己留有余地,諸如:“你要是下次再犯,就不要再進教室了。”以我的經驗,需要老師這么“威脅”的學生他肯定做不到下次不犯,下次他犯了,我們還真沒有權利總不讓他進教室;而他一旦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最后又進了教室,那對他的教育就算失敗了,以后他會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二是要給學生留下空間。一次去市場,正好趕上幼兒園放學,家長都接了孩子回家,突然一個小男孩指著前邊一個小女孩對他奶奶說:“奶奶,她考試得0分,我們老師說她是個大笨蛋。”小男孩很天真,他說這句話可能沒有太多的嘲諷意味,可是老師的一句話卻給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貼上了“笨”的標簽,并且讓別的孩子對她形成了同樣的認識,這個小女孩將來的發展空間很可能讓老師的一句話就給堵死了。可見,老師的語言一定不能絕對化,要說的靈活、可變通,這樣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
讀了書中好多文章之后受到的啟發是:方法是由思路決定的,思路是分析學生問題的成因形成的。要想做到方法多,就要事先勤思考,即使處理同一種問題,原因不一樣,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切忌千篇一律、方法單一。
總之,我們所從事的是需要用心來做的事業,是一個需要智慧和思考的職業,面對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和各具特色的問題學生,我們要多一分細致的思考,少一些粗略的判斷;用耐心的涓涓細流代替急躁的狂風驟雨,深入挖掘學生問題的根,追究問題學生的源,循循善誘、有的放矢,以求突破表象,標本兼治。只有耐心細致、充滿智慧的工作,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教師”。
中國教師讀后感篇二
本學期,我校訂閱了《中國教師報》,這是一份“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們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們這些廣大教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工作,真實的教學,切實貼近我們的實際。
無論版式還是內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閑暇之余,我便抓緊時間閱讀《中國教師報》。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偉大力量;“教師論壇”給了我與名師心與心交流的機會……每一次讀,我都受益匪淺。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識大餐”,她激勵著我不斷地學習,更讓我享受到了一份溫馨,一份淡然,一份美麗。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教學理念在逐步改變,教學生活也格外豐富多彩了。
它促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強和促進了我們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也為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視自己的教學,為以后工作與生活提供了表達的空間與舞臺。
教師愛學生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
感謝《中國教師報》,她不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能力,而且讓我更加理智地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
隨著閱讀的深入,在不斷陶冶中,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正確對待學生,學會了樂觀對待生活。
中國教師讀后感篇三
組里征訂了《中國教師報》,這份報紙可是我夢寐以求早想擁有的呀,這下我可“解饞”了,每天不管哪位老師看完只要沒把它用夾子加好掛在規定的位置上,我就會馬上收起,連同我的那份整齊地掛好,一天也不知道要掛多少次,可我不覺得麻煩,反而覺得快樂和充實。一次,一老師在切西瓜,我沒看見西瓜是大是小,可一眼就看見了西瓜下面緊緊地壓著一張報紙,我急忙走過去看刊頭幸好不是《中國教師報》。弄得同事們哈哈大笑,還以為我去搶西瓜吃呢。
報紙有很多板塊,可我最喜歡的板塊是《新觀察》、《健康人生》這兩個欄目,板塊的文章選得非常貼近一線教師的心里與工作狀態,文章寫得實在、現實還透漏著風趣。
先說說《新觀察》吧,這個板塊引領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讓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當代我們這個教師隊伍中存在的諸多利弊,也把一線教師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讓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彎路子,組里的教師都很喜歡它。我們有時看到一篇文章,組里的人會針對一件事爭論不休,就說《老王》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學認真的好教師,可就是沒有一些教學中的榮譽證書,進而高級職稱與他很遙遠,老王為了把教學成績拼命爭成第一,抬手打了學生一耳光,接下來是家長不愿意了,再下來老王回家了……”組里的老師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見、互補相讓,爭得不可開交……可我對老王老師說,你本來就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你本來就是個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張紙嗎?慢慢爭取呀!人不常說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學幾十年了,雖然沒評上高級,可評上高級的人還是少數的,如果您能再看開點,結果可能就不會這樣了,關于那兩個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們的情況然后對癥下藥,您說呢?哦,這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其實,評高級職稱的要求也應改一改,側重老教師一些也不為過,干了幾十年的教育嗎。
教師呀,教師,當我們為了孩子的成績而想訓斥他們時,請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線————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再說《健康人生》,是我喜歡的版塊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閑有道”、“職場心態”等,每當我閱讀完這些文章我工作起來精神勁十足。自己平時也很喜歡運動,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國教師報》這個精神食糧我想我的業余生活會感到更充實的。
其實,“班級在線”、“杏壇春曉”、“閱讀”等這些欄目,我也都是很喜歡看的。《中國教師報》是在催我成長,是在“逼”我讀書呀!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讀書看報是我們教師每天必做的“工作”,謝謝了《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讀后感篇四
在我參加工作以來,《中國教師報》是我接觸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兩個多月的親密接觸,我深深地體會到,她猶如一位長者,引領我在工作業務中不斷進取。更如一位智者,時刻為我解答著教育中遇到的種種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無意的機會,我看見了靜靜躺在辦公桌角落的《中國教師報》。一次隨意的閱讀,我被《中國教師報》深深吸引,像《現在課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塊,字字句句鼓勵著我,猶如海洋上的燈塔,指引我們教師前進的方向;又猶如喧囂城市中安靜的家,無時無刻都充溢著絲絲的暖意。
該報刊中,有六大板塊,像《區域教育周刊》,《現代課堂周刊》,《幼兒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個版塊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針對性,從教學的不同角度給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讓我覺得受益的是特別報道《課改》,尤其是最近的幾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話題中不斷地重申了作為一名科學教師的重要性和價值。很多的科學教育者始終在這條孤獨的路上不斷進取。像河南省安陽市舉辦的以“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為主題的“殷都杯”演講比賽,讓我明白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老師,要在課改這條路上發揮先鋒作用,要倡導變傳統課堂的以“教”為中心,蛻變成新課改理念下的以“學”為中心。努力在課堂中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那樣學生就會回報你無限的精彩…向著“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的新教師的目標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鐵杵磨成針的毅力。
首先,《區域教育周刊》版塊主要報道了各個城市各個地區的教育實況、教育新聞,讓我的眼界開闊,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應該跟上社會的需求,及時改進自己的業務,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其次,《現在課堂周刊》版塊主要講述了現在課堂的發展方向,在重視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組織自己的課堂。再有,《教師生活周刊》版塊,展示了全國名師交流的經驗,讓我切身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明白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辛勤勞動,有那么多的人和我們一起感同身受,我們并不孤單。還有《教育家周刊》、《民辦教育周刊》、《幼兒教育周刊》……每個版塊都給我不同的感觸。
中國教師讀后感篇五
說來羞愧: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閉塞再加之性格內向“一心只教書,兩耳不聞事”,所以直到前天看到學校貼“征文比賽通知”才知貴報刊的存在。看都沒看過怎么寫讀后感呢?聽同事說“可以到網上找到中國教師報的電子書”,于是學著上網。
看得第一篇文章《老師最害怕的七件事》頓感震撼!
老師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試;二怕出事;三怕家長;四怕學生;五怕投訴;六怕評比;七怕耽誤學生。但最害怕的`還是教不好學生!
大千世界,人如滄海一粟,有時自感一個小學教師是那么的卑微!但看到“中國教師報”能采用此文,如此大膽地公開老師們的痛處。可見貴報刊敢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能為廣大一線教師代言!也讓教師們深感慰藉!《行走在鄉村教育道路上》一文就動情的敘述了作為農村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是如何需要這樣的精神安慰和指引。
類似《數學教師黃老》這樣的文章用生動的事例傳授了“教學智慧與方法”。新教師或年輕教師只會照著教案,一遍遍地講道理,講方法,一次次地讓學生練習。教學成績不好時也難意識到“機械練習的低效性”,反而怨學生不夠認真不夠努力。而對于一個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說,他們的課卻有趣有效的多。
課堂象“魔術”那樣吸引學生可以說是每位教師夢寐以求地,可是其中的“技巧與奧妙”從何而來?一般教師在身邊是很難學到的,這里面有很多原因:工作量大,去聽經驗教師的課少:即使去聽了,也未必能剛好聽到你想學習的精華:況且同行就是競爭對手,一般教師們都不喜歡別人去聽他的課,更別說傳授“技巧與奧妙”了。而專業的報刊雜志就成了最好的學習引領。
之前也看過一些報刊雜志,象《江西教育》、《小學教學研究》。可能是我的研究水平不夠吧,總覺太過深奧。而“中國教師報”卻讓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正如貴報刊的主旨: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抒發教師人文情懷;刊出優秀課堂設計,探討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體會!
是啊,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國教師報》的人文情懷打動了我、吸引了象我這樣的一線教師。“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正因為尊敬的報刊工作者們用心靈和才智奉獻著真誠的愛,才會有《中國教師報》的一片藍的天!使得戰斗在一線的教師也有“露臉”的機會,從而網絡了眾多經驗豐富的教師。這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有著大量的“緘默性教育教學知識”:首先他們已經對教材了如指掌,有時間來考慮比“如何講明白”更高一層的“如何講生動”的問題。其次他們有了豐富的經驗儲備,能夠很快地對學生的需要有所回應和即興發揮,一句話,他們有了給學生“點穴”的本領。因為“共同成長,共同分享”讓教師們愛不釋手!
“中國教師報”理解、幫助、引領老師。我毫不猶豫地在“教師論壇注了冊”,做好了長期學習的打算。希望《中國教師報》能拂去我的煩惱,吹起飄逸的思緒,讓我徜徉在求識的海洋!
中國教師讀后感篇六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負擔每每壓迫著我,讓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但是每當心靜的時候,一切都沉靜下來,我就會捧起一份報紙――《中國教師報》,憑著她那貼近一線教師生活那一篇篇教學心得、隨筆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記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讀報,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學情景,讓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我慶幸擁有這樣的一份報紙――《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報》有很多板塊,可我最喜歡的板塊是《新觀察》、《健康人生》這兩個欄目,板塊的文章選得十分貼近一線教師的心里與工作狀態,文章寫得實在、現實還透漏著風趣。
先說說《新觀察》吧,這個板塊引領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讓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當代我們這個教師隊伍中存在的諸多利弊,也把一線教師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讓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彎路子,我校的教師都很喜歡它。
我們有時看到一篇文章,幾個人會針對一件事爭論不休,就說《老王》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學認真的好教師,可就是沒有一些教學中的榮譽證書,進而高級職稱與他很遙遠,老王為了把教學成績拼命爭成第一,抬手打了學生一耳光,接下來是家長不愿意了,再下來老王回家了。”。
學校的老師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見、互補相讓,爭得不可開交。可我對老王老師說,你本來就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你本來就是個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張紙嗎?慢慢爭取呀!人不常說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學幾十年了,雖然沒評上高級,可評上高級的人還是少數的,如果您能再看開點,結果可能就不會這樣了,關于那兩個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們的狀況然后對癥下藥,您說呢?哦,這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其實,評高級職稱的要求也應改一改,側重老教師一些也不為過,干了幾十年的教育嘛。
教師呀,教師,當我們為了孩子的成績而想訓斥他們時,請您必須把握住自己的底線――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再說《健康人生》,是我喜歡的版塊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閑有道”、“職場心態”等,每當我閱讀完這些文章我工作起來精神勁十足。自己平時也很喜歡休閑運動,每一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國教師報》這個精神食糧我想我的業余生活會感到更充實的。
其實,“班級在線”、“杏壇春曉”、“閱讀”等這些欄目,我也都是很喜歡看的。《中國教師報》是在催我成長,是在“逼”我讀書呀!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讀書看報是我們教師每一天必做的“工作”,謝謝了《中國教師報》!
不知不覺中,《中國教師報》陪伴我又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有你在身邊我總覺得日子過得飛快過得充實。你那如陽光般的溫暖仍在溫暖著我一顆年輕灼熱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潤著我一顆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來形容你呢?我的《中國教師報》,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燈,在我迷茫困惑的時候照亮我前進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誨我的同時又給予我莫大的鼓勵;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師,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你總是給我最新的知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為你和我是如此的親近;你是我的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因為在那里述說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會讓我的期盼失望,聞著你散發的清香總是能夠讓我激情滿懷。有你,總是能夠讓我信心十足,讓我在這最平凡而又最光輝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必須會更出色!必須能夠走得更遠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