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恩節英語篇一
是啊,曲折是美麗的。
無論圓缺,月亮從不用直線勾勒自己的身姿。千百年來,文人墨客一直贊美和吟誦,這一切,不都是為了月亮的曲線美嗎?如果月亮是把直尺,那么這么美的'遐想又從何而來?
風景秀麗的園林中,九曲回廊蜿蜒水上,游客駐足其間,常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一條彎彎的小路盤旋曲折,平添一份神秘,深邃,而那樣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會讓我們倍加珍惜,這份心情,沒有曲折經歷的人是無從體會的。
自然之路是曲折的,同樣,人生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它有荊棘,也有曲折。
“司馬遷,愛迪生,張海迪,岳飛,”每一個閃光的名字后面,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曲折歷程,在這曲折中,飽含著汗水與心血,苦澀與艱辛,但也伴隨著希望,在我看來,那比成功的花環更嬌艷。
其實,那些奮斗過但又失敗的的曲折就不美麗了嗎?不,點燃的煙花雖然最終燃盡了自己,但它那異彩紛呈的瞬間是美麗的。
品嘗過苦澀與艱辛,經歷過淚水和汗水的洗禮,才能鑄就一個大寫的人,艱難的求索,忘我的奮斗,總會使人受到磨練變得堅強,也只有經歷了曲折,憶及往事,才會開心一笑。
感恩節英語篇二
多夢寒冷的一夜,多久沒有穿著毛衣睡覺了……美國人好像都不怕冷,也許是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他們更多的攝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所以御寒能力很強……在學校里,冬天也經常看到只出短褲的學生,而在這個家里,大家都是不穿拖鞋的……感覺,很特別。
7點鐘爬起來,嘗試著打電話,還是打不出去,不過,偶爾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撥通曉明的電話,她是我現在可以聯系的“家人”了……不知道寢室的其他姐妹們的現狀如何。
洗漱完畢,來到廚房,看看有什么可以幫忙的……不知道女主人正在做的是早餐還是午餐……很真誠的想要幫忙,看著她在做派和蛋糕,沒有任何油煙,卻有甜甜的香氣……要做兩個派,申請和女主人一起做,希望可以親自體驗傳統美國人的生活……
做派的過程中,再次體驗到美國人的嚴謹,刀,至少有二十多把不同型號的,衡量面粉的小勺子也有十多個不同計量單位的……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是1/2勺的,一定有一個單獨的小勺子衡量,而不是象我們那樣差不多就可以了……
為了等待中午到晚上的那頓感恩節大餐,女主人告訴我,如果餓了,可以吃些水果充饑,可聞著烤箱里甜甜的派的味道,很想嘗嘗自己做的派。
美國人的生活中,好像沒有如國內那般定時的一天三餐,做飯也沒有我們那么多復雜的工序,就如做派,女主人呢只是拿出了一個單子,上邊清晰的寫著做派的步驟,只要一步步照著做就可以了……他們吃飯也經常是早餐與午餐合二為一,吃的也多是甜食或是方便食品、微波食品,簡單、單一,對于我們這些習慣了煎炒烹炸的中國人來說,估計這樣的食品是無法滿足我們多變的口味的……由此可見,美國人喜歡吃中國菜是有據可循的。
感恩節英語篇三
在書的世界里,我如魚得水。感恩縷縷書香。它除了賦予我無可比擬的之外,更讓我感受的人性的美麗所在。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吧!可以說書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從書中得到的。上至古代,下到現在,哪一位科學家、發明家不是從書中學到知識的呢?
我曾在書海中遨游,使我學習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見到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
我讀《童年》,知識從高爾基的口中娓娓道來,它告訴我人生歷煉的重要;
我與魯濱遜對話,書讓我知道了笛福筆下那個漂流者的日日夜夜;
我走進保爾的世界,書幫我拉直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面的問號;
我讀《駱駝祥子》,書令我與老舍先生塑造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苦命人一起流淚;
我讀《蘇菲的世界》,使我體驗到了一個小女孩幻想中神奇的世界......
感恩縷縷書香――它讓我從一個稚氣未脫、時常哭鼻子的孩子不再孤單,不再悲傷,不再彷徨。我把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把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不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化作自己的雄心壯志;不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驚喜幻化為心中那一份屬于自己的回憶。
感恩縷縷書香,引領我們去那沁人心脾那蕩氣回腸的心境;去包覽那神奇萬分那變化萬千的世界;去深思那人生的境界那令人費解的奧妙!朋友,請從書中獲得一份高原的曠遠,一份自省的安詳吧!
朋友,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吮吸著縷縷書香,感受于書籍給我們的恩賜,認真鍛造我們年輕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