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一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最為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的。讀了學生版與原版的我受益匪淺。
《西游記》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啊!一些孩子讀《西游記》無非是圖星星火看看孫悟空那申通廣大的樣子。并沒有信息品味去,領悟其中的真諦。我讀第一遍時也是這樣,獨樂原版后,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呀!其中的某些道理,也有了撿領悟。
《西游記》講的是唐僧司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精,要理性九九81難,終成正果的故事。故事請解曲折別致、引人入勝。但是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吳承恩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廷的腐敗無能。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許多妖怪妖精東與天上地上有著無比密切的聯系劇好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甚微的統治下都硬床再丑誒監造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人民朝代統治是多么腐敗無能。
正是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個不受約束、敢于抗爭的一個頭--孫悟空!她從石頭里蹦出來,對世界有糖做的好奇心,晚育地要捉拿他,他也絕不屈服,大鬧天宮。作者藉著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再一次進行對比,更加突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五無光。這首也是我們想當時的籌賑于是官員是怎么樣的。’其實官員與妖怪也有一筆相識:官員解自己身后的大人物給自己撐腰,為非作歹;妖怪撞著天上的寶物或與神仙的關系給自己春藥,興風作浪。這才導致了人間的黑暗。
雖然如此,但長春市人在途中對那些妖魔鬼怪的我無所畏懼深深打動了我,是師徒四人團結已經不畏艱險,最終如愿以償,取得西天真經,修成正果。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雖然遇到我困難的我們身處黑暗,但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具漸顯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遭遇困難挫折之際有,不應輕言放棄,應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二
要說《西游記》那一定首先會想到孫悟空了。一開始時,孫悟空是一個石胎仙胞,出生后飲水服食,金光慢慢消失。你說,這像不像我們呢?我們的出生都是個奇跡,有多少人因為飲水服食,也像悟空一樣,金光慢慢消失,后來孫悟空勇闖進瀑布成了美猴王,我覺得那時候美猴王,不僅有勇氣,還有智慧。因為在猴群喊人時,喊了三次他才出來,我想前面兩次是因為他在觀察有沒有對手,再說了,喊三次才出來,突然感覺他出來不是隨便的,也增加了他的威望。
后來他又拜師學藝成了學生領袖。我們班里也有像這時候的孫悟空樣的一個人,那就是予婧,她對管理班級特別在行,我估計人和人的不同就是在這個時候分出來的。所以,她的領袖氣質也是不斷修煉的,我也要向她學習,公正大度。
但是,美猴王當了王還不知足,不想就這樣混日子下去,于是,開始拜師學習,像我們一樣進入了學習階段。學生階段的悟空十分勤奮,也十分刻苦。那我們會像他一樣嗎?還是一開始比較勤奮,而后來慢慢變得不想學習了,你會這樣嗎?你想這樣嗎!如果你會懈怠,想半途而廢,你要好好學習孫悟空,他的堅定和努力真的是我們的榜樣啊!
之后悟空滿載而歸的回了花果山,我想那一定是菩提祖師讓他出去鍛煉鍛煉吧!這也就相當于我們在社會里實踐的時候。可是,他越來越狂妄,仗著自己本事大,鬧龍宮,闖幽冥界,那他的“悟空”這兩個字,是不是變得沒有意義了?悟空這個意思不就是我心空嗎?現在,他的心里,已經裝有了一點名譽啊之類的東西,感覺就要慢慢變成妖猴了。狂妄無知的惡念真的不該滋生啊,不然肯定要闖禍!
后來玉帝為了安撫悟空才把他請上天宮的,可是只給了他個弼馬溫的小官,有能力的人會愿意只有一個小小的官職嗎?不!不!我也不愿意。但是這一點不是玉帝的錯,玉帝也是說過的,如果他能干的話,也是會給他升上去的。但要是早早告訴孫悟空,孫悟空也許不會是這樣一個態度,也許會更加努力呢!但早一點告訴他,那不就不能考驗他的真性情了嗎?悟空太猴急了,可是,玉皇大帝也是有一點錯的,因為他可以弄一個比較小的,但又是入流的官位,也許會好一點。孫悟空也有錯,為何就這么猴急呢?孫悟空不是在菩提祖師那,還是十分吃苦耐勞的,為什么到這,就這樣呢?他的心里應該是塞滿了名譽。那時候的孫悟空不知已經被甩到多么遠的十萬八千里了。那我們有時候也會這樣嗎?當然會啦。要警惕呢!
就因為悟空的狂妄,才大鬧天宮,而最終就有人去懲罰他了。如來佛祖就是孫悟空的本來面目,那么,是不是因為孫悟空,那時狂妄自大,已經分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而這時自己的本來面目,卻回來提醒自己啦。如來不就是得道的悟空嗎?那我們有時候也是不是像這樣子,分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狂妄啊,無知啊,最后犯錯就要被批評了。孫悟空被如來強行面壁思過了,這也像我們的反省期,我們做錯事后自有規則懲罰我們。有時候或者連自己都看不下去。學會反思太重要了。
最后,孫悟空被救了,跟唐僧一起去上西天取經。開始,悟空其實是不愿意去的,就像我們被懲罰的時候也是不愿意的,后來,慢慢變的,我們習慣了,也認識了規則的重要性,就愿意努力前行了。所以,孫悟空說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成長啊。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三
中國四大名著經久不衰,每次品讀都有不同的感觸。如同千姿百態的大好河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也許就是其精髓所在。
其中這四書之首--《紅樓夢》,也是最耐人尋味的。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體會。正所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實際上癡的不只是他一人,此書所寫乃人生一大劫--情關。此書最引人入勝的,就是愛情。所謂情天恨海,也不過如此。
三國鼎立,歷記載得十分詳細。在《三國演義》之前,便有一本書,名曰《三國志》,其史料詳實,卻沒有《三國演義》來得驚心動魄。《三國演義》中,道盡了--爭關。陰謀陽謀、機關算盡、爾虞我詐、從不見太平。羅貫中用手中的那支筆,重現了如此雄渾的歷史,也重現了那個時候激烈的你爭我斗。
三十六罡天星,七十二地煞星。聲勢浩大,這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竟出人意料的仗義--這就是《水滸傳》。面對各種威逼利誘,他們堅持一顆仗義的心。就好像這句話“正義即是力量”。有人說過,利益下面藏著倆個字,叫自私。利益上面盯著倆個字,叫現實。合起來又是倆個字,叫冷漠。這就是現代人的通病--利關,在現實的壓迫中,丟失了仗義,丟失了人情味。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一段86版的西游記主題曲又響起在耳畔。《西游記》是所有人心中不老的神話。在這里,一只叫悟空的猴子,從大唐到靈山,十萬八千里,其實就是它的一個筋斗。可這小猴子居然九九八十一難,是什么讓它如此千難萬險?是心中的欲念。也就是最難的一關--欲關。
這四大名著,代表了四種人性的關卡--情、爭、利、欲。在人生途中,經歷過這些,才能到達自在寧靜的終處。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四
四大名著其實代表皇權,神權,貴族權,以及暴力權,三國演義就不說了,皇權,西游記,神權,紅樓,貴族權,水滸,暴力權。其實都是封建社會的樣板戲而已。當每個人思維局限,并按此套路運轉的話,無形中就是封建社會的游戲規則了。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于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于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斗爭。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咤叱風云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水滸傳》介紹: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游記》:西游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西游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后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
《紅樓夢》寫于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寫了封建官僚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別是賈家的衰落過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說明了封建王朝必將衰落的歷史命運。作品語言優美生動,善于刻畫人物,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尤三姐等個性鮮明的人物。本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五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后守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守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關于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六
去年初夏,初讀紅樓,只覺心中一絲隱痛,傾慕于黛玉之才華,絕代之美貌。更為她慘美的一生而流淚。但我仍不喜歡她,作為一個紅樓的女子,她沒有堅強的心,沒有樂觀的心境,竟永遠只淌些小女子的淚,也許是為寶玉前世的灌溉之恩,但且問一句“春恨秋悲且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花謝花開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儂是誰?試問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她含淚吟出的無調的歌,曾幾何時,黛玉在我眼中僅是一個深鎖閨中、多愁善感的絕代美人,僅是一個“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孤傲小姐,僅是一個花自飄零水自流掩面而泣的抑郁之人。
他在心中悄悄嘀咕的一句“何等眼熟到此”,寶玉脫口而出的一句“這個妹妹我見過”注定了一段千古絕唱,可惜最后寶玉的新娘不是她,戀情不了了之。我曾質疑過本性“喜散不喜聚”的黛玉值得寶玉如此長情嗎?她終究脆弱,易傷。
今年,隨著聒噪的蟬聲,我重讀了那“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紅樓一夢,重讀了那讓我愛而不能,舍而心碎的女子——林黛玉,也許是心境不同,我漸漸理解了她。黛玉自幼喪母,寄人籬下,她不得不小小年紀,就謹守處事規則,紅樓中這樣寫“她步步留意,時時小心,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去。”她沒有勇氣如湘云醉臥芍藥叢中,卻總是“嚴嚴實實裹著一床紅綾被子”也許是她缺乏安全感吧;她更無心像寶釵,寫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閑情,卻只想著“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她高雅如蘭,汲取了文化藝術之精華,有著異于一般女子的靈慧秀氣,她沉醉于詩文翰墨,有著恢弘的詩情。
可以說黛玉的才華是與世無爭的,可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才情飛揚的壓卷之作只能屈于人下,“可嘆停機德,堪稱詠絮才。”釵黛,一個重德,一個重才。德可攏人,而才人多不識散發著“美人香草”韻味的她卻被寶釵責為“移了性情,不做分內的事”也難怪那些潔身自好,多情詩意的女子在那鐘鳴鼎食,溫柔富貴的大家族中時時處處感到了“風刀霜創嚴相逼”她與寶玉,一個是良苑仙疤,一個是美玉無瑕。木石前盟怎比不過那金玉良緣?像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能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縱寶玉“終不忘世外姝寂寞林”,黛玉還是干干凈凈地離開了,回到了世外的“太虛幻境”,欠淚的,淚已還,她繼續做自己純潔的絳珠仙子,正如詩云: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泥陷渠溝。她焚稿斷癡情,靜靜地死去,“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一面是洞房花燭,鑼鼓喧天,一面卻是生死離別,哭聲震天,“紅顏彈指老,天下若微塵”初入賈府,她那“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之態早已不復。其實細想,若初,黛玉未亡,面對賈府被抄的人間慘劇,豈不是要把淚流盡,以她脆弱敏感的心,如何承受這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若是被抓,被打,甚至被辱,以以她高傲純潔的天性,怎樣面對這樣污濁的世界呢?紅樓中,美人何處,美人何在?“一種相思,兩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七
老師讓我們多讀書還要讀好書,然后寫下來自己的感想,媽媽給我買了四本書,是四大名著,知道是那幾本了,沒錯,就是《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
我可以在這四本書里選擇一本讀,我想了想,雖然我沒看過書上的內容,但是電視劇我都看過一點,爸爸總愛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我也跟著看過一些,不過其中的東西,我實在是看不懂,也不感興趣,我還是比較喜歡西游記和紅樓夢。
西游記里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唐僧是師傅,但有時候他真的太過于善良了,明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已經看出來是妖精了,唐僧還執意要救妖精,孫悟空為了保護唐僧,多次都被冤枉,其實我覺得要不是孫悟空在,唐僧根本取不到西經,早就被妖怪吃了,特別是還要把孫悟空趕走,唐僧被捉也是活該的,自作自受。
紅樓夢里我喜歡林黛玉和賈寶玉,但是賈寶玉總是去和其他的丫頭玩,這讓林黛玉很煩惱,有很多人喜歡薛寶釵,但是我一點也不喜歡薛寶釵,感覺是個很虛偽的人,跟誰都笑瞇瞇,問什么都說不知道,誰也不得罪,但是卻都不能交到真心,還一直想要嫁給賈寶玉,加害林黛玉,換了林黛玉的燕窩,多虧賈寶玉又給換回來了。
只可惜最后林黛玉還是死了,薛寶釵嫁給了賈寶玉,但幸好沒在一起,賈寶玉出家了,真的不希望他們在一起,兩個想法根本不同的人,一個真性情,一個真虛偽。
可能以后我也要多讀一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畢竟是名著,肯定有它值得稱贊的地方。
四大名著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八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每當這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在我耳畔響起時,就不由得將我拉入《西游記》這本書中。現在重讀這本書,有一種兒時讀書不知其中味,再讀此書已是書中人的感覺,讓人回味悠長。
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另一個自己。有時他像孫悟空一樣勇往直前,敢作敢為;有時他像豬八戒一樣,遇到困難便想放棄,半途而廢,打退堂鼓;有時他像沙和尚一樣任勞任怨,不辭勞苦。想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表揚”下自己,原來自己可以這么多愁善感,這么多的角色自己都可以勝任。
可是生活里的我們,可能最不多思考的就是唐僧這個人物了。他可以是活在套子里的人,他可以是喋喋不休的人,他可以是慈眉善目的人,他可以是菩薩心腸的人……可慢慢的我就體會到了真正修成正果的人,他們的付出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導致最后的成功也更上一層。之所以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而八戒被賜為凈壇使者,沙和尚封為金身羅漢,是因為:要想成為什么人,全憑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得不說孫悟空的真正的收獲與成功就是遇到了唐僧,盡管師徒之間也有分歧,但是退一步講,倘若沒有唐僧的搭救和取經路上的教化,孫悟空恐怕還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到處惹是生非的猴子罷了。
唐僧取經路上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困難重重,依然勇敢面對,堅持!你可以說他是教條主義的化身。孫悟空,成佛路上無論碰見怎樣的妖怪,疾惡如仇,毫不手軟,就算失敗也不放棄,堅持!所以只有他真正的成長了,變化最大而修得正果。沙僧,無論擔子怎樣的沉重,都任勞任怨,不放棄,堅持!而八戒,雖然師傅有事便會想方設法去解救,但是若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回高老莊!這樣的放棄,只會使人在離成功一步之遙的地方“束手就擒”。同樣,在工作中半途而廢是不可能享受成功的;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要向困難發出挑戰,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現實工作中,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堅持,只有堅持,才會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在挫折面前不害怕,像孫悟空一樣學會成長,活在條條框框中并不是壞事,相反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而且還要感謝生活中那些唐僧,幫助你成長和進步。
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逃避不是辦法,知難而上,才是生命的主旋律,置于死地而后生,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
讀懂一本書容易,但是要做到書中成功人物那般地步,就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持不懈。若是沒有堅持,半途而廢,那么離成功就是十萬八千里!所以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實現自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