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管理實踐報告篇二
經過一個月的實習工作,總結到財務工作中的如下三點:
團隊是工作的主力,相當于一支隊伍,只有建設好,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心向所使才能把工作做好。其中應注意兩點,勞逸和激勵相結合??梢圆捎镁窈臀镔|兩手抓的激勵方式。
因核算是財務工作的基礎,所以基礎一定要扎實,也就是數據要及時,準確。做起來需要有一個團隊協作能力超強的隊伍才能實現,需要團隊之間相互的密切配合以及各部門間的合作。爭取做到當日發生單據(付款)當日記賬,當日審核。隨時取出審核后的數據?,F金銀行可以隨時與實際核對。
管理的無止境的,是財務工作的最高需求。管理需要借助的手段有制度化,系統化,流程化。
用制度來相互約束,用系統來簡化勞動,用流程來規范工作。
從繁雜的基礎數據工作中解脫出來,用于分析數據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為企業管理層服務的目的,利于企業更好的發展!
管理實踐報告篇三
先介紹介紹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吧,因為跟很多金融專業的同學聊過之后發現,很多人對這個業務完全不了解,比如有同學以為資產管理業務是幫公司處理不良資產的,再比如有人以為資產管理業務就是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幫人理財。
這里小小科普下,其實券商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確實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理財業務,只不過是類似基金的理財服務(下面會寫到對券商資產、基金和信托的比較)?,F在一般來講,會分為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和定向資產管理業務。集合理財計劃,顧名思義,是集合眾人的錢財投資,所以證券公司會接受多個客戶委托,與客戶簽訂合同,而且往往公司會有自有資金參與,一般大集合投資門檻10w,小集合投資門檻5w;而定向理財集合是一對一的高端理財服務,給單個投資者量身定制投資方案,一般投資門檻100w。我當時是屬于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產品設計組。
說到產品設計,可能大家又會浮想聯翩,是不是各種復雜的金融衍生品的設計,定價呢?ok,我只能很遺憾的說目前國內的理財產品還是比較簡單的,創新力度也不夠。其實券商集合理財計劃(基金也一樣)的這個產品就是該計劃的合同,說明書,風險揭示書等材料。一個產品的具體投資范圍、比例,開放期、贖回期的設置,參與費用,管理人業績報酬計提比例等條款都是產品設計中的關鍵。一般來講,我們會根據總監指示具體做哪一類產品,來構建一個產品提案,有的時候時間緊的時候,會直接撰寫產品合同、說明書的草案;提交給總監后再根據他的反饋做出調整。也許你覺得寫寫合同和說明書好像挺沒有技術含量,可是不同產品直接條款的設置可能會差很大,而且這兩份最重要的材料是最后呈現給投資者和證監會的文件,是完全制式的,不能出一點錯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瀏覽一些券商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申報材料,條款之多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并且申報給證監會的材料還遠不止這兩樣,所以產品設計小組經常會加班加點趕材料 = = 我當時的同事上司也全部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另外資產管理部門除了產品設計外,之后產品的管理主要是由投資組辦人(類似基金經理)決定,具體他們要投什么股票,債券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有投資經理和trader們知道。
再說下券商資管業的發展,順便對比一下基金和信托。其實券商資管業務發展不久,規模遠不及基金產品。本人實習期間基金產品已經突破1000只,而市場上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只有200多只。證監會那邊會券商資管的管理也比較嚴格,從公司提交材料,到排隊等審理材料,到證監會正式表明開始審理啦,再到他們審理完畢,給出是否過審需要經過蠻長的一段時間。記得當時暑假期間,股市低迷,債市慢牛,故一些看準市場的券商發行的短期純債型產品非常火爆。于是,我實習的公司也開始準備純債型產品的材料,不過貌似還在排隊期間的時候就發現債市慢牛的行情也不再那么好,純債類產品好像也不那么流行了。lol 雖然郭樹清上臺后頒布的一些政策對券商資管業務有所松綁,不過時下看來,本人認為在一段時間內,券商資產業務很難超過基金。
再說下券商的同業競爭,其實銀行理財產品才是占據國內理財市場的大頭啊!不過這里我只想稍微比較下券商理財產品,基金和信托。本人現在最看好信托公司,因為和銀行理財類似,信托產品也是采用備案制,成立快,所以這幾年來,信托公司的資產規模迅速增長,已經超過券商資管和基金了。而且現在國內對私募的監管沒那么嚴格,發行的產品也比較多元?;鸷腿碳侠碡敺浅O嗨疲际巧陥笾?,就是剛剛說的得讓證監會審核比較久。不過基金的投資門檻低,一般1000塊就好,所以對于低端的投資者吸引較大。
最后說下實習的感受吧,最大的感觸是對市場了解得比較多了,包括股市債市,因為經常要寫一些報告之類的。自己會開始比較知道應該去關注哪些數據,信息。另外學習能力很重要,作為實習生,很多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爭取到任務可能也不會得到太多指導,自己好好摸索之后要主動多問。記得當時第一次寫報告的時候出現很多問題,等我的mentor指出來之后,我再修改后的報告得到了mentor的大為贊揚。另外,要多總結!
管理實踐報告篇四
實習單位:寶鋼集團上海浦東鋼鐵公司
實習時間:20xx年1月1日——1月3日
指導老師:
實習目的:經過一學期現代企業管理的學習,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定義、基本功能、各個環節管理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通過實習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操作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習方法:訪問法、資料收集法。資料收集的方法:網上收集。
公司基本情況:公司地處上海浦東新區,占地面積3181.88畝,廠區西面和北面瀕臨黃浦江,岸線總長度1747米。在崗人數由1999年的2.05萬人精簡到現在的8000人。有煉鋼、特鋼2個煉鋼廠,厚板、中板2個軋鋼廠,具有中厚板24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20xx年浦鋼鋼產量152.35萬噸,同比增長4.4%:鋼材產量238.21萬噸,比20xx年增加20.97萬噸,同比增長13.61%;實現銷售收入84.35億元。
公司簡介: 寶鋼集團上海浦東鋼鐵公司(原上海第三鋼鐵廠),始建于1913年?,F年產鋼和鋼材各達250萬噸和200萬噸,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和全國冶金行業的特大型重點骨干企業之一。公司能冶煉755個鋼種,軋制1300多品種規格。本公司產品被廣泛用于機械、造船、化工、煤礦、電力、建筑、汽車、航天等工業行業以及軍工和出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97年全公司質量體系通過iso9002標準認證,公司產品的質量認證覆蓋面達到100%。
主要產品:各類普碳鋼、低合金鋼、合金鋼、不銹鋼薄板、中板、寬厚板、各類低合金帶肋鋼筋和異型鋼材以及大小型鑄鋼件和鑄鐵件(型鋼20xx年4月停產)。
主要系統設備: 煉鋼系統設備有轉爐、直交流電爐,其中有2座100噸直流電弧爐、lf鋼包精煉爐、vd真空精煉爐和一臺300*20xx毫米板坯連鑄機;軋鋼系統設備有?985/? l800*4200毫米四輥可逆式粗軋機、?1020/? 20xx/? 3300毫米四輥可逆式精軋機以及中小型材軋機等。整個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公司內部管理的改革: 一個成功的企業離不開本組織內部的改革和創新,三鋼公司長期以來堅持以內部改革來拉動經濟的增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公司內部管理考核指標的改革 完善了內部分公司的各項指標考核制度,公司成立了以制作部牽頭的考核小組,分月份分別對四個分公司進行內部管理指標考核,主要分三大塊進行考核 1、績效責任制的考核(生產、質量、技術) 2、經濟責任制的考核(計劃、控制、考核) 3、客戶誠信度的考核(按時、按量、按質的履行)。
工資考核的改革 創新薪酬分配制度,激勵員工生產積極性,公司破除以前的鐵工資制度,先后對工資的制定和考核進行了調整,從加法工資制調整到減法工資制,具體操作方式為: 1、加法工資制: 改變以前的鐵工資制度,先確定一個最底的工資標準,再從底到高層層加碼,讓員工有取得高工資的動力和希望,進而促進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2、減法工資制: 先確定最高的工資額和相應的考核標準,通過指標進行減法式考核。 目的:讓員工保持最佳的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具體運作:在執行加法工資制后,員工并沒有時時維持在一個高的工資標準,也就是說沒有達到最佳的勞動生產率,因此公司在進行多方面調查后,首先確定一個最高的工資額和相應的考核標準,通過每月制作部和其他相應科室的考核,對未完成的指標一一扣除。
公司科技質量工作目標的改革 良好的公司建制。必須要有科學全面的目標,為此,三鋼公司加大了對內部管理目標的考核,以技術、客戶、質量、研發為主線。具體目標構成為: 1、技術經濟目標;2、服務用戶目標;3、質量管理目標;4、技術質量攻關目標;5、新產品開發目標。
公司財務 實行財務委派制,由公司總財務部門一級管理(直線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存在的小金庫問題,同時也加大了公司財務的透明程度,縮減了公司成本,提高了財務管理效率。
制作部管理體系 以服務生產,指導生產,組織生產為目的,公司在對制作部具體工作落實上狠下了工夫,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制作部具體負責: 1、全廠的生產組織和計劃;2、技術質量(大生產的技術質量);3、全廠的產品標準的制定;4、合同的評審、跟蹤和落實等。
用合同來指導生產 三鋼公司以銷定產,以合同指導生產的經營方式,縮減了成本,節約了開支,減少了庫存,最大程度的發揮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從以上了解的情況看,我認為該公司還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實施“精品戰略”;進一步增強市場觀念、品種觀念、效益觀念、服務觀念;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完善營銷策略,為未來2-3年內陸續釋放的產能擴張培育市場基礎;加強營銷管理,深化“研、產、供、銷”機制改革,全面鞏固并提高本公司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除此之外還要毫不動搖的狠抓人力資源管理。
一個企業的發展,歸根結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潛力,使其為企業服務。企業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關羽一樣“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也不在于他像張良一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這樣的人,即識人用人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企業管理者的發展遠景。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劉邦用蕭何、張良、韓信,建立漢朝后曾說過,我管理不如蕭何,計謀不如張良,領兵打仗不如韓信,但是我成功了,因為我很好地使用他們,大家都成就了一番豐功偉績。
企業必須實施兩手抓、兩手都要強的職工隊伍建設方針。一方面要繼續面向社會,廣開才路,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同時對在職職工要積極培養和關心,實現“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另一方面,對現有職工隊伍進行強化培訓,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通過此次實習,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還是一定程度的達到了本次實習的目的,也使本次實習更加的有意義。我深刻領會到,作為一名合格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如何駕馭整個企業的運作機智,以管理促創新,以創新促效益,從而促使企業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