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思鄉字月亮思鄉篇一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每逢節日,親朋好友之間一條短信、一個電話,就傳達了節日的祝福與問候。但有時候一個電話或者一條短信,很難表達我們對家鄉與親人的思念。在今年的中秋節,曉灝就想寫封家書給親人,以表達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親愛的爸爸媽媽:
好多年沒有給爸爸媽媽寫過信了,由于這十多年里通訊方式的改變和自己的慵懶,漸漸沒有了寫家信的習慣,一般都是簡單打個電話,向父母問候幾句就了事啦,忙的時候連電話也忘記打。好久沒有以這種方式和您們聊天了,感覺怪怪的,實質卻很真實,每逢佳節倍思親,明月千里寄鄉思。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由于我們相隔幾千里,不能相聚團圓,只能讓明月代表鄉音、鄉愁和相思了。
又到中秋團圓時,家中親人可好,那種思鄉情緒一直盈繞心頭,一個人在外漂泊,一個人承擔著家鄉親人的期盼,一個人面對著種種困難,一直想有個停靠的港灣,一直努力兌現著承諾,在此刻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情感,燭臺前,思念劃過臉龐,心中又添一分沉淀。
如今我長大了,雖然在成長的道路上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但我不會怨天尤人,因為我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也深深的知道,為了我,您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而你們,也都日復一日的重復著同樣的心境:寧愿自己再苦也不愿讓我受苦,寧愿自己受累也不愿讓我受累。你們不計較自己的付出,卻在乎我的擁有。你們不計較我對你們的忽略,默默的為我做著一切。你們不計較歲月刻在臉上的痕跡,卻為我的每一滴成長而驚喜。你們不怕風吹雨打,不求任何代價……你們索取了太多以后如果仍不思回報,我想象不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百善孝為先,我想每個人都有想通的那一刻,都有想急于回報的那一刻,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有的人在茫茫人海幡然領悟,急著回頭時,卻永遠失去了感恩的機會。一輩子的內疚自責,又怎能敵得過父母一生的操勞與辛酸。
我已慢慢長大,當我認為肩頭該挑起重任,當我似乎可以傲視人生。驀然回首,卻發現白發蒼蒼的你們仍以一種充滿無限憐愛,無限關懷,無限牽掛的目光,從背后注視著我,在你們的眼里,我永遠是那不懂事的孩子,我一刻也未曾離開你們的視線和牽掛。每當腦際浮現出你們勞累的背影時,我總會忍不住的流淚。曾經以為自己很快就會讓父母幸福,曾經以為自己很快就不再背負沉重的自責奔徙于長途了,可停下腳步靜靜瞭望時,發現地平線的曙光依舊遙不可及。我沖著她拼命的奔跑,卻永遠也跑不出她的蒼老。跑累了,便坐在窗前,賞著中秋的月,望著團聚的人。
中秋那天江上的船只都會掛滿了火紅吉慶的燈籠,隱隱約約中一簇簇燈海競相倒映在江中,燈光在波光粼粼的流動著,像極了一個個跳舞的精靈,舞動著人們喜慶的心境;孔明燈一個接一個的徐徐飛舞,載著無數人的愿望和目光,活似一顆顆暗黃的星星,眨著眼睛,溫情脈脈的飛翔。
思鄉字月亮思鄉篇二
我輕輕地來
正如我輕輕地走
走過鄉間小路
走過水泥大道
走過繁華的城市
一步一步地走遠
故鄉在一步一步的消失
留下了歡笑
帶走了思念
秋風帶走了夏天
汽車帶走了我
不在聽見鳥兒的叫聲
不再看到金黃的稻田
只有朗朗的讀書聲
只有厚厚的書本
啊,故鄉
為何相見又分離
分離又不得相見
月亮,掛在天上
我的故鄉,就在那里。
同學們,就到此為大家介紹完畢了,在這里祝大家都能早日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思鄉字月亮思鄉篇三
每年一次的回家鄉探望,仿佛已經滿足不了我的思鄉情了。總想多回故鄉,多陪陪年邁的父母,多看看家鄉的一切。怎奈時間不允許。其實真的是時間不允許嗎?或許只是借口罷了。人活著就有賺不完的錢要說無奈的應該是這個殘酷的現實吧。讓人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為了家人為了自己過得更好一些。生在這個時代,太多的壓力圍繞著我們,不努力只能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故鄉,仿佛成了我的一個夢。也許,只有等自己真正老的那天,才能回到故鄉的那片熱土吧。再也不去漂泊,再也不去流浪,安靜的守著她度過余生。
希望,今夜,能夢回故鄉
思鄉字月亮思鄉篇四
鄉村的明月有著無言的靜美。
穿過風雨,撥開云煙,愈來愈靜美的鄉村明月,在此時此刻,牽魂縈夢,溫暖人心。
思鄉字月亮思鄉篇五
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沿途而行,隨處可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有的剛打好地基,有的壘到一半,有的已初具雛形。然而這些由空空的框架組合而成的新樓,在這片空曠的土地上顯得過于剛硬和冰冷,它們沒有血肉,沒有跳動,只有一塊塊粗糙的磚石。我凝望著那沾滿塵埃的碎石,那步步攀升的高樓,心想,我的家鄉正以鄉愁為基石,建立起虛無縹緲的大廈。
我加快回家的步伐,迫切想要看到家鄉的老屋,那有著灰白墻垛,紅色磚瓦的矮矮的老屋。然而,我失望了?;蛟S,當我再次踏上歸途的時候,我就應該想到這種情形,因為,這一切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站在久違的故鄉的土地上,眼前卻是一片廢墟,老屋也早已變成了我腳下的狼藉。放眼望去,依稀記得那里是進入村子的唯一通道,道路旁邊有一棵一人合抱粗的老槐樹。每年五月,槐花便輕輕綻放出它的美麗,散發出陣陣清香,吸引過往的路人和孩童駐足觀賞。然而此時,記憶中的老屋不見了,必經路上的老槐樹不見了,就連那熟悉的回家的路也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
我不知道該做什么,我只知道,我的記憶,我的過去,早已被拆除,重新用來建造高高的大樓。
四合院是北京的鄉愁,石庫門是上海的鄉愁,梧桐樹是南京的鄉愁,而那老街巷,則是我們揮之不去的鄉愁。
城鎮化的步伐來勢洶洶,我們無力也無需去阻擋,然而我只希望,它在拼湊出美麗的城市時能有鄉村的方寸之地。就如北京,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北京古老傳統的四合院注入新城的.血液,讓它與新城一起生存與發展。畢竟,當一切的喧嘩與輝煌褪去之后,我們只是那個渴望故土,渴望擁抱自然懷抱的孩童。
鄉愁,是一條繩索,一端連著我們的過去,一端連著我們的未來,我們無法擺脫過去,亦如我們無法擺脫未來。我們遺忘不了,所以我們只能繼續。也許,當你看過法國香榭麗大街的魅惑后,你更鐘情于江南水鄉悠閑的竹樓。
城市與鄉村,發展的正反兩面,正是推動城市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