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一
我一拿起《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時候,就忍不住一口氣從頭看到了尾。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徹子,它講述的是關于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文中的小豆豆雖說是個可愛的女孩子,但她的思維方式比較亂,不能靜下心來讀書,一般人都無法理解,因此她成了大家眼里的“怪人”。淘氣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原學校退學了,后來來到了巴學園新的學校,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一生的基礎。后來小豆豆成了著名的作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被贊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
這本書讓我影響深刻的故事很多。小林校長是個思想開明、與眾不同的老師,他覺得玩是小孩的天性,給小孩一定的自由時間,在自由時間里,巴學園孩子們可以盡情的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小豆豆剛到巴學園的時候看到校長,但她海不知道是校長先生,她就鞠了以躬,大聲的問“您是校長先生還是車站的人啊?”那個人笑著說“是校長先生啊。”小豆豆非常開心地說“太好了!那么,拜托了,我想到這個學校來。”接著校長很有耐心的聽小豆豆說話,連小豆豆自己都不敢相信,她整整講了四個小時,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小豆豆很感動,從來沒有人愿意和她聊天聊這么長時間,小豆豆喜歡上了這個小林校長。
這本書讓我感想最深的是學園的所有老師,他們都會去努力尋找孩子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做到一視同仁,在巴學園里,所有的孩子們都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里,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所有這一切,對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得到和諧的發展。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更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更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形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向這本書里的巴學園老師學習,學習她的寬容和真誠、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與別人溝通、有正義感等等。這本書小伙伴們你們也值得一看。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二
相信很多人沒有看過《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黒柳徹子寫的,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
這本書講小豆豆在巴學園里上學,小豆豆和同學們學習、和校長聊天、和老師一起散步的故事。但是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這篇文章。講的是午飯時間到了,同學們在禮堂里吃飯,校長每天都會看同學們的飯盒,同學們的家長給同學的飯裝飾的很漂亮,特別是小豆豆的飯,黃色的雞蛋、茶色的魚松漂亮的像花園,非常美麗。這時,校長問:“魚松是海里的還是山上的?”同學們想了想,有的說是山上的,有的說是海里的聲音靜下來了。校長說:“魚松是海里的。”“為什么?”同學問。校長說:“魚松是從魚身上取下來的,所以是海里的。”“我可以去看看小豆豆的魚松嗎?”同學說,“可以。”小豆豆說。校長覺得吃飯的時候是寶貴的學習時間,學什么呢?可以學習分類食物,也可以學習食物哪些是從山上來的,哪些是從海里來的。吃飯的時間可以學習嗎?看來可以。
我覺得主人公小豆豆是在學習上和生活上一個快樂的女孩。小豆豆很喜歡校長和小朋友們,因為小朋友能跟小豆豆玩,校長能聽小豆豆說話,我也希望能在巴學園里上學。
巴學園最后被b-29飛機的炸彈給炸了,為什么被炸呢?因為現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所以巴學園才會被炸呢。巴學園被炸,同學們去哪里了呢?原來同學們現在在擁擠的列車上離開了自由之丘。
我希望小豆豆長大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三
我的數學老師——陳克義,是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幽默搞笑、想象力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和陳老師在一起,會感到有父親般的溫暖,會得到無窮的知識,會懂得很多道理,會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會讓你每天都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校長大家都知道,陳老師和他是一樣的人,在我心目中都是那么高大,是我最敬重的人。
要問陳老師和小林校長差多遠?我覺得這沒有什么可比性,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也許有人會毫不猶豫地說“小林宗作是校長噯!”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是一樣的偉大,一樣的受人尊重。
陳老師的心態非常好,一般老師都喜歡聽話乖巧、學習成績又好的學生,而陳老師偏偏喜歡學習不好、又不聰明的學生,這大概就是他所說的“愛的傾斜”吧!
有時候差生回答對了一個哪怕極其簡單的問題,陳老師也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的一遍遍夸他“你真聰明!你又進步了!”……倘若那學生回答錯了,陳老師也不會責怪他,而是鼓勵他繼續努力。
陳老師的教學方法也非常奇特,他總是先讓我們自學,然后和同學交流“你學會了什么”,整理主要內容畫在“思維碟”上,還常常引導我們把知識要點編成兒歌,特別有趣,這樣我們就都學會作“詩”了,這也是他教學方法的獨特之處。
小林宗作校長非常尊重孩子,當小豆豆第一天去學校時,校長先生整整聽了她四個小時的講話,沒有打過一次呵欠,也沒有露出一次不耐煩的樣子,他還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著身子專注地聽著,換成別人或許早已不耐煩了。
巴學園的教室竟然是一輛輛廢舊的電車,小林校長真有創意!我估計能想出用電車做教室的人,只有小林校長一個吧!
我喜歡這樣的老師!也喜歡這樣的校長!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四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一所小學和在那里上學的一個小女孩的真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經只讀了半學期就被退學的小豆豆,也就是現在的黑柳徹子。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小豆豆退學后,媽媽就把小豆豆送到了巴學園。
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到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但看了這篇課文,我決心要堅持下去,像小豆豆那樣。我知道了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要靠勤奮。從那以后,我就開始很用功的看書……如果大人們能多花點時間來和我們溝通,了解我們內心的世界。這樣,我們就也會擁有一個健康的童年,還能和小豆豆一樣有一個童年美好的回憶。
《窗邊的小豆豆》讓我深深明白:只有樂觀,自信的面對生活,我們才能夠向成功前進。真心希望我們的學校、天底下所有的學校也會成為像巴學園一樣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五
有一本書,我讀了很多遍都沒有厭倦,它就是《窗邊的小豆豆》。今天,我又一次翻開它,去體味,去挖掘,去尋找它的精華。
小豆豆就是黑柳徹子,從小就是一顆令老師頭疼的“怪味豆”。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說話,使全班哄堂大笑;把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用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無奈。最后,學校不得不讓她轉學。
小豆豆好奇地來到“巴學園”。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教學方法也別出心裁。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鉆研哪科;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煉學生膽大心細;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
巴學園是一所充滿無限快樂的學校,我真是羨慕不已。我羨慕小豆豆能進入這樣一所與眾不同的、令人向往的學校;羨慕調皮的小豆豆遇到了關愛學生的小林校長;羨慕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能遇到這么多可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也能在這樣的學校學習那該多好啊!
可是,結局卻讓我流下了眼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毀了。我第一次那么痛恨侵略戰爭,第一次體會到和平的可貴……而這些體會都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六
讀完這本風靡全球的著作,讓我很想說說身邊的一位“小豆豆”。她是我的外甥女。由于姐姐是長女,姐夫是長子,使得這個姍姍來遲的小妞特別受寵溺。的確,她也爭氣,自小就伶牙俐齒、思維敏捷。讀幼兒園之前,無論在哪里晃蕩,她總能憑借著自己那張甜嘴兒,換得好多零食。終于,在全家人的殷切期望中,她踏上了求學之路,家里人給她的充分的自由,到了幼兒園卻成了老師眼里的散漫。于是,沒過多久,她成了老師的“告狀專業戶”。一次是因為她去隔壁班“串門兒”,想看看在她畫畫的時候,隔壁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還有一次,因為胃口好,把旁邊小朋友的面條也給一起吃了(事實是,那個小朋友不愛吃面,主動推給了她)。如此等等的事情,在老師看來是那樣的不可思議,盡管她當時只有3周歲不到。這樣的后果是,她的位置被換到了角落,甚至在下課時都不讓她離開座位,導致冬天尿了褲子,著了涼;當別的孩子開始享用點心的時候,她就只能做一個“看客”。當姐姐親眼見證了這一切的時候,她做出了和小豆豆媽媽一樣的決定(只是一個是主動,而另一個是被動),換到了她認為的“巴學園”。老師的熱情和耐心讓全家人大松了一口氣,畢竟還是孩子,總會找到適合的教她的老師的。可這種感覺只持續了一天,第二天去接的時候,老師驚恐萬分地告訴:“太可怕了!居然坐在窗臺上,不知道在看什么!”原來,外甥女以前的教室一直在一樓,這回在二樓,對她來說是多么新奇,她只是想看看那些變小的大型玩具。可沒有一個大人愿意聽聽她的想法。老師了解了她的“前科”,結合現實,終于也收起了耐心。只是,她始終都沒能找到“巴學園”,沒能遇見“小林校長”。直到現在,她一直都處于害怕老師的狀態之中,當然成績也只能徘徊在及格邊緣。和我女兒一起玩耍的時候,總能聽見那一句句刻薄的責備,仿佛在發泄著著什么。
小豆豆是幸運的,在那與眾不同的巴學園中,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小林校長。使得她從一個怪異的孩子變得漸漸被大家所接受,這樣的變遷是那么自然,仿佛本來就是這樣。而小林校長獨特的教育方法,至今仍使我深深感動。
當小豆豆不慎把錢包掉進廁所的時候,她選擇了掏糞來找錢包。在別的大人看來,這樣的行為是多么怪異,既危險又臟臭。隨之而來的也不外乎批評責備,并要求立即停止。而小林校長看到這一幕時,只是平靜地問了一聲“你在干什么呢?”得到回答后就走開了。回來時不忘再詢問一次,并平靜地要求“干完了要把它們都送回原處去喲!”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后,小豆豆“上廁所時絕不再往下看了”。而且從內心里認為校長是“最可信任的人”,也“比以前更加喜歡校長”了。
孩子的許多行為和想法,在大人看來也許不可思議,甚至無法接受。當我們遇到這類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生硬地阻止。事實是,表面上孩子是停止了,可內心呢?或許會更加強烈地想去做此事吧。若是我們愿意聽聽孩子的想法,再給予他們合理的建議,也許更會被孩子們所接受,而且怪誕的行為也會隨之而得到改正。
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巴學園的上課方式了。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就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都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后學生們就按自己的愛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種上課的方式,對于老師來說,是了解學生的最好方法,再者,對于學生們來說,他們也可以從自己喜愛的學科做起,這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即使那些不喜歡的學科,只要在放學以前做出來就成,所以他們總是能夠想辦法完成的。如果確實搞不懂了,就或者到老師那里去問,或者請老師到自己的座位來講解,一直到完全領會為止。還可以從老師那里領來例題,再繼續自習。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因此就等于根本不存在學生呆呆地聽老師宣講這種情況了。
偏食是許多孩子身上的通病,可在巴學園里卻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小林校長把水里的菜稱做“海的味道”,陸地上的稱做“山的味道”,要求孩子帶菜時候要帶齊這兩種,沒帶齊的就由學校補齊。孩子們每天討論著自己所帶的菜,早已把偏食這個問題拋到九霄云外了。吃飯的時候,校長還允許孩子們邊吃飯邊聊天,目的是讓孩子門適應在人多的場合能做到自然、從容。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來制定學習計劃,這無疑是最好的教學策略。反觀我們當前的教育模式,特定的教學課程,固定的教學內容,無不讓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在要求學習要均衡,不能偏科的前提下,卻不時地在產生學困生。
隨自己的意愿安排學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不懂的問題請教老師,這該是一種多么和諧有效的學習方法啊!
巴學園最終在炮火中化為了灰燼,可從巴學園中走出來的孩子們卻成功了。我欽佩校長先生,尤其是在巴學園被炸毀后,校長先生說的那句話:“下次我一定再建一個這樣的學校!”不管校長最后有沒有重建巴學園,至少讀過這本書的每一個教育者心里都應該有一座不朽的“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七
我很早就已經聽到很多同學們都說《窗邊的小豆豆》很好看。我看了以后,覺得比我想象中的更好看,真是“百聞不如一看”。
小豆豆因為好動,被第一所學校退學了。后來,她來到了一所特別的學校。你們想知道這所學校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我一樣一樣來告訴你們吧!這個學校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巴學園”。
1.這個教室是真正的電車。
2.巴學園里,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地選擇座位。
3.巴學園里可以自由學習,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學起,不喜歡的科目,只要放學前做完就可以了。
5.巴學園經常會組織學生去散步、游玩。
看完這篇文章,我好羨慕小豆豆啊!因為我們的學習都是統一的,雖然上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玩游戲啊!但我還是更喜歡巴學園。我可以說,這些老師們,一定都不能真正的了解我們,他們只從表面上了解到我們,卻不能從我們的心理完全認識我們。我覺得我們的學習枯燥無乏味,我們就會缺少學習的樂趣,自然上課就會開小差。就像寫作文一樣,要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寫作文,那這樣,誰的作文都會寫的不錯了。我非常希望我們中國也能有這么一個學校來養育、教育小朋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