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孝道節儉字孝道勤儉篇一
不!這樣毫無顧忌的浪費生活是時候停止了!
大家其實都明白,我們根本沒有那樣多的資源供我們為所欲為一輩子。此時的隨心所欲帶來的只是將來的艱難。今天,就讓我們重新憶起來自土地的古訓: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當你將白花花的大米倒掉,剩下整盤整盤的菜時,你是否會想起“汗滴禾下土”的艱辛。誠然,食堂的飯菜不是美味珍饈,有同學對不合口味的菜咀嚼一下便不會再舉箸。為了三寸口舌之怡,放棄對一盤菜的熱情,是對做菜師傅的不敬,更是對自己健康的忽視。養成認認真真吃好每一頓飯的好習慣是對自己負責。做“光盤族”不可恥,可恥的是肆無忌憚的浪費。
做個智慧的用水人。多走幾步路去洗漱間洗杯子不是難事,這樣還能讓飲用水的更換期延長。可是水桶中倒下的飲用水還是沉得很。自來水洗杯子不是更暢快?飲用水成本更高,量少洗得又不干凈,只是少走幾步路罷了。有人嫌杯子里隔夜的水不新鮮,所以只倒一點自己夠喝的水,做得很好。這和那些倒了很多過量水卻在次日倒掉大半的人比起來顯然更明智。洗手時不要玩水,大家都是“泛成年人”,讓水嘩嘩自流會顯得很幼稚,弄臟地面后也給清潔工阿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浪費水資源對你真的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不要讓這個可怕的預言成為現實啊!養成節儉用水的習慣是為全球著想。
另外,節約能源也應從細節做起。隨手關燈是好習慣。關于空調的享受也不宜追求。有的人在冬天會把溫度開得過高以至于書寫的作業本都是溫熱的,在夏天打低溫裹棉被但求一涼爽。這樣的享受不但可怖而且令人心驚,更會招致一眾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前黃學子的鄙視。醒醒吧,節約用電才是王道!
薩迪有句話說得好:“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養成節儉的習慣吧,讓我們一同擁抱美好的生活。
世界需要你的節儉!
孝道節儉字孝道勤儉篇二
《魏書》云:儉開福源,奢起貧兆。左丘明曰: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由此可見節儉這一這一傳統美德很值得我們繼續弘揚。
節儉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孔明在誡子書中說:靜以養身,儉以養德。他是以一個唯心主義者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節儉的重要性。隋朝的王通則發出了唯物主義的言論:不勤不儉,無以為人之上也。而清官海瑞死后行囊中只有俸金八百,更是以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勤儉對于修身養大有益處。
節儉也是立家之本,宋朝林逋曾寫道:為政之要,曰公與請。成家之道,曰儉與勤。李嘉誠是靠買豆腐發家的,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勤儉作為人生信條。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成為了中國首富后還能保持小蔥拌豆腐的節儉生活。
節儉亦關乎國家興亡,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慨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無數事例反復證明這一觀點。秦穆公因信奉: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勤儉治國,得以稱霸諸侯。漢文帝勵精圖治,崇尚節儉,力戒奢侈。遂有“文景之治”而奢侈腐化的高緯便很快斷送了江山。隋煬帝大興土木,最終國破人亡。同時,我又想起了恒河畔的那個古老的國度。莫臥兒王朝時期有一位歷史上很有名的帝王。他就是沙。賈汗。為給愛姬修筑舉世無雙的陵墓,不惜一切代價,耗盡國庫。他無數的子民為此流血喪命。雖然沒有導致王朝覆滅,但他卻從此失去了子民的擁護,以至于只能在牢籠中度過漫長的余生。每每想到此,腦海里都會浮現出婆羅門的那句諺語:節儉是一個國家最忠誠的衛兵。每到此時,不盡為沙賈汗一陣感傷。
唯儉可以惜福,為儉可以養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從現實中的小事開始了,這個社會必然會弊絕風清。
孝道節儉字孝道勤儉篇三
在肯德基餐廳里,那感應水龍頭令我想說喜歡它都難,每次去洗手,洗到一半水就停了,再把手伸過去感應一下,水才會再流出來,洗起來一點都不過癮。我喜歡家里的水龍頭,不管我在洗手還是擦肥皂,水龍頭都會慷慨地給我供應水,從不間斷。
“節約用水”的號召令我突發奇想:在我們擦肥皂的這段時間,浪費的水會有多少呢?為了探個究竟,我做了一個實驗。我們每天洗手浪費的水足以灌滿兩個礦泉水瓶,那可有1千克重啊!算一算,如果每天洗3次手,那么一年365天,就會浪費1095千克水!那么我們一家4口一年就要浪費4380千克水,4噸多水就這樣流掉了!這個數字居然那么驚人。
我不禁想,當我們在不經意間浪費水資源的同時,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正在遭受干旱的侵襲。農田龜裂、水井干涸、水庫見底……我國西南地區今年遭受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不要說我們這樣奢侈的洗手,甚至連飲水都有困難。更嚴重的是,旱情持續了5個月,北方地區的旱情也已經露頭。而在我們延邊,我爸爸媽媽那么大的人都沒有感受過干旱的滋味,也沒有缺乏水資源的緊迫感,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小朋友了。要是人人都能把洗手時浪費的水節約下來,能讓多少在干旱中煎熬的人喝上甘甜的水啊!說不定還能救活許許多多瀕臨死亡的生命呢!
我奶奶沒讀過多少書,可奇怪的是她似乎天生就知道要節約用水,還時不時地督促我們。可我總不長記性,改不了這個壞毛病,心想:奶奶難道真的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做了?有一次,我仔細地觀察了她一番。奶奶在洗手時先把臉盆放入水槽,然后打開水龍頭,仔細地把手沖了一遍,再關上水龍頭,取了一些洗手液,抹了抹,然后再用水把洗手液沖干凈,最后關上水龍頭。洗好手后,奶奶把臉盆里接到的水倒入馬桶,把馬桶沖干凈。奶奶的舉動讓我更加敬佩她了。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奶奶在我這么大的時候正好趕上3年自然災害,沒有飯吃,只能吃糠團子、榆樹錢兒、草根等來充饑,那時候奶奶瘦得皮包骨。奶奶親身經歷了災難的年代,所以她知道在干旱的地方滴水貴如油,只有珍惜水資源,我們才能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她的行動值得我們學習。
珍惜每一滴水,注重循環利用,讓寶貴的水資源在地球上多留一會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珍惜水資源,爭做水資源的保護者和捍衛者。
孝道節儉字孝道勤儉篇四
為中華之崛起而珍惜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山,一座又一座,望不到盡頭,貧瘠而蒼涼。我們班的晴子就出生在這里。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一個背著黃而舊的'帆布包的晴子準時出現。“孩子!這有兩個饅頭,帶去當午飯吧!好好念書,家里就靠你了!”望著娘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晴子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跳出農門。晴子含著淚拿起饅頭,穿上那底快要磨破了的布鞋走向學校。貧窮迫使她拼命地節儉,三年來沒穿過一件新衣服,衣服補了又破,破了又補。終于,奧數成績出來了,晴子獲得了一等獎。作文競賽的榮譽證書發下來了,印著“紅通通”的一等獎……。老師把晴子當做了學習榜樣。教育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今天,我們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仰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哀傷感到自豪,因為我們的國家日漸強大。可是,舉手投足之間,浪費卻又是我們的慣常之舉。面對食堂里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飯,我們可有過一絲憐惜;面對寢室里流過的自來水,我們可有過一絲自責。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用冷靜的眼光,著眼于我們的一生,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只有我們每個人進步大了,國家才進步了,只有我們每個人強大了,國家才強大了。
孝道節儉字孝道勤儉篇五
時間正在悄悄的流逝,而我們也正如小草一樣地飛長。成長的旅途中,我們都曾經歷過風風雨雨,但在我們的身后,總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我們。這,便是家風。家風,這個端莊而又和諧的詞語,它博大,卻又那么平凡。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也時時刻刻伴隨著我們。
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導我們要勤儉節約,保護環境。一次,我們一家三口正忙著將一個大西瓜“送”入水中冰鎮。等西瓜泡好后,我自告奮勇地拎起水桶準備倒水。媽媽攔住了我,只見媽媽將水倒入另一個黑色的桶里。我大惑不解,問:“媽媽,這水已經泡過西瓜了,不倒掉干嘛?”“女兒。”媽媽溫柔地告訴我,“水是很保貴的,不要讓最后一滴水變成人類的眼淚。‘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水。”我雖然似懂非懂,但還是記住了媽媽的話。以后,只要家里有人浪費水,我就會攔住他,并告訴他要節約水。在媽媽的影響下,我成了家里的“小小護水員”。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媽媽的教導。
我的爸爸也教導我不要隨地亂扔垃圾,愛護環境,我們才會擁有一片藍天,可是,我總是不聽爸爸的勸告,把它當做耳邊風。直到有一天,我才記住爸爸說的話。那天,我和爸爸在江邊玩,走著走著,爸爸問:“你要吃果凍嗎?”我點點頭,伸手拿了一個果凍。吃完后,我隨手一扔,果凍殼就在地上滾遠了。爸爸突然停下來,盯著我說:“快去把垃圾撿起來。”我瞥了爸爸一眼,只見他臉色陰沉,呈現出一臉火山爆發之勢。我不敢違抗爸爸的命令,只能乖乖地將果凍殼撿起,然后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當我回來時,爸爸的臉上才“陰轉晴”,還教育我:“如果所有人都像你一樣隨地亂丟,那到處都會有垃圾。”我很慚愧,于是牢牢地記住了爸爸的話,再也不亂扔垃圾了。
家風,伴隨著我成長。也伴隨著風,傳得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