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魯迅紀念館作文字篇一
暑假里,我們去了魯迅公園,它坐落在上海虹口區甜愛路上。一進公園大門,右側有個魯迅紀念館,我們走進了紀念館的院子。紀念館大廳十分寬敞,屋頂是半透明玻璃,看上去非常典雅。大廳的樓下有工藝品商店、魯迅先生語錄書畫展覽室。樓上的展廳介紹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一生,那些意味深長的話語,以及精心創作的人物故事,記錄下他成長的足跡。
當我看到書墻上魯迅先生作品的封面,不禁為之震撼,他創作了大量的小說、雜文,還以俄語、日語、英語、德語等語言,翻譯了世界上很多優秀的作品。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是魯迅先生的朋友,我國著名作家張天翼是他的學生,大家都很敬重他。
在紀念館里我看見幾個青年圍坐在魯迅先生身旁,他的身子微傾,手夾一支*,正在侃侃而談?!巴?,魯迅先生還在人世間!”我心中一陣驚喜,媽媽卻說:“傻孩子,這是蠟像。”這些蠟像以假亂真,竟制作得如此栩栩如生,魯迅先生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第一個地點就是魯迅紀念
參觀魯迅紀念館作文字篇二
清明時節,我與母親至紹興一游,前來拜訪魯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節假,人多的出奇。一桿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一堵斑駁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魯迅故里”四個大字高掛其上,一筆一畫正是魯迅先生所書手跡,質樸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見石碑上分明的鑿痕:寸把長的頭發,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兩道有棱有角的濃眉就像鋒芒畢露的利劍,直刺敵人的要害。隸體“一”字似的胡須貼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緊抿著,劃出一道似有若無的弧度,讓人能夠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臉龐,透露著凜然大氣。一襲長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夾著一枝煙嘴,輕裊的煙氣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佇立良久,游人們也在這里駐足而經久不散。直到導游嘹亮的喇叭聲把我們喚醒,才后知后覺地跟上了大部隊。魯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極其儉樸,大多都是一個樣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塊牌匾,其下一張畫像或是兩行對聯,一兩張方正的木桌,幾把不勝簡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當了。
但真正讓我驚愕的,是魯迅先生自己所住的雜間。目之所及,的的確確只有一張床,一張桌,一幅肖像和兩個笨拙簡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簡單的樣式,四四方方的像一個大盒子,只掛起了白色的床帳;桌子也不過一米長,上面并排放著倆個小小的木柜,加起來倒有十來個屜子,很是實用。一張黑白畫像系上了條細繩,襯著干凈的黑框底掛在白墻上,整個房間便空蕩蕩無一物了。這樣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嘆。
再說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魯迅先生所寫過的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百草園了。老師曾為我們繪聲繪色地講解過這篇課文,其筆觸之妙美簡直讓每一人都如同即將前往蓬萊仙境般期待。然而,當導游領著大家來到此地實物參觀時,我卻覺得自己是被魯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過的菜園子?。】汕∏∥矣蛛y以惱怒他開的玩笑,若一一核實的確是有這些物什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或是“趣味無窮”的泥墻根一帶……這時候,我不得不驚嘆于魯迅先生的筆法之妙、文采之長。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技法實在是讓人望文興嘆的。
出了園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魯迅先生!“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我看見他仿佛從那石碑里走了出來,濃眉墨須,牙黃羽紗。
這位頂天立地的戰士!
參觀魯迅紀念館作文字篇三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魯迅故里。魯迅故里包括:三味書屋,魯迅故居,百草園與魯迅博物館。我要一一告訴你們我的游玩經歷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書屋。到了三味書屋,首先看到的是書屋里的一張大木桌,桌子上擺放著幾本書,還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張小桌子。據說,這些小桌子都是學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從自家搬了過來當課桌。有一樣特別不同:魯迅的小桌子上有一個“早”字。據說,小時候的魯迅有一次上課遲到,被老師重重而又十分嚴厲地罵了一頓,魯迅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遲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墒俏覜]能看到這個“早”字,因為字已經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書屋后還有一個后院,畢竟教魯迅的先生講的課程枯燥無味,就有許多小同學與魯迅十分調皮好玩,每當先生講的入神時,魯迅便與他的同學趁這個機會,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戲玩耍。
游完三味書屋,然后我就去魯迅故居參觀,魯迅故居里有魯迅的起居室與他的家長住的地方,而我們就到魯迅的起居室去參觀。只見起居室里有一張大木床,床上有一張竹席,與一個枕頭,床旁邊還有一個木頭做的的床頭柜。起居室可真簡樸??!
參觀完魯迅故居,我沿著一條寬大約有一米的小路繼續前進。走了大約兩分鐘,我們就來到了百草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長大約有十米,寬大約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蔬菜:有淺綠色的豆角,也有深綠色的青菜,還有綠油油的韭菜。田地旁還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來打水喝或者是用來澆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還有著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三個大字,而且用紅色的顏料涂著,分別是“百草園”。百草園里還有圍墻,圍墻的下半部分是用紅磚造的,但是經過風吹日曬,已經不再那么紅了,成了淺紅色。我想:圍墻腳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園,來到了一個小院子。院子里有魯迅的奶奶與小時候的魯迅的塑像。他們正在大樹底下乘涼,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給坐在小凳子的小魯迅講故事,小魯迅聽得十分認真,目不轉睛地盯著奶奶。小魯迅的小凳子旁還趴著一只十分可愛的小貓,也盯著小魯迅的奶奶。我想:小魯迅的奶奶講的故事一定非常好聽,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來到了魯迅博物館,準備參觀一下。魯迅博物館可真大呀!一共分為兩層,博物館里有魯迅先生的肖像,有魯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魯迅先生寫下的書籍。
走出魯迅博物館,已經是傍晚時分,我該回家了,但是魯迅故里讓我流連忘返!
參觀魯迅紀念館作文字篇五
在國慶小長假,我有幸來到魯迅故居。
這天,我們早早地起了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我往里邊瞄了一眼,天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里邊人潮涌動,長長的隊伍根本分不清哪里是頭,哪里是尾。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終于進入了魯迅故居,通過簡介我知道了,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棒斞浮笔撬l《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赐旰喗椋铱戳丝此闹埽阂粭l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顯得異常樸素。經過魯迅臥室的窗戶,往里看,最顯眼的是一張罩著蚊帳的大床??拷皯舻氖且粡堊雷?,上面放著筆和墨,這就是魯迅先生學習用的桌子吧!
跨過一個拱門,就進入了百草園。一塊大石頭立在百草園中,上面刻著“百草園”幾個綠色的大字。曾經的百草園已經成了菜園,里面種著毛豆、南瓜等蔬菜。“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充滿了無限趣味……”魯迅兒時和朋友們常到這來玩。他把百草園記錄在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
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學習的私塾,墻上掛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匾的下面是一張國畫,畫的前面擺放著一張紫檀木色的大桌子和椅子。
故居旁就是魯迅紀念館了。那里展示了他各個時期的生平事跡。xxx曾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魂?!?/p>
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的生活經歷了波折、苦難,可他依然勇敢面對。就如他的《野草》所說:“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p>
參觀魯迅紀念館作文字篇六
經過了幾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魯迅故里。
充滿著濃郁江南水鄉風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頓時,一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
走進街巷,隨著擁擠的人流,我們來到了魯迅紀念館。這是一個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現代氣息的建筑。“紹興魯迅紀念館”幾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走進大門,一眼就看到了魯迅青銅像,它比真人還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嚴肅而不失親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憂國憂民的證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睅讉€瀟灑的金字寫在了銅像旁邊的墻壁上,是魯迅一生的寫照。在館內繼續參觀,我們了解到了魯迅坎坷的一生: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1902年,魯迅赴日留學,學習醫術,因深受資產階級民工革命浪潮,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看到國內同胞的愚弱,毅然棄醫從文,先后發表了好幾篇小說,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以此喚醒國人麻木的靈魂??吹竭@里,我對魯迅更加敬佩了。
接著,我們又連續參觀了百草園、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但我最想參觀的還是三味書屋了。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比稌菔菐资昵暗臅?。聽身后的導游說:“三味意為: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必蚁伦琅_上擺著一副活靈活現的《松鹿圖》,畫上古樹底下伏著一只梅花鹿,那是當年學生行禮的地方。兩邊的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大概就是說明了生命、讀書的真諦吧。東北角便是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書桌上刻有一個“早”字,我從課本上了解到:當年魯迅父親生了病,魯迅為了照顧父親,上學遲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書認真著稱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地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后要早到?!濒斞笡]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地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以后,魯迅就永遠沒有遲到過,并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書屋, 天氣炎熱得很,我們便找了一個小吃店坐下,吃著金黃、香噴噴的臭豆腐,品著凉滋滋的冰綠豆湯,想著魯迅給予我們的道理,心情無比舒暢……
參觀魯迅紀念館作文字篇七
爸爸經常對我說,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讓我多讀魯迅的書。但我對魯迅并不太熟,所以我一直想了解魯迅。
八月的一天,天氣很晴朗,我央求媽媽帶我去參觀了魯迅博物館。通過參觀,我知道了很多關于魯迅的知識。魯迅的真名叫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城東昌坊口新太門。他的爸爸媽媽最初叫他周豫山,*歲時才改名叫周樹人。他有句名言,讓我看后就牢牢地記住了它: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我還知道了他的故事。在魯迅十三歲那年,他的父親生病了。因為家里的錢不夠,他只能把家里的衣服當了,才有錢去買*。1898年5月,魯迅來到南京上學,他上學十分刻苦,考試也考的很好。他把獲得的金牌換成錢,買書看。1918年,他第一次創作了小說《狂人日記》,魯迅是他自己想出的筆名。就這樣,轉眼間過了三十年,因為他努力學習、勤奮寫作,他成了一個有名的作家,他寫的《*》《野草》等許多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可惜的是,在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時25分時,魯迅因病逝世。終年56歲。
看了魯迅的故事后,我想到了一首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虹”。我想,魯迅不是和那些成功的人一樣,他們的輝煌歷程,不是用勤勞與汗水造就出來的嗎?他們的人生之路,不就是從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嗎?
去參觀魯迅博物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