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片段初中片段寫作訓練篇一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泳閱讀性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4、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多媒體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2分鐘)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8分鐘5+3)
1、配樂朗讀,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合作討論(10=5+5)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五、(15)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這個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2、(3分鐘)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3分鐘)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5分鐘)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初中片段初中片段寫作訓練篇二
在寫景類作文的練習的初級階段,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立足課本,結合實際,幫助學生掌握寫景作文的內在規律,為以后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寫景作文片段,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1、瞧,潭面上水花飄渺,四周綠樹山谷懷抱,我們如同置身于人間仙境中;聽,嘩啦啦的飛瀑聲,不斷地飛瀉入潭中和撞擊中山崖邊的巖石,發出一陣陣奇妙的音響,我們猶如在傾聽著一場大自然演唱會一般。雙飛瀑真是名不虛傳,它以獨特的一面展現給世人觀看,讓不少游客嘆為觀止。
2、夜晚,太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天空。美麗的月亮給大地撒下一片銀輝,溫柔的月光如同水一般平靜,散落在人們的臉上。美麗的天空好似一張藍色的地毯上,鑲嵌著無數亮晶晶的“小鉆石”美麗無比。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可愛極了,寧靜的夜晚一頂聲音都沒有,人們很快在甜美的夢鄉里了。
3、一路風景迷人,來到山頂上更是美不勝收。往下俯視,一切都是綠的,只在松樹林中的縫里看到了一點淡藍。湖在眼下顯得很平靜,青山倒映在湖面上,湖面就就像一面玻璃鏡子,那么靜、像一碰就碎似的,美極了!
4、在回家的路上,門口那兩棵蒼翠挺拔的松樹依然是那么的富有生機,遠看它像一把小綠傘,近看樹葉就像一個個小手掌,可真好玩。松樹葉子四季常青,秋天也是它最美的季節,每當我看到到它,我就想起它那頑強的精神,每當我想起它,我渾身就充滿了遇到困難也不服輸的的精神,我愛這堅強無比的松樹。
5、山外的下面是城市,城市盡收眼底,白色的居 民樓,灰色的工廠,銀光閃爍的停車場,是顯得那么渺小。遠看連綿起伏的山若隱若現,多么像一幅水墨畫。天和山連成一片,天顯得那么低。近看,大片大片的矮小植物綠的炸眼,中間還點綴著小白菊,綠白相映,看上去多像一個花園。蜜蜂也在中間翩翩起舞,好像也被這良辰美景吸引住了。
1、我向山坡奔去,來到了杜鵑園,那美麗的景色再次進入了我的眼簾,我好像沉進了美麗的花海。有的杜鵑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還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迷人、燦爛的“笑臉”。有的才展開幾片花瓣,羞答答,嬌滴滴,還有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馬上要破裂似的。
2、沿著衡水湖往東走,就看到萬紫千紅的荷花池。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全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半開著,有的飽脹像是要破裂似的。茶葉大大的、圓圓的像一把太陽傘,挨挨擠擠地鋪滿湖面。荷葉上的水珠一顆顆滾來滾去,像珍珠一樣,晶瑩透亮。當微風輕輕的吹來的時候,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在水中翩翩起舞,到處飄著荷花的清香,令人流連忘返。
3、仰望這片星空,越來越覺得,剛剛燃著的不是煙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慢慢盛開了美麗的花瓣。哦!我明白了:這絢麗的煙花,正是祖國對我們的寄托。
5、瞧!那片田地原先白茫茫的,而現在雪融化了,農民們在田地里辛苦的工作著,在撒種。每個人的臉上都流淌著汗水,但農民們絲毫不覺得累,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在田地的一旁,金燦燦的油菜花開了,飄來了一股油菜花香,美麗極了!
1、狂風呼嘯,雪花飄舞,這是冬的景致;冰雪融化,萬物復蘇,這是春的氣息;歡樂像一只無形的神鳥,無處不在,笑聲像一縷陽光,慢慢融化冰雪,而知識就像一個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空中的雪仍舊如三月的粉蝶兒,舞個不停。在紛紛墜落的雪片中還夾著細如玉屑的小雪末。像這樣有雪花飄舞的詩情畫意,而無雪后寒氣逼人的苦楚,除了在這冬暮春初之時,別的時節是尋不著的。
3、看!那山那水那林間小道,哪一處不都是那么美。仰望,山重重疊疊一片翠綠,看不到光禿禿的枝干,全是蒼翠的松樹,沒有絲毫的冬意。山上蜿蜒的石階隱隱約約的出現,像一條蜿蜒的長蛇在林中爬行。天,藍的像海水,幾朵飄飄悠悠的浮云洋洋灑灑地點在天空中,像一幅美妙的圖畫。
4、九仙山一年四季景色怡人,風景如畫。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爭奇斗艷,層林盡染;夏天,龍潭大峽谷里流水潺潺,瀑布飛濺;秋天,九仙山色彩斑斕,魅力無比;冬天,大雪紛飛,美麗的九仙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5、黃昏,一縷輕煙從煙囪里輕盈的飄出來,地面還留一絲余熱,黃昏不像正午那樣悶熱,而是清爽的風中略帶一絲暖意。抬頭望著天空,只見紅彤彤的晚霞已經染紅大半片天空了,形狀更是千姿百態:你看!一只兇猛的老虎正在追趕一只小兔子,跑著、跑著,不見了,卻出現了一匹駿馬,它在無邊際的草原上奔跑著……天空的顏色也變化著:深紅、粉紅、橘紅……仿佛是魔術大師的精彩魔術,讓人目不暇接。
初中片段初中片段寫作訓練篇三
二.我站在跳臺上,向臺下一看,只見下面水花飛濺。我好像是一個巨人,周圍的建筑物都變得矮小了,像被我踩在腳下似的。湛藍的跳水池水平如鏡,水池邊的建筑物像玩具一樣,顯得特別矮小可愛。哈哈,我是一個巨人了。但轉眼一想:從這么高的跳臺跳下去會不會淹死呢想到這里,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剛才那股高興勁兒,早就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三.路燈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這回又晚了。我慌慌張張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邊眼鏡后面那雙嚴厲的眼睛,不時出現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著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幾天爸爸剛說過,放學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別處去玩。可是我剛遵守了幾天,就又給忘了。這回爸爸一定會特別生氣,說不定還要揍我呢。這時,我放慢了腳步,心想著該怎么辦。現在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認錯誤,請他原諒。想到這兒,我又加快了速度,飛快地向家里跑去。
五.上課了,我連作業都不寫了,一直在背書。(萬一老師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結結巴巴,會不會批評我呢?要是老師抽查到我會背的小節就好了,就怕老師抽查我不會背的段落,那我就慘了!)可等了半天老師還是沒有抽到我。一會兒,抽到我這組了,我的同桌被老師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師說下午還要抽查他。我心想:下一個肯定輪到我了,我會不會背得和他一樣糟呢……可是直到下課,老師也沒有抽查我。
六.我的心繃得緊緊的。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擔心這個年輕的戰士會突然跳起來,或者突然叫起來。我不敢朝他那邊看,不忍眼巴巴地看著我的.戰友活活地燒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現什么奇跡,火突然間熄滅了。我的心像刀絞一般,眼淚模糊了我的眼睛。
七.我只得坐在位置上發呆,這感覺是多么難熬啊,更何況旁邊那位仁兄還在一個勁兒地抽煙,煙味把我熏得夠戧。鼻子難受得要命,我只好轉過身去。再看看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沒有一絲煩躁。“他們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氣地想。時間似乎故意和我作對——走得慢極了,煩躁、焦急一起涌上心來,我不停地看表,盯著那慢慢移動的秒針。41、42、43……我慢慢地數著,心里冒出一股無名火——你咋跑得這么慢呢!
九.算了,豁出去吧,大不了扣掉一個月零用錢,再加一頓臭罵。我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媽媽跟前。媽媽足足看了半分鐘時間。怎么還不向我“開炮”呢?不會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吧?早知會這么慘,我情愿少看幾部電視劇,少k幾本小說,少玩幾次電腦,少……總之,做什么都愿意。我靜靜地等待著媽媽的“判決”,她卻出奇的冷靜,放下試卷片刻之后,又慢慢地從寫字臺上取出鋼筆,在試卷上工工整整地簽了字。接著什么也沒說,就做飯去了。一切都那么平靜,仿佛沒有發生過什么一般。我想,她是對我心灰意冷了吧?天知道,我多想媽媽能罵我幾句,你可知道,這種沉默的比挨罵更難受啊!
十.“我在什么地方看見過他!”母親想了一想,她想用這個念頭來抑制胸中的隱隱的不快的感覺,而不想用別的言語來說出這種慢慢地而又有力地使她的心冷得緊縮起來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增長起來,升到喉嚨口,嘴里充滿了干燥的苦味。母親忍不住想要回頭再看一次。她這樣做了,那人站在原地方,小心地兩腳交替地踏著,好像他想做一件事而又沒有決心去做。他的右手塞在大衣的紐扣之間,左手放在口袋里,因此,他的右肩好像比左肩高些。
初中片段初中片段寫作訓練篇四
兩個“同底數冪的乘法”課例片段的比較分析
我區初中數學進入新課程已是第三個年頭,為了使新課程理念更好地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我區組織了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上課內容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 14.1冪的運算中第一課時《同底數冪的乘法》。雖然是就同一內容上課,但上課老師的處理手法卻大不相同,聽后讓人感觸頗多,現選取其中兩個課例中關于同底數冪乘法法則的探究過程,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給新課程的教學帶來一些啟示。
1、兩個課例的片斷
課例 1
老師:同學們:喜歡看《幸運 52》嗎?
學生:(齊聲)喜歡。
老師:那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幸運 52》里出現的問題吧!(屏幕顯示問題)猜一猜,她是誰?①她原藉波蘭,后移居法國;②她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③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發現了一種放射性元素;④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學生:居里夫人。
老師:她發現的放射性元素叫什么?
學生:鐳。
學生 2:10 5 中的10為底數,5為指數,10 5 稱為冪。10 10 中的底數為10,指數也為10。
老師:象 10 5、10 10 這樣底數相同的冪叫同底數冪。10 5 與10 10 這兩個同底數的冪相乘后積為多少呢?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同底數冪的乘法)。
老師:請大家看屏幕上問題:你會算嗎?①5 2 ×5 3 ②2 3 ×2 4 ③a 3 ×a 2 ④a m × a n 先完成①②,要將過程表達出來。(兩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后由學生糾錯,老師適時進行表揚與鼓勵。再口答③④,教師在學生口答時板書(略)
老師: a m × a n = a m+n 如何證明?
學生:(疑惑,思考片刻后恍然大悟)上面的計算過程就是證明過程。
老師:下面我們先運用這個公式來處理一些簡單的計算。(以下略)
課例2
老師:現在我要用一道搶答題來考考你們,題目是:(投影)已知三個數
2、3、4,你能從中任取兩個數組成算式,使其運算結果最大嗎?(有人脫口而出3×4=12)
老師:(微笑而不作答)想想我們已學過了哪些運算?(停頓)
學生 1:4 3!
學生 2:不對!應該是3 4!(其它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老師: 3 4 進行的是什么運算?這里的3叫做?4叫做?3 4 =?這里的三個數還能組成哪些冪?(老師一句一句問,學生一問一問集體回答)
老師:冪也是個數,那冪能否再進行運算?(引入課題:冪的運算)
尋找一些形如右圖的式子。可先考慮加和減,再看乘和除。
第二步:觀察
(1)你找到了哪些等式?
(2)你從這些等式中有什么發現?
(3)你能用語言概括你的發現嗎? 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研究。(學生立即展開討論,大家七嘴八舌,氣氛十分熱烈,老師在教室里巡視,不時參與小組的討論。)
老師:請各小組將你們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立即有幾位同學拿著草稿紙上黑板去寫研究所得)
老師:還有沒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停頓,確信沒有人發言后)這里的六個式子都是等式嗎?你有辦法驗證嗎?(有許多學生馬上拿出計算器,很快驗證得到①③不成立,②④⑤⑥成立)
老師:從②④⑤⑥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小聲議論)
學生 6:相同的冪相減一定為0,相同的冪相加就等于2乘以這個冪。
老師:回答得非常好!如果將④中的 3換成a,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合并同類項吧?(學生點頭認可)現在我們有了一個研究成果,那就是:相同的冪可以進行加減運算。下面我們繼續研究:冪能不能進行乘法運算。仍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研究,并請小組代表將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學生繼續投入討論,教室里不時傳來“你這個不成立,兩邊不等”,老師仍在教室里巡視,不時參與小組的討論,恰當給予指點。)
學生 9:①②③每個等式中冪的底數是相同的,④⑤每個等式中冪的指數是相同的。
學生 10:(急不可耐)左邊冪的指數相加就等于右邊冪的指數。(學生因發現而面露喜色)
老師:剛才我們是在計算器的幫助下找到①②③三個等式的,現在你們能不用計算器,告訴我 5 2 ×5 6 的結果嗎?結果用冪表示。(學生脫口而出:等于5 8)
老師:那 a 2 ×a 3 =?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12:a m+n.因為a m 表示 m個a相乘,a n 表示n個a相乘,所以一共有m+n個a相乘。
(老師板書:略)
老師:用語言如何敘述?
師生共同: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老師:這就是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下面我們來用一用剛才研究出來的法則。(以下略)
2、兩個課例的比較分析
2.1以問題為出發點,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于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吸取知識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設置恰當的情景,一開始就吊起學生的胃口。在這兩個課例中,我們看到,兩位老師都改變了以往為復習而復習的做法。課例 1從學生熟悉的偉大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的發明入手,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同時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發明之偉大,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課例2則通過學生熟悉但易錯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在搶答中體會到乘方運算的重要性,同時創設了使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冪的運算性質的氛圍。應該說,兩個課例所采用的情景都很有效,但在后續處理上,課例1就有所欠缺了,首先是老師未能發現學生的不同意見,未能給學生以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其次是在后續內容的學習中忘記了這一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缺乏呼應。而課例2始終給人以融為一體之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確立問題為新課服務的意識,而且應始終關注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認識,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而不是演事先準備好的教案劇。
2.2以開放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感受做數學的樂趣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唯一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他還認為:“學習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必須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去感悟。在這兩個課例中,我們看到老師都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在課例 1中,教師設置了步步深入的四個小計算題,讓學生通過練習一步步去發現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在課例2中,老師通過給出研究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經歷了發現與再創造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猜想能力及探究能力。相比之下,課例1在老師設置的問題下,學生只是機械地服從老師的安排,有一種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而課例2中,教師將學生置于完全開放的學習情景之中,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大,更有利于學生的“做數學”,事實上,在課例2中,學生的“做數學”的熱情并沒有因為同底數冪乘法法則的得出而告結束,在下課前,學生進一步猜想得到:①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②同指數冪相乘,底數相乘,指數不變。可見,只有老師創設真正的“做數學”的氛圍,才會使學生的“做數學”的積極性不因下課鈴聲而告終。
2.3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課例 1中,教師用四個小題讓學生去探索,缺少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上的指導,更談不上學生從中獲得進行數學活動的經驗。如果能將出示的四個小題,改成引導學生確定研究方案,讓學生感悟出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就不失為一種以學生為本的設計。在課例2中,教師始終關注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就具體的數值,通過比較、猜想,獲得了真理的過程中,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急于告訴,而只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讓學生體驗成功;當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使小組討論順利進行;當出現錯誤時,老師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讓學生去發現錯誤,從中掌握排除錯誤的方法,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這些都充分體現出老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以及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的關注。因此,在課例2中,雖然“做數學”化的時間很多,但學生的收獲必然大得多,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4以尊重與鼓勵,讓學生感受老師的真誠
不會激勵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曾聽一位老師說過:“在課堂上,我感謝每一個敢于發言的同學,無論他是答對了還是答錯了,我都要說聲?謝謝!,因為他們讓我看到了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確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對有創新或獨特見解的學生表示贊賞,對有錯誤見解的學生同樣不應吝嗇我們的真誠。在兩個課例中,我們都能聽到老師對學生發出的“很好!”“回答得非常好!”等鼓勵的話語。課例題 2中還把學生寫出的等式稱為“研究成果”、歸納出的結論稱為“偉大的發現”、當一部分學生展示研究所得后,老師仍不忘問一句:“還有沒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了老師對學生勞動的尊重與欣賞,這對學生激勵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語言所無法比擬的。
2.5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程為依據,達到新課標規定的整體性的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要有獨立性,要能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這里的兩節課在情境創設上都不同于教材,比教材上的處理更為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課例 2的整個教學思路與教材都有了明顯的差異,這樣開放性的處理使學生始終處于探索過程,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必然更好。
初中片段初中片段寫作訓練篇五
于是,眼前便出現了一個個畫面!
時間:考試后。
地點:學校。
我不禁有一股想哭的沖動,我的心也似掉入了深深的冰潭中。好冷,好冷。那堂客,我什么也每喲聽進去,只覺得,我的心如碎了一般,一塊一塊的,仿佛在滴血。
下課后,我失魂地坐在座位上,一句話也沒有說,任眼淚順著臉龐流下來。一滴,兩滴。
也許是他們說的得吧!我似乎感到了陽光的存在,在我的四周歡快的.舞動著,放肆著。這時,一縷陽光射進我的心窩,好溫暖!!
時間:星期天。
地點:park。
我獨自一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回想著媽媽給我的那一巴掌的心痛,又一次,我的眼淚悄悄爬上我的眼畔。
又一次,陽光直直射入我的心中,好美,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