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成熟了字篇一
《杏兒熟了》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每到杏兒熟了的時候,奶奶總是讓“我”把杏兒給鄉親們送去,讓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一、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找出課文中與題目有關的表示時間的詞。
(每年、這一年、今年……)
2.在這些時間里,杏兒熟了的時候,課文各寫了什么事?
(①每年杏兒熟了的時候,“我”家大杏樹上就結滿了黃澄澄的杏兒……②這一年杏兒熟了的時候,鄰居的一個小孩子“偷”杏兒時從樹上摔下來,我說活該,而奶奶卻打下長熟的杏兒給“偷”杏兒的孩子吃……③今年杏兒熟了的時候,我挑熟透的杏兒送給鄉親們……)
通過討論,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理解。
二、再讀課文,討論課后問題
1.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多又好?
(從樹上結的,路過的人說的,“我”數的這三個方面來回答。)
3.找出課文中表示人物語言的句子,讀一讀,討論:
你認為哪句話說得最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為什么?
4.課文中三次出現“香甜”這個詞,把它們所在的句子用“——”劃出來,讀一讀。
(1)看他們吃得那樣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兒打下一些來,給鄉親們送去——給他們送去香甜,也給他們送去喜悅。
“香甜”這個詞在每個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請聯系上下文理解。
(“看他們吃得那樣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語雙關,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兒,又指快樂、幸福……)
5.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
(果子大家吃才會感到高興,有了幸福要大家共同分享……)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去完成認識事物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尤其是針對課文難點,把三個帶有“香甜”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聯系上下文,才能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才能正確理解一句話的意思。
三、討論“我”前后的思想變化及其原因
討論“我”的思想變化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滲透了思想教育,學習奶奶的好思想、好品質,從而達到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的教學效果。
我成熟了字篇二
15.
目標: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如果你們家種的果樹結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長出了喜人的果實,花草開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興的同時會不會拿這份喜悅和別人一起分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五課,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會這么做。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
(1)要求:
①讀準生字讀音。
②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本文主要講,鄰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來“偷”杏兒,不僅沒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奶奶送的杏兒,我從中受到,每年杏兒熟后都給鄉親們送杏兒的事。
2.再讀課文
(1)要求:
①從課文中找出與有關的表示時間的詞語;
②在的這幾次時間里,各寫了哪些事?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老師相機點撥。
①表示時間的詞語:每年麥收時節、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麥收時節,我家杏樹上就結滿了黃澄澄的杏兒;這一年的時候,鄰居的一個小孩偷杏兒時從樹上摔下來,奶奶卻給他摘杏兒吃;以后每年杏兒熟時,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給鄉親們送杏兒;今年,我挑熟透了的杏兒給鄉親們送去。
小結:從開始對偷杏兒的孩子們的氣憤,到后來主動給鄉親們送杏兒,“我”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改變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自學提示。
(l)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杏樹上結的杏兒又好又多?
(2)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老師相機點撥。
交流第一個問題:從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大又好?(學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結合重點詞句自由談)
指導朗讀一至四自然段:
范讀:學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由讀、體會;指名分角色配樂朗讀。
小結:正因為杏兒好,杏兒多,不僅引來了那么多人羨慕,還招來了孩子們的“偷”。
交流第二個問題:
引導學生從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過去扶起淘淘,給他揉腿,讓他們別走。(引導學生體會奶奶安慰孩子,心腸很好)
②為孩子們摘杏兒時挑熟的打,腳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理解“顫顫巍巍”:抖動搖晃,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老年人的樣子理解)
思考:奶奶身子這么弱,為什么還盡力摘杏兒?
(引導學生理解奶奶真心讓孩子們吃杏兒,心腸好、樸實)
思考: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理解奶奶的純樸、善良)課文中對奶奶動作、語言的描寫,對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處?(更能準確、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奶奶的純樸、善良)
指導朗讀五至九自然段。
范讀:學生揣摩人物的思想,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自由讀、體會;指名分角色朗讀。(通過“我”和奶奶的態度對比進一步體會奶奶的樸實、善良)
小作者從奶奶身上受到了啟示,那么我們在快樂、幸福的時候該怎么做呢?為什么這么做呢?誰來表演一下?(學生表演并說出原因:把自己家結的果子送給別人;請別人和自己一同欣賞自家美麗的花朵;自己考了好成績去幫助成績差的同學……)
5.朗讀全文,再一次體會奶奶說的話的含義。
四、總結全文,提示規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樂的時候,應該怎么做。(總結)
我們還學會了以下學習方法:(擴展)
1.理解詞語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2)結合上下文理解;(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2.體會重點句子的方法:
先聯系上下文或用對比的方法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結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3.朗讀的方法:
讀人物的語言時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質,讀敘述性語言時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熟讀本課。
2.預習16課《信箱》。
六、設計
點評: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鄰居家的小伙伴來摘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表現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這篇設計示例設計了一課時,主要以學生朗讀課文為主,在反復朗讀中去體會情感,把握內容。
探究活動
1.找。搜集自己小時候的一些趣事,這些趣事讓你明白了哪些道理,選取記憶最深刻的一件,組織好語言,做好講給別人聽的準備。
2.說。全班舉行一次演講比賽,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講給大家聽。
3.寫。把你說的編寫成文,全班可以出一本集,以此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成熟了字篇三
1、理解重點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奶奶樸實、善良的品質。
2、給課文分段,繼續學習說段落大意。
3、學會8個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個詞語的意思。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給課文分段,說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激趣引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根據自己讀懂的暢所欲言,教師不必做任何評價。
3、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2、給課文分段。
四、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1、練讀,爭取做到“四個不”,讀通課文。
2、找伙伴賽讀。
3、交流生字學習情況,不會的相互幫助。
五、課堂小結,抄寫不會的或較難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研讀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質
1、快速讀課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寫哪次杏熟?又寫了什么?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
3、檢查反饋,說說段落大意。
4、研讀第二段,“我”和奶奶對待小淘淘偷杏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想想。
5、學生自由研讀。
6、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重點理解:(1)她走到樹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腳底下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
(淳樸善良)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嘗鮮。
(有福同享、有價值、有意義)
7、小結:面對這樣一位奶奶,你想說什么?
過渡:前后兩次杏兒熟了又寫些什么?跟這一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二、自讀自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1、自讀,每段寫什么?
2、說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這兩段與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三、朗讀全文,再悟深情
我成熟了字篇四
教學目標?1、 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認識6個生字:橙、嗬、偎、饞、揉、屁。理解并積累8個詞語。
2 、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理解課文重點語句的意思。
3 、默讀課文,復述第二件事。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的美好心靈和作者家鄉的淳樸民風,初步懂得好東西要與人分享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1、能在新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6個生字,積累有關詞語。
2、學習復述第二件事。
3、在反復讀文、識字的基礎上,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學習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體驗有快樂與大家分享的樂趣 。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課前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一)解題引趣:
1、板書課題:19? 杏兒熟了
2、齊讀課題,回答問題。
(1)課題中“熟”是什么意思?
*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為:“熟”指成熟,植物的果實或種子長成了的意思。
(2)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會提出什么問題?
3、談話導入:請同學們帶著上述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讀讀課文,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小節多讀幾遍。
*接龍讀課文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寫了幾次杏兒熟了?找出課文中與“杏兒熟了”有關的表示時間的詞語。
想一想,填一填:(可以小組交流)
?杏兒熟了,從我家門前路過的人(??????? )。
?杏兒熟了,我(??????????? )。
?杏兒熟了,奶奶(?????????? )。
?杏兒熟了,幾個小伙伴(????????? )。
*全班交流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誘人之處呢?
1、讀讀課文1—4小節,用“——”畫出杏多的詞句,用“ ”畫出杏好的詞句。
1)交流:
*從“夏天,到了麥收時節,樹上就結滿了杏兒,一顆一顆,橙黃橙黃的。”一句中的 “橙黃橙黃”可知道杏兒好,而且年年都如此。
*從“結滿”、“多得數不清啊”、“數到后來就糊涂了”可以體會到杏多。
*從“羨慕地說道……”可以想象人們看到杏樹上的杏之后,十分贊嘆的神情,這一句是贊嘆杏兒長得很好。
2)學習生字:橙?? 嗬?? 偎
a? 比較學習:澄——橙
b? 照樣子,說幾個表示顏色的詞語。
c? 注意:“偎”的右邊,不要多撇。
2、齊讀第1——4小節
讀讀課文第5——8小節,想想他們各有什么想法和做法?
1) 小淘淘有什么舉動?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淘氣想吃杏兒偷杏兒
你能理解小淘淘的做法嗎?說說你的見解。
2) 而“我”是怎么說的?
如果是你,當時你會怎么說這句話?
(讓學生試著讀,并問你為什么要這么讀?)
你覺得“我”的說得有沒有道理?說說你的見解
*學習生字:饞 揉 屁
注意:“揉、饞”是翹舌音
3) 奶奶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4)小組討論:你覺得這是一位_____的奶奶。
b? 教師隨機出示奶奶動作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并指導朗讀。
過渡:果子成熟,奶奶開心,看孩子吃杏兒奶奶也開心。多好的奶奶啊,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
5)奶奶還說了一句讓人回味的話。
*提示:奶奶的笑跟老師今天的笑一樣嗎?
*過渡:多么樸實的一句話啊,讓我們一起再把奶奶的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
4、引讀:奶奶親手載下了這棵杏樹,又親手摘下這杏兒,再親手送到孩子們的手里,看著孩子們吃得那樣香甜。奶奶心里覺得(?????? ),所以她的嘴角上(????????? )。
6、是啊,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分享是一種喜悅,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感受奶奶的寬容大度。
*齊讀第5——8小節
1)指名學生說,并及時寫下來
2)交流匯報。
3)那么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對待的呢?
*齊讀課文第九小節。
四)創設情境、總結全文
過渡:你們瞧,他也給老師送來了一些(出示杏兒)
1、?看著這些杏兒,此刻你想干什么?
2、?創設情景:
1)分杏兒
2)嘗杏兒
說明:
教師可以特意造成學生多,杏兒少的局面,從而引導學生分杏兒,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升華。
3)?說說你想說的
(可以說杏兒,說奶奶、說文中的“我”,也可以夸夸剛才在吃杏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愿意分享的同學。)
3、?總結:
五)復習鞏固,復述第二件事:
2、學習復述第二件事:
*復述提示:
首先:找到事情的起因:小淘氣等人偷杏兒從樹上摔下來。
接著:要注意我和奶奶的不同表現:“我”“沒好氣”認為他們“活該”,奶奶又是“扶”,又是“揉”,還進屋拿竹竿打杏兒給他們。
最后:當“我”怪奶奶偏向他們時,奶奶用“有酒大家喝才想,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教育了“我”。
*指名復述,即時評價。
板書設計?
19 杏兒熟了
想吃??????? 分杏??????????? 沒好氣
偷????????? 笑???????????? 不高興
慈祥、善良
本課小結?這篇文章通過杏兒熟時,鄰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來摘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表現了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反復讀文、識字的基礎上,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學習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體驗有快樂與大家分享的樂趣 。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復述課文中的第二件事給你的好朋友聽。
我成熟了字篇五
15.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如果你們家種的果樹結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長出了喜人的果實,花草開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興的同時會不會拿這份喜悅和別人一起分享呢?今天我們就來第十五課,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會這么做。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
(1)要求:
①讀準生字讀音。
②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本文主要講,鄰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來“偷”杏兒,不僅沒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奶奶送的杏兒,我從中受到,每年杏兒熟后都給鄉親們送杏兒的事。
2.再讀課文
(1)要求:
①從課文中找出與有關的表示時間的詞語;
②在的這幾次時間里,各寫了哪些事?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老師相機點撥。
①表示時間的詞語:每年麥收時節、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麥收時節,我家杏樹上就結滿了黃澄澄的杏兒;這一年的時候,鄰居的一個小孩偷杏兒時從樹上摔下來,奶奶卻給他摘杏兒吃;以后每年杏兒熟時,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給鄉親們送杏兒;今年,我挑熟透了的杏兒給鄉親們送去。
小結:從開始對偷杏兒的孩子們的氣憤,到后來主動給鄉親們送杏兒,“我”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改變呢?下面我們進一步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自學提示。
(l)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杏樹上結的杏兒又好又多?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老師相機點撥。
交流第一個問題:從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大又好?(學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結合重點詞句自由談)
指導朗讀一至四自然段:
教師范讀:學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由讀、體會;指名分角色配樂朗讀。
小結:正因為杏兒好,杏兒多,不僅引來了那么多人羨慕,還招來了孩子們的“偷”。
交流第二個問題:
引導學生從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過去扶起淘淘,給他揉腿,讓他們別走。(引導學生體會奶奶安慰孩子,心腸很好)
②為孩子們摘杏兒時挑熟的打,腳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理解“顫顫巍巍”:抖動搖晃,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老年人的樣子理解)
思考:奶奶身子這么弱,為什么還盡力摘杏兒?
(引導學生理解奶奶真心讓孩子們吃杏兒,心腸好、樸實)
思考: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理解奶奶的純樸、善良)課文中對奶奶動作、語言的描寫,對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處?(更能準確、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奶奶的純樸、善良)
指導朗讀五至九自然段。
教師范讀:學生揣摩人物的思想,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自由讀、體會;指名分角色朗讀。(通過“我”和奶奶的態度對比進一步體會奶奶的樸實、善良)
小作者從奶奶身上受到了啟示,那么我們在快樂、幸福的時候該怎么做呢?為什么這么做呢?誰來表演一下?(學生表演并說出原因:把自己家結的果子送給別人;請別人和自己一同欣賞自家美麗的花朵;自己考了好成績去幫助成績差的同學……)
5.朗讀全文,再一次體會奶奶說的話的含義。
四、總結全文,提示規律
通過這節課的我們體會到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樂的時候,應該怎么做。(總結)
我們還學會了以下方法:(擴展)
1.理解詞語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2)結合上下文理解;(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2.體會重點句子的方法:
先聯系上下文或用對比的方法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結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3.朗讀的方法:
讀人物的語言時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質,讀敘述性語言時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熟讀本課。
2.預習16課《信箱》。
六、
教案點評: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鄰居家的小伙伴來摘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表現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這篇教學設計示例設計了一課時,主要以學生朗讀課文為主,在反復朗讀中去體會情感,把握內容。
探究活動
1.找。搜集自己小時候的一些趣事,這些趣事讓你明白了哪些道理,選取記憶最深刻的一件,組織好語言,做好講給別人聽的準備。
2.說。全班舉行一次演講比賽,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講給大家聽。
3.寫。把你說的編寫成文,全班可以出一本作文集,以此鼓勵學生的積極性。
我成熟了字篇六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2杏兒熟了
奶奶
分栽教育
杏
偷數
小伙伴 送我
我成熟了字篇七
;小麥成熟了,金燦燦鋪滿了田間地頭,在微風里一浪一浪向前涌。顆粒飽滿,粒粒有序排列,柔軟的麥芒,株株如劍般直指蒼穹。走在田間地頭,置身于層層疊疊的梯田,處處都是金色的麥浪,碩果累累,豐收的喜悅,無不沉浸在每個人的心頭,一派繁忙的景象,無不牽動著年少時光農忙的回憶。
那時候,凡是遇到假日或放學后,吃完午飯的下午,都會一家人集中在一起忙碌地收割小麥。往往假日早上,總是被家人在沉睡中叫醒。“起床,快點起來,今天去地里收割小麥”,我揉揉睡夢中艨朦朧朧未睡醒眼睛,又沉睡過去,接著便是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天色還早,晴朗的天空五彩斑斕,涼風習習,家人已經磨好明晃晃的鐮刀,等待出發。
那個年代沒有收割機,割麥靠的是人工一捆一捆的割。田坎上綠草茵茵,雜草叢生,彎下腰,岔開腿,攬一把小麥稈,明晃晃的鐮刀順著麥稈割下去,小麥倒下,一會就割掉一大片。草叢里昆蟲嗚叫,枝頭上鳥叫蟬鳴,戴著草帽的農人們趕著晴朗的好天氣,忙碌的在田間地頭。趁著大好天氣,正是收割的好時機,如若遇到天氣變卦,給夏收帶來著不小的影響。鄉間的小路上匆匆忙忙,汗流浹背閃爍著忙碌的身影。
趁著早上天氣涼爽,正是收割的好時機,中午烈日炎炎,炙熱的天氣,大人們都不愿冒著烈日干活,大部分都會在涼爽的早上搶收。割著小麥,撲棱,撲棱一只野雞騰空而起,“啾,嗽,啾”從麥浪里翱翔空中飛至遠方。
一片一片麥田,在農人們忙碌中倒下,鋪在田間地頭里,靠著熱辣辣的的太陽曬干,捆成一捆一捆,拉回家,碼成堆,堆滿了整個場地。然后用打小麥的農具垂打,脫落,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用脫粒機脫粒干凈,一粒一粒的小麥在每道工序中脫落干凈,再依賴陽光曬干,裝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粒的小麥,凝結著農人們的辛苦,汗水,寄托著生活的著落。望著顆顆的麥粒,無不讓人聯想到面條,饅頭。小麥,經歷了秋種,嚴寒的冬季,春天的孕育,初夏的揚花,到夏收,經歷了每個季節的洗禮,成熟。
沉甸甸的麥粒,濃縮著汗水和期盼,濃縮著豐收和喜悅。(文/朱登瑞)
相關熱詞搜索:;我成熟了字篇八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2杏兒熟了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數
小伙伴 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