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節約糧食圖片篇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農民伯伯灑下的汗水,凝結出的果實。走進食堂,撲入眼簾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顯而易見的節約糧食標語。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意識到并行動的呢?在學校里,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為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榮寫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不止在學校里,在飯店里、大酒店里,我也看到的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為。在飯店里,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看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么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這些行為習慣都是不好的,如果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的話,那還要這么多糧食來做什么呢?那農民伯伯這么起早摸黑的勞作又有何意義呢?既然你盛了這么多菜那你就應該對它們,對農民伯伯負責。在飯店里,那剩下的一桌子菜,我想,你應該有權利不他們打包帶回家吧。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著饑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節約糧食圖片篇二
小時候在外婆家,外婆給我講了許多神話童話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有關糧食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故事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大財主家的兒媳婦,看到自家家財萬貫,金銀珠寶等應有盡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飯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爺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聽非常吃驚,就下令天兵天將在第二天的午時三刻,下凡到這財主家做實地調查,如果情況屬實,一定嚴懲不貸。仁慈的觀音菩薩聽到這個消息,想給這家人一個改過的機會,當晚就托夢給這財主家的兒媳婦,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飯菜撈起來吃干凈,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滅頂之災。這兒媳婦睡到半夜一下子驚醒了,醒來清楚記得觀音菩薩說話時的表情和所說的話。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飯菜撈得一粒米都不剩,把這些飯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凈,然后在鍋里烘干,用油炒了讓全家人連夜吃掉。
次日午時三刻,剛才還是晴朗的天氣忽然變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忽然,三聲振聾發聵的雷鳴電閃在這家的屋頂炸響,天兵天將來到她家廚房,在泔水缸里連續撈了三次,也沒有撈著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復命。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從此這家人勤儉持家,不敢再浪費一粒糧食。這是在兒時,糟塌糧食給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還是在兒時,每天吃飯時,母親總要求我把碗里的飯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親說,如果吃飯時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臉上就會長出麻子,變成了丑八怪。雖然那時候朦朦朧朧,對母親的話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臉上長麻子是什么模樣,丑八怪是什么模樣,但看母親說話時那嚴肅的表情,就知道不愛惜糧食,后果是多么的可怕。長大后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親為了讓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品行而編出來的故事。
十九歲那年,我又受到一次深刻的愛惜糧食的教育。那一年我寫了一篇小說,自我感覺不錯,就躍躍欲試拿去拜訪一位老作家。那時他大約有五十多歲了,對我這樣的文學愛好者非常熱情又和藹可親。他看了我的習作后提了很中肯的意見,讓我按他提的意見修改。不知不覺就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了,他去食堂買了一份米飯和洋蔥炒肉讓我吃。可那是四兩一份的米飯,再加上菜,我吃了一半就吃不完了,便有點難為情地說:“老師我吃不完了,剩下的飯菜倒哪?”讓我至今也無法忘記的是老師讓我先放那,過了一會兒,老師端起那剩下的飯菜吃了起來,而且還一邊吃一邊說:"這么好的飯菜怎么能倒掉呢?古語說浪費糧食是有罪的。你們這些年輕人哪!"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時候外婆給我講的故事,想起母親說過的話,面對老師這平靜的舉動和話語,我既震驚又羞愧,一時說不出話來。
正是父母親和老師用他們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導了我,使我在生活中對糧食,對辛勤耕種的農民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我也真切地期望比我年輕的朋友、還有現在出生在這樣一個富裕時代的孩子們,也能夠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品質并將其落實到行動中,而不是僅僅只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一首詩。
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和對環境的破壞,這些年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糧食也越來越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就在不久前,非洲一些國家數以萬計的人,沒有糧食掙扎在死亡的邊緣,看得人觸目驚心。對于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糧食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而一些地方為了眼前經濟利益,不顧國家三令五申,大量的良田和耕地被用來蓋了高樓建了工廠,已經形成了城市包圍農村的發展趨勢,昔日那綠油油的麥田,現在也變成了生錢快的蘋果園、葡萄園,甚至是座座高樓大廈!面對這樣的現實景況,我感到莫名的沉重和悲哀。
節約糧食圖片篇三
我國以人均占世界耕地40%和人均占世界水資源25%的資源量,生產的糧食總量多年來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占世界22%人口的豐衣足食。這一成就來之不易,值得好好珍惜。然而,由于受盲目追求高消費及揮霍浪費歪風的影響,我國浪費糧食資源的現象還很嚴重。
一是糧食收獲后儲運物流環節損失嚴重。我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儲糧技術設施水平先進,采用“四合一”綠色儲糧新技術、新工藝,既大幅度降低了儲糧損失率,又持續了儲糧的品質質量,受到國際糧食機構的贊揚。但問題在于,由于我國農村糧食和食用農產品流通、儲運及加工科技陳舊與設施落后,個性是農戶儲糧甚至停留在原始狀態,造成的撒失、霉變、蟲害、鼠害等產后損失數量巨大,據估算,每年約高達三、四千萬噸,足以養活1。5億到2。0億人口。
二是餐飲業中優質食物浪費驚人。在城市賓館、酒店、小餐館的餐飲行業,糧食等食物浪費數量大、很普遍。據中國農業大學的一項調查,全國餐飲業一年在餐桌上浪費的蛋白質和脂肪量,分別高達800萬噸和300萬噸,前者相當于2000萬噸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后者相當于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
三是過度的人情消費也成為浪費之源。首先要肯定,我國是禮儀之邦,重人情、講禮儀。然而,那種人情消費泛濫、講排場擺闊氣、豪華盛宴剩余大半、制造超多“高級垃圾”、空耗社會資源、污染生態環境的做法和行為,是務必糾正的。此外,群眾食堂和家庭中糧食和食物浪費不可輕估。在一些大學、中學食堂,以及其他群眾伙食單位,拋撒浪費糧食和菜肴的現象相當嚴重。還有個人和家庭不易覺察的、“細水長流”型浪費也不可忽視。例如,居民隨意倒掉剩余飯菜、采購太多過期發霉后拋棄作垃圾處理等,這些浪費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