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篇一
揚州,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算是江北。可是在古代眾多文人墨客眼中,揚州也算是江南,甚至是比江南還更富江南韻味。
揚州啊,有著屬于它自己的獨特之處。
讀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倒也想坐一條船,在煙雨朦朦的江上欣賞沿途風(fēng)光,體會一下李白的心境。卻是做不到的,怕這不過是一個妄想罷了。
母親的一個朋友是揚州人,因而我總是吵著要去揚州,要去看瘦西湖,小秦淮,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只好作罷。曾傻傻的說要三月去揚州,可是卻得到一句“三月怎么去?你不要上學(xué)嗎?”之后恍然大悟,抱著內(nèi)心的遺憾,只能品味他人眼中的揚州了。
偶然看到《揚州畫舫錄》,便興致勃勃打開看了,雖然有一點兒看不懂,卻并不妨礙我品味揚州的魅力,也正是未能全懂,才會對揚州這座城市更加向往。
常聽到這樣一個問題,揚州算江南嗎?噢,當(dāng)然算了,在我心里,揚州若不算江南,還能有幾個地方算得上是江南呢?同許多文人墨客一樣,揚州也是江南這個思想早就深深印在腦子里了。
總是盼著,盼著有一天能到揚州去,一睹揚州的風(fēng)采,最好是在三月,鶯飛草長的日子,去揚州看一看,滿足我多年來的心愿。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篇二
;揚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遠(yuǎn)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揚州就開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歷史。揚州曾沿用過邗溝、廣陵、江都、蕪城、維揚等名稱。上古時期的揚州,有一個很大的管轄區(qū)域,是全國九大州之一。揚州地處江淮要沖,早在東漢時便是我國東南地區(qū)的政治軍事基地,也是全國糧、鹽、鐵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內(nèi)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揚州都是旅游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而李白的一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更是讓揚州從此馳名中外。
名人逸事
李白三游揚州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多次來到揚州。開元十四年(726),二十六歲的李白離開蜀中,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漫游。這次他是抱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而出游的。他游襄漢,泛洞庭,登廬山,東下金陵、揚州,作客汝海,還憩云夢。他在揚州逗留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后來他回憶說:“襄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jì)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這固然是他豪爽仁俠,也說明揚州是一座消費城市。他的《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廣陵贈別》《秋月登揚州西靈寺塔》等詩,從內(nèi)容來看,都可能作于這次初游揚州時。
天寶四載(745),四十五歲的李白在長安度過了三年政治上不得意的生活,上書請還,開始了以東魯、梁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這年秋末,他赴江東,取道邳州、揚州,再入越中,冬末北赴蘇州。次年由蘇州來揚州,盤桓于揚州、安宜、淮安等地,復(fù)于秋間返揚州度歲,一直玩到第二年的春天。李白有一首《瓜洲新河餞族叔舍人賁》詩,對主持開河的潤州刺史齊浣備加贊頌,說是“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豐功利生人,天地同朽滅……”瓜洲新河即伊婁河,開于開元二十六年(728),即李白二次來游的六七年之前,以此來推測,這首詩當(dāng)作于此次游揚期間。
天寶十三載(754),五十四歲的李白最后一次來揚州,這次他遇見了青年詩人魏萬(后改名魏顥)。魏萬也是個狂放自負(fù)的人物,曾隱居王屋山,自號王屋山人。他為了訪問李白,曾循著李白的足跡追蹤三千里,終于在廣陵相遇。在魏萬的眼中,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fēng)流醞籍”,氣概很是不凡。他們一見即合,忘記了年齡的差距,像兄弟一樣,在廣陵、金陵流連了幾個月。臨別時,李白把自己的全部作品交給魏萬,請他編集,還把愛子明月奴囑托他照應(yīng)。后來魏萬編成《李翰林集》,還寫了序,這是李白生前就編好的詩文集,可惜失傳了。
歐陽修揚州“羞”秀才
北宋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曾參與以范仲淹為首的革新派對以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的斗爭,終因保守勢力的強大,致使“慶歷新政”不到一年就失敗了。范仲淹遭貶外調(diào),歐陽修被貶為夷陵令,再貶到滁州,不久又遷至揚州。
史可法血灑揚州城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占領(lǐng)北京,明朝滅亡。清兵乘勢南下。危急關(guān)頭,史可法力支殘局,于南京擁立福王朱田崧,建南明弘光政權(quán),以維系天下人心,挽救明王朝覆亡的命運。
守江南必先江北。但江北四藩鎮(zhèn)驕橫不法,不顧大局,相互爭奪地盤。揚州成為爭奪的焦點。朱由崧政權(quán)腐敗,奸黨專權(quán)。史可法為中興復(fù)國大業(yè),自請江北督師,以武英殿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銜,冒險渡江來到揚州。史可法囑咐總兵官莊子固:“一旦城破,就請你把我殺掉,決不當(dāng)俘虜!”還派人持令牌通告全城居民:如果城破,敵方問罪,我“一人當(dāng)之,不累百姓”。市民聽者無不感動落淚。
史可法被押到新城南門城樓,多鐸企圖勸降。多鐸說:“你已為明朝盡了忠心,不算負(fù)國。如能為我收撫江南,大清將委以重任!”史可法怒道:“我乃大明大臣,豈肯茍且偷生,做萬世罪人!我頭可斷,身不可辱!愿速死,從先帝于地下!”多鐸反復(fù)勸說:“先生未見洪承疇之例嗎?降則可富貴!”史可法鄙夷地說:“洪承疇不忠之極,我怎肯學(xué)他!”多鐸氣得暴跳如雷,親自拔刀來砍,史可法挺身而迎,驚得他倒退幾步,連喊:“真男子!真男子!”史可法厲聲說:“與揚州城共存亡,我意早決,縱然碎尸萬段,我也甘之如飴!但是揚州百萬百姓不可殺害!”史可法在新城南門城樓英勇就義,慘遭肢解。這天是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時年44歲。
【請你搜尋】
與揚州有關(guān)的名人還有許多,譬如寫《春江花月夜》的唐代詩人張若虛、東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鑒真、以婉約派詞宗馳名于世的宋代詞人秦少游、清代“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的鄭板橋,以及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現(xiàn)當(dāng)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汪曾祺,都是地地道道的揚州人。另外,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東坡曾在揚州任太守,王安石曾寫下了留傳千古的《泊船瓜洲》(瓜洲在揚州市南長江北岸),意大利偉大的旅行家馬可·波羅相傳曾做過揚州“總管”。這些名人一定在揚州留下了許多傳說佳話,請你搜集相關(guān)小故事,推薦給同學(xué)們看。
走進(jìn)揚州
1.名勝古跡
瘦西湖 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tài)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shù)次南巡揚州,當(dāng)?shù)氐暮兰潬幭嘟▓@,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
個園 由兩淮鹽業(yè)商總黃至筠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yīng)合了庭園里的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墻上的影子也是“個”字。個園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達(dá)出“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jié)構(gòu)嚴(yán)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何園 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何園原址,為乾隆年間古園,名雙槐園。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堪稱人間孤本。何園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發(fā)揮到極致,1500米復(fù)道回廊,是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的精彩景觀。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huán)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游覽空間,把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回環(huán)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dá)之妙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被譽為立交橋雛形。
大明寺 雄踞于古城揚州北郊蜀岡中峰之上。唐天寶元年,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此傳經(jīng)授戒,該寺因以名聞天下。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筑,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fēng)光于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請你動手】
1.你能根據(jù)上述介紹,給揚州的這些名勝古跡各擬一句旅游廣告詞嗎?
2.揚州的名勝古跡還有不少,請上網(wǎng)進(jìn)行查閱,然后從中挑選幾個,寫一段簡潔的導(dǎo)游詞,向同學(xué)們推薦。
2.民間藝術(shù)
高郵民歌 “一只鴨子一張嘴哪,兩只那個眼睛兩條腿啊……”在高郵綠陰野港、黃云隴畝形成的質(zhì)樸的民歌藝術(shù),采用“一領(lǐng)眾和”,以及“對白”“間白”的獨特形式。許多影視作品以其為主題曲、插曲或背景音樂。
邵伯秧號子 “大米飯好吃秧難栽,拔根蘆柴花,清香玫瑰玉蘭花兒開……”邵伯秧號子歷時千年,傳唱不息。其“一唱眾和”的演唱形式衍生了大合唱演唱的基本形式。
古琴藝術(shù) 亦稱瑤琴,是我國古老的樂器之一。揚州的廣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風(fēng)格獨特,為歷代琴家所重視。
跳娘娘 即花香鼓,民間歌舞。流行于南京、揚州地區(qū)。因舞者手執(zhí)花香鼓,故名。又因原為奉祀祈禱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跳娘娘” 。
揚州杖頭木偶 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最具有個性、最具有魅力的藝術(shù)種類,表演夸張而富有美感,演繹萬千氣象。
揚州彈詞 揚州地方劇種,始于明末,興于清初。表演以說表為主,彈唱為輔,與評話大致相同,只是更注重字正腔圓,且表演幅度更小,重在面部表情。
江都漆畫 是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和髹(xiū)漆技術(shù)完美結(jié)合而生成的一種民間美術(shù)。江都漆畫藝術(shù)具有“潤、雅、彩、美”的藝術(shù)特征。
揚州刺繡 揚州刺繡已經(jīng)有兩千年的歷史。仿古繡和寫意繡代表了當(dāng)今揚州刺繡的兩大特色和藝術(shù)水準(zhǔn),以眾多的精品名揚于世。
揚州燈彩 揚州燈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具有濃郁的民族風(fēng)格和地方特色,制作考究,色彩絢麗。琉璃燈、紙燈、宮燈、走馬燈等均為揚州民間彩燈技藝經(jīng)典。
揚州“三把刀” 即揚州廚刀(飲食)、修腳刀(沐浴)、理發(fā)刀(美發(fā))。揚州“三把刀”是一個整體,是揚州飲食文化、沐浴文化和美發(fā)文化的總和。
【請你研究】
從揚州豐富的民間藝術(shù)中,挑選一兩個自己感興趣的進(jìn)行研究,然后撰寫一篇微型研究報告。(另附紙)
3.揚州民俗里的吉祥物
吉祥草 又名觀音草。揚州人賦予它吉祥的含義,和萬年青一樣,是遷居婚嫁送人的充滿喜氣祥瑞的植物。
萬年青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肥果紅,民俗視為吉祥之物,砌房子,遷新居,生小孩,一切喜事常用為祥瑞的象征。遷居寓順?biāo)?,嫁娶寓如意,生子寓長壽。中國畫中、織物圖案中常用萬年青形象?;始蚁灿猛霸匀f年青,寓意“一統(tǒng)萬年”。歷代常作為富有、吉祥、太平、長壽的象征,深為人們喜愛。在揚州民間,其用途和吉祥草一樣。
艾 即艾蒿,一種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制成艾絨,供針灸用。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消毒止癢,產(chǎn)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qū)蚊蟲的功效,每年到了端午節(jié)之際,揚州人總是將艾掛在門頭,一來用于辟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菖蒲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為野生?!侗静菥V目》說菖蒲“乃蒲之昌盛者”?!秴问洗呵铩と蔚亍氛f“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揚州民間認(rèn)為菖蒲其花主貴,其味使人延年益壽。菖蒲在民間被視為辟邪氣的吉祥草木。揚州民間端午節(jié)時,各家各戶都要在門頭懸掛艾葉和菖蒲以辟邪。
安豆 指豌豆,揚州人說的“安豆”既可以說是豌豆的果實,也可以指豌豆苗。每到春節(jié),揚州人都要炒上一盤安豆苗,大人小孩都要吃點炒安豆苗,因為“安豆”的“安”同“平安”的“安”,吃安豆取其“安安穩(wěn)穩(wěn)”的意思,盼來年平平安安。
【請你參與】
說說你的家鄉(xiāng)都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民風(fēng)民俗?
詩中揚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解 悶
杜 甫
商胡離別下?lián)P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夜看揚州市
王 建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是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題揚州禪智寺
杜 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過揚州
韋 莊
當(dāng)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fā)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fēng)多。
淮王去后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
揚 州
陳子龍
淮海名都極望遙,江南隱見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樹,芳草斜連揚子橋。
隋苑樓臺迷曉霧,吳宮花月送春潮。
汴河盡是新栽柳,依舊東風(fēng)恨未消。
揚州慢
姜 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請你積累】
從中挑選一些自己喜愛的句子進(jìn)行誦讀。
中考鏈接
1.(2010江蘇揚州卷)下面這段話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老揚州”眷①(juàn)戀小巷深處的愜②(xiá)意:清茶一杯顯淡泊③(pō),揚劇一曲真造詣④(zhǐ),“啊喲喂,刮刮叫”,方言俚語間流露的是真誠的贊譽⑤(yù)?!靶P州”的骨子里涵著揚州的風(fēng)韻⑥(yùn),秀出來的卻是別樣的風(fēng)采:一句“你真棒”,融洽⑦(hé)了你我他;一聲“我能行”,洋溢⑧(yì)的是自信。“老揚州”“小揚州”,都是優(yōu)雅揚州人。
a.①③⑦ b.②④⑧ c.①⑥⑧ d.④⑤⑦
2.(2009江蘇揚州卷)有外地朋友發(fā)短信向你了解揚州個園、何園的情況,請將下表內(nèi)容轉(zhuǎn)寫成一個判斷句,用短信回復(fù)給他。
建造年代當(dāng)初權(quán)屬
個園清 嘉慶私家花園
何園清 光緒私家花園
擬寫短信:
3.(2008江蘇揚州卷)閱讀李白的兩首詩,完成后面兩小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乙: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情景。
(2)甲詩結(jié)尾兩句大膽想象,乙詩結(jié)尾兩句借景抒情。請任選其一具體解說。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篇三
①揚州古稱廣陵,人們又叫它維揚。清代之前,揚州因靠著大運河,一向被譽為南北樞紐,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揚州在蘇北,不屬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來,一入揚州,心理上便感覺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長江為界的,從這層意義上,揚州不算江南,但它處在淮河以南,屬不南不北之地,且揚州的人文風(fēng)氣,山水風(fēng)光,都是近南而遠(yuǎn)北。杜牧寫揚州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便絕不是凜冽的北地所能產(chǎn)生的情境了。
②歷史上的揚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間,雖屢遭兵燹,卻不掩其繁華錦繡的氣象,大凡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那樣,命運各異,有好有壞。揚州屬于那種“貴人多難”一類,但每遭蹂躪之后,它總能頑強的恢復(fù)生氣?!按箅y不死,必有后?!?,這八字用在揚州身上,也是合適的。
③記載揚州古時的繁華,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數(shù)清代李斗撰著的《揚州畫舫錄》了。杭州、蘇州乃人間天堂,值得記載的盛事比揚州還要多。但無論是張岱的《西湖夢尋》還是顧祿的《桐橋倚棹錄》,都不及李斗的這本書。
④古揚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當(dāng)在小秦淮與瘦西湖兩處。其繁華、其綺麗、其風(fēng)流、其溫婉,《揚州畫舫錄》皆記述甚詳。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頭各加一“瘦”與“小”字,便成了揚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揚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響亮的詞兒,他們?yōu)楹纹珢邸笆荨迸c“小”呢?這兩個字用之于人與事,都不是好意思。我們說“這個人長得又瘦又小”,便有點損他不堪重用;說“他專門做小事兒”,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時下有種風(fēng)氣,無論是給公司起名,還是為項目招商,均把名頭拔得高高的。照這個理兒,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國秦淮”或“銀秦淮”了。古揚州城中,雖然住了不少點石成金的商人,但銅臭不掩書香,負(fù)責(zé)給山水樓臺命名的,肯定還是李斗這樣的秀才。這兩處名字最令人尋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瓏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覺。如此一來,山水就成了佳麗一族,而揚州城也就格外的詩化了。
⑤如是,話題就回到“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上頭,知道揚州的地理與歷史,就知道什么季節(jié)到揚州最好。因為沒有紅楓,更沒有與紅楓相配的壯闊逶迤的峰巒溝壑,秋老時分到揚州的意義就不大。杜牧說“秋盡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氣象。鶯歌燕舞的三月卻不一樣;那楊柳岸畔的水國人家,那碧波深處的江花江草,園林臺榭、寺觀舫舟,一色兒都罩在迷離的煙雨之中。此時的揚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輪廓都被朦朧的雨霧軟化了下來,曲折的小巷浮蕩著蘭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畫舫,禪院的鐘聲,每一個細(xì)節(jié)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極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句子把我們東方人的審美意趣,寫得如同夢境。在三月的揚州,我們是可以尋到這種夢境的。
⑦為了這夢境,我曾動了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念頭。2007年,我打聽何處可以雇一條船,邀二三好友于黃鶴樓下出發(fā),一路吟詩作畫,聽琴吹簫到揚州去。結(jié)果人家告訴我,現(xiàn)在從武漢到揚州,根本無水路可通。后來打聽到,從杭州或蘇州出發(fā),可從運河到達(dá)揚州。我又來了興趣,讓朋友去覓一只畫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這一段運河雖然暢通,但除了運送貨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絕了蹤跡。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條船于煙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訪唐代的揚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揚州的繁華還在,但唐代的風(fēng)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賞今日生機(jī)勃勃的揚州,只能自駕車從高速路上去了。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與凜冽闊大的北地氣象相比,揚州城的景色顯得溫婉綺麗。
b、揚州在歷史上雖屢經(jīng)戰(zhàn)亂,但繁華的氣象卻并未因此頹敗。
c、煙雨迷離的揚州城詩意盎然,體現(xiàn)了東方人的審美意趣。
d、作者以古襯今,滿懷深情地贊美了今日生機(jī)勃勃的揚州。
d
【試題分析】作者寫揚州是追尋詩意的夢境,表現(xiàn)了對揚州的“風(fēng)流不再”的惋嘆。
17、文中加點處是唐詩名句,請任選兩處,簡要分析其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4分)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揚州近南遠(yuǎn)北的人文山水,引出下文對揚州的描述。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寫到揚州去的最好季節(jié),點明題目,表現(xiàn)揚州的美。
秋盡江南草木凋:寫秋天到揚州意義不大,對比出春天到揚州最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寫揚州可以找到東方人夢境般的審美情趣,為后文對揚州風(fēng)流不再的嘆惋作了鋪墊。
18、在描述揚州景物時切入的角度及語言的運用很獨特,請結(jié)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賞析。(6分)
切入角度:最向往的地方和什么季節(jié)到揚州最好。
語言運用:(1)典雅華麗的詞語;(2)抑揚頓挫的音韻;(3)對比的句式;(4)口語與書面語的結(jié)合。
19、作者為什么說“揚州的繁華還在,但唐代的風(fēng)流不再?”請聯(lián)系全文作簡要分析。(5分)
揚州還有美麗的風(fēng)景、人文,繁花錦繡的氣象,但是水路不通、畫舫絕跡,難于尋覓夢境般的東方審美意趣,令人嘆惋。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篇四
提起揚州,我的眼前就會浮起這樣一幅畫面:暮春三月,楊柳依依,微風(fēng)拂過,瘦西湖的柔波泛起層層漣漪,湖畔的石凳上,一群文人雅士或是賞柳,或是賦詩,偶爾飄起蒙蒙細(xì)雨,就更有意境了。所以,揚州在我的印象中主要就是水,楊柳以及文人詩作。
揚州依于海,成于江,興于河,美于湖。東海的波濤,長江的巨浪,運河的碧水,瘦西湖的柔波??梢哉f沒有水就沒有揚州,所以水是揚州的底色。然而對于揚州,水之美又大都集中在瘦西湖一隅。瘦西湖位于揚州的西北郊,原名保障河,湖身清瘦狹長,雖不及杭州西湖那么寬闊,但卻以獨特的秀美聞名于世。湖光水色之美,淡雅而又濃烈,溫柔而又任性,清澈而又深沉,令人傾倒與癡迷。又有虹橋,長堤,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等名勝的映襯,更是增添了瘦西湖的韻味兒。所以古往今來,一些文人騷客喜歡追尋瘦西湖美的足跡,行吟澤畔,留下了許多墨寶遺跡,詩文詞賦,楹聯(lián)碑刻,神話傳說等。
揚州地處江北這是一個客觀事實,然而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個“江南古鎮(zhèn)”。所以揚州之水美亦表現(xiàn)在雨水之美。特別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小橋流水,煙雨蒙蒙,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在江南的雨巷,也許在驀然回首的瞬間就遇見了丁香一樣的姑娘,何其浪漫啊!真的,揚州的雨細(xì)如絲,輕如絮,不像北方暴雨的雷電交加,只是綿綿的,細(xì)細(xì)的,長長的雨絲,像一層煙霧籠罩著整個城鎮(zhèn),一切都虛無縹緲,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朦朧美”吧。
在這樣一個由水滋潤的城市,歷經(jīng)千年,揚州人也不知不覺地具有了水性。他們許是看過了城市的繁華凋零;許是看過了財富的過眼煙云;又許是看穿了人生的流星一現(xiàn)。他們心靜如水地過著閑適舒雅的生活,淡化了物欲,揚州人如水的虛靜與從容也許就是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超然。
說完揚州的水,不得不讓人想起揚州的柳,因為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柳。很多時候,人們常把楊和柳并稱為“楊柳”,因而根據(jù)揚州的地理特性,許多學(xué)者認(rèn)為“揚州”應(yīng)為“楊州”。其實古代確實有“楊州”一說,只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不知何時,“揚州”演變成了“楊州”。姑且不對此作考究,只說說揚州的楊柳吧。柳樹是一種怕旱喜水的植物,因此非常適合在水源充足的揚州生長。在揚州,城里城外都是柳,所以一直流傳一句“街垂千步柳”的說法,清朝詩人王士禎亦寫過“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城里的柳樹大都為垂楊柳,那路旁水邊隨風(fēng)搖曳的柳枝,像極了舞臺上的飄飄水袖,綿綿柳腰,它婀娜柔曲的優(yōu)美形態(tài),又與蜿蜒曲折的湖面,與輕盈的亭,拱曲的橋,逶迤的廊那么的協(xié)調(diào)和諧。所以人們都認(rèn)為瘦西湖的靈氣主要就是湖岸上的十里春柳。
然而,楊柳對于揚州居民來說遠(yuǎn)不止風(fēng)景,揚州人愛柳、種柳,同時也用柳,比如柳器,柳茶,柳餅,柳鞭,柳花等等。穿梭在揚州的大街小巷,我們會發(fā)現(xiàn)揚州人的生活已經(jīng)與柳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正是這種與柳朝夕相處的生活,使揚州人漸漸具有了柳的品格。楊柳不擇土壤,因而有句俗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許多人認(rèn)為楊柳太賤,但他們卻不曾想到楊柳的這種“賤”實則為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一種文靜柔弱外表下的剛強之性。柳枝輕柔卻不易折斷,這也就像揚州人外柔內(nèi)剛的品性。
揚州之秀水佳柳吸引了歷朝歷代許多文人的駐足流連,從而留下了許多詩文書畫。比如漢代的枚乘,唐代的駱賓王、張若虛、李白、杜牧等,宋代的蘇軾以及元明清的許多文人,他們所留下的作品就更數(shù)不勝數(shù)了。如果說唐朝是詩的鼎盛時期,那么揚州一定就是這一時期最絢爛的一筆。初唐時期,“吳中四士”之一的揚州人張若虛,以《春江花月夜》一篇壓倒全唐,留給了后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钡那Ч琶洹M硖圃娙硕拍猎趽P州做官時,也留下許多詩章。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清代以鄭板橋為首的“揚州八怪”在我國文學(xué)書畫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他們的畫風(fēng)沖破了時弊,別具一格,把理念轉(zhuǎn)向大眾化,通俗化,使揚州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在揚州城一直流傳一句俗語“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所以正是揚州這種崇文的傳統(tǒng)鑄就了今天揚州人的詩性。
沒有揚州的水就沒有揚州的柳,沒有揚州的水和柳,就不會有揚州的詩詞文學(xué),不會有揚州的古典文化,因此這三者是息息相關(guān)的。時代在變,揚州城也在變,歷經(jīng)了2500多年的滄桑變化,揚州人正以他們閑適從容的水性和柔中帶剛的柳性來弘揚揚州的詩性,揚州人的詩性。
在當(dāng)今的打舞臺上,揚州正發(fā)揮著它的文化和生態(tài)兩大優(yōu)勢,不斷前行……我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