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思考作文字 思考作文字篇一
唐代詩人鄭谷曾在《為人題》中輕嘆:“淚濕孤鸞曉鏡昏,近來方解惜青春。杏花楊柳年年好,不忍回看舊寫真。”而十五歲的我,面臨的既是最美好的花季,也是一陣又一陣接踵而至的雨季。這忽冷忽熱的心情,我不禁想了許久許久……
九月來臨,新的一個學期開始了。我鄭重地告訴自己:是的,我已經初三了。是畢業班的學生了。這意味著在一年的沖刺后面臨的將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中考。我想,可能大多數同學都跟我一樣,還不是十分有把握一定能上線。甚至有時候覺得希望飄渺。“自己意識到上線難,那為什么不努力呢?就算到時候真的上不了線,至少也還無怨無悔啊。”老師和家長們經常對我們說這句話。我也告訴自己不能松懈。咬咬牙,努力,希望可以獲得一個滿意的結果。所以,現在,我必須冷靜下來,沉住氣,熬過這最關鍵的一年。
雖然在學校的生活過得很緊張,但每每一回家總避免不了與父母發生口角。其實這也是讓我們雙方都難受的,可是卻難以控制。現在才不斷反思。其實真的很多地方是自己不對,父母工作勞累,心情有點煩躁是正常的。而自己又不為他們想那么多,光是想著自己,就造成了“說一句頂十句”的局面。唉,真是……這也許不是一句“不懂事”就能撫平的。而我現在又能做些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今后要為他們著想,再也不任性。
十五歲的青春,在學習中奮進;在歡笑中成長;在淚水中勃發。
十五歲了,似乎一夜間長大了好多。
十五歲,我多了一份思考。
思考作文字 思考作文字篇二
回首過去,我像一棵小草,偎依在母親的懷抱中。那時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一天我知道了大地之遼闊,藍天之高遠,我才知道我在世上是多么微不足道,是多么地渺小……<
清晨,天剛蒙蒙亮,一陣可惡的聲音又傳來了。我不情愿地洗漱更衣。唉,今天又要考試,我這讀了五年的“圣賢書”,還不會背呢!怎么辦?我的腦海里不禁浮現出班主任“橫眉冷對”的眼神,和父母那滔滔不絕的嘮叨。隨后,我便找出那堆“精神營養品”,開始了我的“文化海洋之游”。
通過一次次的考試,一次次的失敗,我知道人必須經過追求和奮斗才能生存,這就是所謂的“適者生存”的道理。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喜歡把我心里的煩惱寫在紙上,然后折成飛機放飛出去,最后再撿回來訂成一個小本子。在這個“飛機“上,我可以不受束縛,不會因為“誹謗”別人而受到譴責。我朋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舒暢。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我發泄自己的情緒,而且還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有兩個人侵犯了我的這種自由傾訴心聲的隱私權,但是我又沒有能力把他們告上法庭,因為他們是我的父母。看來以后,我必須加倍小心,絕對不再留什么“后手”了。
通過我的努力,我的一篇文章終于在校刊上發表了。拿著老師發給我的獎品,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我已經不再是那棵小草了,雖然我再怎么生長也不如天高,不如地大,但是我有了追求,我也拼搏過了,這一切都證實著我已經長大了。
成長,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
成長,是鋒利和磨刀石。
要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所以,讓我們來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吧,讓我們的人生在不斷地磨礪中發出它那耀眼的光彩吧!
思考作文字 思考作文字篇三
在去年暑假,我看到了一件讓我觸目驚心的一則新聞,那就是舟曲泥石流災害的事件,它讓我整個暑假的生活都度上了陰影,尤其是每天新聞中都會報道這件事,所以,它就成了我的暑假生活重中之重了!今年暑假我又看到了東方之星沉船新聞,我的心情一下子又再次被揪緊,我開始為他們而擔心,那些沉船的人員里還有幸存者嗎?他們能不能被救上來?我都在祈禱。不知不覺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當年暑假。
那年的8月11日,在甘肅那邊發生了可怕的泥石流事件,那種場面令人震驚: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電視上看到了甘肅舟曲發生的泥石流事件,許多石塊與泥土順著山河與冰川融化后的雪水流了下來,把馬路沖成了河流,把房子都淹沒了。
災難過后,有些幸存家長在尋找自己的孩子,而有些孩子也在尋找自己的父母,這種令人感動的畫面也曾在我眼前出現過:那就是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這令我想起了一首詩:“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可是巡弋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這究竟是為什么?······”這首詩歌的名字叫《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里面描述了許多的災難,所不同的是:一個是人性化的戰爭,一個是自然災害。
所以看到這樣的慘面,應該明白,自然災害是無情的,人是有情的,我們不能再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災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雙手解決災難給我們帶來的不幸,讓人類生活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
看了電視中傳遞來的信息,我的感觸很深,我們今后千萬不要破壞環境了,這樣只會造成更多的自然災害,這些年來都有很多的地方發生災難,如:汶川、玉樹等等,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環境,創造一個美麗、和諧的家園!
思考作文字 思考作文字篇四
小紅站在幾千米的山頂對正往上行走的麗麗大聲嚷著:快點喲,山頂上離天很近,景色隨手可抓喲,比你半山腰的景色要美上十倍喲,伴著回聲小紅的笑聲飄向山下。
等麗麗爬上山頂時,小紅正躺在草地上望藍天呢,麗麗拉起小紅就和她理論起來,你說山頂的景色好、離天近,可我半山腰的景色更迷人呀,兩人各說各的體會、各說各的己見,好象非要爭個什么出來似的。其實,她倆站在不同的高度收盡眼簾的景色定是不同的感覺,只是高度與環境不同收獲也不同罷了。沒有什么標準來約束,只是換位想想就好了。
現實生活中的瑣事也是一樣,有這樣一個朋友工作中很認真,領導交給的任務每次都是認認真真地完成,可每次領導不是說這個標點用的不對,就是那句話前后順序不對,搞得他心情很不愉快,事后常常和我們發發牢騷,就這件事而言不能說他和領導誰對誰錯,換一下位置可能他們誰都會那么做。
鄰居王姐守寡多年,有時遇到煩事或不開心的事就對同事絮叨一下,有理解的同事時常勸說、開導一下,可有多事的人背后難免說三道四。如果,你要是處在她的環境心情可能和她一樣,當她遇到風雨時也需要避風的地方,也需要有個依靠的肩膀呀,換位想一想就會理解她的心情了。
還有現實生活中有時找熟人或朋友辦事難免有辦不成、辦不好的時候,這時對方從自己的“心情”出發就會對對方埋怨甚至不理人家。這樣既傷了雙方的感情又失去了朋友,要是和對方換位想一下就不會傷了和氣的。
其實,站在不同的高度、處在不同的環境,人們的收獲與理解各不相同,沒有經歷過的事就沒有發言權,無論何事沒有十分完美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換位想一下,人們就會心平氣和,事情就會朝著“陽光”的方面發展了,所以做事就好學會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