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看賽龍舟字看賽龍舟字篇一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牦牛時的歡樂心情。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牦牛時的歡樂心情。
兩課時。
課件。
1.板書課題,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雪頓節是什么節?賽牛是怎樣的場面?)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
2.雪頓節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藏語中,雪頓節的意思是喝酸奶的節日。一般在藏歷7月初舉行,為期35天。節日期間,藏族人民觀看藏戲,同時舉行游園活動,彈唱、歌舞、賽牛,盡情歡樂。
今天,咱們就一起去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牦牛會。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尊重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2.字音都讀準了的同學把書立好就大聲讀課文。
3.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按小組順序帶讀生字生詞。出現問題及時訂正。
誰愿意做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生字中復雜的字形,易錯的字音,難理解的字義。
[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引導與交流,不斷擴大識字成果。
測查
讀音:嶄慘豁
筆順:砸骨
分段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大家認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會認而且還要會寫呢。
指導寫字
1.上下結構的字:賞、牽、嶄、不要寫得過長。
2.左右結構的字:脾、踢、嫩、不要寫得過寬。
3.賞字最后一筆是點;牽字第三筆也是點。
4.砸最后一筆,骨第三筆都是豎折。
[引導學生發現書寫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生字、字詞,朗讀課文。
1.出示字卡,復習檢查。
(1)會認字(組詞)。
(2)會寫字(說記字方法)。
2.檢查朗讀。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出示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一場賽牦牛的?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雪頓節賽牦牛會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讓人揪心?畫出有關語句。
(3)讀一讀這些句子。
2.組織交流
重點體會、點撥
板書: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后
(1)榮耀節日盛裝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說明什么?
(2)主人的'動作、牦牛往前沖的情景及甩鞭聲、砸地聲、叫喊聲客人們的擔心,寫出了比賽場面的壯觀、驚險、熱烈。
(3)沒有取得名次的騎手,也不介意說明參賽者都有一個好心態,目的是圖個好心情,跟著高興。
3.指導讀
讀出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牦牛時的歡樂心情。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跟讀。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匯報學習本課后的收獲。如:思想方面、寫作方面、有感情朗讀等。
1.通過讓學生去想,去交流資料,激起學生對各民族傳統節日的興趣。
2.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牦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查找、收集有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制做展板。
看賽龍舟字看賽龍舟字篇二
你看過龍舟比賽嗎?這美妙的一幕真是令人難忘。
去年10月1日,我們三水市在北紅河舉行龍舟比賽,慶祝縣城撤市五周年。那一天,秋天很涼爽,我和父親一大早就起床,騎摩托車去看龍舟。當我們到達西南碼頭時,河岸已經擠滿了人。人們緊隨其后,仰望北方,耐心等待。
上午9點,隨著禮炮的“隆隆”聲,來自不同城鎮的20多艘龍舟在指揮船前集合。“羅”的鑼鼓震耳欲聾。每一艘龍舟都像離弦的箭,在寬闊的藍色河流中“飛馳”。岸上的人群歡呼雀躍,為鎮上的龍舟隊歡呼。他們中的一些人脫下帽子,使勁揮舞著。一些人拍著他們的腿大聲叫喊。有些人不停地往岸上潑水,讓他們振作起來。龍船追龍船,你追你,爭取上游。沒有人不愿意落后。激動人心的場面,鼓舞著我的心情,也變得緊張起來,人群不停地喊著“加油!來吧!”每條龍舟的指揮官都站在船頭。伴隨著鏗鏘鏗鏘的鑼鼓聲和鮮明的節奏,兩只手左右揮動,雙腳上下踏動,竭盡全力命令劃手力爭第一。劃槳的人都用力地推在一起,木制的槳一起來回擺動。劃手們不停地發出“嘿喲,嘿喲”的聲音,試圖讓龍舟向前沖。那些敲鑼打鼓的人竭盡全力歡呼。鑼鼓聲和人們的歡呼聲匯成了壯麗的音樂。盡管秋風已經刮過,運動員們仍然汗流浹背。然而,他們甚至懶得去擦它。他們只是刻苦地劃船。他們唯一的愿望是擊敗對手。從遠處看,龍船就像飛龍一樣,在它們的文字中添加了翅膀。他們涌向大海,穿過河流,爭奪彩色珠子。
放眼遠方,運動員們用角度適中、頻率快的木槳讓他們的龍舟領先,贏得冠軍。站在我旁邊的一群村民甚至失聲大喊:“我們南方的第一名!”他們鳴禮炮,場面非常熱鬧。
比賽結束后,人們久久不愿離開。我站在岸邊看龍舟運動員。我認為龍舟運動員的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需要每個人去學習。如果我們也努力學習并取得進步,我們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看賽龍舟字看賽龍舟字篇三
;那一天,正值伏天酷暑。在金華,你站在任何角落,都會大汗淋漓。只有躲進有空調的室內或車內,方可獲得一絲喘息。這倒也好,在三伏天下江南把汗出透,或許會應了中醫所說的除寒祛濕,有益健康。
在酷暑中來到金華,也是因了朋友的一片盛情。這里是我所敬仰的著名前輩詩人艾青的故鄉。他們希望我們到這方土地走一走,看一看。我欣然應允,便與曾凡華、木汀同行。因為,艾青曾經在新疆生活過多年,甚至住過地窩子。他平反昭雪回到中國作協,住在北緯飯店,我就去拜望過他。他的詩性睿智,他的達觀、他的友善、給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人們都記住了他的著名詩篇《大堰河》,我卻多記了一句他的名言:“蠶在吐絲的時候,吐出了一條絲綢之路。”那胸襟氣勢如虹。
當活動組織者告訴我,下午的活動是金華作家協會與金華游泳協會座談時,我覺得有點蹊蹺。不過,客隨主便,我和他們一起來到深藏于一片居民樓一層的金華游泳協會。浙江省游泳協會副主席、金華游泳協會主席居然是《金華日報》著名記者金建民。金華體育局局長邵國龍介紹,金華體育口有36個協會,為推動金華全民健身和體育運動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年前,由時任金華市政協委員、現任文聯主席李英提出應恢復金華賽龍舟活動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責成由市體育局牽頭,由金華游泳協會具體落實,成為金華市民廣泛參與的一項賽事。三年來前來觀看的觀眾日漸增多,已達十萬之眾。今年的賽事將在十月舉辦,對此他們從現在就開始投入籌備工作。
其實,賽龍舟是一項群眾性傳統體育活動,尤其在農村,以村為單位組織龍舟隊進行競賽,對村民移風易俗,提升精神文化風貌,具有巨大潛力。在“文革”“破四舊”運動中,這方土地的龍舟被作為“四舊”破除,龍舟被砸毀燒盡,幾乎蕩然無存。他們南下廣東取經,他們坦陳那邊的人比他們精明,即使是在“文革”期間,廣東鄉村也沒有真正砸毀龍舟,而是悄悄沉到河水塘底,保護下來。隨著改革開放春風浩蕩,他們喜氣洋洋地把沉在水底的龍舟重起出來,重現賽龍舟這樣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賽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賽龍舟本身就是一項眾人齊心協力,隨著鼓點,節奏一致奮力劃槳,奔向勝利終點的團隊精神所在。可以說,這就是龍舟精神。
在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東上葉村發現了四百多年前的龍舟槳,還有一個二百多年前清代的龍舟槳。這些發現充分證明金華賽龍舟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江南,賽龍舟應當是群眾性參與度最高的活動之一。賽龍舟已經成為全運會賽事項目,并已納入亞運會賽事項目。
邵國龍告訴我,他們尤其重視游泳協會推進的賽龍舟活動。這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理念下,浙江省委提出了治理江河水源。金華有三江六源,經過治理,河水清了,賽龍舟就是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座談會后,我們移步來到位于市中心的婺江岸邊。令人感動的是,金華作協組織了一個龍舟隊。作家龍舟隊總教練(也是市游泳協會副主席)翁時文告訴我,過去,到了江邊水都是臭的,別說比賽了,站都難站,現在好了。婺江也稱雙溪,源自李清照的詞:“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武陵春》)他們在總教練的統一指揮下,手持木漿在岸上練習劃槳動作。天氣晴朗,但悶熱難耐,我站在那里都渾身冒汗。金華市作家協會的這群會員龍舟隊,個個精神抖擻,齊力劃槳,由動作生疏到逐漸劃一。于是,由我敲響第一聲鼓,宣告金華作協作家龍舟隊可以試水。隊員們頭戴紅色運動帽,魚貫走向碼頭。不一會兒,在船首鼓點指揮下,作家龍舟隊的隊員們奮力劃槳,那葉龍舟似一首詩行在江面舒展流淌,槳點著水雖不統一,卻是抒情前進,信心滿滿,應當說自成一景。
當作家龍舟隊歇槳上岸時,個個顯得興奮。他們說,要將龍舟賽從金華帶向“一帶一路”,帶向奧運會。金華人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作者簡介:
艾克拜爾·米吉提,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作家》原主編。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