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夢見了字篇一
雖然我們的學校更漂亮了,但是他的地基沒有變。雖然學校的大樹更粗壯了,但是它的根須沒有變。雖然我們學校的操場更寬闊了,但是它的土地沒有變。雖然我們將要離開母校,但是我們的思念之心更沒有變。
六年的生活,六年的歡樂,六年的快樂學習,給了我們很大的收獲,有同學互相幫助的的友情,有一起討論的熱情,又有一起上課學習的師生情,更是難以讓我們忘懷。
記得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都很小,什么也不懂,是老師一點一滴、手把手地教我們。上課時,老師點名,我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有的不答應,有的甚至說誰在叫我的名字,讓人哭笑不得,老師告訴我們聽到自己的名字要喊“到!”,更可笑的是老師上課讓同學回答問題,喊了同學的名字,他竟然喊了“到”,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就這樣老師從不發火,而是耐心的、一點一滴的教我們學習,有的同學聽不懂了,老師就一遍又一遍地不厭其煩的給大家講,從無怨言。
一次社會課上,我忘了帶書。老師見了,笑了笑,眼神帶著責備的目光,可是并沒說我。我心里十分驚訝,不會呀!我一般沒帶書老師都是會批評的,可是這次,怎么。.....只見老師走上講臺,把書遞給了我,我一時間無言以對,只好認真復習。真件事情給我帶的震撼太大了,也另我十分感動。至于為什么,我也說不清楚。在這里,也是老師,教給了我全新的作文方法,使我的作文水平突飛猛進。老師在這里我只想對你說一聲:"iloveyou”。
我們去軍訓,有的同學生病了,老師就騎著車子去買藥。有同學幫生病的同學端飯、洗碗。同學病好了和我們一起訓練,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再見了教育我的老師,再見了幫助我的同學,再見了可愛的二班,再見了母校。
我夢見了字篇二
回收童年,沙子在跳動著,風在朗誦著,繽紛的氣球在驪歌中飄散,小溪在歌唱著,仿佛太陽也微笑著。
春天,大地穿上了綠衣裳,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嫩芽。爺爺奶奶正忙著播種莊稼,那時侯的我正在田里面與小菜苗談話呢!它說它要快快長大,看的更高更遠。我與小菜苗一起約定快點長大,看廣闊的世界。
夏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知了在樹上反復唱著。那天晚上,我和小伙伴們聚在了一起,我們在樹上找到了蟬繭,據說今晚是破繭而出的日子。等待許久,終于小幼蟬一點一點掙脫蟬繭而出,它抖抖翅膀,緩緩飛起。它跑到窗外了,我們緊跟著其后,一推門,仿佛置身于童話王國,蟬兒把我們帶到它們的世界。螢火蟲布滿田野,一閃一閃的,仿佛星星灑落到田間。蟬兒為美麗的田野伴奏,青蛙也來湊熱鬧,田野滿是夏天的氣息。
秋天,田野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果樹大都成熟了,果子沉甸甸地掛在樹上。每到這時,我們便是最快活的了。我提著籃子跟著爺爺奶奶在樹下忙碌,時不時往嘴里塞一兩個果子,美滋滋地嚼著,嘴里有說不出的甜。
冬天,寒風呼呼地吹,這里不曾下過雪,所以冬天顯得枯燥乏味。我坐在火爐子前烤著凍僵了的小手,幻想著春節到來時的喜悅,等待著豐盛的年夜飯,那是忙了一整年最大的恩惠了。
四季來了又去,童年時的心情已經不復存在了。回到家鄉,看著自己成長的地方,心中產生一種感恩:田野、果樹、螢火蟲、知了…這一些來自大自然的生靈伴我漸漸成長,讓我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在這,我要好好感謝你們,我會保護好這一片回憶的。
再見了,童年。懵懂的我已經成熟,時光靜靜的走,鮮嫩的夢已經熟透,夕陽灑落讓剪影斑駁,舊舊的圍墻外頭悄悄圍起未來的輪廓,帶著夢向未來出發!
我夢見了字篇三
;月亮對我講述了一件事,她說:“我路過了一個小小的農家院子,院子由四周的房屋圍成,中間的空地上有一只母雞和它的十一個孩子。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它們周圍興奮地來回跑著、跳著。老母雞驚慌地叫起來,展開雙翅去護衛自己的孩子們。這時候,女孩的爸爸走了出來,看到這一場景就責備了小女孩幾句。”我慢慢地滑開去,沒有多想月亮講的這件平常的小事。
“然而到了今天晚上,就在幾分鐘前呢,我又朝那個院子張望。看到院子里起先一片寧靜,不多會兒,那個女孩跑了出來。她輕輕地走到雞舍邊,拉開門,鉆進了母雞和它十一個孩子的家。結果,那十一只小雞在里面驚慌失措①地尖叫著,四處亂飛,小女孩就跟在它們后面猛追不舍。我透過雞舍墻上的那個小洞,正好看得清清楚楚。
“這孩子的任性讓我十分生氣,令人高興的是她的爸爸及時趕了過來,阻止了她。爸爸抓著她的胳膊,兇巴巴地訓斥她。小女孩低下了頭,藍色的眼睛里盈滿了大顆的淚珠。
“輕輕”修飾小女孩的動作,表明小女孩對小雞的探究充滿關懷,并無惡意。
①指嚇得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出自《北齊書·元暉業傳》。
你知道為什么月亮也要親親小女孩嗎?
小閱告訴你
相關熱詞搜索:;我夢見了字篇四
1.課文簡說。
本篇課文為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致。作者是以志愿軍對前來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前3個自然段的寫法大體相同。首先,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都飽含在這一聲聲的懇求中,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密不可分的親情。同時,這3個自然段還以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尾,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3個自然段中間敘述的內容又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所組成,把現實的情景和往事結合起來,寫得情真意切。課文的最后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了志愿軍戰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中,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受到深刻、生動的國際主義教育;二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
教學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么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
課文開篇便以志愿軍戰士這段情真意切、樸實無華的語言渲染離別的氣氛。作者首先以懇求的語氣勸慰:“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一句話把志愿軍戰士對朝鮮老媽媽深深的敬意和難以割舍的離別之情直接抒發出來。“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這句話簡明扼要地表現出朝鮮老媽媽對志愿軍戰士慈母般的愛。“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一個問句和一個感嘆句,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朝鮮老媽媽的關心體貼,其間的深情不言而喻。“為什么搖頭呢?”作者雖未直接去描寫朝鮮老媽媽,但聯系前面幾句話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軍勸她回家休息時,她搖頭了,堅持一定要送,表現出朝鮮老媽媽對志愿軍戰士的依依惜別之情。“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一個反問句和一個重復否定句,更充分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永不忘懷的深情厚誼。
②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時送炭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這里是說在志愿軍戰士“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關頭,朝鮮老媽媽帶著全村婦女冒著生命危險給志愿軍戰士送來打糕,給予戰士們及時的支持和幫助,使這次戰役取得了勝利。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軍戰士所面臨的困境。這段話表達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的熱愛和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感激之情。
這是當媽媽犧牲的消息傳來時,小金花愛與恨、悲痛與復仇的怒火交織在一起時的表情,她把失去親人的痛苦轉化成對敵人的滿腔仇恨。這樣一個剛強的孩子,媽媽犧牲時沒有哭,與志愿軍分別時卻哭了。這種對敵人的“恨”與對志愿軍的“愛”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表現了朝鮮的孩子們與志愿軍叔叔的親密感情。
“這樣高的代價”是指朝鮮大嫂為了給志愿軍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價──被敵人的炮彈炸斷了腿。這段話用反問的語氣強調肯定了以大嫂為代表的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本文多處使用反問句,以形式上的否定達到內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無論是在情感的抒發,還是在語意的加重上,其表達效果都勝過了陳述句。
⑤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登上回國的列車,志愿軍戰士心中的萬語千言,只能反復地用呼喚方式來表達。“再見了”,說明“依依惜別”;呼喚“親人”,表現“關系親密”;呼喚“親愛的土地”,強調“深深的眷戀”。這里的呼喚簡短而親切,真摯而感人,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感情。
⑥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車已經開動,志愿軍戰士請求列車“慢一點兒開”,以延長在朝鮮土地上的停留時間,以推遲與親人分別的時間。這段話抒發了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熱愛之情,也表達了他們對曾經灑過鮮血的這片土地的眷戀之情,進一步說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⑦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課文雖沒有直接去寫列車已經開動,但透過字面,我們仿佛能夠看見此時此刻列車正載著志愿軍戰士離開了曾經并肩戰斗的朝鮮人民。“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這是志愿軍戰士心的呼喚,也同樣是朝鮮人民的心聲,它告訴人們: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中朝兩國人民結下了親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誼。
(2)對詞語的理解。
戰役:為實現一定的戰略目的,按照統一的作戰計劃,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戰斗的總和。
打糕:朝鮮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用糯米做成,與我國的年糕相似。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阻擊戰:以防御手段阻止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的戰斗。
噩耗:指親人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搗米謠:朝鮮人民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如果有條件,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圖片、故事等資料,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等,以使學生對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體會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教學時,可讓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為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作好鋪墊。
2.教師可以參考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1)抓住“親人”,理解課文。
上課伊始,可從題目入手,請學生談一談對“親人”的理解和認識。然后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為什么要稱為“親人”。細讀課文,進一步思考,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
在引導學生理解“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之時,可讓學生先根據課文說一說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如,大娘幾夜沒合眼給志愿軍洗補衣服;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炮火,不顧生命危險給志愿軍送打糕,回去時昏倒在路旁;在敵機轟炸時,為了救護在她家里休養的志愿軍傷員,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小孫孫。小金花的媽媽為了救出偵察員老王,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大嫂為了讓志愿軍吃到蔬菜,跑到前沿陣地去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傷,成了殘疾。之后,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和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例如,大娘冒著炮火送打糕,大嫂到前沿陣地挖野菜,固然說明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也說明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條件是多么艱苦,常常空著肚子打仗,常常連蔬菜也吃不上。再如,大娘為搶救傷員失去了小孫孫,小金花的媽媽在救偵察員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講的雖然是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的代價,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為了幫助朝鮮人民打敗美國侵略者,志愿軍隨時都有流血犧牲的可能。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了解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戰士付出的代價,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的親情、真情、深情,而且還能夠體會到志愿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戰斗、流血犧牲的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2)品讀課文,讀出感情。
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于學生的朗讀指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進行。要讓學生先談一談哪些段落或語句最令自己感動,原因是什么,然后再讀一讀令自己感動的段落或語句,講一講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情懷,對用鮮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誼引起心靈上的震撼。課文最后3個自然段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的難舍難分,也表達了他們對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的眷戀之情,應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必要的時候,教師可示范朗讀。
(3)研讀課文,體會寫法。
在學生準確地理解和體會到課文表達的內容和感情后,可設問:想一想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點,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把你的發現告訴小組內的同學們,然后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發現”。
學生匯報交流時,能說一點說一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重點是指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前3個自然段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每段都是以請求的語句開頭,以反問的語句結尾,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敘述。祈使句、反問句這樣的術語不必給學生講,只需讓學生在文中找到這些句、段,將祈使句、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這些句式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還可引導學生注意課文最后3個自然段直接抒情的寫法。
(4)大膽想象,學習表達。
課文通篇都是志愿軍說的話。在依依惜別之時,在志愿軍戰士追述往事的時候,朝鮮人民一定也會回憶起志愿軍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講述起志愿軍對朝鮮人民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請同學們大膽想象,然后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氣描寫送別的場面。
在學生完成仿寫練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所寫的內容穿插在課文中,與相關的段落連起來讀一讀,然后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賞評;還可以從學生描寫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愿軍話別的內容中分別挑選出一篇較好的,與課文組合起來,分角色再讀一讀。
3.課文中抒發強烈感情的語句,應引導學生抄一抄,掌握句式。要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以豐富語言積累。課下還可以安排學生閱讀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4.教學生字時,應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獨立識字,教師可對個別生字的學習進行指導。本課的生字中,“誼”讀yì,要注意讀準字音。“嫂”字右上半部分是“臼”中間加一豎,書寫時要注意“豎”要通到下邊,與下邊的“又”相接。“噩”字筆畫較多,要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要注意疏密勻稱,將字寫美觀。
四、教學案例
片段:
交流感受,感情朗讀,升華認識
師: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個人物最令你感動。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畫出來,好好讀一讀,看一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哪一部分、哪一個人最令你感動?
師: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雪中送炭”就是下雪時送炭給別人取暖。
生:在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就是“雪中送炭”。
師:課文指的什么?
生:在志愿軍戰士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之時,朝鮮大娘帶著全村婦女冒著生命危險給志愿軍戰士送來打糕。
師: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全面而又深刻。由這件事,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朝鮮人民非常關心、熱愛志愿軍戰士。
生:朝鮮人民把志愿軍戰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師:所以志愿軍戰士才會充滿感激地說──
(生齊讀:“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師:再齊讀一遍。
(生齊讀:“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師:大娘身上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大娘丟下自己的小孫孫,卻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為此她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這一部分特別令我感動。
師:你知道什么叫“唯一”嗎?
生:“唯一”就是只有一個。
師:請你來讀一讀這部分,讀出你的感情。
(生讀。)
師:同學們,唯一的小孫孫失去了,大娘心里會怎樣?
生:一定非常痛苦。
師:對,請你再“痛苦”地讀讀這部分。
(生再讀。)
師:我注意到你把“唯一的”和“怎么能忘懷呢”強調了出來。請你把感受到的痛苦心情讀出來。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
生:因為我一想到大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親人”,就忍不住要流眼淚。
生:為了幫志愿軍戰士洗補衣服,大娘已經幾夜沒合眼了。
師: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你真了不起!能借用古詩談出自己的感受。是呀,大娘對志愿軍戰士的愛猶如母愛一般。所以說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讓我們把最后一句話齊讀一遍。
生齊讀:“您說,這比山還高……我們怎么能忘懷?”
師:你們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能不能忘懷?
生:不能忘懷!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后這句話──
生齊讀:“您說,這比山還高……我們怎么能忘懷?”
師:大娘讓我們難忘,因為她把志愿軍戰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志愿軍戰士也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到那難忘的告別場面。假如你就是志愿軍戰士,把你心底想說的話告訴給大娘。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