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端午節篇一
“起床了”。隨著媽媽的叫聲,我不用催促,一骨碌爬了起來,穿好了衣服。因為今天是端午節。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各地過端午節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大家庭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吃著媽媽包的香香甜甜的棕子,聽著媽媽講端午節的由來。我對古人過端午節充滿了向往。
吃完棕子,我們開始了傳統的端午節爬山活動。我們去爬北山。山上人來人往的,好多人手里拿著柳枝或艾草,很熱鬧。
山上綠樹成陰,枝繁葉茂。無數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悠閑地躺在山
坡上,頑皮地藏在樹叢中,我們在迷宮一樣的小路上繞行著,在綠色的海洋中穿梭著,空氣十分清新、香甜。我沉醉在美麗的自然中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山頂,放眼忘去,真是一覽眾山小。天水市的高樓大街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象一幅生動的畫卷。
我們在山頂上休息了片刻,手里拿著艾草,愉快地向山下走去。
小學端午節篇二
端午節到了,我很開心。因為這一天能包粽子、吃粽子,偶爾還能劃劃龍舟。
尤其就是我們全家人一齊包粽子,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奶奶包了三十只粽子;媽媽呢,包了四十只粽子;爺爺包了五十只粽子,而我可愛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粽子;至于我嘛,呵呵,十只小粽子。
媽媽說我包的粽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然而我包的粽子就是最可愛的。
啊,開心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節像我一樣快樂嘍!
小學端午節篇三
汨羅江邊,披頭散發,一代賢臣,置身潮水。
——題記
五月,多么美好的時光。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個“詩人節”,又是一個飄滿粽香的日子。家家都備好粽子、雄黃酒,掛上菖蒲,為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秭歸縣人。屈原出生于楚國貴族家庭,從小就沒有富貴子弟身上的那種猖狂、任性,這使他成為了一個愛國詩人。屈氏子孫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楚國朝廷中,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他向懷王進讒言,懷王庸懦昏聵,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最后,懷王不聽屈原的勸告,客死于秦,當時屈原已經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北地區。楚懷王死了以后,長子頃襄王繼位,再次將屈原流放到江南,“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而就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鼻L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他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他的一生詮釋了世上最真誠的愛國情懷,他用他的一片真情譜寫了《離騷》這一古代瑰寶。
即使這樣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也無法挽留他?;栌沟某趼犘帕思槌嫉淖嬔?,卻對屈原的忠言不管不顧,屈原最終不忍看到國家滅亡,在五月初五這天,懷抱一塊大石頭,帶著滿腔的憤怒、滿肚的冤屈投向了汨羅江。聞此事,世人哀之。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蔽臐撚昧攘葦倒P寫出端午賽龍舟時對屈原受的冤屈感到悲傷,忠魂一去便不再回。國家滅、人也死的事件今天哪里有?只留下一點影子在世間。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滿載豪情欲報國,卻郁郁不得志,君主無能,奸臣當道,如此的世風,怎能不讓他痛心!為了區區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結果卻不是他所預料的。
小學端午節篇四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包粽子、賽龍舟、踏青等習俗,今年端午節,我跟媽媽一起上山踏青。度過了一個很快樂的端午節。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群山,一座疊著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艷艷的小花從草里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艷艷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里都拿著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端午的時候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為了紀念他,發明了粽子這種食品。
今年的端午就這樣快樂的過了,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希望下一個端午節也能像這樣子快樂。
小學端午節篇五
又近一年端午節,小區里早已粽香四溢,艾香沁人。
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楚國被侵,五月五日,汩羅江邊,屈原懷著無盡的不舍和絕望,懷石自沉,用生命譜寫寧死不屈的愛國情懷。我想,那日的江水一定是滾滾向前的,翻滾并咆哮著,包容并接納著那顆心懷國家的偉大靈魂向前、向前。第二日的江水也定是滾滾向前的,那浪中翻滾的無數吃食和粽子,是百姓對屈原的紀念和愛戴。
關于端午的傳說有很多,除了殉國投河的詩人屈原,還有自盡身死的諫臣伍子胥。端午究竟在紀念誰,從無定論,但無一例外,被紀念者都有著高尚的品格和為大國舍小我的精神。端午節,實際是代代百姓愛國情懷的傳承。
端午的習俗各地多有不同,唯有吃粽子全國統一,我們家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地就采摘了新鮮的粽葉洗凈備用,泡上一大盆白皙的糥米,配上腌好的豬肉又或是去過皮的白胖花生,燙好的粽葉上鋪上泡過的糯米和夾心,外婆一雙巧手上下左右一晃動,一顆顆飽滿的粽子就成型了,我卻是怎么也學不會。
大鐵鍋里下入粽子,加滿冷水,大火煮開,加入木柴煨上一夜,一覺醒來,添一把柴火至水沸。揭開鍋蓋,蒸汽鋪面、粽香拍鼻,再看鍋中,粽子們在沸水中吐著泡泡,仿佛在說:“來吃我吧?!弊屓瞬唤秤箝_。
香甜軟糯的粽子不僅美味,寓意還十分美好。臨近小升初考試,媽媽開玩笑說,往年看那些高考家長準備粽子,今年我們家家有考生,也要準備高“粽”呀。
歲歲酬端午,今年覓新意。端午節,愿小升初的我們都能一舉高“粽”!
小學端午節篇六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大家會干些什么呢?跟我去看看吧!
端午節來到了,大家可熱鬧了,有的看龍舟賽,有的吃粽子……還有一個故事說了端午節要賽龍舟扔粽子的原因。愛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死去,所以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救屈原。后來人們沒有找到屈原,大家就扔粽子在江河里,想讓魚,蝦等一些水里小動物吃飽后,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后人就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對屈原的尊敬和悼念。
我也過了一個端午節,來看看吧!
在那天中午我吃了一個粽子,可好吃了。是白色的糯米,里面有一顆又大又紅的棗子,外面包著一片葉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葉子。把葉子剝掉以后就像一團棉花里面裝著一顆紅寶石。把里面的肉放進嘴里,甜甜的,軟軟的,特別好吃。
之后外公帶我到了石頭城公園,哇!三條龍舟直往前沖,龍舟上的人們齊聲喊著“一,二,三”。前面一個人在打鼓,后面兩排人邊劃槳邊喊著他們的口號。飛船疾駛,鑼鼓震天,真是精彩!這就是我過的端午節。
怎么樣,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吧!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