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臺山之旅字篇一
我從很小就聽說中國有四大佛門圣地,其中就有山西有名的五臺山。
不久,便到了山腳。我們先去五臺山中心,中心有座白塔,旁邊有個牌子上面寫道:大白塔的全名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座落在塔院中,實際上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臺山的一大標志,也是五臺山的象征。此塔規制與北海公園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規模、規格要比那座大好幾倍,北海的白塔塔高15米左右,而五臺山的這高達50余米。
在去往下一地點時,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日本人,想請菩薩東渡,忽然海上波濤洶涌,日本人說:“我為您在五臺山上修一座寺廟,并終生伺候您。”忽然海上只有水紋。
五臺山上的寺廟有300余座,著名的有濕通寺、塔院寺、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五臺山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等你們去探索呢!
五臺山之旅字篇二
今年暑假,我和爺爺奶奶去了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圣地之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們住在臺懷鎮的賓館里。
早晨,我們去了黛螺頂。黛螺頂在臺懷針中心的寺廟集群區。被臺內五峰緊緊懷抱。黛螺頂、菩薩頂、壽寧壽、靈應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頂上坐落,與腹地巍然高聳的白塔相呼應。從山下仰望,只見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間聳起一座小山,山頂寺宇圍在樹木之中,常有煙霧繚繞。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才稱山頂寺宇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它建于明成化年間,明萬歷年間與清康熙、乾隆年間都曾重修和補修。
第二天,我們去了顯通寺、菩薩頂和塔院寺。顯通寺是五臺山的首剎,它始建成于東漢永平十一年,距今一千九百七二余年,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座寺市廟。
菩薩頂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稱大文殊院。明永樂初年改建成易名大文殊寺,俗稱菩薩頂,明萬歷年間重修。菩薩頂占地九千一百平方米,有殿堂一百一十多間,布局緊湊而有變化,大寺院中又分幾處小院落。
塔院寺為大華嚴寺閣院,明永樂五的修大塔始建寺,寺宇居高臨下,從大牌樓上山門步步登高。天王殿、大慈延壽殿、藏經樓雄居大白塔前后。左伽蘭、右祖師分建成二側。寺內有山海樓、文殊塔、轉龍藏、佛足碑和清帝玄燁、轉龍藏、佛足碑和清帝玄燁、弘歷留下的古跡。1948年3月22日在西北戰場人民解放軍轉入進攻形式后,xxx等中央領導人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垮躍同蒲、穿鴻門巖、登五臺山,上長城嶺、過龍泉關、駐西板坡,指揮布置了“三大”戰役,徹底打垮了蔣家王朝,取得了全面勝利。
1948年4月9日xxx、xxx、xxx黨和xxx,在方丈院住宿一晚,留下了光輝足跡。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
我愛五臺山的風光,我愛五臺山這座聞名遐邇的佛教圣地。
五臺山之旅字篇三
這個寒假,大部分時間我都呆在家里,只去了一個佛教圣地——五臺山。
其實,我并不怎么信佛,所以剛開始對這次旅行不怎么感興趣。不過由于我做出了半個月都沒跨出房門的“壯舉”,最終還是同意出去走走。
當天早上,我五點就被媽媽從被窩里拽了出來,洗漱一番后,我們一家子便開車上路了。
去的路上,我總是睜大眼睛四處張望,有時候還看看車上的導航。每次出遠門時,出發時我總是懷著期待又激動的心情四處張望。但當返程時,我就會犯困,無聊的想要睡覺。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漫長旅途,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們就開始到處游逛,有時經過寺廟就會進去拜一拜佛。
走進佛堂,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壓迫感。寺廟的*闇很高,巨大的佛像屹立在佛榻上,地上放著一些蒲團。在巨大的佛像下,任誰都會有一些既惶恐又虔誠的感受吧!比如我,并不敢昂頭直視佛像,只是乖乖的拜了拜,上了柱香,便趕忙離開了。
寺廟里也會有一些禁忌,雖然說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也抵不住旁邊的人一直念叨呀!說什么走在樓梯上不能回頭;佛門之地不能拍照等。硬生生的給我聽出了一身雞皮疙瘩,也不由得避開了這些禁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我當時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因為是冬天,山上也光禿禿的,我們就沒往山上走,下午六點多就打道回府了。
這次旅行,雖然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但我也不算沒有收獲,也知道了一些佛教知識,以及一些禮儀。果然“行萬里路”是增長知識的好方法。
五臺山之旅字篇四
記得初到五臺山,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柔與剛的結合,也就如此,我從心底里熱愛著它。初春,似一位頑皮的小孩,又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呵呵,這兒摘一朵紅花,那兒摘一朵藍花,興致勃勃地奔向大地母親,為她裝飾,為她擷上最幸福的花朵;又好像突然間明白了什么,安靜地張望著大地,還時不時柔情的打扮著自己。
盛夏,耳邊傳來的是幽幽的山谷鳥語。鳥兒們快樂地飛翔在五臺山的腰間,樂得她合不攏嘴。她們仿佛在說:“臺山姐姐給我們跳支舞吧!”臺山紅著臉說:“那你們可要給我伴舞哦!”好一座柔情的五臺山,大家可別忘了它可是剛柔并濟的哦!后秋,滿山的楓樹為臺山披上了黃金的衣裳,他回顧著那段紅色的歷史,不禁落淚了,“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些殘酷的腥殺場面她都經歷了,能不這樣嗎?但她還是挺過來了,堅強地為人類展示著自己那永不凋謝的靈魂,它正豪邁地邁入世界。
雄鷹展翅翱翔
偉業從此發揚
五臺雄雄崛起
山顯不敗之毅
五臺山之旅字篇五
五臺山,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因為爸爸總帶我們去。那里春夏秋冬都很美。
今年初春,爸爸又帶我們來到了五臺山,山上還滿是厚厚的白雪,一進南山口沒多遠,就是白云寺,那里有我最想去的佛母洞,那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石灰巖洞,洞口很小,聽說只有好人才能鉆進去,所以大家都去試試自己是不是好人。
從白云寺再往前開,就進入了臺懷鎮,鎮里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寺廟,左邊有五臺山的標志大白塔,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這里轉塔。
再往前就是五爺廟。聽爸爸說,這里香火最旺,做生意的人都會來這里燒香。
五爺廟的馬路對面是黛螺頂,我和爸爸是坐索道上去的。聽說爸爸以前是沿著大智路的一千多級石臺階磕頭上去的。
沿著臺懷鎮一直往前開,出了北門進山口,就通往每次必去的東臺望海峰,那里供奉著聰明文殊。每次開車上峰頂時,我都心驚膽戰。但是站在東臺頂俯視群山時,心情豁然開朗。只見彩色的經帆在空中飛舞,湛藍的天空中幾朵白云從我腳下飄過,在滿是積雪的山坡上,已經有一群群的牛在尋找春天的嫩芽了,好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畫卷呀!
神奇的五臺山每次都在我眼前展現出她不同的美麗。
五臺山之旅字篇六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游覽了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五臺山!
首先,我們先進到了文殊菩薩廟里,看見了很多的佛像,還有很多和尚一邊敲著木魚一邊念經,看著許多的佛像,可能是沒見過這么多佛像的緣故吧,我心里有種害怕的感覺。中間的位置矗立著一尊非常高大的神像,他坐在石頭上,左手舉著一個黑色的我不認識的物體,右手捧著一個太陽,姿勢很是奇怪。心想著估計這就是人們的命運吧!到了后院,我又爬到一個井口旁邊,看見一個碩大硬幣和一個佛神,旁邊的石頭上刻著各種不同的古文字,我連字都不認識,更別說讀懂了。哎,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看來還真是得好好讀書啊!
然后,我們又去了大白塔,他的下方是一排古老而整齊的“轉經輪”,我將每個“轉經輪”都挨個摸了一遍,據說摸了以后能帶來好運,希望是真的吧!
大白塔的后邊是菩薩頂,整整爬了一百零八階臺階后就來到了菩薩頂,一進院子就看見兩口超大的銅鍋,鍋里堆放著好多錢,應該都是游人投放進去的,有50元的,100元的等等,反正數目一定很大。進入大殿又是各種佛像,有坐著的、躺著的、站著的,形態各異、千奇百怪。大殿的高大的柱子上和寬敞的墻壁上還是刻寫各種古文字,又是看不懂。慚愧啊!
一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還是讓我收獲頗豐。哪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壁畫和精美絕倫的建筑充分展現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讓人記憶猶新流連忘返。
當然,五臺山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數不勝數不勝枚舉,大家還是親生體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