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一
幸福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目標,但卻是一種主觀而難以捉摸的感覺。然而,幸福的種子卻存在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只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和培養。在我過去的人生經歷中,我領悟到了一些關于幸福的種子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幸福的種子存在于感恩的心態中。當人們擁有感恩的心態,他們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并且能夠從一些微小的事情中找到快樂。例如,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經歷了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是我深信每一個困難背后都有它的意義。我感激這些困難讓我變得更加堅強,讓我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過感恩的心態,我從一種積極的角度看待了生活中的各種經歷,并且在逆境中尋找到了幸福的種子。
其次,幸福的種子需要耕耘和培養。與其他不同,幸福不是一種自然而然地產生的結果,而是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去追求和培養的。我學會了在生活中給自己的心靈一些空間,通過閱讀、學習、參加有益的活動來培養自己的內心世界。另外,我也習慣了思考和反省,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通過不斷地耕耘和培養,幸福的種子在我的心中逐漸發芽,而且越來越強大。
第三,幸福的種子需要與他人分享。幸福是一種可以傳遞給他人的感覺,而且人們常常將自己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聯系在一起。在我的生活中,我認識了許多值得尊敬的人,他們教會了我關于人與人之間分享幸福的重要性。他們用他們的行動和與人為善的態度分享著幸福的種子。這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我去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幸福的種子,并與他人分享。正是通過與他人分享,幸福的種子在我的生活中不斷滋長和擴散。
第四,尋找幸福的種子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是關鍵是我們如何應對和面對。保持積極的心態是尋找幸福種子的關鍵之一。當我面對挑戰和困難時,我會告訴自己這只是一時的,我有能力克服它們。我相信每一個挫折都是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通過積極的心態,幸福的種子在我內心中繼續萌發并蓬勃生長。
最后,幸福的種子需要持久的堅持和呵護。只有當我們不斷地努力去呵護和堅持時,幸福的種子才會在我們內心中茁壯成長。通過感恩和積極的心態,我們可以堅定地堅持我們的目標,并付諸行動。當困難和挑戰出現時,我們要像呵護花朵一樣呵護我們的幸福種子,給予它們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只有在不斷的呵護下,幸福的種子才會開花結果,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總之,幸福的種子存在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只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和培養。通過感恩心態、耕耘和培養、與他人分享、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及持久的堅持和呵護,我們可以尋找到幸福的種子,并讓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根發芽。希望我的這些體會和心得對于每個追求幸福的人能夠有所幫助,讓我們一起走向幸福的道路。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二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作者日本松居直。這本書很早就有了,但是真的沒有仔細看,細讀了第一章節,發現它真的是個寶貝。
讀書是為了什么?為了上好的學校,為了找到好的工作,為上過幸福的生活。幸福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是我們與孩子應該共同探討的話題。很多父母回到家對孩子說的最多的就是看書去,這是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過上幸福的生活。
其實,讀不讀書不是我們靠父母來催逼,而是我們應該從小來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在書中尋找真正幸福的意義。一位母親的手記給了我很多啟發,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人沒有權利輕視他人,應該不卑不吭,帶著尊嚴活下去,這正是我們親身經歷。
當時,我硬著頭皮外出工作,數年之后才了解職業不分貴賤,開始自信地面對工作。父親用領帶代替金錢,讓我以勞力賺錢,正是當時播下的種子。
在我推廣親子閱讀的路上,很多父母也會在堅持親子閱讀,但他們都像任務一樣的和孩子進行,只是為了單純地培養孩子閱讀,自身沒有從圖畫書中獲得愉悅感。
等孩子大了,他們也不會再讀那些好玩的圖畫書。圖畫書的價值是因人而異了,不論多好的圖畫書,如果講的人態度敷衍,就無法生動傳達書中的意韻。
當然,圖畫書本身也要具備一定的力量,尤其是好的作品本身就有足夠的力量展現其特色,讓孩子樂在其中。但是一個講圖畫書的人,如果能與好的圖畫書產生共鳴,充分理解書的內容,并自得其樂,必定能將更豐富的內容傳達給孩子。
父母為孩子念圖畫書也能充實自己,因為父母投入感情,專心的去練,不知不覺的會清楚地感受到藝術家用言語及插畫所創造的美好世界。所以,無論在親子閱讀,還是在故事會中,都應該很好的預備,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故事中,用我們的理解,激情和感動傳遞給孩子。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三
幸福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境界,而幸福的種子則深深埋藏在我們心中。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體驗,我對于幸福的種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首先,幸福的種子需要耐心的培育。幸福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用心耕耘,悉心呵護。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情感和經歷,對于幸福的詮釋也有所差異。有時,幸福可能隱藏在平淡的生活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我們要懂得去感恩,去體會生活中細微的美好,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只有用心去培育,幸福的種子才能長成茁壯的植物。
其次,人際關系是幸福的關鍵。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滋養。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通過關心和幫助他人,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積極情感。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則是我們幸福種子的滋養劑,它能夠使我們心靈愉悅,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第三,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幸福的源泉。幸福并不是取決于物質的豐富與否,而是源于內心的滿足。在面對逆境和挑戰時,我們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雖然生活中難免會有坎坷和不如意,但如何對待這些困難,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只要積極樂觀地面對困難,相信自己能夠克服一切,幸福的種子就會在逆境中生根發芽。
第四,追求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是幸福的渴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而努力追求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則是幸福的必經之路。個人成長不僅體現在專業能力的提升上,更體現在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上。我們要敢于挑戰自己,不斷學習和進步,擁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只有追求自我實現,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幸福的滿足。
最后,關注他人也能帶來幸福的滋潤。幸福的種子并非只能單方面培育,它需要我們把關注和關愛延伸到他人身上。當我們關注他人的需求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時,我們能夠感受到無私奉獻的快樂和幸福。正如達·芬奇所說:“沒有比改變別人生活的能力更勵志的了。”通過改變他人的生活,我們也能獲得更多的幸福。
綜上所述,幸福的種子不僅需要耐心的培育,還需要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樂觀的心態、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以及關注他人。幸福并不只是追求短暫的快樂,它是一種長遠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當我們擁有這些品質和行為時,幸福的種子便會不斷生長,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幸福和滿足。因此,讓我們用心培育幸福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四
在上繪本講師課之前,我曾聽過某位講師在線上的繪本講讀課,當時雖然反復聽讀老師在線上講繪本是多么的重要,也是親子溝通中的重要工具。可實際上我依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繪本存在的深刻含義。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選擇了陪伴孩子,并將繪本作為最最重要的陪伴方式保留在我們日常的溝通片段里。
在講師課程之后拿到了《幸福的種子》這本書,我一方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深入接觸圖畫書的書籍,以至于浪費了很多曾經寶貴的讀圖畫書時光,一方面又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幸運,為了一直以來的堅持。
作為一名單親媽媽,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一直是我最大的難題,曾經有過放棄每日陪伴孩子的念頭,但依然會珍惜每日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鐘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時間。直讀到松居直老先生的書后我深深的慶幸自己做過的決定。
“在孩子看圖畫書之前,先對他每年說話,對他們唱歌吧!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母親在他的身邊。母親才是嬰兒生存的最大力量和依靠,所以母親應該用溫暖、輕柔的愛撫和充滿感情的語言來養育寶寶,而圖畫書則負責把詞匯的種子一粒粒地播入母親犁好的心靈土壤中。“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安全感注定會比其它的孩子更加缺失。但是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堅定的陪伴,和孩子共讀一本本溫暖的圖畫書,無疑是我們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儀式,它雖然比不上強心劑,卻溫潤地緩緩地滋潤著孩子日益成長的內心,讓孩子堅定無論何時何地媽媽都是他最大的依靠。
曾經的我一直以為圖畫書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字,向幼兒傳達各種知識。但松居直先生認為,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它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所以父母們在讀圖畫書之前應該靜下心來,注視孩子的臉,想想這本書能給孩子帶來多少快樂,然后抑制住教育孩子的沖動,設法讓孩子融入書中,獲得真正的喜悅。
不知道有多少位媽媽曾經像我一樣,因為有時候工作太忙,將當日睡前的閱讀視為一種任務,迅速或者干巴巴的將書讀過一遍,就匆匆的催促孩子趕緊睡覺,甚至于為了抓緊時間,我不愿意繼續和孩子討論書中的情節。就這樣,我硬生生的折斷了孩子/我/書之間的溝通,孩子無法真正從這個活動中獲得喜悅,也得不到溫暖的回應,更無法溝通。現在回想起,當我們時間充裕時,緩緩地沉浸于書中的圖畫和情節里,主動向我表達他的想法時,孩子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滿足。他甚至會常常的拉著我的手說,“媽媽這本書是買的還是借的啊?我好喜歡呢!”像讀到類似14只老鼠系列書,他會主動的跟著我的語言扮演起小老鼠;看到《生氣湯》、《菲菲生氣了》他也會模仿爆發的火山,大吼大叫的樣子來表達他的理解。這是只有父母自己用心的念讀圖畫書,才能帶來的效果,也只有這樣就能使孩子擁有豐富的詞匯,成為內心充實的人。
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親情和語言。如果有人經常緊緊地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就能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感受到親情。
在崔老師的有道vi群曾看到一道育兒題。兒童的成長環境會影響兒童心理,哪些情況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會更大?其中孩子發起的話題少于20%會使兒童偏內向。因為兒童成長的心理環境更多的來自父母營造的家庭環境,父母與兒童在家庭中話語的溝通占比最重要,而媽媽對孩子有80%以上的時間是語言交流。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回復陷入更多命令和要求中,那么會讓兒童屏蔽掉父母的話語,因而更有傾向成為一個內向的人,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如果有一本有趣的圖畫書,那么孩子和大人之間的話題將源源不斷,孩子也可能會發起更多感興趣的話題。
到現在,一直然讓我驕傲的是孩子非常體貼我,我想這和從小就溫柔的抱著孩子和他一起看書,一起玩要有關。這么多年碴磕碰碰的慢慢走來,我經常感恩,雖然有著那么糟糕的經歷,雖然仿佛全世界都拋棄我了,可是依然有一個溫暖的孩子。我們可以在空蕩蕩的家里一起讀著喜歡的圖畫書,哪怕下一刻迎來家中的狂風暴雨,但在那一刻我們知道旁邊還有愛的人,那一刻我們就是溫暖的。擁抱成為我們每天最重要的儀式,彼此會說著今天也要開心哦!這就是語言的和擁抱的魔力。
講圖畫書的人能決定圖畫書的最終價值。無論多好的圖畫書,如果講的人態度數衍,那么就無法傳達圖畫書的精神。所以一個講畫書的人如果能做到:
與好的圖畫書產生共鳴、充分理解書的內容、自得其樂。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這樣才能將更豐富的內容傳達給孩子,同時察覺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我相信我也將努力銘記這幾點,愿我們親子之間的豐富語言交流,成為家庭最大的財富。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五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隨著歡快的歌聲,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開始了,今年的主題是“幸福”,節目講述了圍繞主題的、真實感人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樸素的衣著,干練的馬尾,這是《開學第一課》里面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孟佩杰,她五歲失去雙親,養母劉芳英收養了她。可在她八歲時,養母全身癱瘓,養父離家出走,只有她與養母相依為命。
孟佩杰用她那削瘦的肩膀擔起了很多大人都無法堅持的事,而她卻堅持了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為幫養母活動筋骨,每天幫助養母做仰臥起坐200個、伸腿240次、捏腳30分鐘、88斤的身軀背負146斤的養母。她每天都在匆忙中度過,早上不到6點就要起床照料養母,之后才急匆匆的趕去學校。中午回家做飯,又給養母洗身子、換床單、舒筋骨,再趕去上學。晚上放學回家,忙完一切后已是9點,她才能開始做自己的功課……這些,她堅持了整整12年,卻沒有絲毫怨言,只是談談的說了一句:“這是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孟佩杰的養母照顧了她三年,她卻要照顧養母一輩子。孟佩杰的實際行動被人們廣為傳播,被稱為“最美女孩”。
“媽媽給了我一個家,如果沒有她,我甚至連學都念不了。她總是說虧欠我很多,可是我覺得,有家挺好的。”
“我們學校住宿舍的同學,好長時間都見不到自己的媽媽,而我卻能天天見到我的老娘,感覺挺幸福的。”
這就是孟佩杰對幸福的理解,這就是孟佩杰堅強樂觀的源泉。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我們耳熏目染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關懷過自己的父母?爭遺產的,要房子的,把父母當做免費保姆的.……看到報紙上的這些報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悲哀。孟佩杰的生活雖然困難,但她的精神世界是充盈豐盛的,她的幸福是來自內心的,是真實的。相反,生活中那些衣食無憂而缺乏愛心的人,內心大多空虛,他們是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
孟佩杰的故事告訴我,幸福源于內心。世界上最強大的不是苦難,而是愛,只要內心充滿愛,就會感到幸福無所不在。
我們生活中也不乏各種各樣的幸福觀。有的覺得父母有權有勢,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幸福;有的覺得父母有很多錢,家中住別墅開豪車,常到國外旅游購物就是幸福;有的覺得只要天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能享受父母的疼愛就是幸福;有的覺得只要學習成績好,老師喜歡父母滿意就是幸福……當然,這些都可以理解為幸福,但這些建立在權勢上,建立在金錢上,建立在別人身上的幸福,并不是永恒的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永久的幸福只能源于自己的內心,時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既能讓自己的內心充實,又能將幸福快樂傳遞給別人,長此以往,就會被緊緊包圍在幸福的中心,就會成為最幸福的人。
我無法預料我的未來會是什么,也無法預知我將來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幸福生活,但孟佩杰的故事告訴了我,我也要去尋找眼下的幸福。在家里要學會洗自己的衣服,要幫媽媽理菜做飯,要關心體貼父母,要多給爺爺婆婆打電話,要承擔起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在學校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課堂上要集中精力認真聽講,課余要自發的復習鞏固,爭取優秀的成績盡到一名學生的本份。我們的理想雖然遙遠,但只要用心前行,每一步都會覺得幸福無比。
其實,幸福,就像一顆種子,在心里發芽,在臉上開花!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六
《幸福的種子》,這本書,映入眼簾,讓我非常好奇。
打開書本,首先是序言-愛的語言。一口氣讀完,非常震撼,就像炎熱的夏天,喝完了一杯冰冰的果汁,還想再來一杯。
幸福,這個詞語,是那么地熟悉而讓人感動。成為二胎媽媽的4年時間里,讓我開始重生,也重新認識和解讀了幸福一詞以及活著的意義。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該追求什么呢?
讀書吧,書里就有答案。
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是一個很自然很舒服的過程。孩子,聽著父母的聲音,感受和體會著父母的情感,和父母擁抱,親吻,輕松的游戲互動,一步一步地建立著即將伴隨他們一生的愛的鏈接和力量。這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隨著閱讀的深入,繪本中的語言,促成了父母和孩子豐富的交流。比如,我跟4歲的圖圖,一起讀了《請給青蛙一個吻》,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是體會做“王子”的感受。于是,我們一邊讀繪本,一邊互相扮演公主和青蛙,公主吻了一次又一次,青蛙還是沒有變成王子,但是“青蛙”已經在媽媽的懷里笑開了花,這種感受一定是畢生難忘的吧。
第二天早上,天氣轉涼,小圖圖有點不想起床啦,于是公主又開始吻青蛙了。青蛙王子在一次又一次公主的親吻中,笑個不停,翻來滾去地哈哈大笑中,跟媽媽擁抱,接著存了左邊臉蛋100個加右邊臉蛋30個的吻,放入外衣口袋里,開心地去刷牙洗臉了。
在序言的開頭,松居直先生提到了很多家庭里常見的口頭禪,比如快去做作業!也提到了大多數家庭里循環著幾輩人走過的路,讀書,工作,結婚,生孩子,養孩子,繼續讀書......
也許有人思考幸福是什么?也許有人思考生活的意義是什么?但是走過的路,依然在走。看起來有些難以接受,是的,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也許到了未來某一天,像我一樣,到了成年,突然想要探尋幸福的含義之時,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一起讀書吧,書里就有答案!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七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我認為它簡單的像一杯清涼的白開水,樸實得像路邊悄悄盛開的小花,普通得像你走路時的身影。但它又可以溫馨得像輕柔的春風。
今年我校又如期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我參加了每班一個名額的“四項全能”——跳高、跳遠、100米和800米。
在800米比賽中,我跑了個倒數第二,其實這樣的成績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為我平時長跑就不會認真跑,總是一感覺到累了就停下來,放棄,幾乎從沒一次堅持到最后過。
雖然最后的成績不盡人意,但在這次比賽中,我真的為自己有這么多關心我的人而感到幸福。事情是這樣的:
當發令槍一響,我就像一支離了弦的箭,一個勁的往前沖,想著一開始要跑在前面,先甩開后面那些同學,然后再勻速跑。但由于我體力不行,不到一圈,就沒力氣了。跑完了兩圈之后,我有想要放棄的念頭,可聽著同學們在跑道外為我大聲吶喊加油的聲音,說什么我也不能停下來。并且后來班主任一直全程陪我跑完最后兩圈,給我加油鼓勁,讓我不要放棄,對我說跑完就好了,跑完就沒事了……一直在給我做思想,當時我還能感受到她的喘氣聲。再加上我以前七年級班主任也還在一旁為我吶喊加油著。你說,我有什么理由放棄呢?在離終點最后的30米中,我用盡我僅剩下的全部力氣沖向了終點。可以說,我是用盡了洪荒之力了。
跑到終點后,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哭,因為我實在是不能忍受這種難受,喉嚨干燥,就好比在沙漠中生活好幾天都不喝水:兩條腿根本無法獨立站立。這時有位女同學及時過來扶住了我,不然我恐怕都要癱在地上了。接著一些同學都陸陸續續的過來了,把我扶住,給我遞水,遞紙巾等。我那時真的十分感動,第一次有這么多人為了我而……跑完之后我一直在哭,不僅僅是因為身體上的難受,其實還有同學們對我的關心與幫助讓我感到幸福而感動流淚。
幸福如一顆種子,撒播在你的心間,只要你愿意,它便會為你開花結果。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八
什么是好的圖畫書?我想如今很多爸爸媽媽和我一樣,也是一名很“功利”的父母。很多時分買書給孩子看只為了教孩子各種學問或做某些事情。所以我會參考某某童書排行榜去購置。
在看了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種子》之后,深感我之前以為“好”的評價規范不免太過空乏。無論是真實的、能開闊視野的,還是有品位的東西,都是能觸動“第六感”的。就如之前拿到的《大提琴之樹》一樣,在念書的過程中,孩子會經過圖畫中的顏色變化以及帶有感情的講讀而沉浸當中,并且感遭到既憂傷又充溢希望。這就是書給孩子帶來的觸動。
金韻蓉教師說過“為什么巴黎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藝術品位,由于他們翻開窗戶就是藝術。”松居直先生也說,孩子不時接觸好的作品,能培育出鑒賞圖畫書的目光,這個時分再加上對藝術和文學的敏銳感受,那就更理想了。
所以給孩子買書,并不能單單思索學問傳送或者學習文字的需求。無論文字之美還是藝術之美都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豐厚的人。
大人看書,眼光習氣跟著文字,而孩子簡直只看圖畫。圖畫書中的圖畫是會講故事的。
像《爺爺一定有方法》簡直交叉每一頁下面的小老鼠一家,孩子會馬上指著說:“呀!下面的小老鼠拿著布,爺爺的布都到老鼠的家里去啦!”孩子們會用他們本人的方式去看圖畫書里的故事。正由于畫里有話,所以孩子會將一切的細節組合,了解整幅畫的意義,他們用他們天馬行空的思緒去想象著卻讀著圖畫書。這也是最好的鍛煉想象力的方式之一呀。
爺爺一定有方法,看看下面的老鼠的一家:
在鍛煉營的時分,曾看過班班的孩子畫出來的我會本人坐高鐵那一系列的畫,我深深感遭到了圖畫書對班班家孩子熏陶的作用力。而幼兒時期培育的豐厚想象力,能成為孩子未來閱讀才能的基石。
直到如今都很感謝父母給我的從小寬裕的看書環境,固然那時只要中國版的圖畫書“連環畫”,可是我卻樂在其中,因而小學三四年級我就能看《青史演義》、《封神演義》這類晦澀難懂的古典書籍。我想最主要是由于讀書中找到了樂趣。
假如陪孩子讀圖畫書,父母本人不能喜歡上圖畫書,那么孩子是很難從中感遭到其中真正的興趣的。
幸福種子心得體會篇九
1、從《幸福的種子》一書中,你可以感受到松居直老先生對圖畫書的熱愛,并且把圖畫書和兒童教育結合后對兒童教育提出的一些觀點,讓人感覺很真實很受用。
我大概從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開始讀書給他聽,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因為一輩子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自己能教的東西畢竟有限,希望他能愛上閱讀,可以從書中學習知識,總結經驗,不論以后遇到什么問題和困難都能少走彎路。
不知不覺每天讀書給孩子聽堅持了一年多,有時候特別累想偷懶不講了,可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不講就不睡覺,有時候覺得很惱火,還會跟他討價還價三本?兩本?一本。
直到這次去鄭州參加了繪本館館主培訓,被問到每天能堅持給孩子至少講書二十分鐘的請舉手,在場二十多個人只有我一個人舉手,我才深深的感受到由于孩子的堅持,我們共同完成了一個挺難完成的任務。
2、不論是這次培訓還是這本書都糾正了我過去一些不正確的觀點。
第一個錯誤的觀點:讀書是為了認字。之前也沒有刻意教小朋友認字,但有一次得知有個好朋友家的孩子已經幾乎認識所有字了,主要是因為給他講圖畫書時他就會關注字而不是圖畫,我好生羨慕。
于是回來以后開始要求孩子指讀一些簡單的繪本,教他一些簡單的字,但發現效果不是很好,他還是更關注圖畫。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好慶幸自己沒有過分的堅持而扼殺了孩子對圖畫的好奇心。不像我們大人總是先讀文字再看圖甚至圖都不看往往錯過了很多精彩的細節,其實對于小孩子來說讀書不是讀字,而是理解書的內容。
第二個錯誤的觀點:講書給孩子聽就是為了讓他從書中學習一些知識和開發他的語言能力。
過去一段時間,大概在給孩子講書兩年多的時候,發現其實很多書他都會背了,但就是不愿意講給我們聽,于是很懊惱,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收獲,再加上他很愛看電視,于是就想出一招,要求他要看幾集電視就要講幾本書給媽媽聽。
這招很靈,他開始慢慢講一些書給我聽,但還是能感覺出來他不是很樂意,講的時候也很緊張,我還暗自竊喜覺得自己很聰明想出了教育高招。好在不久就過年了,孩子就先于我們回了老家,我的計劃被迫終止,直到三月份回來我好像也忘了這一茬,就沒有繼續實施我的高招。看了這本書以后,我好慶幸沒有因為自己的愚蠢泯滅了孩子對圖畫書的興趣,其實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第三個錯誤的觀點:希望他能盡早的自己看書。
有時候自己很累需要休息一下的時候就希望他能自己看會書,孩子確實也很爭氣,確實能自己看一會書,自己還很得意認為是自己教育有方。
但看了這本書以后發現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就算不錯起碼也不完全正確。這么小的孩子還不應該學習自己看書,他還只會自己看圖畫不能完全理解故事的內容。
松居直老先生說的很對,圖畫書一定是大人念給孩子聽的書,一本有意思的圖畫書再加上爸爸媽媽真實聲音的朗讀才是最完美的讀書體驗。
簡而言之,不要想太多,每天堅持讀書給孩子聽,這樣做僅僅只是為了教會他一種幸福生活的能力,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