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一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各種坐標之中,比如縱坐標是地位、橫坐標是財富等,然后一輩子就在這個坐標中和別人進行比較。中國人從小就養成了比較的習慣。從小學開始,每次考試一結束,老師就會把分數和排名公布出來,讓那些落后的同學無地自容。由此也產生兩種人:一種人被激發起好勝心理,努力追趕優秀者,最后終于出人頭地;另一種人在不斷的打擊下自暴自棄,失去對生命的希望,在自卑中度過一生。如果說中國的教育理念存在弊病的話,那就是它難以讓人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做人的尊嚴,從未將幸福和快樂作為教育的主題,也沒有對成功進行正確的定義,這樣就導致不管成功與否,人們都感覺不到幸福和快樂。其實,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位置對于自己而言沒有高下之分,當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滿意時,那就是快樂的人生。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活在別人的世界里,總是拿別人來作為自己現狀的參照系數,而且總是拿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越的人來參照。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以激發自己努力和進步:看到別人學習認真,我們更認真地學習;看到別人工作敬業,我們更加敬業地工作;看到別人樂觀地面對困難,我們也樂觀地對待生活。可惜的是,我們的參照系數常常是錯誤的,參照的初衷是妒忌和虛榮:看到別人穿名牌衣服就死活也想買一件,看到別人開好車就一定也要換一輛。這樣的參照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在物質的世界里,參照和比較永遠沒有盡頭,因為永遠都有比你更富有的人。用物質多少來衡量自己的人生,只會苦惱無窮。
那些不和別人比較、專注于自己世界的人是幸福的。他們熱愛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的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生命的本質在于生命的樂趣,這一樂趣應該是寧靜持久的,不是轉瞬即逝的,因此這一樂趣必須來自心靈的滿足而不是源于對物質的擁有。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體會,買了一個新手機會快樂幾天,買了一套新房子會快樂幾天,然后一切都歸于沉寂和無聊。億萬富翁可以買到世界上的大多數物質,但其幸福指數并不一定比普通老百姓更高。
我們常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常常要求別人對自己同自己對別人一樣好:你對別人微笑了,就希望別人對你微笑;你幫助了別人,就希望別人一直感恩在心;你送給了別人一個蘋果,就希望別人能送你一個橘子。這樣我們就讓自己活在了計較之中,做任何事都總想著合不合算。工作的時候你會想著要不要努力,因為你努力了老板不一定給你更多的獎賞;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你會想著要不要搶著付錢,因為你已經請過他一次,這次還是你付錢不合算;甚至在你談戀愛的時候,你都會想著對方的家庭背景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實惠。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無法豁達地生活,因為計較和算計中的生命是狹隘的生命,一顆封閉的心靈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對自己提出要求,但不該對別人提出同樣的要求;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對別人好,但不能要求別人對自己一樣好;我們可以堅守自己的善良,但無法要求每個人都善良;我們可以要求自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不能要求別人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感恩戴德。否則,我們的生命就會陷入無窮的怨恨和煩惱之中。
關于幸福和快樂的話題,最近的臺灣之行也讓我頗有感觸。在臺灣出差時,我看到大多數人臉上的笑容都是燦爛的:過海關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笑容滿面、言語溫柔;坐在出租車里,司機總是禮貌而熱情;問路的時候,被問者的講解總是是詳細又周到,甚至會帶你走一段。他們的善意與禮貌一定不是源于制度的要求,而是來自內心的寧靜和滿足。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很開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沒有自卑感,因為他們不和別人比;他們對每一個人都微笑相對,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對方不笑,心里也一定感到了溫暖。這與我在內地的感受有所不同。在內地有些地方的大街上行走,我發現很多行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迷茫、憂愁、不滿和痛苦。當然,這和我們時代的變遷有關,一個不斷變遷的時代容易讓人隨波逐流、失去方向,心靈到處游蕩。這也和我們的價值體系和內心追求有關,當一個人總是用物質和金錢作為判斷社會地位和尊嚴的標準時,就永遠失去了幸福和快樂的基因;當一個人內心的`追求已經沒有廣闊的大地和滿天的繁星時,就只能低頭接受人類心靈的垃圾。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二
生命,特別是人的生命具有唯一性、不可逆轉性,所以,生命是最寶貴的。
生命是一種有機物的周期運動,這種運動是相對靜止而絕對存在的,這種存在在漫長歷史的長河中,在悠長的歲月里,是十分短暫的,要在這十分短暫的時光里,留下久長的乃至永恒的記憶,是十分難得的。盡管如此,在漫長的歲月里,還是留下了許多宛如恒星光照千秋的名字,比如屈原,他讓我們想起端午節,還有巫山神女;比如唐宋八大家,讓我們想起朗朗上口,唇齒生香的唐詩宋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讓我們想起荊軻刺秦王;張衡,讓我們想起地球儀;進化論,讓我們想起達爾文;資本論,讓我們想起馬克思;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讓我們想起泰戈爾;看到電燈,讓我們想起愛迪生;看到蒸汽機,讓我們想起瓦特;看到飛機,讓我們想起萊特兄弟;虎門銷煙,讓我們想起林則徐;辛亥革命,讓我們想起孫中山;中華人民共和國,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改革開放,讓我們想起鄧小平······說到底,我們要讓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和有意義,我們就必須去創造和奉獻!
生命,其本質就是一種有規律、有軌跡、有周期、有極限的運動,也是干細胞日益減少到消失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生命遺傳基因和后天的生存環境與個體適應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差異。
著名文化大師余秋雨說說:“”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我則認為,生命就是產生、發展、消亡的一個過程,過程的長短往往取決于生命個體的差異。生命的價值與時空的存在長短、榮譽和后來者的歷史評價,主要取決于其對改變世界能力和為人類做出歷史貢獻的大小。從這個意義上講,生命的長短固然重要,但其對社會的價值與貢獻率比生命本身的生存價值更重要,也就是說,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與奉獻。只要你對人類社會有杰出貢獻,哪怕你的生命短暫,你的社會生命和榮譽生命卻是久長的,這就是我們尊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巨匠和名家的緣故。
生命是由漫長的日子風干的。因此,生命在歲月的年輪中日益厚重,那些天真的、律動的、乃至沉思的靈魂,在繁華與喧囂中,被鐫刻上深淺不一、濃淡不一的記憶。
也許,我們都是在真實的笑里哭著,在真實的哭里笑著,一抹煙雨,半簾幽夢,許多時候,我們不可否認:人生,并不是不苦難,只是我們無法傷悲和對人言說。
在悄無聲處傾聽凡塵煙雨,逐漸頓悟:人生,總是會有許多無奈、希望、失望、憧憬和彷徨,苦過了,才知道什么是甜蜜;痛過了,才懂得什么叫堅強;傻過了,才會變得更加聰慧,因為,成長往往需要付出代價,翻開歷史的長卷,哪個偉人是一帆風順的?哪個成功人士沒有經歷過失敗?正因為如此,苦難才是一所大學,失敗才是成功之母!
誠然,我們的生命中,總會有一些令人感嘆的空白,總有系些人,讓你牽腸掛肚,卻又不能長相廝守;總有一些東西,讓你愛不釋手,卻又不能擁有;總有一些錯過,讓你留戀回味綿長,卻又終生遺憾,這就是人生的無奈與生命本能的有限,這些無奈也構成了悲壯的風云長卷和延綿不絕的故事!
我們在這喧鬧的凡塵,需要有適合自己的港灣,用來皈依靈魂。可能是一座安靜宅院,也可以是一本無字天書,也可以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因為走過小路,就會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就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苦短,草木一秋。生活艱辛,每個人都不容易。人生大智慧:其實就是要學會給生命一個綻放微笑的理由,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以風的執念求索,以蓮的姿態恬淡,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豈不妙哉、快哉、樂哉、悠哉!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三
實話說,平日里,我像多數人一樣:為生活奔波,在領導、同事、朋友之間穿梭,被日常的瑣碎細節所糾纏……盡管如此,也很難跟上時代的節奏,總是比人家慢一拍!因而,在這種狀態中,我很少有時間、有心情、有心境去感悟生命!所以,情感便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粗糙起來,心靈在悄無聲息中變得麻木起來,人也有意無意地膚淺、躁動和冷漠起來……之所以發現自己這些微妙的變化,是因為我在生活的間隙有過這樣感悟生命的時刻、瞬間或說地點!作為感悟,此時說說也無妨!
出差或遠行。對于許多人來說,出差或遠行,是一件苦差,而我卻喜歡登上遠去的列車、油輪,駛離人物駁雜、混亂的都市或港口,滿懷輕松和喜悅地期待一個陌生之地的抵達,就如同一只從籠中抽身而去的鳥一樣,希望永遠不再回來!
這樣的時候,我只喜歡坐在一個靠窗口的地方,將自己完全放松在座位上,靜靜扭頭窗外閃過的風景,而同行的乘客、車內的一切與我無關。那一刻,我仿佛在穿越塵世、歷史和萬水千山。過客?!一切都迎面而來有擦肩而逝去,不留一絲一毫的痕跡,融入在風中,那感覺妙不可言!
邂逅或轉身。無論是在車如流水、行人如織的熙攘的街頭,還是在草木欣欣、湛藍如洗的天空下,當我驀然看到熟悉的背影、一張親切的臉或萬山叢中的一點紅,已足以讓我這一天這一次野行激動不已、幸福無比,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滿足于快樂!在這樣環境中,我更樂意于在滿懷愛意中,轉過身去,回望那人間的愛恨情仇、陰晴圓缺、悲歡離合或大地之上的滄海桑田、列星隨轉、春去秋來……這樣的時刻,我便對生命充滿感動、感恩和敬畏!人類如此錯綜,自然何等多彩,對于滄海一粟的生命,我似乎也有了深一層地理解和洞悉!
輕輕閉上眼睛。睡覺也是要閉上眼睛的,但同一個動作,本質和意義卻截然相反。當我避開喧囂的市聲、駁雜的人群、燈紅酒綠中表演以及瑣碎的事物,在家中的沙發或床上,在郊野絨毯般的草地上,在“鳥鳴山更幽”的樹林里,靠著一棵高大的樹木,我喜歡靜靜地閉上眼睛,不是為了睡覺,而是享受家的溫暖、安靜,將生命歸還給自然的云朵、清風、鳥鳴,讓心靈聆聽來自另一種生命的細語與歌聲!這是不想說話也不再想思考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我就由衷地感到了生命的輕飄與透明!
人生無論長短,生命都是由這樣的無數個感悟連綴而成!因而,在我們的生命之中,這樣的時刻顯得尤為重要和神圣!感悟生命吧,生命只有在感悟中,才會變得豐滿、圓潤、平靜而透明、澄澈而晶瑩,如一片湖泊,散發出一種耀眼而不刺眼的光輝!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四
生命如此波瀾,生活盡顯無奈,當生存面臨磨礪,堅強是獲取成功的基石。
————竹韻清雅
日子在等待中消失,夢被熬成斑斑記憶,我追求的美好還離我那么遙遠,我在無聊的生活中磨掉青春,磨掉熱情,最終也會磨掉生命。曾經,一直滿懷信心的活著,以為只要努力的付出就會得到回報,可是在經歷這樣的秋天,我發現我成熟了,不再對未來抱有任何的幻想,而堅強的去面對是我經歷以后學會的。
好想在這樣的靜夜大哭一場,好像真的沒什么可留戀的,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我厭倦了這樣的自己,我知道我高傲的靈魂正在經受熱烈的煎熬。此時,也許我已經死了,也許我正在經歷重生,也許我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磨礪,也許我就這么過著毫無自己的生活,就這么終老一生,也許一切也只是也許,而生活才剛剛開始。
其實一直以來都是自信驕傲的活著,不曾被任何事情打倒過——我知道只要活著一切都好,我知道只要活著就學會面對世事的紛紛攘攘。
讓人無比眷戀的生命,終究會以怎樣的姿態行走,有的時候還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可是我還是要在每一個黎明的開始,灌輸一切希望,希望生命的每一天都會精彩,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生命的態度,我要活出自己的可愛。
真是沒有必要去感傷,如果真的疲憊了,我們可以停下適當喘息,然后拾起勇氣繼續向前。或許生命很短暫,所以我不要讓自己的靈魂被世事污濁,我要清凈的保持到老,我要沖破世俗做回生命之始的那個自己,雖然也許只是自己一相情愿的美好,可是為了保持一個真實的自己,我愿自己始終如一,就這樣在靜靜的夜里將思緒做一次美好的釋懷,喜歡這樣的時刻,喜歡這樣的回歸真我。
總是有一種美好的情懷,總是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總是喜歡快樂的對待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總是充滿信心的行走在自己的生命路程里,雖然我知道,生活亦悲亦喜,可是我真的承載不了那樣的悲傷,我要讓自己眼前看到的僅是美好,我要生命的每一天都陽光燦爛。
明天,當燦然的陽光照耀大地,我亦拾起內心的種種,就這樣用快樂去面對著生命中的每一天,我知道自己可以死掉,可是;只要活著我就要快樂的去生活。人生有太多的希望在其中,挫折只是一點點,轉換角度,何必太幽怨,從我們的出生哭著來到這個令我們迷茫而留戀的世界開始,我們就開始感受到,人生必定充滿了淚水與艱辛,但是,也唯有這些艱難,才能突顯出生命的可貴與不凡。
其實,許多人的命運都是經歷了種種痛苦與磨難,才能累程出堅強的生命力,也唯有歷經風風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時間往往流逝的太快,總讓我把握不住需要珍惜的事物。因為時間是不會等我的,只要生命存在,自己就要展現在世人面前最優秀,最堅強的自己。
人生漫長,掌控自己,活著就要對自己好一點。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五
“人就這一輩子,說來容易,想來卻很深沉,很幸運地擁有了它,不能白來這一遭。”劉墉這話道出了生命的來之不易,也道出了人生之路的艱辛。
活著,便是一種幸福。每次讀余華的《活著》總是淚流滿面,那樣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那樣堅忍不拔的生存欲望,總是深深震撼著我。人沒有經歷一些事是不會明白生命的艱難,年少無知的我們總以為生活就是那樣風花雪月的輕松,總以為所謂艱難不過跌跟頭般哭哭鬧鬧就過去了,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呵。生命是艱難的,我一直這樣說。我曾想過若我生活在《茶館》哪個亂世我該怎么辦,我又以什么為生?若那是一個游戲,我又可以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想入非非之后,并沒有得出答案,因為那個年代每個命運都是那樣的悲哀。
可是我們的祖先他們生存下來了,哪怕祥子買車三起三落,哪怕那黑夜中的月牙兒那樣悲愴地掙扎,哪怕福貴經歷了那么多的生生死死,他們依舊頑強的生活著。中華民族那種隱忍堅毅的頑強品格就這么繼承下來了,中華兒女那種吃苦耐勞的美好品質就這么傳承下來了,我也更加理解魯迅先生所說的那種“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的執著精神,其實,這就是對生命的堅守啊,無論受怎樣的摧殘折磨打擊都熄滅不了的對生命的熱愛。
殘疾,是一種無可擺脫但我們卻必須面對的事實。身體的殘疾會給我們帶來諸多的不便,它不僅是我們在生活上遇到挫折,也會使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麻煩;它不僅是身體上的打擊,更是精神上的挑戰。我曾想若我像史鐵生一樣活到最狂妄的年齡突然殘廢了雙腿,若我像海倫·凱勒一樣活到最稚嫩的年齡突然失去視力聽力甚至聲音怎么辦?我想我會更加熱愛生命珍愛生命,因為上帝給了我另一種生活方式,給了我另一種美麗,他讓我從生命這面大鏡子的后面看到一些只有心靈才能看到的珍寶。“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我們依舊可以遙望千年前,那個穿梭于希臘古城墻的盲人荷馬,他用心靈寫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那個飄零在街頭伴著一把冷冷二胡的盲人阿炳,拉響了生命的絕唱《二泉映月》。“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歲月是條泥濘的長河,我們必須跨過。從此岸到彼岸,沿途放棄許多摯愛的卻又不得不放棄的東西,童年的洋娃娃在夢里告訴我她很冷,但我沒有辦法幫助她;我們一路放棄卻又一路接受許多新奇的東西,填充我們稚嫩的心靈,讓自己不斷的受傷不斷的成熟,就像席慕蓉唱的“生命原是要不斷的受傷,不斷的復員,世界仍是個溫柔地等待者我成熟的果園。”我們只能堅定的跨過這條長河,才能成長。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小泥人想擁有一顆跳動的心,上帝說你只有跨過一條河才能變成人。小泥人的同伴們都勸它別做夢啦,老老實實做小泥人吧。但小泥人沒有退縮,它堅定的一步步走向河流彼岸,洶涌的河水沖走了他的眼睛,咆哮的河水吞噬了它的軀體,可是它依然執著地走向彼岸。當它最后到達彼岸時,他的胸膛上跳動著一顆金色的心,他終于可以做一個自由的人了。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一個小泥人嗎?我們不是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自我的價值嗎?我們就在不停地走向彼岸,彼岸有我們一直以來苦苦追尋的夢想,我們那顆躍躍欲試的心跳動著,和著希望的節拍,那么有力,那么堅實。想起佛經上的一句話來“有生有死的境地是此岸,超越生死(即涅磐)的境地是彼岸。”
“鳳凰涅磐”我在心中默念。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六
實話說,平日里,我像多數人一樣:為生活奔波,在領導、同事、朋友之間穿梭,被日常的瑣碎細節所糾纏……盡管如此,也很難跟上時代的節奏,總是比人家慢一拍!因而,在這種狀態中,我很少有時間、有心情、有心境去感悟生命!所以,情感便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粗糙起來,心靈在悄無聲息中變得麻木起來,人也有意無意地膚淺、躁動和冷漠起來……之所以發現自己這些微妙的變化,是因為我在生活的間隙有過這樣感悟生命的時刻、瞬間或說地點!作為感悟,此時說說也無妨!
出差或遠行。對于許多人來說,出差或遠行,是一件苦差,而我卻喜歡登上遠去的列車、油輪,駛離人物駁雜、混亂的都市或港口,滿懷輕松和喜悅地期待一個陌生之地的抵達,就如同一只從籠中抽身而去的鳥一樣,希望永遠不再回來!
這樣的時候,我只喜歡坐在一個靠窗口的地方,將自己完全放松在座位上,靜靜扭頭窗外閃過的風景,而同行的乘客、車內的一切與我無關。那一刻,我仿佛在穿越塵世、歷史和萬水千山。過客?!一切都迎面而來有擦肩而逝去,不留一絲一毫的痕跡,融入在風中,那感覺妙不可言!
邂逅或轉身。無論是在車如流水、行人如織的熙攘的街頭,還是在草木欣欣、湛藍如洗的天空下,當我驀然看到熟悉的背影、一張親切的臉或萬山叢中的一點紅,已足以讓我這一天這一次野行激動不已、幸福無比,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滿足于快樂!在這樣環境中,我更樂意于在滿懷愛意中,轉過身去,回望那人間的愛恨情仇、陰晴圓缺、悲歡離合或大地之上的滄海桑田、列星隨轉、春去秋來……這樣的時刻,我便對生命充滿感動、感恩和敬畏!人類如此錯綜,自然何等多彩,對于滄海一粟的生命,我似乎也有了深一層地理解和洞悉!
輕輕閉上眼睛。睡覺也是要閉上眼睛的,但同一個動作,本質和意義卻截然相反。當我避開喧囂的市聲、駁雜的人群、燈紅酒綠中表演以及瑣碎的事物,在家中的沙發或床上,在郊野絨毯般的草地上,在“鳥鳴山更幽”的樹林里,靠著一棵高大的樹木,我喜歡靜靜地閉上眼睛,不是為了睡覺,而是享受家的溫暖、安靜,將生命歸還給自然的云朵、清風、鳥鳴,讓心靈聆聽來自另一種生命的細語與歌聲!這是不想說話也不再想思考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我就由衷地感到了生命的輕飄與透明!
人生無論長短,生命都是由這樣的無數個感悟連綴而成!因而,在我們的生命之中,這樣的時刻顯得尤為重要和神圣!感悟生命吧,生命只有在感悟中,才會變得豐滿、圓潤、平靜而透明、澄澈而晶瑩,如一片湖泊,散發出一種耀眼而不刺眼的光輝!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七
生命就是這般無常!
其實,每個生命在復雜的現實環境中,都如履薄冰。生物界的“叢林法則”,人世間的“成王敗寇”,都是生命與生命的生死較量,看似“相煎太急”,說到底就是競爭,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這就是更新,就是發展。作為高級動物的人,也有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鴻鵠之志,都想追求卓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際上,真正稱心如意者有幾個?有的腰纏萬貫仍然郁郁寡歡,有的身居要職卻是“高處不勝寒”,故此,陶淵明棄官歸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逍遙自在,留下千古美談!
物競天擇 ,弱肉強食
人比人,氣死人,累死趕牛的,也追不上開車的,生命中很多差距不是那么一點點,而是十萬八千里。貧富懸殊,階層固化,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子孫會打洞,“丑小鴨”想要變成“白天鵝”,一飛沖天,大多是癡人說夢,天時地利與人和,缺一不可,這就是所謂的“時也,運也,命也”。《道德經》有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古今中外,人與人之間的不足,天怎能補?人何以補?殊不知,有多少人,為了填補自己的不足,寒窗苦讀,拼上性命,也要力爭上游,結果有的金榜題名,如愿以償;有的半途而廢,抱憾終身。夸父逐日,中途而亡;嫦娥奔月,修道成仙;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一個個不同的現實和神話,寫滿了上下五千年。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才是生命中最質樸的元素,它能讓你心理平衡,讓你看得開,看得透,看得遠,讓你修煉到“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大境界。
雖然背負重擔,也要隱忍前行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的狀態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如果生命的意義只是為了活著,那只能叫生存而非生活,如果沒有前人的奉獻、創新與發展,人類社會肯定不是現在的模樣?從鉆木取火到外星探險,從結繩記事到互聯網,生命經過艱難的蛻變才走到今天,實屬不易,我輩應該加倍努力,“更上一層樓”。
生命就是一支歌,一曲昂揚上進的歌,只不過有的高唱“大江東去”,有的低吟“小橋流水”,有人喊的“嘔啞嘲哳”,有人詠的娓娓動聽,不同的時間與處境,傾訴著不一樣的心曲。“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處于低谷時,要敢于直面不逃避,積蓄力量,待時而動,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笑到最后的才是贏家。當你走過“山重水復疑無路”,迎來“柳暗花明”的時候,所有的壓抑和痛苦,都會破繭而生,就如席慕蓉在《雨后》所寫:“生命,其實到最后總能成詩”!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八
很多時候,人海中的很多人都曾是這樣。也許是親人出遠門,也許是愛人去上班,也或許他們只是去一下不遠的菜市場……只是多么不經意的一次離別呀!竟成了永訣!
飛機失事,遭遇車禍……這樣的不幸似乎每天都在發生,把我們身邊的親人無情的帶向遠方!
我們并不知道每一個人的生命的長短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了,就像我們用鉛筆畫出的線,有長也有短。給我們生命畫長線或短線的那雙手是命運之神的手。
我們無法預知身邊親人生命的短長,以為還有用不完的時間,還有天長地久!我們一次次的尋找理由,一次次的失去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卻不知生死離別的日子就在眼前呀!
我們每每是多么的自私,總以為自己的理想和事業才是第一位的和最重要的。
我的母親晚年中了風,失去了語言功能。那時我一個人在外打工沒有太多的積蓄,但幾千元的存款還是有的。但那時我以為:母親的病已是如此,我把幾千元錢都拿出來也改變不了她的現狀。還是把這些錢攢起來做大生意吧!等賺了大錢我就可以好好的孝敬她了!
為了實現自己賺大錢的理想,我很少回家。常常打電話回去問候母親,她已不能和我交流,只是我一個人對著話筒說話,母親在那邊聽。我每次都大聲的對著話筒向母親說著內容相同的話,我說:媽!你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好好的活著,等你的二兒子有了錢了,我要把你接過來,好好的孝順你!
母親每次也在電話的那頭“咿咿呀呀”的應著,我知道她是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外面,讓我照顧好自己。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三年,我仍然沒有發財,卻等來了母親不幸去世的消息!
母親終于沒有等到我實現理想好好孝順她的那一天!如今每年的清明或母親的祭日,我都會多買一些冥幣焚化,嘴里念念有詞的禱告:媽,你活著的時候兒子沒有好好孝敬你,我今天給你送錢來了……常常是一句禱告的話沒說完,我已經喉頭哽咽,淚流滿面!
我知道沒有所謂的天國,母親也不會收到我焚化的錢。但心中卻寧愿相信真有傳說中的天國,那樣我就能為母親盡點孝心了!
如今的我又能為母親做些什么呢?除了自欺的焚化些紙錢,就只有痛苦流淚的份了!
現實的滾滾紅塵中,一定還有很多像我這樣的‘理想主意者’在自己的臆想中執著的前行著,也一定是不達理想之目的絕不罷休罷?但卻在分分秒秒中忽視了身邊的親情!
我們為什么不能把對親情的付出當作一種奮斗的助力呢?一邊前進一邊享受著親情帶來的快樂和精神慰藉!這樣,我們行將就木時回首往事就不會有太多遺憾了!
不要再去推脫和身邊親人的任何一次聚會,因為我們并不知道上帝給了我們多少團聚的時光,可能每一天都是最后的永遠呀!
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篇九
隨著年齡的增長,讓我對生命有著多種認識……
此時,我感到生命是珍貴的。
當我13歲時,一個寂靜夜晚,我漫步于小路上,欣賞月光美景。一會兒,與星星嬉戲;一會兒,唱著歌;一會兒,跳著舞步前進……走完這條小路,來到盡頭,“砰”的.一聲打破了寂靜,一個年僅8歲的小女孩的生命就在這一刻截止了……我呆住了……此時,我認為生命是急速的,可以在一眨眼,一個生命沒了!也可以在一眨眼,一個生命誕生了!
生命是珍貴的,應該讓它像根蠟燭一樣,從頂燃燒到底,不要在中途見他吹滅……
珍惜人生僅有的一次生命吧!古人說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我對生命的感悟,對生命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