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一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1.認識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鳥的頭飾。
教學流程及意圖:
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通過圖直接觀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觀。)
(教師范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步步設疑,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實驗為突破口,了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學生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擴展思維,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本文題目
“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教師指導。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匯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于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二
青蛙跳出井里,看見天空無邊無際,小鳥說:“朋友,要不我帶著你去城市里看一看吧!”
青蛙說:“啊!城市里真美麗呀!”
小鳥高高興興地說:“我去草原上看看吧!到了草原上,那里有許許多多的山羊、小草,特別美麗。”
小鳥興高彩烈地說:“我們去花園里玩耍,公園里有五彩繽紛的小花,還是路上行人。”
小鳥歡天喜地地說:“我們一起去樹林里玩耍吧!樹林里樹木長得特別茂盛!”
小鳥眉飛色舞地說:“我去看看田地,田地里有農民伯伯。”
青蛙說:“謝謝你,朋友,讓我長了見識,再不是一只井底之蛙了!”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三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半信半疑地跳出了井口,它剛站在井沿上,就感覺陽光明媚,空氣新鮮,聞到了一股花草的清香,它抬頭一看,哇!原來天又高又大,真是無邊無際。小鳥趕忙飛過來對青蛙說:“怎么樣,我說的話沒錯吧?”青蛙的臉一下子就紅了,慚愧地低下了頭,連忙對小鳥說,:“對不起,是我錯了。我不該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以后我會改掉這個毛病。”
最后青蛙和小鳥都笑了,它們成了一對兒好朋友。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四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于“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1.認識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鳥的頭飾。
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通過圖直接觀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觀。)
(教師范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步步設疑,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實驗為突破口,了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學生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擴展思維,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本文題目
“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教師指導。
13 坐井觀天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鳥:天無邊無際大得很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五
1、 出示“坐井觀天”,指名讀。
2、學習生字:井(讀準:后鼻音)觀(理解詞義:“觀”即“看”)
3、齊讀課題
師:“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寓言往往要通過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那么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又要說明什么道理呢?讓我們快來學習課文。
1、 借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讀通。
2、 檢查字詞:
游戲一:找朋友
游戲二:猜字謎
3、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
1、同桌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后一起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青蛙坐在(),看到的天只有()。小鳥落在(),看到的天()。
3、 指名交流答案。
4、 結合插圖理解“井沿”。
師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上一口井,讓學生找出小鳥和青蛙的位置,指名上來貼圖。
擴充理解:桌沿、床沿、河沿
5、 師:青蛙和小鳥對天有不同的看法,你從哪里讀出來的?從文中找句子。
6、 指導朗讀,理解詞語。
出示句子: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理解句子:“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1)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2)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要飛那么遠。()
理解詞語:“大話”
(1) 大聲說話。()
(2) 話說得太多。()
(3) 夸大的話。()
理解詞語:“無邊無際”
(1) 一眼望得到邊。()
(2) 一眼望不到邊。()
做游戲:給小兔穿上合適的衣服。(哪些詞語可以和無邊無際搭配)
出示:海洋草原教室森林沙漠
無邊無際
說話練習:聽老師說一句話:海洋無邊無際,大得很呢!
誰能模仿老師的話,也來說一句?
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7、 師:那么青蛙怎么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呢?我門來做個實驗體會青蛙的感受。
做“實驗”:用紙卷成筒,讓學生透過紙筒望窗外的天空。你們發現了什么?
(天變小了。)
師: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視線。如果這只青蛙不愿跳出井口,那它看到的天空就永遠只有井口那么大。
9、師:你們為它急嗎?小鳥也為青蛙急了,它對青蛙說了什么?
(不信,你就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指名讀
10、分角色朗讀全文
1、給故事續編結尾:你們認為青蛙有沒有接受小鳥的勸告,結果又會怎樣?
(學生中各持己見)
2、設計說話訓練:青蛙聽了小鳥的話,跳出了井口,小鳥背著青蛙飛過(),經過(),越過(),青蛙驚訝地說:“()!”
小組討論后交流
3、如果這只青蛙不愿跳出井口,那它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所以“坐井觀天”就比喻所見有限,見識短淺的人。我們可不能做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的人,我們要做像小鳥那樣見多識廣的人。
4、師:希望小朋友平時能多看書、多學習、多參加各種活動,拓寬自己的視野,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你認識下面的成語嗎?你知道它們的故事嗎?選一個,讀一讀。
《狐假虎威》《葉公好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
描寫“井沿無抬”
重點指導:沿(第五筆:橫折彎,不要寫成:橫折彎鉤)
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六
1、認識3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懂得“坐井觀天”的寓意,明白這個詞含有貶義。
自制一只小鳥、一只青蛙,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引入。
二、新課。
1、理解題目。
“觀”是什么意思?
2、題目“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什么?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1)師范讀,學生注意生字、詞語的讀音。思考:青蛙和小鳥爭論什么問題?結果怎樣?
(2)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2、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讀課文思考:青蛙坐在( ),小鳥飛來坐在( )。
理解“井沿”意思
4、學習第一次對話。
(1)注意區別:渴、喝的讀音和字形。
(2)分角色朗讀第一次對話。
5、學習第二次對話。
(1)思考:青蛙為什么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理解詞語:“大話”“無邊無際”
(3)小鳥為什么認為天無邊無際呢?
6、請帶著問題自學青蛙和小鳥的第三次對話。
思考:青蛙為什么笑了?它笑得對不對?
小鳥也笑了,他笑什么?他是怎樣幫助青蛙的?
四、拓展。
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呢?
五、交流。
學習這則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要像小鳥那樣飛得高看得遠。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七
我選取了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主要通過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遠,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整節課我的教學流程是這樣安排的:
1、播放動畫故事《坐井觀天》導入本課的學習;
2、在初讀課文中,提出問題“本文講了誰和誰,它們在哪里,在干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比較有針對性。
3、檢查生字詞。出示本課生字,接著讀詞語,最后展示課文中的長句子,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4、在精讀課文中,重點圍繞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進行講解,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話”、“無邊無際”、青蛙和小鳥的“笑”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又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6、布置作業,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課后續編這個故事。
教師備好課,學生才能上好課,但是課堂上學生是能動的個體,實際的課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這節課中,我在講解生字時,沒有給予學生示范性的指導,這是一個重大的失誤;此外,上課啟發引導學生不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明白“坐井觀天”的深層含義。接著,劉老師給予了指導:
1、在學生初讀課文前,提的問題應該不超出兩個,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他們記憶力有限,問題太多就會記不住。
2、在講生字時,教師應該師范書寫,指出容易出錯的字,指導書寫不少于10分鐘。
3、在講解“一百多里時”,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下文的“無邊無際”可以和“一百多里”進行聯系,進而理解詞語意思。
4、講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現在語文提倡“隨文識字”,在講解課文時把生字挑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5、教師上課應該多下臺走走,尤其要關注后兩排的學生,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聽課上來。
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是一次磨礪,讓我認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改進,希望下一次公開課的表現能更上一層樓!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課文篇八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和會認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了解故事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ppt課件,朗讀錄音,插圖。
一課時
一、爭論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課文插圖,引入爭論:天有多大?
2、設置疑問,引入課題:
有人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信不?就聽聽下面的故事吧!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聽讀課文,理解大意
1、聽課文朗讀錄音,交待聽課文的要求。
2、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故事內容,了解故事大意。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引導學生讀課文,提出讀課文的要求。
2、找出文中不認識的生字。
3、ppt展示生字,讓學生在小組內認讀,注意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4、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識字,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自主合作識字精神。
三、再讀課文,把握技巧
1、學生自由讀,讀通、讀熟。
2、再次播放錄音,指導學生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在展示和交流中讀書,體會讀課文的技巧。
四、三讀課文,體會情感
1、引導學生快速朗讀課文,選擇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展示。
2、討論交流,說說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做好情感的鋪墊。
3、個別談話,聽聽學生的朗讀和讀后的感受。
4、指導書寫生字“沿、信、際”,感悟積累詞語:“無邊無際,因為……所以……”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突出自讀自悟,將讀書和識字寫字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識字的重點,體現以學定教,以及朗讀與識字結合思想。
五、角色朗讀,體會情感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2、傾聽學生朗讀,指導學生體會“自信、傲慢和誠懇、勸告”兩種不同的語氣。
3、師生合作,評價讀書效果。
設計意圖師生合作,在活動中朗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不同的情感所表達的語氣。
六、續編故事,拓展提高
1、與學生一起想象續編對話: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會怎樣對小鳥說?
2、指導學生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見多識廣的小鳥,不做思想狹隘的青蛙;體會“坐井觀天”的意思。
3、小結: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為見多識廣的人,可千萬別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啊!
設計意圖續編對話,拓展知識,激發了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寓意,從寓言故事中受到某些啟發。
七、作業布置
1、每一個生字寫5遍。
2、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坐井觀天
從哪來,天有多大
小鳥,天上,無邊無際
青蛙,井底,井口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