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一
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6.甲詩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是_____ ,乙文選自課文____________(2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8.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 )(3分)
a.甲詩和乙文都寫到飛鳥歸巢,甲詩中詩人看到飛鳥一群群地結(jié)伴而還,從中悟出了自然之趣;乙文則意在以“禽鳥之樂”襯“游人之樂”。
b.甲詩是詩人辭官歸隱之前寫的一首詩;乙詩是作者被貶滁州后所作。
c.甲詩和乙文中都表達著一份快樂,詩中是領(lǐng)悟自然和人生真諦后的快樂,文中則是因百姓之樂而產(chǎn)生的快樂。
d. 甲詩融情于景,情景渾然一體,表現(xiàn)出一種平淡而質(zhì)樸的美。乙文在寫作上以“樂”為主線,前后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9.乙文中表現(xiàn)了作者_______和_______的思想。(4分)
答案:(12分)
6.(2分)東晉《醉翁亭記》
7.(3分)容顏蒼老鬢發(fā)斑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8.(3分)b
9.(4分)寄情山水 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二
1.文章以 “樂” 貫穿全文
2.你怎么理解作者的醉與樂?
醉有酒醉、陶醉之意。作者與民同樂宴酣而醉;但更多的是作者自我陶醉在醉翁亭的秀美風(fēng)光和游人之樂的情景中“樂其樂”。醉和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寫醉正是為了寫樂。
3.作者自認(rèn)為“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4.醉翁的情趣在于山水之間,這“山水”之景具體指什么?
第二自然段“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5.第三小節(jié)中“蒼顏白發(fā)??醉也。”太守醉的原因是什么?
陶醉于游人和平生活之樂,太守與客“宴酣之樂”。
6.同樣是在遭受貶謫后,滕子京、歐陽修有什么共同的表現(xiàn)?
他們都能夠治理政事滕子京做到“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在歐陽修的治理下滁州城風(fēng)景優(yōu)美,滁人生活安樂。
7.作者一共刻畫了幾種樂?這些樂是不是在同一層面上的?
山水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不是的。前面四種“樂”都是為了突出“太守之樂”,這從“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
8.分析第一層的寫景方式?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自遠而近,從大環(huán)境寫起,層層烘染,步步推進,一步步把讀者帶入佳景。這樣寫不僅讓讀者了解醉翁亭的所在方位,而且通過層層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9.作者是如何來寫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的?
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云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幅畫面。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10.第三段寫什么: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 可分為四小層。分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 用“至于”一詞把文章推進一層,由前面寫欣賞美景之樂轉(zhuǎn)到寫眾人游宴之樂。
11.為什么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游”?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他的樂趣在于:把滁州治理好,讓人民過上和平快樂的生活。他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
15.古人在政治上失意后往往寄情山水,借景抒懷。請比較他們的感情的.異同。
歐陽修:刻畫瑯琊山早晚和四季的景色,以欣賞山水美景為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也看出他清明的治理。
柳宗元:刻畫小石潭清幽的景致,表達寂寞凄愴的心緒。
范仲淹:刻畫遷客騷人晴雨天登岳陽樓的所見所感,追尋“古仁人”的思想情感,表達他要以“古仁人”為榜樣,不以個人的得失榮辱或悲或喜而要以天下人之憂樂為憂樂的豁達情懷。
吳均:刻畫了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fā)了厭棄塵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16.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籌交錯
17.文章的主旨:表現(xiàn)作者對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三
(二)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第6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甲】文題目“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題目中的“醉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解釋下列加點詞義。(4分)
(1)四時俱備備__________ (2)晦明變化者明_________
8.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___________________
9.對【甲】【乙】兩文中四時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_________(3分)
a.【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點。
c.【甲】文中四時之景在于不變,而【乙】文中的景在于變。
d.【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領(lǐng)悟美景后的自豪。
答案:
6.(2分)范仲淹全集居易7.(3分)(滕子京)囑托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8.(3分)c9.(4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友人的感謝(或共勉等)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四
一、配樂欣賞,整體感知
總結(jié):歐陽修的文筆清新流暢,文辭委婉,雍容自如,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二、逐段分析,探究鑒賞
1、分析第一自然段:
2、分析第二自然段:
3、分析第三自然段:
思考:為什么寫太守宴圖之前先寫滁人游?
4、分析第四段:
三、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五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語句中畫線的詞語。
(1) 樹林陰翳 翳:
(2) 太守謂誰 謂: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3.“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體現(xiàn)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4.你認(rèn)為文中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目捶ā?/p>
1.(1)翳:遮蓋 (2)謂:為,是
2.示例:不久太陽落山,人影零散紛亂,這是太守歸來賓客跟隨。
3.與民同樂。(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積極樂觀的。在實際生活中,我每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不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與民同樂。他是我學(xué)習(xí)的榜樣,我要學(xué)習(xí)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六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 ]
a、雜然而前陳者
中無雜樹(《桃花源記》)
b、往來而不絕者
猿則百叫無絕 (《與朱元思書》)
c、射者中,弈者勝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
d、宴酣之樂
肉食者謀之 (《曹劌論戰(zhàn)》)
e、臨溪而漁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師表》)
1、be
2、如“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有唱有憩 ,有動有靜。或:“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意對即可)
3、一個臉色蒼老,滿頭白發(fā),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重點詞語翻譯正確,意思對即可)
4、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都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百姓,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基本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名之者誰 名:_____________
(2)云歸而巖穴暝 歸:_____________
(3)至于負者歌于途 負:_____________
(4)雜然而前陳者 陳: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3、選出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第1段由遠而近、從面到點,寫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環(huán)境。
b.第2段描寫了山間朝暮、四時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樂。
c.第3段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是為了表現(xiàn)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d.“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是作者被貶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極度消沉的表現(xiàn)。
4、在歐陽修治理下,滁州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請你結(jié)合選文第3段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對“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寫。(60字左右,不得翻譯原文)
參考答案:
1、(1)命名;(2)聚攏;(3)背;(4)擺
2、(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或: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2)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或: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
3、d
4、示例:瑯琊山上人來人往,人們扶老攜幼,有說有笑,盡情游玩。有的游客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擁,一派歡樂熱鬧的景象。(答案不唯一)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八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歐陽修是_____代的文學(xué)家。
2.解釋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1)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
(2)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
3.歐陽修寄情山水,詩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樂外,還具有怎樣的深意?
1.宋(北宋)
2.(1)傾瀉(傾注或快速地流)(2)離開
3.圍繞”與民同樂“回答即可。
4.滁州百姓生活安樂,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九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a)____。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b)____。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c)____,(d)_________;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嗚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默寫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1)云歸而巖穴暝 暝:_____________
(2)臨溪而漁 漁:_____________
(3)雜然而前陳者 陳:_____________
(4)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_____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4.簡要概括選文的.內(nèi)容要點,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5.《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許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地方。請結(jié)合學(xué)習(xí)語文的經(jīng)驗,談?wù)剰谋疚恼Z言中可以學(xué)習(xí)和借鑒什么。
參考答案:
1.(a)山間之朝暮也(b)山間之四時也(c)釀泉為酒(d)泉香而酒洌
2.(1)昏暗 (2)捕魚(釣魚) (3)擺開(陳列) (4)以……為快樂
3.(1)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2)樹木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
4.通過寫太守與滁人游樂、宴飲及醉歸的場景,表現(xiàn)了寄情山水(熱愛自然)、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5.“略”。
醉翁亭記練習(xí)及答案篇十
閱讀下文,完成9—11題(9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2分)
暮而歸( )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11.選文描繪的景色有 和 的變化,表現(xiàn)了作者和滁州百姓在這樣美景中的歡快生活。(4分)
9.回,返回
10.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游玩。
11.早晚 四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