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散文篇一
秦牧(1919--1992 )著有散文集《秦牧雜文》、《星下集》、《貝殼集》、《花城》、《潮汐和船》、《藝海拾貝》等,《古戰場春曉》、《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壇抒情》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點之一,是言近旨遠,哲理性強。贊頌新中國、新生活,鞭笞丑惡現象是貫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條主線,在闡述觀點,講明道理時,絕不枯燥。
秦牧有別于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題材廣泛、知識豐富、談古論今、旁證博引,顯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識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從歷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侃侃談起,以土地為對象,時而展現新時代的風貌,時而追敘慘痛的歷史,時而歌頌新社會的建設者和保衛者,時而寫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時而又將筆觸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從古到今,從草木禽獸到人情世態、到故事傳說、到現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讀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極大的歷史教材。
秦牧散文表達方式沒有固定格式,瀟灑自然,語言流暢講究,文筆游走靈活,聯想奇妙,思路開闊,感情自然流露。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仿佛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準確而奇妙。
與上述絢麗禾農艷的比喻相比,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圖畫。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臺的動作,于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
碧野(生于1916年)著有散文集《在哈薩克牧場》、《情滿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選》等。
歌唱英雄的時代是碧野散文的主調。不論是描寫山光水色,還是展示建設大業,他的作品總是格調高昂、春光明媚,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他的游記作品中的力作《天山景物記》,介紹了新疆天山的豐富物產和異彩奇情的景物,歌頌了邊疆各族人民的新面貌;《山高云深處》是碧野散文的又一代表作,描寫了一位赤膽忠心,為人民開拓新生活的縣委書記。作者將人物心靈的刻畫與景色描繪融為一體,將讀者帶入一個云深霧重、宛若仙山的境界之中。
碧野散文注重人物刻畫和情節安排。在以人物為主的作品中,景物只作烘托之用,而在寫景抒情的散文中,人物服務于抒情。比喻、對仗、排比、擬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辭手段,借此來創造富有節奏感的藝術境界。他的語言生動形象、氣韻飛揚、詩意盎然。
劉白羽(1916--2005)出版的散文集有《紅瑪瑙集》、《秋窗偶記》、《冬日草》和《平明小札》、《劉白羽散文選》。他的散文基調是歌頌光明、歌頌英雄的人民;深刻的哲理性是他散文的特色。劉白羽散文風格激越、剛健,閃耀著時代的.光彩。
藝術上,劉白羽善于通過一幅幅典型的“形象”展現時代的真實畫面,比如《青春的閃光》中,他見到天安門工地上一位“昂起胸脯,大踏步行走”的年輕建筑工人時,就聯想到20年前天安門前插著太陽旗的侵略者的坦克車隆隆開過。然而,今天,第一個十月一日,“從天安門前走過的人……走上建設的步伐。”隨后,建設隊伍中的伐木者、農民、戰士的畫面又閃現出來,歷史與現實的交錯出現,迸發出強烈的視覺效果。
另外,作者善借景抒懷,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劉白羽散文的語言激情充沛,詞句鮮亮峭拔,富有充實感。
孫犁早期的散文形式自由,筆觸細膩、優美,呈清新自然之態。他的散文以寫人見長。他善于抓住人物特點鮮明的音容笑貌,淡淡幾筆勾勒,便使人物躍然紙上,如《投宿》、《隨感》都是這方面成功的作品。
孫犁散文不尚濃妝,只求清麗,這一特點在他的敘事散文中表現突出。他的敘事散文從無豪言壯語,而是以細致委婉的筆調表現人物美好純潔的情感,干淡淡的客觀描述中包含著濃濃的情致。
新時期以來,孫犁散文在清新明麗之中又注入了深沉凝重,主觀色彩加重。在《童年漫憶》、《保定舊事》、《同口舊事》等形式各異的作品中,都貫穿著“我”的情感和思想。這一時期,孫犁散文多夾敘夾議,議論的成分明顯增多,充滿人生體驗的睿智見解、雋永的哲理、歷史的思索,字里行間閃爍著理性的色彩。像《文字生涯》、《伙伴的回憶》等都是他這一時期思想內涵豐富、理論色彩濃厚的代表篇章。
孫文語言修飾而不造作,華美而不濃艷,純樸自然之態始終如一。
楊朔(1913--1968)散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他作品的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香山紅葉》、《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等。
楊朔創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長處,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勞創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
楊朔散文在寫人狀物時詩意濃厚。他寫人善于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神貌、內心;他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是創造意境,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
楊朔散文的結構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霧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轉之后,曲徑通幽,豁然展現一片嶄新天地,而且結尾多寓意,耐人尋味。
楊文語言具有苦心錘煉后的魅力,象詩一般精確、凝煉、含意豐富又富音樂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轉蘊藉的風格。
散文篇二
花開花落,人生無常。
臨風曖殤,汍瀾而泣?不怨命運多舛,不恨凄風苦雨。
夢美破曉玉亂瓊碎,她的美可望不可即。勞燕分飛憶往昔盡相歡娛,破鏡重圓物是人非難揮逢時相思淚。
雨打芭蕉屋內燈蒙眬,妝臺前淚流美人正梳妝。前帖紅,后扎髻,胭脂淡抹手拭絹,秀發垂地三尺長,明眼秋水潤,彎眉畫若遠山青;蓮萼臉,櫻桃唇,渾身雅艷,遍體嬌香。一步行兩步停,拄門眼望庭前路,荊棘荒草枯,無限思緒風中落。
年輕貌美已為故,而今不堪回首間。酒中醉來有生死,誤入藕花頭難回,鷗鷺拍翅湖上驚,可惜可嘆又可憐。
尋覓冷清凄慘戚,雁過傷心舊相識,黃花堆積誰堪摘,獨守空窗到黃昏。梧桐細雨點點滴,愁字當頭無奈何。
風塵欲語淚先流,雙溪春好擬輕舟。云中錦書何曾來,花自飄零水自流。月滿西樓雁回時,相思閑愁難消除。
離懷別苦多少事,把酒黃昏東籬后。暗香盈袖銷魂處,西風卷簾黃花瘦。千萬遍《陽關》奏,鳳凰臺上簫聲咽。
星河仍轉簾幕垂,情懷不似舊家時。瞬間言語字字情,此情唯有易安知,寄予明月結情愫,夢里相約唯君知。
今生得偶與明誠,從不悔來永不怨。多感善愁時常有,情比金堅心不移。金兵南下天下亂,家破人散夫亡去。
巾幗無須讓須眉,生當人杰死鬼雄。雖無男兒征沙場,壯志豪情義沖天。時勢造就女英靈,天下最美獨屬她。
散文篇三
夜幕低垂,我與友人相約至晚,意趣盎然。想用腳丈量一下土地,走在松一軟的土地上,腳下的路綿一軟而實在。道路兩旁的樹陰郁茂盛,走在路上心緒寧靜,月光穿透枝杈斑斕的傾灑下來;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小路幽靜而蒼茫。
夜晚是幽深的, 黑色逐漸向我們襲來,遠處的山像鑲嵌在天邊,又像是海市蜃樓,莫黛相間,朦朧而深遠。把我們浮躁的心,漸漸扶平。我們手牽著手走在這寂靜的小路。心緒飛揚在遠山綠水間。
夜幕壓得更低了,黑色逐漸像我們壓來,遠處的山越來越朦朧,慢慢的消融殆盡,被夜幕吞噬,蹤跡全無,黑色取代了一切。
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有的時候,機遇稍縱即逝,我們觸一摸一到了,但是沒把握好,遠了山遠了水。空負了一腔熱忱,無處揮灑。
嘆只嘆!人生苦短,歲月悠悠,轉眼間草木一秋,青春已遠,白發慢慢爬上雙鬢,人生老矣!
夜還原了原有的神秘與浪漫,猶如一個意境,深遠的夢境,繁星閃耀,我感嘆人類之于宇宙的渺小,也感嘆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
夜幕漸漸籠罩了一切。夜幕下的我們是幸福的......
散文篇四
流離異鄉,世態炎涼。
今兒是中秋,月沒書上寫的那么圓滿,人也未回到家鄉共食一塊月餅。只是隨著一批“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狐朋去喝了點閑酒,順便聽聽人們談及的天方夜譚。
倚著窗戶,街邊一片繁華大道。老人、孩子擁擠一塊,黑壓壓的望不到邊。而心中的死水不起半點波瀾,我深知眼前的繁花似錦與我毫無瓜葛,我不過是一個旁觀者。于這個“時代”更像一團云霧,終究被遺忘,直至吞沒。我曾試圖掙扎、逃避,也試著反抗一切的不公和腐朽,但有光的地方便會有黑暗。
天邊的一輪新月正冉冉升起,若隱若現的月輝照亮大地。東邊一片明亮,西邊陷入黑暗。我不禁一顫,再也抑制不住憤怒握緊手中的酒杯砸向天空。
“你也是勢力的狗嗎!”說出此話的我已淚流滿面。
“光明就在遠方!”
我忽然記起自己的一句話,若善不存,我獨傲雪中。接著跟著輕聲附和,轉著弱小的聲音突然變的及大,肯定,光明“砰”丑惡的臉像破碎的鏡子消失在風中,月輝攜著光明照耀在臉上。不知何時我又重新帶上了白蓮花,只是這次旁邊多出了一束光。
散文篇五
空洞的城市,就像一個墳墓,埋葬了身體,埋葬了靈魂,讓人怎么爬也爬不出去。
城市的天空,總是暮氣沉沉,暗灰色的主題,永遠都不會改變,即便是飛翔在天上的鳥兒也找不出逃離此地的方向。一個人來到這里,生存,掙扎,掙扎,生存,漸漸的迷失了自己,就是深褐色的海洋里迷路了的“恐怖的郵輪”,無數次的循環往復,也難以改變現實,打破命運,逃出墳墓。
當一個人走進來,想要改變整個死寂的城市,整個悲哀的世界,卻不曾想到,當一滴水滴進墨汁里的命運,只能是黑色依舊,墨色依然。
每天清晨我看到無數的人,匆忙的走在馬路上,擠在公交站臺,擁在地鐵里,一張張麻木的臉,一個個空心的人,我突然就想到了墳墓,漆黑的棺材里裝著的`那些沒有了血肉的骨架,沒有了靈魂的骨架,我們和他們相比或許也只是會動而已,或者說,我們是一群活著的死人。
有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呆在火車站,靜靜地看人來人往,看著這些背著大包小包的人,有的人出去,有的人進來,有的人從墳墓外進來,有的人從墳墓里出去,還有一些人從一個墳墓爬向另外一個墳墓。墳墓外的人期待著墳墓里的生活,墳墓里的人又期待這墳墓外的生活,還有一些人天真的認為另外一個墳墓或許比這個墳墓更好吧,于是他們爬向了下一個墳墓,卻不知墳墓之所以是墳墓的原因,又何苦呢。
每當夜幕降臨,看著一個個骷髏爬進自己的棺材,也有一些骷髏剛剛從棺材里爬出去,仿佛他們的一天才剛剛開始。喧囂的聲音,高聳大樓里的燈光,就仿佛是墳墓里的磷光在跳著名叫死亡的舞蹈。在一片曼珠沙華盛開的山坡上,無數的骨架伴著磷光偏偏起舞,是一片多么美麗的情景呵。
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個世界變了,變成了一個墳墓,住著一群骷髏。
散文篇六
去年補的牙,前幾日不經意間就掉了,頓時覺得嘴里的感覺的怪怪的。就又去找段大夫,五分鐘就粘好了,才覺得舒服了一些。這牙怎么就會輕易掉呢,段大夫說這是幼年時吃糖太多留的根子。
夜里坐在燈下,扣心自問,這糖是什么時候多的,想著想著就害怕起來——那時候,考試成績好一次,父親就給一毛錢,“去買個糖吃!”;從學校幫鄰居捎個信,人家也給個糖吃;不小心碎了一個碗,被母親一頓訓,心情沮喪兩天,最后還是得到一顆糖的安慰;表哥表姐結婚,那攢下的糖要吃好多天。這糖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啊。
我的孩子幼年時,也是喜食糖果,也總是提醒他,但好像沒有一次是堅決的,他的口袋里就總有一兩顆奶糖。給他的零花錢,好像都干了這個。慢慢地,他似乎不再喜食糖果了,一次偶然打開他的抽屜,全是奧利奧,——糖在以更加隱蔽的形式被他攝取了。
糖的甜味總能讓人心情愉悅。然而,誰都知道糖吃多了,可能要掉牙,大人們總是樂意給,孩子們也總是樂意去接,在你情我愿中,掉牙就成了定局,只是誰也不會料到掉牙的時間在哪一刻。一件貌似令人喜悅的事情,就這樣留下了隱患。
我竊以為,孩子做了錯事,就應該讓他品嘗一下苦瓜的味道,這才是懲戒;孩子做了好事,買個小小物品獎勵。再不能好事壞事都用糖作為終結;既教育不了孩子,還為補牙增加了可能。
我補了一次牙不重要,為父母補一次教育孩子的課,才重要。
散文篇七
每一個開始也代表著結束。我與你們的開始是相識、相聚、相知,結束代表分離。我與你們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而又短暫的,在這段日子里,我用我的十個手指裝著我們在一起所學到的東西和約定的諾言。
第一個手指我裝著感恩。我要感恩你們。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也許我還是一個怕困難、怕吃苦、怕失敗的女孩。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也許我會一厥不振。
第二個手指我裝著回報。我要回報你們,“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不會令你們失望的。
第三個手指我裝著友誼。我要隨時隨地帶著友誼,不會忘記曾經的快樂,曾經的我們。我要讓友誼之花開遍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第四個手指我裝著快樂。我曾經答應你們,要快樂,要堅強,絕不能脆弱,絕不能憂愁。
第五個手指我裝著勤奮。我答應你們要勤奮,我就一定要做到,我不想讓你們失望。
第六個手指我裝著刻苦。我要刻苦學習,不再懶惰,我要為前途而刻苦。
第七個手指我裝著寬容。正是與你們一起,我才學會了寬容,寬容別人等于是寬容自己。
第九個手指我裝著和諧。正是你們教會了我和諧相處,和諧地與別人一起快樂地生活著。
第十個手指我裝著尊重。也是你們教會我尊重別人,我才會被別人尊重。
十個手指如同十兄妹,將會被我時時刻刻攜帶在身邊,時時刻刻銘記在心。
十指緊扣,如影隨行。
【簡評】本文開篇總起,語言精練而富有哲理。主體部分逐一羅列十根手指所裝的內容,真是豐富之極。其中,有的語句非常精彩,不妨重點品味。如:“第四個手指我裝著快樂。我曾經答應你們,要快樂,要堅強,絕不能脆弱,絕不能憂愁。”結尾回扣文題。
散文篇八
人生,擁有一段時間是在路上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過程,就可以被稱為在路上。
每次坐在車上,看著車窗外一閃而過的或者陌生,或者熟悉的風景,總會思緒萬分。
想著剛剛離開的地方,剛剛告別的人,在看看身旁相伴的人,和自己將要去的地方,總感覺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旅程,或者身體,或者心理。而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路上的。
下午的陽光很好,透過車窗照在身上暖暖的。似乎,融化了離別的感傷和到達目的地的雀躍。一路上車子走走停停,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在想,到底,誰是歸來,而誰又是離開的哪一個。
大概,漫漫人生路,我們都是走在路上的過客。
車窗外,沒有什么好看的風景。冬季雖然結束,春季還沒真正的到來,到處依舊是一片凄涼的景象。車上好多人都在昏昏入睡,醒著的人在玩著手機。有時想下,手機也真是個好東西,可以打發在路上的枯燥。
可是,包里沒有帶耳機。我的歌,只能在心底輕唱。
一路走一路停,可是也終將會到達目的地。
愿在路上的我們,都可以有一段美好的旅程!
散文篇九
在行色匆匆的日子里,終于可以放慢了自己的腳步。
擇一處菊園,砌一杯香茗,坐在可以飽覽一園秋菊的風景中,愜意地深吸一縷裊裊的馨香;于是,那心靈的鴿子便開始翱翔。
盡管已是十月小雪;然而,江南的十月,依然如小陽春。陽光,通過這爬滿青藤的木屋,斑斕地撒落在各色的金菊與雛菊上。那滿院的秋色,如氤氳在瑤池中的黛影,牽動著我的心扉,也打動了那潛伏在心間的年輪!
自從很多年前,背離那江岸邊的桃花,依依惜別年幼的愛子,踏上這塊日益崛起的熱土;我的腳步,就像鉚足了馬力的輪子。只有鏗鏘的步子,再無柔曼的舞步!
那骨子里的柔,早已被俗事與節奏充填,更無閑心書妙句。不知不覺地,韶華飛逝;內心里,總是被往事一點點地拉回。再捻指一算:竟已人到中年!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的還想重蹈那江岸邊的覆轍。靜心地守候著那滿江的桃花盛開,讓那溢滿青春的日子,不留一點一滴的傷懷!
可是,桃花和秋菊,顯然已是兩個季節的物語。身值秋園,便成為了這個季節里的人!在這陌陌的阡塵中,又如何做得了桃花的主?如是,只能做一個等待下一個季節的人!
靜靜地,掬一把幽菊,拋向天際,很想讓它變成桃花飛絮;掠一弦心曲,迷漫空間,再做回一個說夢的癡人。
漸漸地,我又把桃花種在心里,在空靈中繼續做著桃花中的人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