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散文三大家篇一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是天上的彩云,充滿了誘惑
不僅有酸甜苦辣、油鹽醬醋
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中的悲情
然而,生活是美好的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夢,一個為理想而奮斗的夢
我們雖然平凡,但每一個平凡的人
都有著自己不平凡的故事。今天,大家都來講一分鐘自己的故事
1、環衛工
我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
我便走出了家門
然而,我所走出的每一步,都看到了我們家鄉不同的容顏
每當想起掄著掃帚掃大街的情景
那飄蕩的沙塵,撒落在了花兒上,讓芬芳蒙上了污紗
那滿身的汗水,伴著苦不堪言的淚水流淌
雖然說,只有一條狹窄而并不長的迎春大街,卻總是累得腰酸腿又腫
我怨恨,我迷茫,總想著有一天我能夠離開這個崗
現在,我不想了
不僅在縣城,還延伸到了農村,可我們有了一個人多車多的大家
花兒笑了,樹兒亮了,鳥兒唱了,行人也投來微笑的回眸
更欣喜,父老鄉親養成了愛我家園、愛我環境的風尚
所以我愛自己的這個工作崗
2、老師
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師
每當想起過去教學的情景,就覺得凄風苦雨
每天清晨,帶領孩子們一起奔跑在那狹小而塵土飛揚的操場上
每天都站在那一寸方園的講臺上,看著臺下擠滿了饑渴的目光
卻擔心著一座座排房以及預制板樓房是否經得起地震的魔爪
每天都絞盡腦汁地自己動手制做教學道具
每天都東抄西借地收集著課外書籍來補充營養
每天都早出晚歸從而顧不上自己的`家,惹得怨聲載道
這樣累死累活地忙,卻總是默默無聞,總是那微薄的薪酬
卻迎來了“臭老九”的名聲
如今,我不想了
我就像是吃了一罐蜂王漿,直甜到了心坎里
猶欣喜,薪酬長了又長,家中和睦又笑語長
而無論走到哪里,總招來羨慕的回眸
更欣喜,孩子們都長上了翱翔的翅膀
無論飛到哪里,總是忘不了有個辛勤的園丁
所以我愛自己的這份堅守
3、筑路工
我是一名普通的筑路工
從農村到鄉鎮,從鄉鎮到縣城,從縣城到出境
我都用自己的腳丈量過這里的每一寸公路
這里的每一方土,每一塊堅石,每一袋水泥,每一根鋼筋
都留下了我辛勞的足跡
從泥濘不堪的羊腸小徑到塵土飛揚的沙石便道
從坑坑洼洼的硬化小路到舒適寬靚的高速
我都灑下了辛勤的汗水
我都付出了青春的心血
我聽到了不堪的侮辱和戳脊梁骨之聲,倍感委屈
如今,我驕傲,我自豪,我挻直了腰板
更一路伴隨著綠化風光,多么舒暢,多么幸福
所以我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
4、退休工
我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
白天,我做完家務帶上孫兒去看望父母、朋友
晚上,當孫兒被接走,便閑得十分無聊
走出門吧,又無地方可去
那閑得老掉牙的電影院,早已是人去屋空,蛛網垂漫
這似乎曾是這個小縣城惟一可去的地方
走在大街上,三三兩兩的人影伴隨著灰暗的路燈,反而更覺憋悶
不免打幾圈麻將,卻是又累又傷和氣
漸漸的,我的生活變了
晚上,到處是鶯歌燕舞,充滿了誘惑
無論是街心公園,還是濱河溪畔、文峰園腳下
無論是小廣場,還是小區小苑里
處處充滿了歡歌笑語
我不禁向往,也學起了街舞,從而又獲得了青春
每天清晨,我也不覺執著老伴的手
在垂柳畔、在花兒前、在天橋上悠閑,從而又加深了情緣
所以我愛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5、建筑工
我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
從建土木房到磚瓦房,從建小洋樓到建別院,從建小區到蓋大廈
我都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只瓦,每一粒青石,每一尺鋼
都留下了我勞動的身影
從小方鍬、小平車到小型攪拌機,從拌料車到高層上料機
都要留下了我驚喜的蹤影
每當我站在大廈頂端
俯瞰著一片片群樓矗立于潺潺漳水河岸,望著現代化的文化館
望著往來奔涌的車流,望著翠茵茵的綠意
不禁意氣勃發,躊躇滿志,感慨這已不再是印象中的村落
而是掘起的未來
這令我多么欣喜,多么快樂
所以,我甘愿為此盡一份綿薄之力
6、天使
我是一名普通的護士
從小小的衛生所到二級醫院,從小小的聽診器到先進的醫療設備
從磚瓦房到樓院,從一家到多家并行,甚至連接到每一個鄉鎮、農村
一路走來,我都是這歷史的見證者
尤其欣喜,不僅是上班族,即便是農民
不用跑斷腿,就可享受豐厚的醫保待遇
尤其幸運,工作越來越輕松,薪酬越來越好
所以,我愛這項工作
7、農民
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民
可不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了
也不再是鞭趕黃牛犁荒土、汗如雨的印象了
從養種到收獲,全用上了機械,多好
還不僅不用交皇糧,反而還有相應的補貼,多美
還能抽閑外出打工,再也不愁吃、不愁穿
甚至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小轎車
衣食住行都趕上了城市人,多幸福
而日漸冷落的村子里,又紅紅火火成了城市人的后花園,多牛
所以,我熱愛這美好的生活
8、干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扶貧干事
我的生活好了,不能忘記農民兄弟
我下鄉,深入到千家萬戶
講政策,談思想,出點子,尋出路
從而找出一條致富的道路
在每一條旮旯里,都留下了我的足跡
在每一戶小院里,都留下了我的聲香
送溫暖,送關懷,更送去希望
看著兄弟的笑臉
我知足,我幸福出了一份力
所以,我無怨無悔、任勞任怨
9、文化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文化人
濃濃的鄉土味,濃濃的鄉愁
牽著我的靈魂
日漸消逝的鄉村文化
牽動著我的神經
為了給后代留下鄉村的記憶
我奔跑于北寨鄉的每一個村落、每一個角落
我要用我的筆
架起溝通古今的橋梁
從而讓后人了解、尊重、迷戀自己的故鄉
不僅如此,我還要跑遍榆社的每一個村落
從而讓世世代代的鄉愁萬古流芳
所以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
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我們相信,在七十二行里,各行都有各行的精英
各行更有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榆社
不僅山青水秀人杰地靈,更有著無私奉獻的美德
在這砥礪逐夢的四十年里
我們始終高唱著凱歌而拼搏前行,步伐或快或慢
但都一直傳承著先民奮斗不息的精神
我們始終為建成美好富饒的家園而矢志不渝
卻離不開一個好舵手
但愿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都講出來給大家聽
哪怕是只有一分鐘
散文三大家篇二
我和你,并不是演員,但我和你,演繹的人生可能就是戲劇。比如,我和歐陽德儒。
過去的人生,我們走的同一個方向;我們如今的家,傍著同一條河流。我和他同年,同學師范,同在平江縣改行進機關,我入的文教,他進的公安。我們都喜歡做爬格子的事。我愛人佘永紅和她愛人方林英,曾在平江傘廠風雨同傘。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兩家先后到了岳陽。其間我和德儒都去了河西,我在君山,他在華容,我們都是東張西望的人。
但我們,很少有聯系,甚至連彼此女兒的升學與完婚,都不知情。最多也就是某次開會碰上握個手,某次路遇邂逅問個好。偶爾的一個電話,必定是在報紙上讀到彼此的名字,這也算是串聯我們關系的一根柔長的絲線。也難怪,過去,我們都在匆匆趕路,侍奉老人,教讀兒女,奔波工作,無暇他顧。如今,我們都跨過了知天命的年輪,彼此都放慢了腳步,把目光從天邊收回,開始環顧身邊的物事,專注眼下的風景。于是,才有了王家河的某個夏日清晨,恰好有一個打完太極的壯年男子東張,也恰好有一個拍完夏桃的中年男人西望,我們的目光在霞光中碰出了光彩一一"德佬!”“盧詩人!”脫口而出異口同步,這是一種久違重逢的意外,更是一種際會江湖的驚喜。其時,他身旁的愛犬意會了這是一次默契深情的握手,翹起尾巴扭起了土星般美麗得瑟的環,在我們的前后胯下閃得歡!
我們就在王家義渡雕塑邊的石凳上坐了下來,話題從老鄉與同學切入。講到家庭,一張網徐徐撒開。
德儒這些年,可以說是了不得:做公安工作,獲得過公安部授予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他的家庭,被評為”全省五好家庭”,還榮獲20xx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的”全國第二屆'書香之家'”稱號!說話間,我側頭仰望身邊一棵桃樹,猛然瞥見藏在枝椏深處、綠葉掩蓋的一個酡紅的桃子,就像德儒的臉,他在我們的不經意中真的熟了,紅了,香了。
德儒的母親高齡89歲。雖不識一字,可家里的事全由她作主,飯菜她做,她做什么,大家就吃什么。無論咸淡葷素,大家只管吃。這樣,老人家有了權威,真正當家作主。只有當老人自己感覺有了價值體現,在家里是個有用的人,大家都需要,這棵大樹才可根深葉茂。過去,德儒家住在六樓,很不方便,他下決心買了一棟有小院子的私房。院中幾個平米的土地,讓母親種些小菜,不在乎菜的收獲,讓她有寄托,有些期盼,有春夏秋冬播種耕耘與略有收獲的成就感,就夠了。家的一樓,全交給了老人,讓她感覺就像在鄉下一樣,做墊底用的碎布條可以隨地放,到處放,任她放。這就是她的王國,就是她的領地,是她自由自在的家,是平江山里老家的克隆。她用縫紉機做的鞋墊底,兒孫都用,親戚都送,來客都有份。這是她的勞動成果,是她一針一線的心血疊加。有人分享,就是她最大的快樂。德儒還告訴我,老人家有一個獨有的電話號碼本,她用只有自己明白的方式記錄親人的電話:第一頁是兒子德儒,第二頁是媳婦方林英,一個家庭一組,按順序記。有一個外甥名字中有一個“碧”字,她就畫了一支筆,這個也只她認得。老人家有自己堅守的處事方式,固執得出奇,也天真得可愛。曾經有一次,居委會來慰問80歲以上的老人,送了兩百元的慰問金。她像領到了第一個月工資似的,這個孫子20元,那個媳婦10元,全分了,都有份,必須接受。兒孫們恭恭敬敬笑納了,她因此覺得很幸福,很滿足,很快意。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愛心,這樣的童心,只有這樣的世紀老人做得到。
聽德儒說著,我早已站了起來。我不僅在敬仰一位老人,更在崇拜一個家庭。在當下,茫茫人海中,家家戶戶像盒子一樣封鎖緊閉,樓上樓下隔壁鄰居猶如孤島老死不相往來,隔墻如隔山,這樣冷酷的城市里,居然還有如此的世外桃源,還有這樣的刀耕火種,還有這樣的原創文明,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更像是一個傳說。
德儒盛情相邀,到他家里去看看。我也是很想見到他的老母親,很想吹吹他家的風,熏陶熏陶自己。雖然是兩手空空,但我的心是沉甸甸的。
小黃狗帶路,幾分鐘就來到了他的家。這是岳陽最早開發的一個小區。單門獨院,打開院門,老母親早已站在門廊上面朝我們等著。清晨的陽光照射過去,老人的臉,慈光熠熠,銀發殷殷。她老人家沒想到這么早還有客來,竟還有些局促,下意識的用手揩揩頭發,正正衣襟。
走進客廳,果然是一派農家景象:靠窗戶的縫紉機,也像一位上世紀的老人,安靜而又謙恭;沙發上、地板上、案板上、木椅上,到處都有碎花布條,墊底幫樣,千層鞋底。
德儒提議,請老人家坐在縫紉機前踩踩線。老人有些扭捏,但還是順從兒子,安靜地坐在窗前。德儒代替媽媽拿著手電筒照著,媽媽手腳并用,邊推邊踩。針腳上下跳動的聲音,有如古箏演奏,流瀉遠古的琴韻。一雙雙赤橙黃綠相間編縫的鞋墊,腳型是那么的正反動漫,花色是那樣的五色鄉土。尤其老人穿的白底藍花的無袖汗衫,讓我看了媽媽當年一樣的打扮。我只差沒有投進老人的懷里叫一聲媽媽。
年近九十的老媽媽仍勞作不止
老媽媽的臥室靠著客廳,南向。這里又是另一種景象:素凈,整潔,透明,舒暢。有兩個鋪,一個是老人睡,一個是親人來了,親戚來了,或是偶爾的兒子、兒媳、孫兒們一一陪著老人睡。說些知心話,說些鄉里話,說些悄悄話。隨著老人年歲已高,倘是身體稍有不適,就必定有一個親人陪伴。我在這里站了好久,也愣了好久。我又何曾這樣陪過母親?!
回到客廳,老媽媽問我穿多大的鞋,我愛人我孩子穿多大的鞋。她一樣一樣的找,一時找不著適合我穿的,她有點急。德儒就叫我上樓去看看他的書房。他的書房其實書并不多,倒是榮譽證書多,家庭活動的影集畫冊多。說他是一個有心人似乎還不夠,應該是一個很專心,很用心,很細心的人。一個拿槍的男人,當他能拿起筆描寫人生、拿起鏡頭聚焦親情的時候,他帶給我的是雙錘擊鼓的震撼。捧讀他的《予家集》、《華翰集》,看到他和女兒的節日互動、和妻子的遠游恩愛,我有虛汗從背脊冒出,又有力量從腳底滋生。
揮手告別,對著媽媽,也對著德儒,我心里突然蹦出了我們母校岳陽師范的校訓來: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媽媽的高度,德儒的高度,他們一個家庭的高度,原來是一代代接力,一針一線編織累積起來的,是家風的熏陶,是孝、是德、是愛凝結的合金鋼。
散文三大家篇三
近幾年來,圣誕節、萬圣節、情人節都熱火朝天了起來,西方的節日才真正成了我們大眾的“節日”,平安夜那天,蘋果的價格一路飆升,直接炒到了肉價。賣蘋果的商販趕著包裝、結帶、簡直忙得不亦樂乎。聰明的小生意人也從中抓住了商機,利用蘋果大做文章,蘋果手鏈、蘋果項鏈、嵌著蘋果裝飾物的飾品,更是多得亮瞎你的雙眼。于是,消費者繼續消費,打蘋果主意的生意人,則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再來說說情人節,其實,我們中國也有情人節的,那就是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但七夕那天貌似不是很濃重,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有這么一個節日,當然,它不屬于傳統節日,西方涌進的情人節那天,我才真正感受得到情人的氣氛,看看服裝店就知道了,降價打折的“情侶裝”多得數不勝數,大街上,更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花店的'門檻近乎都被靚男美女踏破了。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我不敢說中國人已被完全西化,但卻是在某些方面極大地受到了西方的影響,我不敢評價這種做法是否合理,但我知道其一定會有它的弊端之處,比如,我國的傳統節日越來越不受重視,僅僅只能起到提醒我們要放假的作用,根據問卷調查,90后的青年學生竟有百分之八十不知道重陽節為哪一天,我們的傳統節日慢慢被我們遺忘甚至是拋棄。
去年的端午節,我收到了很多同事同學的短信祝福以及郵箱賀卡,上面無一不例外地寫到:祝你端午節快樂,針對這一現象,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端午節是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農歷五月初五是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日子。
雖然我這么做顯得過于吹毛求疵了,但的的確確是我內心真實的想法,吸取大量西方的東西有沒有好處呢?當然有,它可以加速我們經濟的發展,再者說來,西方也有許多非常有意義的節日,例如: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這類的節日,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節日可以幫助我們感謝親恩,學會祝福,所以,我站在一個狡猾的中立角度上,希望大家能夠理智地對待西方文化,對于從國外涌進的東西,還是要采取一個我們常說的政策,那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國,所要了解、學習的東西其實真的很多很多,就拿最簡單的說,我們的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后,都有其相應的文化背景,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就連互祝詞都有考究,所以,適當的學習,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在這里提前就祝福大家端午節“安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