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心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先進事跡個人感悟篇一
20__年12月,武漢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引起張定宇的高度警惕。在那之前,他剛剛應對完12月初爆發的冬季甲流。
當月29日,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4天后,該院正式開辟專門病區。
憑著多年在傳染病領域的專業經驗,張定宇感到這個病不簡單。他一邊叮囑醫務人員加強防護,一邊帶領大家率先采集了這7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進行檢測。
“為什么要采集肺泡灌洗液?因為我們發現,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檢測的時候是陰性,但病情卻在持續加重,肺部ct異常,我們懷疑病毒已通過下呼吸道進入肺泡,果不其然。”張定宇說,病毒躲在肺泡里,咽喉檢查根本不起作用,到后來病人肺部斑點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病情進化非常兇猛,但究竟這是一種什么病毒,誰也不知道。
科學家團隊從分離樣本中,確認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面對新的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
在夜以繼日的診治中,該院醫護人員發現,他們以往用于抗艾滋病的藥物“克力芝”,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療效。很快,這種藥便在金銀潭醫院率先用于治療。
王立偉(化名)是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戶,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這次疫情中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1月5日,王立偉的妻子來到金銀潭醫院,堅持要住院。張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后發現,雖有陰影,但癥狀較輕,建議配合藥物,居家隔離療養。
在家堅持每人戴口罩,實行分餐制。兩周后,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藥物幫助下恢復正常,肺炎治愈了。
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心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先進事跡個人感悟篇二
讀吳老“九十感懷”一文,感受極深。在文中,吳老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只簡單談到三點體會。但是,這簡單的三點體會足以讓我受益終生!
一是真誠地接受黨的教育,堅信唯有中國共產黨可以救中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應該是基本的要求。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始終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信黨,就是堅信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作為共產黨員,我們必須要始終堅信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帶領13億中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能以偏蓋全,比如看到黨內出現幾個腐敗分子,社會上出現腐敗現象,就動搖對黨的信念。應該看到我們黨懲治腐敗的決心和舉措,看到千萬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黨員仍是主流等。吳老的體會告訴我們,真誠地接受黨的教育,堅信唯有中國共產黨可以救中國,是必須用一生去堅守的信念。
二是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
吳老自稱“我的腦力、智力并不是很高”,并謙虛地認為自己是不聰明的人,但吳老認準了“笨鳥先飛”和“勤能補拙”的道理,并取得巨大的成就。這再次證明,智力是可以用勤奮來彌補的。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即使是再蠢笨的人,也同樣可以創造奇跡。
吳老還談到,專心致志學習,還是一個很好的健身活動。因為每天我們會有很多私心雜念,外部環境也會有很多的干擾,擾亂我們的思想、情緒。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使人心平氣靜的過程,與氣功異曲同工,會起到很好的健身強體的作用。這點尤其值得認真去實踐、去感受。
三是家庭和睦。吳老在文中談到,家庭和睦對一個人的事業、工作、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吳老夫婦1942年結婚,至今已64年,年輕時是患難夫妻,到老年是相依為命。無論家庭出現什么樣的困難、挫折,都互相支撐著走了過來。“家和萬事興” 這條治家格言在吳老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簡單舉個例子,在吳老的一生,向黨組織交納的特殊黨費有11萬元之多,就在他臨終前,還不忘叮囑老伴在他故世后向黨組織交最后一次黨費10萬元,這些舉動,如果沒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難想象吳老能堅持的下來。“家和萬事興”倡導的是團結,無論小至家庭,還是大到國家,團結與否至關重要。團結就是力量。和能立業、和能興邦、和能增長國民志氣、和能凝聚無堅不摧的力量。
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吳老樸素的三點體會,我準備用一生去體會。
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心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先進事跡個人感悟篇三
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明確提出,要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的公仆精神、奮斗精神、求實精神、大無畏精神和奉獻精神。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我縣組織觀看了電影《焦裕祿》,進一步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跡,感到很有意義。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焦裕祿同志對人民群眾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時刻裝著老百姓,在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崗位,扎扎扎實實工作,為群眾搞好服務。
服務群眾、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知難而進、敬業奉獻“五大作風”,是對焦裕祿同志良好作風的精辟概括,是對我們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的明確要求。當組織上安排焦裕祿同志到環境、條件較差的蘭考縣任縣委書記時,他沒有任何抱怨,沒有任何要求條件,而是積極主動地投入了工作,很快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為了盡快改變蘭考的貧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積極帶領蘭考人民,同內澇、風沙、鹽堿三大自然災害作斗爭,一直堅持帶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說,焦裕祿同志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大興服務群眾之風、艱苦奮斗之風、求真務實之風、知難而進之風、敬業奉獻之風。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要加強黨性修養,轉變工作作風,就是要與時俱進地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命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以時代精神、時代內涵,把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
結合實際,我們重點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二、敢于負責,勤勉敬業。這是一個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心須把干凈與干事辯證地統一起來,干凈是前提,干事是目的。各級干部必須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加倍努力工作,爭創一流業績。敢于負責,要求我們胸懷大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干任何事情,干每項工作,只要從方城大局出發,從群眾利益出發,就能敢抓敢管,敢作敢為。敢于負責,要求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選性地開展工作。要適應跨越式發展要求,大膽沖破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要堅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統一到構建和諧方城上來。
三、牢記宗旨造福于民。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各級干部一定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恪盡職守,扎實工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牢記宗旨,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權力觀。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要防止脫離群眾,自覺地服務群眾。要始終擺正位置,端正態度,真正把加快發展,為人民謀利益作業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記宗旨,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
四、嚴以律已,清正廉潔。古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常抓不懈,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潔身自愛,防微杜漸,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做廉潔奉公的表率。嚴以律已,必須加強黨性鍛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做思想道德建設的楷模。要正確對待名利正確對待權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工作上要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權”,“慎欲”、“慎情”、“慎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焦裕祿用光輝的一生鑄就了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干、奉獻的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共產黨員,肩負著祖國的重任,我們更應該學習焦裕祿精神,并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忠誠黨的事業,關心愛護群眾,樹立科學的態度,提高科學發展水平。敬業、實干、無私奉獻,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奉獻終生。
焦裕祿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3
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心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先進事跡個人感悟篇四
聽了公司先進事跡巡回宣講報告,我心里久久難以平靜。4位先進典型從不同的角度對他們的先進事跡進行了生動的講述,句句感人,字字情真,讓我禁不住心中震撼。這些先進們的實際深深影響著我們,對我們這些剛進入工作的新人來說,觸動頗多。
“夏季的三伏天,冷卻塔上達到了攝氏60°,都是在汗流浹背的烈陽下清理水堿污垢;冬天的三九,也必須在零下10°的冷風中清除冷卻塔周圍的冰凌,保持水路暢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間斷。”。當我聽到前輩講述到自己的這些事跡時,心中對面前的這位前輩充滿了欽佩之情。這些只是在那些電影里面才能看到的場景,現在卻是一個真實的事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反過來再想想我們自己,每天坐在辦公室里,吹著空調,條件不知道要比他們好多少倍,卻常常聽到有人就因為晚上加了班而感到委屈和不愉快,有時還會抱怨,現在對比想想,真的是不應該呀。前輩們能在半夜接到電話就毫不猶豫的直奔生產現場,毫無怨言,為了解決現場問題,不延誤第二天的生產,在嚴寒的冬日登上冷卻塔,一點點祛除冰碴,有效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
再看看我們,遇到一點點挫折和困難,就打退堂鼓,用各種理由為自己解釋。在工作當中,我們正是缺少了一種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和一種執著和責任感。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我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從小事、身邊事做起。學習彭代良前輩艱苦樸素,苦干實干的精神。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 勞模就是這樣,從一開始參加工作就不忘學習,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購買了大 量書籍加強自學,同時虛心向同事學習和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工作期間我始終堅持每天到現場查驗設備運轉情況,包括各種生產設備及高、低壓供配電情況、空壓機和各氣體站供配氣情況等,掌握了實際中的第一手資料;學習數控切割機從繪圖到程序編譯再到機床加工的全部流程,了解各類型數控切割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掌握了數控切割機和機器人等的操作和維修;積極閱讀各類設備及電氣方面專業書籍,結合工作經驗,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聽到勞模的這番話,我不禁臉紅起來。想到自己自從參加工作后,就沒有看過一頁的書,老想著自己已經有了這份工作,心里面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而且時不時的學到一點知識之后就沾沾自喜,老想著自己學到的已經夠多的了。但慢慢的才會發現自己學到的原來還很少。勞模的一番話讓我徹底的明白:要想不斷的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千萬不能有好高騖遠的思想。
今年三月份新erp上線以來,雖然對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但是對我個人來說,跟各位老師交流,自己也學習成長了很多,對產品結構掌握比以前更多,而且業務也更嫻熟。未來我要學習的還有更多。
幾位先進代表的事跡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崗位艱苦鍛煉,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干。要保持創新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心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先進事跡個人感悟篇五
說起盧永根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作為__年感動中國大人人物之一他的事跡也是眾說周知的,1930年12月2日生于香港,廣東花都人。中科院院士、作物遺傳學家。 中科院院士、作物遺傳學家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稻的遺傳資源、稻的經濟性狀遺傳、稻的雄性不育遺傳和栽培稻的雜種不育性遺傳等方面。
一名老科學家,用無言的行動詮釋了人生的意義。
罹患重癥的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前校長盧永根,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
因患重病,87歲的盧永根自覺時日無多,與夫人徐雪賓商量,決定捐出所有積蓄。
3月的一天,盧永根在夫人攙扶下來到銀行,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因每筆轉賬都需輸密碼、簽名,前后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
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家里的擺設,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破舊的木沙發、老式電視;鐵架子床銹跡斑斑,掛帳子用的竹竿,一頭綁著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墻上;幾張還在使用的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
今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其夫人徐雪賓教授的善舉,刷爆了華農人的朋友圈。華農的學子和校友們紛紛留言,或回憶在校園里與盧院士的接觸,或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