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社會科學美麗的花教案篇一
1、萌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3、嘗試用拼圖、語言描述、動作模仿等方式表達對金魚的認識。
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難點:嘗試用拼圖、語言描述、動作模仿等方式表達對金魚的認識。
經驗準備:在班級飼養區見過金魚。
金魚若干條、認識金魚幻燈片、金魚的身體結構操作模版、大魚缸環境背景、魚食若干。
一、開始部分
(一)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對金魚的喜愛,并說出理由和想法。
教師:你們見過金魚嗎?你喜歡金魚嗎?你最喜歡金魚的什么地方?為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金魚,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
教師:今天吳老師也將金魚帶到了班里,就在寢室的桌上,現在請小朋友們安安靜靜的去觀察一下回來告訴我。
1、請幼兒至寢室自主觀看金魚(教師個別引導)
2、利用幻燈片集中討論,并進行集體記錄,
(三)完成金魚拼圖
(四)初步了解金魚生活習性
1、了解金魚生活的條件,請小朋友學金魚游泳,把金魚寶寶送到魚缸里。
教師:你們真棒,你幫金魚找回了身體的哪個部分,那么,金魚生活在哪里?在水里怎么游的?那讓我們一起學著金魚的'樣子游一游,把你的小金魚送到魚缸里吧。
2、觀看幻燈片,了解金魚的種類繁多,不拘于一個種類。
教師:你們知道么?金魚的種類特別多,我這里還有很多其他金魚的圖片,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家族還有什么樣的金魚吧,原來金魚還有這么多的顏色,這么多的樣子,可真美!
3、播放金魚吃食的影像,請幼兒用動作表現金魚嘴巴一張一合的吃食動作。
教師:小朋友會肚子餓,會吃飯,那金魚餓了吃什么?怎么吃呢?我們看看學學。教師依照記錄表總結金魚的特征和習性。
(五)集體觀察幻燈片,共同總結金魚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
三、結束部分
跟隨教師一起學小魚游進寢室給魚寶寶喂食,引導幼兒適當喂食。
教師:我們班的金魚寶寶都餓了,讓我們一起去給金魚寶寶喂食吧,金魚寶寶還太小,每人喂一顆,喂太多,會把金魚撐著的。
幻燈片剪影:
本次活動設計環節清晰,明確,利用多媒體音樂、幻燈片等形式的開始很好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能夠較清晰的講解金魚的身體部位,運用表格圖示進行總結會更加的明確,幼兒方面,都愿意了解金魚,認識金魚,在觀察過程中,能夠利用實物讓幼兒很好地觀察特征,本篇活動能夠積極地調動幼兒興趣,整個活動,動靜交替,讓幼兒真正在游戲中探索發現,表達講述。
小班社會科學美麗的花教案篇二
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非常容易進行收集。幼兒的好奇心很強,在平時的生活中,常常有幼兒撿起地上的小石頭,三三兩兩的圍在一起看石頭、玩石頭,幼兒對石頭有著濃厚的興趣。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在本次主題《石頭大玩家》中,我開展了本次小班美術活動《畫石頭路》。
在語言活動《五彩石頭路》的鋪墊下,我用簡單的語言導入了此活動,激發幼兒合作繪畫石頭路的興趣。我請幼兒觀察兔弟弟和兔姐姐鋪的石頭路,幼兒能夠說出石頭的形狀是圓圓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有大有小……說出了石頭的特點。之后,我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請其他幼兒徒手繪畫,從中幼兒知道了繪畫石頭的方法。在幼兒繪畫時,能夠認真、專注進行繪畫,能用圓形、橢圓形表現石頭,并給石頭涂上各種各樣的.顏色。完成后,我把幼兒的作品連接成一條長長的石頭路,幼兒開心極了。
整個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和以往不同的作品展示形式,讓幼兒體驗到局部組合成整體的新奇感,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班社會科學美麗的花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動物頭飾。
2、空鐵罐每人一個,石塊、沙子、米粒或者黃豆、樹葉若干。
3、鈴一個。
活動過程
1、感知聲音請幼兒自由選擇桌上的材料進行操作,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
聽一聽都有些什么聲音?是怎么聽到的?
2、傾聽分辨不同的聲音教師搖動鐵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是否一樣。
分別將黃豆、米粒、報紙裝入空罐子中,請幼兒傾聽辨別,并根據聲響找出與罐子內相同的物品,然后檢驗是否正確。
小結: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3、游戲:誰的耳朵靈
幼兒集中到活動室中間,用頭飾遮住眼睛,由教師或一位能力強的幼兒在全體幼兒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敲響某一樂器,請全體幼兒用手指指出聲音來源的方向。
小結:耳朵能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
4、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沒有耳朵會怎樣?
請幼兒捂上耳朵,教師輕聲說話,引導幼兒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怎樣保護耳朵?(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明白了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活動中,每一名幼兒都表現的積極,能充分與老師互動,在分享交流環節、在體驗游戲環節、在討論等環節,教師積極鼓勵幼兒參與各種活動并及時給予表揚,保證了每一名幼兒都能快樂地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不足之處:有幾個幼兒不夠大膽,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太強,還需在今后的活動中加強鍛煉。
小班社會科學美麗的花教案篇四
在“美麗的傘”的主題活動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下雨,聯想到下雨的季節。眾所周知每個季節的特征。而“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初夏季節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來歷的探究。活動中力求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實驗、大膽推測、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
2、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的來歷。
3、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3)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的現象嗎?
3、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現什么?
(2)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5、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啟發幼兒用所掌握的經驗解釋“梅雨季節”。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象。
活動延伸
梅雨季節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霉的`情況。
小班社會科學美麗的花教案篇五
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發現物體在不同溫度中所產生的變化。
大自然小科學、透明塑膠罐、半圓球形盒(本期學具)。
飲料、冰水、自來水、冰塊、水果、海苔、除溼機、熱水。
1.事先請園所為每位幼兒準備一小瓶飲料,冰在冰箱內備用;在教室中啟動除溼機并將一片海苔放在教室一角。
2.將待在冷氣房中的幼兒帶領到太陽下活動,經過一會兒后,引導幼兒發現身體的變化(流汗)。
3.帶領幼兒回到教室,在每人的桌上放一瓶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飲料,讓幼兒先不許動,并利用此時去洗洗臉,擦乾身體。
4.回到座位后,引導幼兒比較在冷氣房與太陽下的溫度變化,說明因為在太陽下溫度比較高,身體覺得熱,所以產生了流汗現象。
5.接著觀察桌上飲料的瓶身有什麼發現(水珠),將飲料拿起,桌上留下了什麼痕跡(水漬),延伸幼兒思考:飲料從溫度較低的冰箱中拿到溫度較高的室溫下,所以瓶身出現了水珠,之后讓幼兒品嘗飲料的沁涼。
6. 透過大自然小科學p.21~22的實驗來進行應證,發現不只有飲料瓶會出現水珠,像水果在經過不同溫度的變化下一樣也會產生水珠。
7.展示擺放在教室中的海苔,再取出一片剛拆封的,比較二者的不同。接著取出除溼機的蓄水槽,觀察水槽裡的水;說明空氣中有水分子,海苔吸收了水氣就變得較溼軟了。
水珠,讓幼兒了解水經過加熱后便形成水蒸氣,布滿在空氣中,而這些水蒸氣遇到低溫便會形成水。
1.能說出水的三態變化。
2.描述水果從冰箱拿出后產生的變化。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進行製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