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一
本學期,在開展“傳承華羅庚精神,促進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課題研究中,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修養,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培養讀書習慣,提高文化底蘊,培養道德情操。
誦讀中華美詩文,學做謙謙好少年。
直面經典詩文,提高文化底蘊。傳承中華文明,培養道德情操。
傳承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
此項活動使用《中華古詩文讀本》、《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有關書目。
1、活動面向全體學生,質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數量。
2、以激發學生興趣,多鼓勵、多表揚為原則,讓學生愉快地、自主地參加這項活動,并在活動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體驗成功的喜悅。
3、保證平均每天20分鐘的誦讀時間。
4、對于較難理解篇目,班主任應做適當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再背誦。
5、各班板報專門開辟“古詩文園地”,報道本班活動情況,發表誦讀體會,通報誦讀成果等。
6、各班每學期安排不少于2次的以古詩文誦讀為主要內容的主題班隊會,形式力求新穎,為學生提供相互溝通、交流、創造的'展示的機會。
7、政教處、教導處對各班誦讀情況進行檢查,形式不定。
8、本學期期末舉辦一次全校性古詩文誦讀展示。
9、紅領巾廣播開辟誦讀專欄。
10、召開家長會,介紹誦讀活動,請家長協助搞好此項活動。
1、開始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不要急于求成。
2、可號召學生制作隨身攜帶的古詩文誦讀卡,背面可設計配圖或注釋。
3、教師率先垂范,先行背誦。
4、教師指導有感情誦讀。
5、可將古詩文上墻、上板報,便于全體學生隨時背誦。
8、班內開展競賽。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二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組織的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促進小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2、 具體目標
(1)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知書達禮,心地向善,修養提高,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主要誦讀內容以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孟子》等。同時,精選中外現、當代詩文。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能讀拼音,就能成為一個誦讀老師。
方法多聽多讀。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內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讀,而后從中獲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
1、此活動由經典誦讀輔導教師實施。
2、每周的活動要有一定的教育的內容,同時播放國學經典的cd朗讀碟或者是國學經典音樂.
3、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4、創新誦讀形式,不斷開展誦讀比賽,“情景劇表演”等。將經典誦讀活動科學的融入廣播操、游戲、節目表演、書法、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善于發現和總結,把一些好的、快樂的學習方法推廣應用。如:表演背誦法、熟讀成誦法、吟唱結合法等等。
1、每周四兩節課后進行經典誦讀活動,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堅持每周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2、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
3、在時間上靈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尋找機會讓學生多接觸經典詩文,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不增加負擔,使古詩文誦背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三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學校以“書香潤心田,經典育圣賢”為主題建設書香校園,努力實踐“以讀書長知識,以讀書增智慧,以讀書促養成,以讀書樹理想,以讀書塑人格”這一理念,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繼續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人人愛讀書,讀書來育人”的校園讀書氛圍,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誦讀經典中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豐富各科知識,激發閱讀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在誦讀經典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3.提高學生的誦讀、識記能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學生多讀多背傳統經典美文,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一二年級經典誦讀實驗內容詳見《廬柏孩子學古詩》,三四年級實驗內容見校本課程《廬柏孩子讀家訓》,五六年級實驗內容詳見《廬柏孩子品美文》。三到六年級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在“中華經典誦讀篇目表”中有選擇地進行誦讀。
學校是“江蘇省第二批中華經典誦讀基地”,“蘇州市書香校園”“昆山市閱讀示范基地”,要繼續把中華經典誦讀作為特色,全員參與,處處有痕。在校園古詩文化氛圍的營造上,班級文化、校園文化環境的布置上進一步彰顯特色,滋潤詩情。本學期主要工作如下:
1.繼續抓好“晨誦、課吟、午讀、暮醒”經典誦讀:
(1)根據《昆山市廬柏實驗小學每日經典誦讀具體要求》繼續落實“晨誦、課吟、午讀、暮醒”,低年級誦讀《廬柏孩子學古詩》,中年級誦讀《廬柏孩子讀家訓》,高年級閱誦《廬柏孩子品美文》,六年級重點誦讀《課標》上75首古詩。誦讀《治家格言》《弟子規》和《三字經》內容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教師積極參與,組織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2)每周一中午12:00-12:20觀看誦讀《國學》教材軟件上內容,每周四中午12:00-12:20師生共讀。平時的中午時間鼓勵學生適當活動,在班級內安靜地自主閱讀。
(3)倡導建設“書香家庭”,開展親子閱讀,提倡學生自備讀書摘錄本(如“采蜜本”、“書海拾貝”等)每日適當摘錄好詞佳句,寫寫讀書感受。教師擇時檢查,擇優展示。
2.班級“誦讀角”建設:
(1)各班布置好“誦讀角”,各班級根據“誦讀角”布置具體要求,出示誦讀篇目和學生姓名。
(2)高年級另需布置古詩配畫、硬筆書寫古詩等展示學生誦讀成果,促進誦讀活動深入持久。
3.舉行“誦讀節”活動:
各年級舉行各項小型誦讀比賽,評選“誦讀明星”和“誦讀家庭”,展出誦讀心得體會等。
4.策劃一個誦讀節目,定時間和人員進行訓練,以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和展示活動。
5.落實各年段經典誦讀興趣活動和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
6.繼續做好誦讀考段和誦讀評價活動,建立誦讀檔案,整理“中華經典誦讀特色資料”,其中誦讀考段見“誦讀考段具體要求”。
昆山市廬柏實驗小學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四
中華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少年君子,并推動“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二、目的意義
1、傳承中華文化。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初步學習、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使小學生從閱讀經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汲取民族精神的豐富營養,不斷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2、弘揚人文精神。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在誦讀中提升境界、豐富內涵、開闊眼界、凈化靈魂、啟迪智慧,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崇高志向、自強人格、誠信品質等,讓中華民族智慧的精華引領學生的生命追求,促進和諧發展。
3、加強思想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學生吸取不竭的精神營養。
4、推進素質教育。通過誦讀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感受漢語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對文學的愛好,打下扎實的文字功底,提高學習能力,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三、活動內容
此次誦讀形式不限,須使用普通話,人數不少于2人,不超過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時間不超過5分鐘。
2、圍繞春節、元宵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向同學們經典文學作品。每位同學選擇其中一本閱讀后寫一篇讀后感,經指導老師點評后, 20xx年2月10日 每班推薦3篇參評,校大隊部將組織評選優秀讀后感。
3、誦讀以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主題的中華誦讀詩文或中小學教材中出現及推薦的經典古詩詞、傳統意義的儒家文化經典和蒙學讀物(如《三字經》、《論語》等)此次誦讀形式不限,須使用普通話,人數不少于2人,不超過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時間不超過5分鐘。
四、組織領導
1、領導小組
組 長:歐陽旭
副組長:熊小春
組 員:錢培靜、熊麗芳、劉會平、李霞等
2、工作小組
組 長:熊小春
副組長:各年級組長
組 員:全體語文教師。
五、活動安排
1、各班利用每周星期四、五晨會時間和地方課時間誦讀,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
2、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要與學校《中國傳統文化導讀課題研究》課題的研究相結合,為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材料。可充分利用兒童節、校園讀書節以及德育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經典誦讀參與和展示的機會。
3、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4、20xx年9-10月,開展中秋節經典誦讀的活動。
5、20xx年1—2月,開展元宵節經典誦讀的活動。
6、20xx年5—6月,開展端午節經典誦讀的活動。
7、檢查與考評
(1)每周五檢查各班活動開展情況,做好記錄,并在例會上將檢查情況進行通報。
(2)每月組織一次檢測,每次抽測部分學生,并評出優、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次,同時將檢測結果在例會上通報,學期末對檢測成績突出的班級和語文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
(3)每學年組織一次考級活動(一、二年級學生參加),過關的學生,統一頒發等級證書。
3、活動展示
(1)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國學知識競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學生和優勝班級,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狀。
(2)每學年舉行一次全校性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比賽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可以是大型集體誦讀,也可以是情景劇表演、詩劇表演等小型展演。鼓勵教師與學生同臺展示,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展示的機會。
六、成果收集與資料整理
1、每學期將活動開展的情況進行總結、評比和表彰。
2、每學期對各種活動的原始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歸檔。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五
1、弘揚民族文化。《春望》、《登高》、《過零丁洋》等作品都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詩作代表,通過朗讀、學習,感受泱泱祖國的深厚文化底蘊。
2、培養愛國情感。通過學習理解作品《春望》,體會作者杜甫的拳拳愛國之心,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語文知識積累。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文字體會情感,幫助學生在字里行間“悟”情。
4、信息素養培養。能根據需要自主操作計算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并學會在網絡中與他人交換意見(主要指在“論壇”中發表個人見解。)
5、個人修養陶冶。學會賞析優秀的文學作品,提高自身修養;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春望》是愛國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是義務教育課本以外的內容,并不要求學生掌握理解。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利用網絡將與此有關的學習資料篩選、整理后提供給學生自由閱讀和理解,而后,聽取他們各不相同的感受或者體會,不去糾正“對”或者“錯”,只要合情合理,只要發于內心,都是值得肯定與贊賞的。與此同時,我們所反饋到的也絕不僅僅是學生在“語文”學科這一領域的收獲,通過閱讀、理解、討論、交流,他們還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意見,感受了為人子民的拳拳愛國之心,欣賞了剛勁有力的書法作品,也品讀了風格迥異的詩詞作品。
步驟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談話導入
利用“笑瞇瞇的網上教室”開展多項活動,本課將以此為平臺,展開學習《春望》一課
1、回憶曾開展過的《桂林山水》一課的學習;
2、回顧作品《春望》。
指導學法
打開“學習步驟及要求”,口述其內容并強調需在學習前仔細閱讀。
跟隨教師簡單瀏覽“學習步驟及要求”的內容。
學生自學
1、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狀況;
2、指導小部分計算機操作不夠熟練的學生展開學習;
3、引導部分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在文后的“評論”或“笑瞇瞇的論壇”中留言;
4、在自學結束前,再次提醒學生回顧“學習步驟與要求”中的反饋方法,以備后面的討論。
2、在時間準許的情況下,可以先行在“評論”或“論壇”中留言(部分精彩留言將附在文后)。
討論反饋
1、不作任何要求,完全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或感受;
2、在反饋中注意引導學生著重感受作者因戰亂而不安的愛國之情,及詩文的朗誦。
自由發言,也可以針對別人的意見談自己的觀點。
小結
1、通過讀、悟、說共同感受了作品的內涵;
2、可將尚沒有機會發表的看法發于“論壇”。
齊誦《春望》。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六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同時亦是啟迪人類智慧的久經歷史考驗的教科書。學生誦讀經典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大冶一中全校師生明素養得到顯著提高,由我校團委、政教處牽頭,于本學期開始在周一升旗儀式上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在讀書中明理,在讀書中自省、自悟,吸取前人智慧,完善自我,終生獲益。讓大冶一中的同學們通過讀、誦、背,去拓寬視野、積累知識、提高語能力,養成讀書習慣。
新時代下素質教育觀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人素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創新思維,而誦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我校以謀求全面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為目標,開展了國旗下經典誦讀的讀書活動,力求借助這一經典誦讀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人精神與情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組織學生誦讀、熟背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主流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以經典誦讀教育為載體,積極探索特色學校創建之路,豐富學校化內涵,創建學校教育品牌,從而形成學校濃厚的教育特色。
(1)憑借經典書籍的誦讀,營造書香校園,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風氣,借此培養學生的人精神與情懷。
(2)與學校德育教育活動結合起,通過經典書籍的誦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風尚,用傳統化的精髓奠定學生道德的根基,將學生培養成愛國愛民、明有禮、具有高度化修養的頂天立地、繼往開的現代人。
2、具體目標
(1)培養中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知書達禮,心地向善,修養提高,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提升中學生語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素養。
(一)第一階段——啟動階段(20×× 2)
1、籌備創建小組,制訂本校經典誦讀特色教育學校創建工作方案。
2、建立特色創建的組織領導機構,組織研究隊伍。
3、經典誦讀理論培訓,準備經典讀本,創設校園誦讀化環境。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20×× 6)
1、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核心,在班級宣傳推廣經典誦讀活動。
2、每周一升國旗結束后,在國旗下安排專業老師帶領學生誦讀經典。
經典誦讀少年中國說稿篇七
一、指導思想:
中華經典文學源遠流長,她內容廣泛,語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面面鏡子,映照人們的心靈,啟迪人們的心智,反映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扎實有效地開展中華經典文學誦讀及全讀書活動,使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對于幫助學生打好語言文字功底,增強文化底蘊,陶冶高尚的情操,獲得智慧的啟迪,提升人文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經典誦讀、讀書活動,推動書香班級建設,形成書香校園。
二、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組織學生誦讀中華經典,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他們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促進學生積淀文化底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提高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以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載體,提升教師設計活動能力,深化學校讀書文化的教育。通過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努力塑造學校文化氛圍營造書香校園。
三、活動措施:
1、深入開展《中華古詩詞誦讀》《論語》等誦讀活動、,和學生素質評比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課前兩分鐘吟詩”活動,對學校推薦的古詩、詞、論語等要力求滾瓜爛熟。
2、繼續開展早讀和午讀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早讀與午讀的習慣。早讀要求每周五次。午讀每周五次,時間二十分鐘左右。開展好“每天為學生讀20分鐘書”活動。
3、聯系學生生活,注重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注意挖掘經典與現實的結合點,指導學生加強誦讀、在實踐之中學習。
4、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5、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誦讀內容。
說明:論語、古詩80首、宋詞二十首、古今賢文六篇等中華經典要讓學生閱讀成誦。
五、評價工作安排
1、評價方式
采取等級制,口試為主,測試與平時學習表現相結合。
2、評價內容
朗讀要求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