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一段經歷、學習或思考的總結和感悟。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幼兒文明禮貌養成記心得體會篇一
幼兒養成教育實踐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與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而充實的時光。通過這個實踐,我不僅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還對教育實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篇論文中,我將分享自己在幼兒養成教育實踐中的體會和心得。
第二段:理論認識
要想進行有效的幼兒養成教育實踐工作,我們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育兒理論知識。我認為,有關育兒的理論知識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教育工作,而且還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與孩子進行互動。在我的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有關兒童發展和行為習慣的理論知識,例如兒童認知發展階段、兒童社交行為發展、兒童自理能力等。這些知識不僅對我的實踐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也讓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孩子們的行為和需求。
第三段:實踐技巧
在幼兒養成教育實踐過程中,技巧的運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認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找到最適合孩子們的教育方式。在實踐中,我通過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比如,在紀律方面的工作中,我采用了一些游戲化的方法,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和遵守規則。通過這樣的實踐,我發現,對于幼兒來說,游戲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第四段:啟示體悟
在幼兒養成教育實踐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有關育兒和教育的理論知識,還有很多對于人生的啟示和體悟。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親情、友情和責任的重要性。此外,我也意識到,要想讓孩子們成為優秀的人才,教育者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這讓我在實踐中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第五段:結論
通過幼兒養成教育實踐,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并且發現教育實踐是創造意義和回報社會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我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地致力于幼兒養成教育實踐,并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為更多的幼兒和家庭帶來幫助和啟發。
幼兒文明禮貌養成記心得體會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幼兒階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成長時期,也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親子互動與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習慣、品德道德等方面的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幼兒養成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時刻銘記教育不容有失,注重實踐積累,整理出了一些實踐心得體會。
第二段:制定有計劃的教育活動(250字)
首先,必須制定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幼兒不同于成年人,他們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行為方式都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我們在啟動教育活動前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發展階段,先掌握其心理特征、習慣行為等。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格的幼兒,合理制定活動內容和方法,讓他們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習慣性思維。
第三段:注重心理溝通與交流(250字)
其次,注重心理溝通和交流。幼兒教育不是單向傳授知識,更要注重互動與交流。在交流中,我們能夠主動了解幼兒的情緒和意愿,及時發現并解決一些教育上的問題。通過互動,深度溝通,促進相互理解,使教師與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為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段:示范、模仿,引導培養好習慣(250字)
幼兒階段是模仿期,所以我們應在教育幼兒身上起到帶動的作用,做出好的表率。透過多種途徑,讓幼兒接觸到正確、優秀的模范人物,從中汲取正能量和向上力量。在平日教育中,要善于循循善誘,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可以采用榜樣表彰、游戲教學、動畫和故事講解等多種方法進行幼兒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鍛煉。
第五段:全方位實施教育管理,讓養成教育更加有效(250字)
綜合來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讓我們的養成教育更加有效。在執行教育計劃時,我們要注重教育成果的總結及診斷評價。通過及時反饋和多角度評價,我們將更加明確幼兒教育工作的方向,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更加科學有效地完成教育養育任務。
結論(150字)
從制定教育活動、心理溝通與交流、示范、模仿、教育管理五方面來看,對于幼兒養成教育的實踐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我們還需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育方法,發現養成教育的薄弱環節,找出解決辦法,使其更加科學、有效。我們相信,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實踐方法,不斷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的未來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幼兒文明禮貌養成記心得體會篇三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養成教育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懂禮貌、講衛生、正確地洗手入廁、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每到新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一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挑食,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師也按照這些要求做。見面有禮貌的問好,吃完飯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在教室里盡量小聲說話,輕輕走路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體生活中,同伴群體也為幼兒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對象,影響幼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經常在班級中表揚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兒,讓其它幼兒模仿學習,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馬上就會改正。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格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它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他們經常犯錯,挨批評次數多,但我感到,對這部分幼兒過多地用批評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辦法是運用正面鼓勵,積極引導,在幼兒良好行為出現時及時表揚。前一階段,男孩站隊時特別亂,愛吵鬧。但有一次,我讓全體幼兒在門口站隊,發現明明很自覺地站好,動作迅速。我馬上表揚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學習。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隊都非常棒,我又表揚了他。及時地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欲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的效應。我認為對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兒,要更加耐心,不斷用語言強化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善于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的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還有的是吃飯挑食……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亮亮個方面表現都不錯,但做事總愛磨蹭、拖拉。個別交流中,我給她指出,你上課回答問題很好,也很守紀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陸路學習習慣不好,我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監督他回家先完成當天的作業以后再玩,并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時間專心的畫畫,看書或是寫數字。現在,陸路上課集中注意聽講有了明顯進步。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實踐中的一些體會。我感到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并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等途徑積極向家長宣傳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要求家長陽正確地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幼兒時期是一生的啟蒙階段,僅僅將知識、技能、品德作為教育的任務,作為成長的開端,是不夠現實的。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是幸福的基礎。
要培養幼兒生活習慣,一定要從認識開始。教師要使幼兒明白這樣做為什么好,那樣做為什么不好。要隨時隨地給他們說明或暗示,什么是好的,為什么好,什么是壞的,為什么壞,讓他們經過自己的體會,喜歡好的,厭惡壞的。
培養好的飲食習慣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首要方面。因為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直接促進幼兒個體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飲食習慣在幼兒期就形成比在后來糾正要容易得多,它不像學習習慣,要到小學甚至中學階段才真正形成,但如果能將良好的飲食習慣遷移到其它習慣中,便能奠定初步的行為習慣的基礎。
培養幼兒較強的自理能力, 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方面。不少家長的時間觀念很強,將日常作息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層次分明,合理利用,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起居。特別是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很心疼,什么事都一手包辦了,而忽略了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這方面的培養,父母不教導、指正,平時在家隨隨便便也不把這一切當回事,孩子從內心也沒重視,也不懂得究竟怎樣做才正確。 因此,家長應把握幼兒模擬學習的時機及動機,并多給予嘗試的機會,尊重并接受幼兒不完美的嘗試,從小步驟學起容易有成就感,多鼓勵稱贊少責罰,避免給予過多或不必要的協助,要加強幼兒在家中的自理能力培養,這樣,班上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才能達到家園一致。
幼兒教育的任務,從根本上說,是做好啟蒙教育。從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和幼兒教育的實際出發,這個啟蒙教育的具體化并真正落實到位,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其中生活習慣不容忽視。因為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既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年齡,又是沾染不良習慣的危險期。如果不適時培養生活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生活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我們幼兒園制定的各個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計劃,眨眼間實施快一學期了,給我的感觸很多,首先,由于孩子年齡小,又觀念不強,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轉移,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后,如不及時強化鞏固,仍容易改變,因此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在成人的幫助下,在日常生活實踐中不斷得到鞏固。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中班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我覺得效果真的很不錯,其中效果最好最明顯的是普通話的運用和區角活動時玩完玩具后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等。
我們是怎樣來給幼兒養成和鞏固這些好習慣的呢,要求幼兒一進幼兒園必須講普通話,我利用了。
1、表揚鼓勵法,如:在某一幼兒用普通話與老師和小朋友交談時,我會及時表揚鼓勵,某一小朋友普通話講得真好,老師要獎給他一顆小紅五角星,然后把紅五角星貼在他的額頭上。引起其他幼兒的關注,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講普通話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兒園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了解,并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出現脫節,不利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為此我們利用家園共育欄和家長會,與家長講解原由、舉案例等,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對孩子講普通話的鞏固方法。
由于我們在農村,是村辦幼兒園,對農民來說,他們講慣了方言,講普通話還是有點兒別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長來送孩子時,孩子還在哭泣,我忙問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長很生氣的對我說:“老師,這孩子不好好說話,我揍他了。”我忙問怎么啦,這位家長說:“我送他上學,他嚷著要解大便,我問他什么,他還在說解大便,我又聽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說,我要拉屎,把我這個氣,拉屎就拉屎,還解什么大面,你還解饃饃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頓。”聽了這些話讓我哭笑不得,后來我弄清因為這個孩子說話咬詞不清楚,把“大便”講成“大面”,家長對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事情雖小,但對孩子來說很不利,本來孩子在幼兒園剛剛形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可在家卻因講普通話挨了打,孩子還有學講普通話的興趣嗎?所以讓家長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生活環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講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班幼兒的普通話已經講的很好,孩子與孩子之間交流用普通話與老師交流更是用普通話,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與任何人交流都會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對于玩完玩具后,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更是鞏固得特別好,以前孩子們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亂糟糟,還得老師幫助他們收好玩具,自從提出培養讓孩子分類收放玩具的習慣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漸漸的養成了分類收放玩具的良好習慣。孩子們再玩玩具時再也沒有出現亂扔亂放的,收玩具時會擺放的整整齊齊,老師也變得好像有點很清閑的樣子,不再忙于幫孩子們收放玩具了。
經過這一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這些好的習慣都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聯手教育。
幼兒文明禮貌養成記心得體會篇四
幼兒階段是人生中最關鍵的時期之一。在這個階段,孩子養成的習慣、性格、智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將對其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幼兒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本次教育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幼兒養成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對此有很多體會和感悟。
第二段:家長參與的重要性
幼兒階段是孩子成長最快的階段,家長的參與對于幼兒養成教育尤為重要。在實踐中,我們將教育和訓練幼兒的技能以及道德觀念與家長的參與相結合,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議、互動交流,讓家長了解幼兒的情況以及自己的作用,從而加強幼兒的家庭教育和日常管理。
第三段:能力培養的方法
在幼兒養成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如游戲、互動、手工制作等方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其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在培養幼兒的能力中,我們也應該注重發現不同幼兒在學習方面的特長,進行個性化的培養。
第四段:規矩訓練的重要性
幼兒時期是規矩訓練的重要時期。讓幼兒學會遵守規矩,可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我們通過禮儀教育、衛生教育、安全教育等方式,引導幼兒學會遵守規矩,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
第五段:和諧教育的重要性
和諧教育是幼兒養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實踐中通過參與一些季節性活動,如冬至、春節等節日慶祝活動,帶著孩子領略節日文化的魅力。同時,我們也會通過體育運動、音樂舞蹈、手工制作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相處,理解和尊重他人,培養良好的品德和人際交往能力。
結論:總結思考
幼兒養成教育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不僅學到了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更有了與幼兒相處的實踐經驗。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我們能夠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讓他們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豐富的知識和良好的習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重視教育實踐,注重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幼兒文明禮貌養成記心得體會篇五
8月,女兒呱呱墜地,當聽到女兒第一聲啼哭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憧憬,感覺自己一下子長大了,懂得自己要承擔更重責任。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開始困擾著我。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責任重大,在教育女兒時我一直遵循著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不斷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在不斷的學習著各種知識,其很多的知識都是在父母身上學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時刻關注著,模仿著。如果家長的一些陋習在孩子面前反復的出現,那么孩子很容易的也就學會了。比如說,有一天我在班中聽到有幾個學生在說粗話,在制止的同時我問是從哪學來的,學生很誠實的說,爸爸在家時經常這么說。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闖紅燈,亂扔垃圾,說粗話臟話……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其次,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記得女兒剛剛有點懂事時,膽子非常小,除了父母爺爺奶奶,一有其他人來馬上就躲到我們身后,不敢出聲,為此,我經常帶她到各種場合去,讓她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漸漸的女兒不在怕陌生人了,也上了幼兒園,但仍然不夠自信有什么活動都是縮在后面的,怎么辦呢?一方面我還是讓她不斷的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包括熟悉的和陌生的,另一方面對女兒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于鼓勵和肯定,有時,我還會把女兒唱得歌,彈得琴拍下來,在女兒面前放給親戚朋友看,剛開始女兒還會不好意思的讓我關掉,但隨著親戚朋友的贊賞,女兒的心里也開始發生變化了,自信心增強了,現在還經常主動要求我拍錄像了。
現在女兒在學彈鋼琴,隨著學習的深入,難度越來越大了,女兒在練習時碰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了,晚上練琴時經常能聽到女兒哭著說,太難了,我學不會,爺爺奶奶聽到了非常舍不得,勸我們說孩子太小了,大一點再練吧。但我知道,這也只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畏難的一種表現,于是我就對女兒說,這一部分是難了,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一定能彈好的,爸爸和你一起練,好不好?我們先慢一點,先練一個手,一個手練好了再練另一個手,彈得好有獎勵。當女兒克服了困難,過關時,我又對女兒說,你看,只要你用心去練,就一定能練好的。聽了我的話,拿著獎勵,女兒開心地點點頭。就這樣,在我們的鼓勵和獎勵下,女兒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克服了練琴時的一個個障礙,練曲子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也很少聽到她說太難了,我學不會這樣的話了。而且還經常說,我要練好了到學校里去彈給其他小朋友聽。
第三,做父母的要堅持原則
你在尋找各種方法培養孩子時,殊不知,孩子也在尋找各種方法對付你。女兒很懶,什么事都依賴家長,穿衣吃飯自己都能辦到了,可是每次都會要求我們幫她,自從女兒有了這樣的能力之后,我就對女兒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不管女兒哭著喊著,我都堅持著原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現在,女兒在我面前也不再提這樣的要求了。除了在這方面之外,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時刻要做到堅持原則,規定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能打折扣。
第四,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尊重他人。
百善孝為先,現在的小孩子,一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對著老人呼來喝去,許多家長也默認了這一切,甚至自己做得比小孩子更甚,這樣的情況,在我面前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當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就對女兒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他們年紀大了,很辛苦,還要每天給我們做飯,還要買零食給你吃,我們要對他們好一點才對,每次有了好東西,我也都會讓女兒去分一份給爺爺奶奶。
而尊重他人,也很重要,若要別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別人。在一次的與人交往中,我始終注意著孩子的言行,不斷地糾正著,慢慢地,這一中華民文族的傳統美德在女兒的內心中變成了一種習慣。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門很深地學問,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作為家長,我們也樂于學習。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每一天都開開心心,愿所有的孩子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