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第二單元教案篇一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同學們試著計算兩位數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豎式計算),并讓同學們說出各有什么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進位次數不同。)
出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
(二)講授新知:
出示課本第15頁圖片,讓同學們認識這些動物,并引導學生回答這四種動物分別屬于哪個種類。
接著讓同學們看圖下面的《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試著分析。教師讓學生試著講解“已知種類”、“中國特有種數”以及“瀕危和受威脅的種數”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滲透保護動物的思想,讓同學們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讓同學們試著從15頁的《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找出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頁上面的簡化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觀察統計表。
由學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種)
再讓同學們不用筆算,是這估計一下結果是多少?(教師指導估算的方法。)
再讓同學們用筆算計算出,讓一名同學上黑板列式計算并點評。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寫“答”。并根據學生計算的實際情況做單獨指導。
(三)強化新知,鞏固練習:
讓同學們先估算、后用豎式計算第16頁“做一做”第1題。
65+7839+8667+9543+88
教師巡視,并對所發現的問題給與提示與解答,特別是不要忘了進位,計算要認真……
(四)課堂小結:
著重提示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的方法,滲透估算的思想。
(五)課外作業的布置:
1。第16頁“做一做”第2題(用豎式計算);
2。練習四第2、3題。
六、板書設計加法
98
+215
――――――――
123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第二單元教案篇二
恩施市實驗小學唐清碧有幸參加湖北省小學語文“多課型”課堂教學展示暨教學評價課題研討會,我所上的《寫給太陽的小詩》,是北師大版四年級第九單元的習作練習。詩歌訓練在北師大版教材內容中出現得很多,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滲透,二年級開始嘗試著學寫,在我所選的四年級教材的12個單元中大部分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就是一首詩歌,緊跟其后的就是學寫詩歌。北師大版教材用“主題單元”安排課文內容,其習作均在“主題單元”的基礎上展開。考慮到宜昌西陵區外語實驗小學使用的是人教課標版教材,我特意給學生印了一份北師大版四年級第九單元“太陽”單元的第一首詩歌《給太陽的話》(艾青)。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目標:一是緊扣《太陽的話》和《太陽》兩篇文章的內容,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用“你”(第二人稱)稱呼太陽寫一首贊美太陽的小詩,注意詩的格式。二是嘗試用兒童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利用寫小詩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三是圍繞“太陽是光明,太陽是溫暖”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熱愛太陽、熱愛生活的情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四是在老師的幫助下修改同學的兒童詩。
因為所用學生使用的是人教課標版的教材,只到六年級上學期才有“輕扣詩歌的大門”的綜合性學習,所以,四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接觸寫詩歌,相對使用北師大版本教材的學生來說,學寫詩歌絕對困難。針對這一學情,我在教學生學寫詩歌時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來達到我預設的目標:
一是用三首歌曲“激趣”、“破難”和“奠基”。一首《種太陽》,讓學生唱一唱,畫一畫太陽,激發他們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消除了課前他們對寫詩的害怕和有兩千多人聽課的恐懼;一首《媽媽的太陽》,讓學生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用“媽媽,您的回來了!”的句式突破怎么用第二人稱稱呼并且贊美太陽的難點;一首《搖太陽》,師生一起唱一唱,搖一搖,想一想,說一說,學生把太陽“踢、打、摸、親、頂……”任其大膽地想像,“神通萬里”,打開其思維,為后面詩歌的寫作奠定基礎。
二是在課中回顧艾青的《太陽的話》,重建閱讀與習作的聯系,體會擬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總結像《太陽的話》這樣的詩歌“語句精短、字數不限、長短句任意搭配、有韻無韻都可”的等等特點。給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詩歌的整體印象。
三是根據學情臨時調整了課堂教學環節,以更有利于所用學生學習寫作詩歌。
四是滲透詩歌“物象”、“意象”(如從實寫給太陽的話引導到寫給心中的太陽的話)、“賦”、“比”、“興”等方法,但只字不提,淡而化之,融入了聽、說、想、思、悟中。于是,學生離奇的想像、跳躍的思維、活潑的語言、“天籟之音”的表達、充滿靈氣的智慧時時在課堂中閃現出陣陣精彩。
五是降低對學生寫詩的要求,學生寫詩時我要求:有題更好,無題“無題”;一節即可、多節最好;限制時間、提高效率;自悟自改,同桌互助;感情朗讀,真情感動。這樣的要求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表現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動”,“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快樂”對三四年級段的習作繭自縛要求。
要說課堂效果,我有五個“真沒想到”:真沒想到課堂教學中獲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課上完后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真沒想到這里的學生的基礎學得如此扎實,從根本不知詩為何物,開課就冷場,最終走進了詩的王國,圓了各自的“詩人夢”;真沒想到,學生寫得如此充滿詩情畫意,靈氣十足;真沒想到學生在朗讀自己的詩歌時讀得如此之美,感人至深,包括聽課的老師也為之動情;真沒想到學生這么快就學會了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感,一首《我心中太陽——媽媽》,讀者滿眼熱淚、滿懷深情,聽者為之動容,淚也潸潸。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的一點遺憾就是全課用時44分鐘,超時4分鐘。我所找的客觀原因是因為學生使用教材版本不同,所以指導得很細;主觀原因是自認為一節完整的作文展示課,如我上的這節課,給我50分鐘時間更合適。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第二單元教案篇三
《田家四季歌》這篇兒歌對農民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進行了描寫,以簡練的筆墨描畫了四幅田園四季的風景畫,重點是在介紹農事,帶著贊美的感情歌唱了種田人的辛勤勞動。這首時序歌既可以使小朋友們獲得有關一年四季農作物生長和農事活動的知識,又能使他們在情緒感染中受到農業勞動美的熏陶。
教學效果:
1、本課在設計教學時,首先我特別重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以識字為切入口,以識詞為中介,最后再以誦讀活動來鞏固加深識字、識詞的成果,把看圖到識字、識詞、誦讀連為一體。同時,注意處理好各部分的輕重。
2、注重朗讀。通過各種方式的讀了解我國南方四季的'主要農事活動,理解人們勞動艱辛和豐收的喜悅。
3、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著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范、美觀。本堂課寫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之處:
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讀一讀、批一批、說一說、背一背兒歌的環節中體會農家人的辛勞,感受勞動的快樂,同時了解一年四季農作物生長和農事活動的知識,還能使他們受到農業勞動美的熏陶。
不足之處:
在語言訓練過程中,如果把出示的農事活動按四季分分類,學生的回答會更嚴謹。秋季和冬季這兩小節講得有點簡單,應該抓一些重點字詞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改進措施:
1、本課在設計教學時,首先我特別重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以識字為切入口,在第一環節復習詞語中,我抓住課文中的兩個多音字“了”“場”,讓學生了解識記。
2、注重朗讀。通過各種方式的讀了解我國南方四季的主要農事活動,理解人們勞動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
3、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著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范、美觀。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第二單元教案篇四
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減法的難點。幾節課下來,我就有點發愁了,計算錯誤五花八門,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還不夠熟練,也有個別孩子得不停地掰著手指。總體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幾節課,我在教學設計上又下了功夫,針對計算難點,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別作了個詳細的對比并進行了重點強調。對計算的注意點,每節課伊始都讓學生反復強調。整個單元上完,經過考查,還是讓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計算教學這么失敗呢?認真地回憶、細細地分析,我想可能應該歸因于以下三方面吧。其一,練習的量不夠。計算畢竟是一種技能,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我覺得還是應該通過大量的練習。新教材的計算教學全部是貫穿于解決問題中進行的,每節課的鞏固練習最多只安排2至4道題目。再加上配套的作業題難度偏大,得由老師在課堂上扶著做,因此,每天光課本和導與練上的作業都弄得師生筋疲力盡,課外也就沒有時間好好地補充一些練習,一二年級不布置書寫作業,這樣,僅僅靠課本和作業本上少得可憐的幾道練習題,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學生的計算不熟練,導致了在計算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錯誤。其二,缺少良好的計算習慣。我們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漁”,而實際上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還是很不夠的。剛入學,我就非常注重學生作業書寫的習慣,要求他們把字寫端正,列豎式要用尺劃直等,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但讀題的習慣還存在問題。有的孩子對解決問題的題目只讀一遍就匆匆動筆,導致方法錯誤。有的孩子拿到題目就列豎式,導致抄錯數字的現象相當嚴重。再如,對加減法的驗算,雖然教師一再強調驗算的目的與方法,可絕大部分的孩子還是為了驗算而驗算,所以驗算結果與原題目中的數不同也不會察覺。另外,做完作業后不會檢查也是導致計算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三,對學困生的指導還不夠。孩子畢竟是有差異的,課堂上老師講的方法、同學講的方法,其實有些孩子是聽得一知半解,但在課堂上能運用最多只能算一種正遷移,一種短時記憶。于是,例題后的幾道對應練習,他們還馬馬虎虎能應付過去,而在獨立練習中,各種題目混為一體,量又相對較多,他們就亂了手腳。雖然孩子經常在強調“相同數位要對齊,連續進位加法不要忘了加進上來的1,計算減法時,個位不夠減就要從十位借,別忘了點退位點。十位計算時得減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實際練習中,部分學困生往往不能與強調的聯系起來,一不注意就問題百出。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第二單元教案篇五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讀,因為這三首古詩詞的詩意都比較簡單,孩子們通過讀與畫面的結合能夠比較準確地掌握整首詩詞的詩意,但想象空間的擴展不夠深入,因此學生們在讀寫結合時,改寫的小故事情節比較單一。
佃大寨小學郭淑新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我刻意地安排學生學習“資料袋”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以便于學生領會文章思想的深度,抓住文本的情感。我設計了品讀文字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品讀和交流學習最能代表作者語言風格的最后兩段文字,從中感受作者營造的充滿詩意的畫面,感受作者流淌在文字中的對童年時光魂牽夢縈的情愫以及那份淡淡的感傷。由于過于關注教師的導向作用,而忽略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地位,沒有留給學生質疑問難,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
佃大寨小學郭淑新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讀文中內容時,我在孩子們的臉上、聲音中感受到了他們對作者筆下童年生活的快樂、自由、非常的羨慕,作者樸實的語言,兒童化的敘述感染了孩子們,他們被深深的.吸引了,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沒有覺得無聊,童趣橫生,因此本課的讀寫結合寫得很順利!
佃大寨小學郭淑新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以人的發育圖片導入新課后,對一個九歲的孩子會提出這樣的發現,孩子們很是好奇,激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先讓學生按閱讀提示,多讀幾遍課文。然后圍繞重難點讀一讀,議一議。課文的重點是童年的發現,因此,我引導的著眼點放在了發現的過程上。這樣,通過讀議,學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
佃大寨小學郭淑新
《兒童詩兩首》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告訴老師: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覺得最美的愿望,說出最喜歡的畫面。然后讓學生感受優美的語言文字,當學完整首詩時,我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學著也嘗試創造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最后,他們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佃大寨小學郭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