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班科學開鎖教案反思篇一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里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為了把這節課上好,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和同事一起去找水草和小動物,在尋找未果的情況下,又親自到花鳥市場去買了水草和金魚,還特意準備了一袋洗干凈了的沙子。上課時孩子們自己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帶了小魚和泥鰍,有的帶了烏龜,還有的撈了很多浮萍。雖然準備的材料不像書上說的那么豐富,但是看到孩子們興奮的表情,我還是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反思一下自己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在時間分配上還是有一些不合理,導入的時間比較長,出示池塘生態系統后,在孩子們探究生物與非生物間的.關系時,缺乏一些引導,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重難點沒有突破,導致了后面設計實驗方案花了一些時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系時,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讓學生思考“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備課方面,“備學生”還做得不夠。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前就已經把生態瓶做好了,而且做得非常棒。這樣的小組有好幾個,這樣就導致在后面的制作過程中,這部分學生無事可做。生態瓶做好后,再要他們來討論設計方案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學生也失去了討論的興趣。如果在課前我了解了學生的狀況,在做生態瓶時我就會請那些做好了的同學上臺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再讓其他同學提出意見。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進行改進。這樣既能體現他們組的價值,又讓他們有事可做,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
大班科學開鎖教案反思篇二
我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怎樣做才能有所創新呢?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幾年的教學經驗,我體會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創新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主動探究,獲取新知識,得出新成果的一種教育手段,教育創新要有具體的實施目標,實施措施,不能搞教條主義,要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學中要有新觀念,新方法,教法和學法要有自己的創新理念,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不滿足于書本或生活中所給予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2、科學課教學創新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才能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當代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潛藏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能力。但由于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的不同,還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創新中注意層次,普遍開發。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和能力。
3、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對所教班的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做了充分了解,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培養,有機利用一些課件,進行資源整合,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在教學的情境中,樹立創新精神,主動發現問題。還要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從而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
4、科學教師在教學創新中,應當針對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及認知方式不同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認知,從而形成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再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教學資源進行適當的整合,使學生產生新的體會,得到新的知識。
總之,科學課教學創新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科學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如果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那么他的教學就富有了創新的活力,就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做到探究性學習。
大班科學開鎖教案反思篇三
反思者
楊 升
多媒體的使用大大為我節省了時間和空間縮短時間和空間,譬如說各類紙質之物品的搜集和呈現是很困難的,但用課件展示同樣能達到預期效果,還省時高效。還譬如實驗步驟的呈現,我用了課件,圖文并茂,學生一目了然,教師節約了課堂板書時間。課件呈現紙的發展史以及造紙過程,更是打破時空的限制,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印象。
本課涉及到了四個需要孩子們動手實驗的環節。我想:如何使實驗簡單、高效?有效的利用時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教師實驗活動的控制。對活動的控制又是建立在教師的引領是否有效,教具的準備和使用是否簡潔、高效上的。我首先把書上展示的孩子們自己動手準備報紙條的環節精簡掉,由我動手為孩子們準備報紙條,我認為這樣可以保證教具的規格統一,保證實驗順利的進行。如果你讓三年級的孩子自己動手來裁報紙條,第一他有可能出現不安全的事故,或者裁的報紙條達不到實驗的要求。其他三個實驗比較簡單,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放大鏡和滴管的使用已經不止一次了,可以說輕車熟路了,我只是強調了一下快速給指定的四種紙上滴上相同的一滴紅墨水,意在暗示他們控制變量。而且我開出的實驗是12組,四個人同時實驗,然后交換做,可以是實驗動手操作率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科學教育面向了全體,關注到了每個孩子的成長。
在課件準備上我為了體現科學課的條理性。我還把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用課件展示出來。每一步該做什么孩子們一目了然,我也一目了然,使整堂課井然有序的進行。
教材中只提到提到造紙需要砍伐大樹,我將“造紙還需要排放大量污水也,對水體的污染也非常大”的內容也帶進了課堂,讓學生更加清楚的認識到節約用紙不僅保護大樹,也保護空氣和水資源,乃至保護我們的整個生存環境。
本節課中我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在學生匯報實驗情況時,我沒有讓所有的組都匯報,只是匯報了幾組后,進行了統計,哪些組和匯報的組相同哪些不相同,這樣學生交流的權利打折了。
其次,在匯報放大鏡下看到的景象,學生不會表達,我給的幫助太早了,以至于學生沒有別的描述語言,都和我說的一樣:許多小毛毛,就是木質纖維。
然后,就是節約用紙方面應該展開一些交流,一能展開徹底的環保教育,二則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當然需要教學環節再緊湊些擠時間了。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紙》教學反思
執教、反思者
楊 升
2012年12月1日
大班科學開鎖教案反思篇四
通過這學年的教學與觀察,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科學”是什么概念,這種情況完全是我們教師自身的.原因,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研究、認識自然科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認識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獲得知識的直接動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科學課中的實驗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實驗是我們教師上好一堂科學課的寶貴財富,關鍵是教師如何去深化和優化。學玩結合的實驗帶有一種游戲的性質,要做好這篇文章,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在小學科學課的教材中,有趣味性的實驗很多,通過實驗,孩子始終處于主動學習、思索的狀態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結合在一起,延長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使孩子從關心玩的過程發展到關注玩的結果中,從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過渡,最終完成樂趣向智趣的轉化。
吃多了甜的,換換酸的口味,也許你會覺得酸也不錯。以前的科學教學老是覺得批評太多,表揚太少。而現在又覺得科學課堂上的表揚似乎太多了,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這些夸獎的詞有些沖昏了孩子的頭腦。要想培養孩子的興趣,既要有正面的表揚,又要有合理的批評。如果單采用過多的褒揚,孩子會感覺是“虛情假意”,就會對孩子經歷失敗后的重新奮起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可以采用“你還需要努力!”“你的認識還不夠!”等評價用語。
通過名人的故事激發興趣。其實在人類的科學發展史上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象哥白尼、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等,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可以激勵孩子學習興趣的故事。這些可是一筆可觀的人文資源。對激勵孩子學科學,愛科學,激發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運用現代電教手段,調動孩子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活潑的課堂教學,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興趣就象人的生命,假如孩子們對科學課感興趣了,才會沉迷于其中,付之于其中,我們在對孩子們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新課改探索時要注意挖掘每個孩子的個性,時刻注重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大班科學開鎖教案反思篇五
伴著教改的春風,科學課也悄悄地走進了學生的身邊,如何上好這門新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我覺得科學課不僅僅是讓孩子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想知道什么、解決問題不難、難的是發現問題。兒童的好奇心是最強的,保護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何利用科學課更好的提高同學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增加他們的求知欲,是每一位科學課教師的首要任務。現舉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以求教與學的同行。
我在教學《哪杯水更熱》時,采取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主動積極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
生:用嘴吹一吹。
生:用兩只碗揚一揚。
生:放在風扇下面扇。
生:放在涼水中冰一下。
生:放在冰箱里。
生:把水倒在大碗里。
生:蕩一蕩。
生:為什么用這些方法就能使水涼得快?
生:我想知道哪種方法使水涼的更快些?
生:我想知道讓水盡快涼下來與什么有關系?
生:我想知道在實驗中怎樣判斷哪杯水涼的最快?
師:剛才大家提了許多問題,我想你們主要是想知道該怎樣才能使水涼的更快些,好盡快應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這節課我們就去研究這個問題吧。
(反思: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動機往往是對新事物、新問題的興趣或好奇心,如果學生對問題沒有多大的興趣,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求知欲,那么我們的一切探究活動就會落空,而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一定很感興趣,這樣學生主動尋求答案的積極性就很高漲。教師在課堂上做組織者、引導著,授人以漁,勝于授人以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