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心得是對自己勇敢堅毅、團隊協作和意志品質的綜合體現,具有較高的宣傳和教育價值。接下來是一些真實的培訓心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一
《尊嚴》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說理性文章。它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還沒有成為富翁前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正是因為他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尊嚴,并贏得了別人對他的尊重。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抓住三處描寫哈默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上,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課堂上,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們體會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貴品質,我采用了聯系上文對比體會的方式。我先請學生劃出描寫逃難人們的語句,這里包括外貌描寫及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只有一句,“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我引導學生仔細讀此刻引導學生練讀兩人的對話部分,最有助于體會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質,所以我讓學生之間互相練習。結果,孩子們體會的很深刻。故事中,這個年輕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由于,這的教學處理得當,后面的那句: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讓學生講述身邊有關“尊嚴”的實例時,他們卻有些牽強,講的不是很到位。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二
6月9日下午,在全教會議上,我和我班的32個孩子,在全校老師的注目下,上了一堂新教材探索課――《尊嚴》。
本著“緊扣‘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教師扎扎實實教,學生快快樂樂學”的四維目標,整堂課我力求體現語文課的本質:咬文嚼字、書聲瑯瑯,積累運用。
我覺得,這是一篇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感悟、理解,并從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讓學生在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在教學時,致力營造相應的氛圍,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學、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來感受哈默鮮明的人格魅力,明白其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這樣,學生不僅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能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我想,語文課就應該:努力做到切切實實讓學生準讀通,讀懂課文,掌握讀書方法,培養會讀書,愛讀書的習慣。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三
校園里,翠綠的香樟已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墻角的玉蘭花也爆米花似的綻放著。孩子們已褪去了冬日的寒裝,在泛著青綠的草地上撒著歡兒,他們肆意地笑著、跳著、跑著……是啊,這是孩子們的春天。
有人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確,孩子的心是一汪清泉,孩子的話是一縷春風,孩子的`笑容是春天里綻放的一朵最美的花。一旦走進課堂,我便走進了春天。在這里,我能聆聽到人間最坦率、最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
早晨第一節課,我們正在講第7課《尊嚴》,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輕逃難時,即使餓到極點也堅持先勞動再吃別人的救濟飯,他用言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的故事。講完后,孩子們長吁短嘆,無不對哈默的人格、尊嚴感到佩服。在孩子這樣的情緒中,我馬上板書了一句關于尊嚴的名言:廉者不食嗟來之食,志者不飲盜泉之水。學生不懂什么是“嗟來”的意思,我用實例演示給他們看,給他們做具體的講解,并告訴孩子們,做人就要有一點精神,要自尊、自愛、自強。正準備往下講時,一個叫“李宇橋”的孩子喊了出來:“鄭老師,你沒有尊嚴。”此話一出,全班鴉雀無聲,孩子們傻愣愣的注視著我,看我如何反映。眾目睽睽下,孩子大聲地說我“沒有尊嚴”,我一下子“蒙”了,還真覺得有失尊嚴。
我的心有些慌亂,臉也有些臊得熱,但我若無其事的問:“我怎么就沒有尊嚴啦?”李宇橋理直氣撞地說:“去年,有一次上課時,你餓了,找我討過包子吃,那就是嗟來之食。”“哈哈哈……”全班學生笑得前俯后仰,我被逗得笑彎了腰,好久,我才忍住笑,反駁道:“媽媽找兒子要食物吃,怎么能算嗟來之食?”那孩子驚奇的說:“可是,你不是我的媽媽呀?”“怎么不是?班里的男生都是我的兒子,女生都是我的女兒呀。”“你那么年輕,能生這么多?”“哪里,你們都是我最親愛的干兒子,干女兒呀。”“哦,哦。”聽到我如此辯白,孩子們臉上面露喜色,“哈哈哈”笑了,那開心的笑容就像墻角燦爛的玉蘭花兒。李宇橋也喜滋滋的說:“那就不算嗟來之食吧。”那個孩子終于罷口了,我也總算為自己撿了個面子。
這個課堂小插曲雖說把老師給“涮”了一把,但也不無收獲,他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嗟來之食”,什么叫“尊嚴”。課堂氣氛是活躍的,寬容的,孩子們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們率真的就像那《皇帝的新裝》里的小男孩。我被他們的快樂情緒所感染,被他們自由的思想所感動,我的心也燦爛起來,芬芳的就象那幽香的香樟。這是些多么可愛的孩子呀!也只有可愛的孩子,才會心無設防的說出那些話。這,就是童心,晶瑩剔透的,未被污染的童心。“童言無忌”,在孩子們的童言中,我多么幸福的沐浴在春天里,在這里,我滿心歡喜,忘卻了煩惱、忘卻了疲倦。
在這別樣的春天里,我聆聽到了孩子快樂的心。但愿我永遠生活在春天里。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四
《尊嚴》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抓住三處描寫哈默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上,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課堂上,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們體會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貴品質,我采用了聯系上文對比體會的方式。我先請學生劃出描寫逃難人們的語句,這里包括外貌描寫及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只有一句,“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我引導學生仔細讀此刻引導學生練讀兩人的對話部分,最有助于體會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質,所以我讓學生之間互相練習。結果,孩子們體會的很深刻。故事中,這個年輕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由于,這的教學處理得當,后面的那句: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讓學生講述身邊有關“尊嚴”的實例時,他們卻有些牽強,講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在總結全文時,我又講了一個《嗟來之食》的故事,這對理解“尊嚴”有益處。同時,我還把孟子的幾句名言寫在黑板上: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告訴學生,在惡勢力面前不低頭,在有錢人面前不低頭哈腰,在金錢面前不受誘惑……這都是“尊嚴”。這樣,加深對“尊嚴”的理解。我想,上課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課文為依托,把學生引到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淀。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五
《尊嚴》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拒絕白吃人家東西的一個故事。雖然是略讀課文,以學生自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為主,老師的指導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課文,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師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墨和杰克遜大叔的那段對話。學生首先談對這段話的體會。教師在學生談體會時,發現學生僅僅停留在體會這幾句話,教師和學生展開了對話:“看來哈墨這時并不是很餓。”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紛紛從前后找到一些語句來反駁老師:如前面的“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巧妙的引導讓學生能聯系全文來讀書,思考,加深了對哈墨自尊的體會。這時,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走近哈墨,體會他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但是這一步只停留在個別孩子的回答上,沒有給更多的孩子思考想象的時間。即使這樣,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也都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墨,讀出自己的體會,聲調不再像剛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語氣反而更顯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而是用自己的心去體會。
學完本課,讓學生閱讀《膝下有黃金》這是《讀者》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大學教授回憶小時侯繼母教他維護尊嚴的故事。學生聽了朗讀,都很受感動。在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關尊嚴的故事,名言等,學生收集了很多好的文章,詩歌等,學生的補充材料大大豐富了本課的資源,豐富了學生對尊嚴的體會。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六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尊嚴》教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尊嚴》這一課,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的中心句:“你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但他是個百分之百的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大多數學生很專注,但是我還是聽到了兩三名學生在說:“噫,肉麻!”“根本就不可能!”“對啊,哪有這么容易的事!”
我有些掃興,但我還是提起精神說:孩子們,誰也不能肯定未來是什么樣的,因為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才使我們向往,讓我們不斷地追求,這努力的過程本身就十分美好,這努力的結果最終會成就許多美好的理想!
我雖然說得很有激情,但我還是有些喪氣。因為學生總是進不了一種人性中最為美好的情景,也許現實生活中,情感的表現比較粗礪,所以對這種細膩情感的表達并不習慣;也許他們內心有所觸動,但習慣上還是拒絕了這樣的表達方式。現實生活中的情景總與我們所期待的有所距離吧,但課堂就應該成為美好理想的發源地。我總是在試著寬容我的學生,總是希望在我帶他們學習的這些時間里,能真切地擁有最為珍貴的幾個記憶,或者現在并沒有感覺,也許他們將來有一天回憶起來特別的感動。而事實上,這種純粹的令人心動的情感交流,與學業學習是一樣地重要。
記得開學初,我向學生詢問一名沒來上課的孩子是什么原因?一些學生說:他生病了,住醫院。接下來就有學生說“他要死了!”“他要上天堂了!”教室里居然傳來幾陣嘻嘻的竊笑聲。我很生氣,說:“當一名同學沒有來的時候,全班同學都應該關心他,問他為什么沒來,需要什么幫助。因為班上的每一名同學都是你的朋友,關心別人、同情別人是一種最基本的道德!”我不否認學生當初說的也許有開玩笑的意思,也許不是惡意,但是,拿別人的病痛開玩笑,是絕不能棄之不管的。
因為,教師的使命,不僅在于讓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背誦了多少課文、解答了多少數學題,也不僅在于讓學生懂得了多少規則,拾起地上一張廢紙、愛護了一棵小樹,更重要的是在于知識和規范行為背后的東西,那就是他的同情心、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創造力,是他的心智的覺醒、智慧的生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校的教育,首先是一個人的心靈觸動另一個人的心靈的工作。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七
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面,還是情感態度方面,都是學習語文的好材料。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學生自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為主,加上老師巧妙的指導,學生較好地讀懂了課文,體會到了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我在教學設計中力圖讓學生潛心讀書,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通過揣摩、品味描寫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感受人物思想品質,懂得什么是尊嚴,進而與人物從情感上產生共鳴。
具體說,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線索清晰,重點突出。
在這節課中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尊嚴”展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年輕人是在什么情況下講尊嚴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的,杰克遜大叔又是怎樣尊重他人尊嚴的。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課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一線索,圍繞杰克遜大叔為什么說哈默有尊嚴這個問題,讓學生在書中畫一畫相關的語句,并讀出自己的感悟。這個問題的設計,既指向文章內容,又指向對文章中心的感悟,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比較大。在教學中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重點,教學時間保證重點,教學環節圍繞重點,教學效果落實重點。
2、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師生與文本的距離。
語文學習要關注過程與方法,這個過程,主要是主體積極參與,加強體驗的過程。教學中,我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感受,注意把靜態的文字通過朗讀、交流、探討變成孩子們頭腦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場景,生動畫面,以此去感染學生。在課堂上創設了多個對話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讀書體驗。例如:如果這個年輕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學生在感受的同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紛紛進入了角色,并毫無保留地坦露心聲,師生、文本與作者的情感便融為一體了。
在讀課文時,先自主讀書整體感悟了解課文,再指導學生有層次地去讀人物對話,讀出當時當地的那種感受,讀出自己的體會,直到讀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讀,將自己置身于文本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讓理性的語言伴隨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中。整個過程,在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的同時積累了語言,積淀了情感。
當然,這節課也有遺憾不足之處:
1、課堂上,教師很重視文章內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視了情感的深度體驗,讓我感覺課上得比較“飄逸”,沒有“讀”到孩子的心靈深處。
2、這節課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成為了一個空白,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留給我們的空間,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更能有助于體會人物形象。
尊嚴教學心得體會篇八
《尊嚴》教學反思本文題目叫《尊嚴》,是篇教育性很強的文章。講了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目的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
這個故事,給不同年齡的人帶來不同的思考。對于10歲的孩子,他們的感受就是不能吃別人施舍的食物,吃靠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食物就是尊嚴。學生概括為一句話“不能不勞而獲”。這句話說得很恰當,他們的感悟,也就僅僅停留在“不勞而獲”這個詞上。什么叫有“尊嚴”?也許,只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才會慢慢領悟。
這節課,體會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句子作用是個重點。我采用了聯系上文對比體會的方式。先讓學生劃出外貌描寫及動作描寫的句子。“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仔細讀這句,然后提問:你從中讀出了什么。學生們說,他們很累很餓,哈默好久沒有吃到東西了,快要餓死……從哪些語句,你看出來他們急需食物?孩子們立即找到了接下來一連串的動作描寫。這里,自然引出了課后第三道思考題,“找出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體會體會”。我順勢引導,你體會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把人物的感情自然體會出來了,這樣寫作的好處也領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