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5.9母親節祝福語簡短一
42. 母親的白發,是我的牽掛,母親的健康,是我的思念,母親的快樂,是我的期盼,母親節到,愿母親健康,快樂常伴,開心幸福。
43. 希望一個微笑可以舒展您額上的皺紋,一個眼神能染黑您頭上的白發,一句祝福能溫暖您滄桑的心靈;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我愛你!
44. 喝水不忘挖井人,涌泉難報慈母恩。日日操勞為子女,一心一意為家庭。萬千辛苦自己扛,只愿子女都安康。媽媽,你是世界上最無私的人。母親節到了,祝您節日快樂!
45. 天下最偉大的愛,是發自母愛的愛。母親心是純潔的z,至高無上的每一個母親,都有一果肉最虔誠的愛心。隱藏著一種真摯的愛。
46. 您常在給我理解的注視,您常說快樂是孩子的禮物。所以今天,我送上一個笑,溫暖您的心。
47. 最動聽的話語,是母親的呼喚;最美麗的容顏,是母親的面容。當我們回到家,最想見的是母親。當我們遠離家,最惦念的是母親。當我們快樂時,最想分享的人是母親。當我們痛苦時,最愿傾訴的人是母親。母親節到了,愿全天下的母親健康快樂!
48. 今天是母親節:我親愛的媽媽,康乃馨代表我深深愛意和感激之情!我親愛的媽媽,送祝福送平安,我愛您!我們永遠永遠愛您!母親節快樂!
49. 道一句謝謝,不能表達我對你的感激之情;送一件禮物,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生命的給予,幸福的傳遞,唯有一生永銘記,媽媽,我愛你!
50. 母親的嘮叨是愛的表現,母親的叮囑是愛的累積,母親的付出是愛的充值,母親的奉獻是愛的接力。母愛傳承,大愛無疆。母親節到了,媽媽,您辛苦啦!
51. 母愛像火紅的太陽,母愛像黑夜里的油燈,母愛像冬天里的毛衣,母愛更像山間的溪水,一點一滴的細流匯成潺潺的溪流,一點一滴的關懷匯成濃濃的母愛。母愛的光輝將我籠罩,母親節到了,愿我的母親永遠幸福,快樂。
52. 母子的感情,是完全純粹而美麗的感情,它沒有任何的私念。對孩子來說,母親就是上帝。對母親來說,孩子就是一切。今天是母親節,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53. 取幾棵歡樂,拿幾塊好運,兌一點平安,為您烹制快樂大餐;用幾兩愉悅,挑幾錢吉祥,勾一點健康,為您釀制幸福美酒。母親節,愿您開心!
54. 是媽媽,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勇氣,給了我們力量,給了我們美麗而聰慧的心靈。讓我們將這一切銘刻在心,祝親愛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55. 平時沒說的,今天可以說;平時沒做的,今天可以做。別讓孝順變得沉默,別把思念一直耽擱,愛她你就別藏著掖著裝淡漠。母親節將到,把祝福送給媽媽吧!
56. 工作再忙也回去看看她吧,距離再遠也打個電話問候吧,她的白發是你成長的證明,她的皺紋是你牽掛的記憶。母親節到了,把祝福送給你的母親。
57. 走遍千山萬水,看過潮起潮落,歷經風吹雨打,嘗盡酸甜苦辣,始終覺得您的懷抱最溫暖!不論我走多遠,心中永遠眷戀。祝媽媽母親節快樂!
58. 母親,我是小草您是晨露,您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母親,我是小船您是港灣,您用健壯的臂膀擁抱我。母親是世界上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母親,節日快樂!
59. 母親節,送祝福,愿快樂化作微風,包圍著母親,愿幸福化作空氣,伴隨著母親,愿開心化作祝福,常伴著母親,祝母親開心快樂幸福常相伴。
60. 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不求回報的情感!母愛,也是世界上最平凡,最瑣碎樸實無華的情感!母親節,祝福敬愛的母親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精選5.9母親節祝福語簡短二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注釋:
舍:住處。
嬉:游戲。
所以:用來。
處:安頓。
復:再,又。
是:這。
焉:在那里。
原文翻譯: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后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回答問題:
1.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孟”指的是( ),名叫( )。
a.孟子 孟獲
b.孟子 孟軻
c.孟獲 孟軻
2.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孔”指的是( ),名叫( )。
a.孔子 孔穎達
b.姓孔的人的兒子 孔丘
c.孔子 孔丘
3.對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下列哪個詞語的表述最恰當? ( )
a.事不過三
b.知錯就改
c.擇鄰而居
d.知子莫如母
4.孟子總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a.城外公墓旁 學堂旁 市場旁
b.城外公墓旁 市場旁 學堂旁
c.市場旁 學堂旁 城外公墓胖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其舍近墓 (2)遂遷居市旁
6.孟母三次帶子離開的原因是什么?
7.翻譯句子:此非吾所以處子也。
參考答案:
1.b
2.b
3.c
4.b
5.靠近、于是
6.這個地方不適合教育孩子。
7.孩子的教育應重視環境的選擇;環境對人很重要;近朱則赤,近墨則黑。
精選5.9母親節祝福語簡短三
1.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孟”指的是( ),名叫( )。
a.孟子 孟獲
b.孟子 孟軻
c.孟獲 孟軻
2.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孔”指的是( ),名叫( )。
a.孔子 孔穎達
b.姓孔的人的兒子 孔丘
c.孔子 孔丘
3.對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下列哪個詞語的表述最恰當? ( )
a.事不過三
b.知錯就改
c.擇鄰而居
d.知子莫如母
4.孟子總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a.城外公墓旁 學堂旁 市場旁
b.城外公墓旁 市場旁 學堂旁
c.市場旁 學堂旁 城外公墓胖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其舍近墓 (2)遂遷居市旁
6.孟母三次帶子離開的原因是什么?
7.翻譯句子:此非吾所以處子也。
精選5.9母親節祝福語簡短四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落花生》是許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樸實的風格著稱。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學生讀懂和理解,所以在選入課文時做了“翻譯式”的改動。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見功夫,所謂“無技巧”,修改后更是顯得簡單平易,學生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會有什么困難。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強,主要部分是以“實錄”的對話形式出現,主要通過父親對花生的談論,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如何在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挖掘這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是這課教學首先應考慮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一單元在要求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領會作者所受到的啟示”的基礎上,以“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為訓練重點。考慮到初升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本課設計力求引導學生提出真問題,并教給方法幫助其解決問題,以此品析關鍵詞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以及行文的好處、妙處,使學生真學、真想、真收獲、真提高。對談及做人的兩句話,為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同時體現一二課時的特點,本課設計將其放在第二課時解決。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讀準輕聲詞、多音字,理解生詞。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話部分。
3.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質疑、解疑,從而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
4.理解父親談論花生的話,領悟父親是通過談花生,希望我們做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準備
1.根據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
2.布置學生預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詞;查資料了解花生果實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著希望。
2.猜謎語(花生)。介紹花生,了解為什么叫“落花生”。
3.這還是許地山的筆名。介紹許地山。對這筆名有疑問么?
4.引出許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書課題。進入課文學習。
(二)檢查預習。
1.回顧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詞。
2.讀兩組詞語:1、多音字;2、輕聲詞(本課出現較多)。正音。
3.讀一個句子:“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后園的茅亭里過這個節。”考察“后園”、“茅亭”的讀音、含義;檢驗是否掌握輕聲的讀法(吩咐),是否能讀通本文中較長的句子。
(三)初讀,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多音字、輕聲詞,讀通句子,同時思考: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讀,品詞析句,領會道理。
1.默讀課文,就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質疑,做標記,把想法簡單寫在空白處。
2.自由質疑。簡單的隨機解決,較難、有探究價值的,整理歸納于黑板上。
預設:
(1)收獲后為何用“居然”?
(2)父親來為什么說“實在很難得”?
(3)為什么父親說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貴”?
……
引導學生就父親談論花生的話發現問題,并作為重點問題留待解決。
4.合作解疑。提示: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其他資料;大膽猜想。問題較多時,重點問題必答,其他問題可選擇討論。
5.全班交流。
預設:
(1)居然?空地、荒著,年幼的我們,種出花生實屬意外驚喜,同時也顯出花生的生命力強。指導朗讀。
(2)很難得?父親忙于公務。指導朗讀。來不是為吃花生。為下文埋下伏筆。
(3)最可貴?──是說什么可貴?為什么“最可貴”?最,有比較。和之前我們兄妹說的比:有諸多好處,卻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實,供人挖掘收獲。點出“借物喻人”。明白父親前來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
此外,結合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簡略處不簡單,樸實處卻深刻。
這一環節放得開,實際形散神不散,重點仍在理解父親的話,同時又使學生學得活、學得真。
(五)存疑,結課。
父親說“你們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我”到底有沒有理解父親的話?又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下節課再學習。
第二課時(簡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含義,懂得不能只講體面,而要對他人、對社會有用。
2.了解“落花生”筆名的含義,對許地山用生命踐行理想感到欽佩。
3.能將自己從身邊事物受到的啟示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4.能規范、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讓學生討論,說真話,講理由。
教師可做類似小結: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沒有,可取么?
──不可取。過渡:我們來看看少年許地山是怎么理解父親的這句話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體面”什么意思?講體面有錯么?只講體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樣就是有用?舉例。
(三)了解父親的話對許地山的影響
結合課文結尾及許地山生平,明白許地山為何以“落花生”為筆名以及這筆名對他做人的影響。產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寫字。
觀察“吩、咐”及“榨、榴”,指導書寫。學生自己觀察仿寫其它字。
(五)課后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