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一
1、學會排隊,懂得遵守排隊的規則。
2、學習運用團圓、搓捏等方法,表現蘿卜的主要特征。
3、體驗集體排隊的快樂。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1、兔子卡片1張;胡蘿卜人手1個。
2、橡皮泥若干、綠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2、觀看課件(一堆蘿卜)看草地上有什么?蘿卜堆成了一座小山,我們說一堆蘿卜。兔寶寶們摸摸肚子餓不餓?快來拿個蘿卜吃吃吧!
小結:是的先來的排前面,后來的排后面,一個跟一個,不推也不擠。
三、學習排隊1、分男女兩隊吃蘿卜:肚子好餓呀!想吃蘿卜嗎?那這一次我們排著隊來拿蘿卜好嗎?記得怎樣排隊嗎?(排隊要求)2、聽什么聲音?(錄音:哎呀我的蘿卜不見了)原來這蘿卜是老婆婆的,我們快把蘿卜送回去吧!記住要排隊哦!老婆婆說寶寶們真懂事,都學會了排隊。
2、教師示范制作,幼兒觀察并嘗試制作。
揉揉揉,揉揉揉,搓搓搓,搓成一根火腿腸,下面搓一搓,捏一捏,尖尖的小小的,變成一個小蘿卜。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哇,一會兒我們已經做了那么多的胡蘿卜,蘿卜真好吃,快來吃吧。
我個人認為,排隊是我們班大部分孩子都會的,只有“不插隊”“不推不擠”需要在第一環節強調一下。重點在通過對比,體驗排隊的方便,從而自覺主動愿意排隊,所以我選用了大量圖片,讓孩子觀看、聯想、體驗。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二
1、通過游戲讓幼兒理解和感受集體活動中秩序的重要性。
2、掌握排隊的要點:不插隊、不擁擠、有間距,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1、游戲“分動物卡片”所用的相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動物卡片;盒子且瓶口比卡片略大)。2、小動物教具。3、排隊幻燈片。
1、游戲:分動物卡片,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1)出示盒子: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很多動物寶寶,它們聽說我們小朋友要去春游,它們也想去,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帶它們去嗎?想帶它們去的小朋友就趕快來拿一張動物卡片吧。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朋友都沒有拿到拿到動物卡片?
3)鼓勵幼兒說出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經驗,歸納好辦法。達成共識:排好隊一個一個過來拿動物卡片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排隊時不要擁擠。
2、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
1)出示排隊幻燈片: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要排隊?
2)教師小結:是的,上廁所、喝水時要先來的排前面,后來的排后面,一個跟一個,不推也不擠。
3)平時,你還看見哪些地方,人們都是有秩序地工作的?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和父母外出時排隊的經驗,例如乘汽車、到銀行取錢、超市結算,去麥當老用餐的時候等。(并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
3、游戲:小動物排隊上滑梯
1)師:今天,許多小動物朋友也來到我們的幼兒園玩滑滑梯呢,請幾位幼兒先來幫它們一個一個排好隊。
小結:排隊要一個跟好一個排整齊。
2)師:小動物排好隊要上滑梯了,可這時又來了一只小老虎,小老虎應該排在哪里?小老虎說她要排在小熊的前面,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鼓勵幼兒說出排隊要點之一:不插隊。
小結:排隊時不能插隊,要講究先來后到,先來的排在前面,后來的排在后面。
3)師:小猴子擠在小鴨子旁邊,好不好?請個別幼兒操作,幫桌子上上的小動物排隊。
4)教師小結:排隊時要一個跟著一個排,不能擠在一起。
4、鞏固排隊的要點。
1)師:如果不遵守秩序不排隊會出現什么后果?排隊擁擠會怎么樣?
2)鞏固排隊的要點:不插隊、不擁擠、有間距,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5、欣賞兒歌《排排隊》:老師把我們剛才討論的有關排隊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附兒歌“小朋友,排排隊。你在前、我在后,一個跟著一個排。你不推、我不擠,整整齊齊排好隊,大家都說我真乖。”
6、帶動物去春游
請幼兒排隊來取動物卡片,鞏固排隊的好習慣。
7、延伸活動:
制作并張貼排隊提示牌。幼兒制作排隊提示牌,并張貼在幼兒園里相應的地方。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三
本學期我們班來了很多新生,經過一個多月的常規培養,基本上大部分幼兒有了排隊意識,但是通過日常觀察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在排隊喝水、洗手、入廁、取放玩具的過程中,都有搶排、隨意插隊、推拉同伴的現象,使得班級常規有點混亂。由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排隊的重要性,學會排隊的基本方法,讓幼兒自覺遵守排隊規則,養成排隊的良好習慣。
1、知道排隊是一種文明行為,鞏固排隊的方法
2、感知集體生活中排隊的重要性。
教師講述故事《不聽話的小雁》,導入主題。
提問:
(1)小雁為什么會受傷?
(2)媽媽對小雁說了什么話?
教師小結:大雁飛行時排隊很重要,誰都不能掉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擠不搶不吵鬧。
1、游戲:《大雁排隊向南飛》游戲規則:教師扮大雁媽媽,帶領部分幼兒跟著雁媽媽排成"一"字形隊伍飛行。之后又換一部分幼兒進行游戲。
2、游戲:《搬家》
1、教師出示“自覺排隊日”圖片,請幼兒觀察讓幼兒說一說標志像什么?教師結合圖片講解標志的含義,讓幼兒排隊時要像11的順序排號。
2、教師請幼兒討論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做哪些事情需要排隊?
3、讓幼兒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情需要排隊?
教師總結:自覺排隊是一種文明的行為,我們小朋友要從小養成主動排隊的好習慣。
在地面上粘貼乘坐地鐵的標志,請幼兒排隊上地鐵
附:自編故事《不聽話的小雁》
秋天來到了,小雁媽媽要帶著小雁和大家一起飛回南方的家。臨行前媽媽對小雁說:"孩子,明天一大早,我們就要和大家一起排隊飛回南方的家,飛行時會很辛苦,你要緊緊地跟在媽媽的身后,聽從頭領的指揮,千萬不要掉隊,也不能貪玩,不然會很危險的。小雁點了點頭,小雁媽媽這才放心地去睡覺。
第二天早上,小雁和媽媽一起排隊跟著頭領在天上飛行,小雁第一次和大家一起飛行,感到很稀奇,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和旁邊的伙伴瘋鬧,早把媽媽的話忘在了腦后。
這時有一只漂亮的小蝴蝶飛了過來,小雁就離開了媽媽和大家,正當小雁玩得高興的時候,一只兇猛的老鷹向它飛了過來,大雁嚇得大喊救命,幸虧小雁媽媽和同伴們聽到了呼救聲及時趕到,救下了小雁。
小雁得救了,它慚愧地低下頭,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以后一定聽您的話,好好排隊,再也不貪玩了,謝謝你和大家救了我。"雁媽媽摸摸小雁的頭,對它說:"孩子,記住媽媽的話,飛行時一定要排隊,聽從指揮,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四
中班幼兒處于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但由于自控能力弱,這個時期的幼兒還不太容易遵守規則。在觀察中我們發現,中班幼兒排隊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有的插隊,有的乘機推擠同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未體驗到排隊的好處以及不排隊的后果是主要原因。因此,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至關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我從故事情境切入,針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來設計討論點。在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張貼小標記,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同時,和幼兒討論怎樣糾正一些排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并設計“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將排隊規則的養成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1.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認同并能遵守排隊規則。
2.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解決排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的方法。
3.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
1.“寶寶去春游”情境幻燈四張。
2.排隊的小標記若干。
3.生活場景幻燈:超市付款、上下樓梯、玩滑梯、上公共汽車、插隊、掉隊等。
一、導入活動。
師:春天到了。看,小托班的`寶寶們去兒童樂園春游了。
二、觀察圖片,了解排隊的好處。
1.情景一:寶寶們在馬路上亂糟糟地奔跑。
師:怎樣才能安全地去兒童樂園呢?
小結:原來排隊可以避免發生一些危險。
2.情景二:搶票。
師:要怎樣做才能很快地拿到門票?
幼兒示范排隊。
小結:原來排隊可以讓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
3.情景三:寶寶們擠在兒童樂園門口。
師:我們一起來告訴寶寶們,要怎樣進去呢?
小結:原來排隊能讓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大家很容易就通過。
三、給活動室中需要排隊的地方貼標記。
師:在我們的活動室里,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排隊,請你找找需要排隊的地方,把這些小標記貼上去。
1.幼兒自主張貼排隊標記。
2.幼兒相互介紹:你把標記貼在哪里?為什么?
四、觀察討論插隊、掉隊的現象。
1.出示圖片:這些寶寶們也排隊了,可是為什么發生糾紛呢?
2.討論:別人插隊怎么辦?
怎樣才能不掉隊?
五、拓展經驗,了解生活中的排隊規則。
師:在我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排隊呢?
1.超市結賬(排隊是先來的人排前面,后到的人排后面,不爭搶、不插隊)
2.上下樓梯(靠著右側走)
3.晃晃橋(同一個方向排隊,依次玩)
4.公共汽車(先下后上)
5.電梯(先出后進)
……
六、宣布“寶寶去春游”的故事結尾。
師:排隊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剛剛你們討論的話,小托班的寶寶們也記住了。春游回來的路上他們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靠著右側走,可安全、可神氣了。
七、出示圖表,啟動“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比賽。
八、游戲:去兒童樂園,鞏固排隊規則。
將“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比賽滲透到一日活動中,以強化幼兒遵守排隊規則的意識。
本次活動的靈感來自于《幼兒教育》(2015年3月)上的一個方案設計《八只小熊去春游》。但考慮到中班幼兒對排隊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驗,也為了使活動更具可操作性,我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該方案進行了相應地補充與調整。
為了考察活動效果,我在平行班進行了一次試教。首先利用故事情境引導幼兒認識排隊的好處,然后請幼兒在本班活動室找尋需要排隊的地方并貼上標記,再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認識人們生活中是如何排隊的,最后啟動“排排隊,我最棒”的擂臺賽。但課題組老師們聽課后認為:排隊是幼兒的已有經驗,教師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強調排隊,而生活中真正頻繁出現的問題――插隊、掉隊,在活動中卻沒有得到體現和重視。
于是在第二次實施活動時,我對各環節作了一些調整:在認識了排隊的作用后,和孩子們一起觀察插隊和掉隊的場景圖,請幼兒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活動結束時,增加了小游戲“去兒童樂園”,使排隊這一文明習慣在幼兒的行動中得到鞏固和強化。
經過這樣的調整,活動的設計思路更加清晰,內容也更加豐富和完善:首先,讓孩子們明白為什么要排隊;其次,針對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和解決和糾正;最后,把排隊延伸幼兒的社會生活之中。孩子們在觀察、討論、游戲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真切感受和體驗排隊帶來的方便和快樂,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認同并遵守這一規則。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五
1、教幼兒學習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三個物體。
2、使幼兒學會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
教具:大小中圖片若干(烏龜、公雞),小紅旗兩面,黑板一塊、大頭針。
學具:幼兒操作材料(大小中圖片人手兩份)、作業紙、膠棒。
(1)認識大小不同的小動物
教師模仿烏龜哭的聲音,提問:誰在哭呀?出示圖片烏龜。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只烏龜?(三只)這三只烏龜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有的烏龜大,有的烏龜小,并用身體動作來表示烏龜的大小。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片的名稱:最大的烏龜、大烏龜、小烏龜。
(2)按順序給烏龜排隊
出示小紅旗,然后幼兒講述紅旗的意思(表示起點)
師:請小朋友給這三只烏龜排隊,想想怎樣排才整齊?排完后,請小朋友一起說一說順序(最大的、大的、小的)
師:他們排得像不像下樓梯啊?烏龜越來越小了。還可以怎樣排?(小的、大的、最大的)這樣排像上樓梯了!烏龜越來越大了。
教師模仿公雞的叫聲,提問:誰的聲音?(公雞)公雞也想去參加森林音樂會,我們幫幫公雞好嗎?教師引導幼兒給公雞排隊,師:他排得對嗎?我們一起來念念順序吧!
師:還有好多動物需要小朋友的幫忙,呆會兒小朋友就給盤子里的小動物排排隊,排好后請你說一說規律,再看看像不像上樓梯或下樓梯,然后把它粘到作業紙上。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剛才小朋友很認真地給小動物們排好了隊,他們要謝謝你們,說你們很棒啊!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六
1、 感知汽車的大小的不同,認識大小標記。
2、 能按一定的順序將汽車排序。
3、 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操作游戲的快樂。
1、配套ppt。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1、觀看汽車王國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歡迎小朋友來到汽車王國,今天是國王的生日,你們愿意為他一起慶祝嗎?”“小精靈帶著我們一起去見國王,我們會經過三個停車場,必須完成3個任務才能見到國王。”
2、觀看ppt,進入第一個停車場
出示三輛小汽車,引導幼兒按汽車大小排序。
(1)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停車場有幾輛小汽車,?”“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手口一致點數。)
(2)出示大小標記,重點理解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
師:“小精靈有一個要求,請小朋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將汽車排好,大的汽車排在小紅旗的后面。”幼兒操作。
(3)進入第二個停車場,教師交代要求,幼兒自己操作,將汽車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
師:“小朋友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第二個任務是:小精靈請小朋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最小的排在小紅旗的后面。”幼兒操作。
(4)進入第三個停車場,請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汽車排好。
師:“這個停車場有點特別,小精靈希望小朋友也來幫按照一定的順序幫汽車排排隊。”(幼兒自由發揮操作)
3、 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真能干,我們已經完成了小精靈布置的任務了,現在就跟著小精靈一起去為國王慶祝生日、一起去吃蛋糕吧!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七
1、學會排隊等候、不吵鬧不擁擠、不插隊。
2、初步養成禮讓、排隊等候的好習慣。
ppt圖片《排隊》
一、開始部分 隨音樂做動作——提高幼兒精神。
二、基本部分
1、觀看圖片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圖片上的人們在剛什么呢?(排隊)
2、 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培養幼兒思考、講述的能力,感悟排隊是講文明禮儀的良好品德。
(1)在幼兒園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隊?你是怎樣做的?
(2)在外面你還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排隊?大人們都是怎樣排隊的?
(3)遇到特殊情況是應該怎樣做?(舉例:醫院、廁所)
3、 看掛圖——感知禮儀
(1)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請兩名幼兒領讀(老師評價)
(3)幼兒理解內容(老師評價)
三、結束部分 小結:鼓勵孩子以后無論在園里和外面,都要堅持做一個講文明禮儀、守秩序的人。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八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排一排的感知活動,學習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物體排列的順序。
3、能積極參與活動,對排序活動感興趣。
教具:
1、2張背景圖:一張豐收的果園,一張水果店;
2、2組3個大小不同的蘋果,操作底板;
3、《去郊游》的音樂,錄音機;
4、水果若干。
學具:
1、每人一份3個大小不同的蘋果,操作底板;
2、3個大小不同的梨子、桔子、石榴、香蕉各5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秋天來了,水果大豐收,讓我們坐上車,一起去果園看看吧。
2、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果園。
二、學習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
1、看看說說,引導幼兒觀察并比較大小。
(1)提問:這是什么水果?數一數有幾個蘋果呢?
(2)這些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個最大?哪一個最小?
(3)請三位小朋友上臺來分別摘一個蘋果,讓幼兒說出誰摘的小蘋果,誰摘的大蘋果,誰摘的最大的蘋果。
2、學習將3個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排序。
(2)請幼兒先比較出大小,再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
(3)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排序的規則:小的——大的——最大的。
3、練習將3個蘋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
(1)按從大到小地排序。
(2)請小朋友嘗試從大到小排蘋果。
(3)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排序的規則:大的——小的——最小的。
三、操作鞏固,加深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方式的理解。
2、幼兒操作活動,進一步掌握有規律的排序方法,教師適當指導。
3、評價幼兒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
四、快樂水果宴師:水果店的叔叔阿姨非常感謝小朋友的幫助,他們準備了香甜的水果,讓我們一起去品嘗吧。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篇九
1.學習將兩種實物進行a——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講述排列的規律。
2.初步嘗試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有規律地排序,喜歡排序活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個幼兒一份動物圖片學具。
1.在教師的引導下,復習a——b方式的排序規律,為動物排隊。
(1)出示圖,教師:蝴蝶和蜜蜂出來排隊了,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是怎么排隊的?
(引導幼兒說出誰站在前面,誰站后面的a―b的排序規律)
(2)師:誰能來接著排啊?
(幼兒操作)
2.學習a——或aa——b排序的規律為動物對應排隊。
(1)(出示a——a——形式排序)讓幼兒感知并發現規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排序的規律。
師:誰排在前面,有幾只?誰排在后面,又有幾只呢?它后面是誰啊,有幾只?
(2)與a——b對齊排,并引導幼兒比較
(點數1,2)
(3)讓幼兒接著排
3.啟發幼兒想出另一種排序方式。
(1)(請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來操作)
師:小蝴蝶和小蜜蜂還想用一種新的方法排隊,誰來幫幫它們啊,還能怎么排呢?
(2)教師小結,并引導幼兒與aa——b的規律比較。
教師:大家看看現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讓幼兒發現并說出規律)
(3)請幼兒接著排。
4.幼兒操作學具,教師指導。
5.活動結束,教師小結。
教師:大家看看現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讓幼兒發現并說出規律)
(3)請幼兒接著排。
4.幼兒操作學具,教師指導。
5.活動結束,教師小結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