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奶奶的眼神奶奶的眼神篇一
前不久,奶奶打電話讓我這個星期天從高郵趕回去看她,說想我了,并且早已準備好許多菜。在奶奶和媽媽的“兩面夾擊”下,我很不情愿地答應了。
其實我是極不愿意回去的,而且就在媽媽送我上車時,我仍用抱怨的眼神看著她,并一把奪過她手中的行李。
在手上,我不停地想著那早已泡湯的周末計劃,不知不覺睡了過去。醒來,車外已下起綿綿細雨,天色也暗淡了許多。借著車內微弱的燈光,我望著車外那再也熟悉不過而已漸漸淡忘了的土地,那小時候被我和伙伴視為“游樂場”的糧庫,那童年時“探險”的一片片樹林小徑,那經常去欣賞的“生態園”小荷塘……雖說今年中秋剛去過,可再次看到這情景,心中仍有種失落,腦子里充滿了回憶。
終于下車了,我獨自一人穿行在黑暗中。突然間,我發現前面隱約走來一個聲影,她顯得很瘦弱,但腳步卻邁得很快。借助身旁昏暗的路燈,我發現竟是奶奶,我趕緊跑上去,對她說:“奶奶,你怎么來了,天這么冷,不在家待著干嘛?”奶奶一邊把傘遞給我,一邊說:“給你拿把傘過來,你感冒了,不能淋這個涼雨。”我聽了一怔,奶奶是怎么知道我感冒的?我準備撐開雨傘,可就在那一瞬間,我發現奶奶直打哆嗦。于是我說:“還是你自己打吧,我沒事,只是小感冒而已。”誰料天公不作美,突然刮來一陣寒風,我那不爭氣的嗓子也跟著“湊熱鬧”,“咳…咳…”兩聲被奶奶聽見。“不要犟了,快打起來,凍到不得了。”語氣雖然強硬,但一股暖流卻涌上我的心頭。
終于,一束光射入我的眼簾——到家了。我用力推開那早已脫漆的舊大門,里面仍是那潮濕的地面和已經泛黃的石膏墻壁,就是這樣的世界,自己和爺爺奶奶生活了十幾年,如同貼身的羊毛衫,不昂貴,可是卻有暖暖的依賴感。
奶奶的眼神奶奶的眼神篇二
奶奶陪伴著我長大,奶奶的眼神溫暖著我的心。
我小時候是個很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孩子。下河捉魚、上地偷紅薯這種對我來說猶如家常便飯的事兒,我已經不屑說了,我可是捅過馬蜂窩的熊孩子。記得小時候因為一件芝麻蒜皮的小事與一個同學吵了起來,我暴跳如雷之后,氣呼呼地打算離開,竟因一時想不開,一巴掌打向了他幼小的弟弟。那位受了不白之冤的小朋友,當時就哇的一聲哭叫著,回家告訴她奶奶。可熊孩子的心總是那么大。回家之后我便向可愛的電視奔去,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直到我的臉色陰暗的奶奶進屋,我才心頭一跳,知道大事不妙了,心里有鬼的我拔腿就想跑。可抬頭望到奶奶那失望而又憤怒的目光,我的腳像被膠水粘住了一樣,定在原地。奶奶的目光猶如細細的針,刺痛我那顆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心。我張嘴想解釋,可在那目光下,我根本無法開口,最終徒勞地低下了頭。而奶奶在那年夏天讓我知道了對錯,讓我這顆快要脫離正規的心重新安定下來,讓我血液里的暴躁分子不再那么活躍。
時光荏苒,現在的我已經成為了一名初三的學生。曾經眼里射出凌厲目光的奶奶也未能逃脫衰老的命運。奶奶的頭發白了,眼睛也如明珠蒙塵一般變得渾濁。每當我周末回家,奶奶的眼中便綻放出欣喜的光芒。歲月使奶奶的眼睛變得混濁,又使它綻放光芒。
愿時光忘卻我的奶奶,愿歲月還我那個眉眼凌厲的奶奶。可不管何時,奶奶的目光都溫暖著我。
奶奶的眼神奶奶的眼神篇三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當他們啰啰嗦嗦重復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時,請不要怪罪他們!因為你在成長而他們卻在變老,那就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的手一樣。
你聽!一個姑娘正在嚷嚷要回鄉下去看望爺爺奶奶,剛好又有時間,于是爸媽爽快地答應了。這個姑娘便是在下!我還提前打了電話告訴奶奶這個喜訊呢!從電話中都可以聽到奶奶那激動的心情。
回到鄉下,奶奶出門迎接。我十分吃驚,望著奶奶那已弱不禁風的身板,望著奶奶那已白發蒼蒼的雙鬢,再望著奶奶那已不利索的腿腳。我心中大聲吶喊:“奶奶你怎么了?你怎么變了?你為什么會老去?不,不要。我永遠也不要你變老。”可再看看奶奶那清澈的眸子,充滿了笑意,讓我無比慚愧。因為爸媽工作忙,又離得遠。奶奶呢?又喜歡獨居一處。大家已多久沒有探望奶奶了。哎!
至今我都記得,在離別時,奶奶結結巴巴對大家說的那句話:“就,就不可以……再留兩天嗎?”她越往后說聲音越小。只見她那無助的眼神,泛起了淚花,奶奶悄悄地用手背擦了擦眼角。只聽見爸爸柔和而又堅定地對奶奶說:“對不起,媽,大家工作還有事……”話還未說完,我看見奶奶的眼中閃過一縷失落,但是當她聽到下一句時,她的眼角露出光彩。“媽,不過多久,大家還來看您。”她喃喃自語似的:“好,好,還來,還來哦!”我心中一酸,十分不是滋味,哎,老人需要的是什么?不就是一絲關懷,一次關心,一聲問候嗎?孝是一種美德,多好的字眼,卻如此難做,“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感受親情,孝親敬老。大家被濃濃的愛包圍卻無所知,我習慣了被愛而不會愛人。讓大家呼喚心靈,感受親情,孝敬長者,從現在開始!聽成長的聲音,看歲月的痕跡,憶關愛的點滴,做真情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