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一
祖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倍杖f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后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后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边@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二
節氣教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通過對節氣文化的傳承和學習,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和尊重自然,珍惜生命,同時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節慶文化。在節氣教育中,我有很多收獲,接下來我會從多個方面展開交流。
二段:了解節氣文化
過去,我對于常年的節氣變化并沒有太多關注。但是通過節氣教育,我逐漸了解了每一個節氣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習俗。比如元宵節,冬至等,這些節氣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也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這也讓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更有眼界和思考。同時通過了解傳統節氣文化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加熱愛。
三段:尊重自然
在節氣教育過程中,我意識到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而自然也有自己的規律。加強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尊重生命,珍惜資源,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同時,截止目前,人類的一系列活動,如采伐森林、開采化學物質,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讓我驚心。這時我們要更加認識到自然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四段: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傳統節氣文化豐富多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氣文化里不僅有寓意深刻的祈福祝愿,還有些非常特別的活動。例如在清明節上排舞龍,端午節上吃粽子,看元宵燈等等,這些慶?;顒幼屛覀兡軌蚋惺艿絺鹘y文化的神韻,更讓年輕一代能夠更好地繼承和傳承這樣的傳統文化。
五段:反思
在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與掌握還不夠深入,對于環境保護意識與行動上,也需要不斷地完善與提高。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謹慎自己的行為,也同樣愿意把更多的優秀文化和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結論
通過這次的節氣教育,我更加深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的認識,也明確了自己的不足,并意識到自己具有的責任。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會繼續以與進一步壯大自己的節氣文化體系。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這分紛呈的“節氣教育”之中,為文化、為環保、也為自己的成長助力。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三
“小孫女,今天是22號了吧?”
“是呀,奶奶?!?/p>
“吆,明天霜降了嘛!”奶奶有點感嘆似地說。
“霜降?奶奶什么是霜降呀?”
“霜降呀,就是天氣冷到可能會下霜的時候啦!”
“哦……”我恍然大悟。
晚上,我準備睡覺的時候,忽然看見房門在晃來晃去,我很納悶,是誰在玩我的房門呀!我小心翼翼地走到門邊一看,我家的大門是關著的,這風是從哪兒來的呢?再仔細一找,原來是窗戶沒關,正想去關上時,一陣大風把窗簾掀得老高,嚇得我拔腿就跑,跑到奶奶房間說外面有鬼。奶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這世上哪有什么鬼呀!別自己嚇唬自己。走,我陪你看看去。”我跟著奶奶走到窗前,把窗簾啦起,只見外面風在怒吼,樹葉漫天飛舞,令人毛骨悚然。我想,也許是因為明天要“霜降”了,老天就先讓這冷風來預報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我的小鬧鐘響了,我慢慢睜開惺忪的眼睛。突然,我驚奇地發現,窗戶上蒙著一層霧氣。我趕緊穿上衣服,出門一看,遠處真的出現了茫茫的一片白,感覺一下子從秋天進入了冬天,冷得我打了一個寒顫,趕緊溜回房去加衣服。我本以為這一天都會陰森森、冷絲絲的,誰知到了七點多鐘,太陽就把它的光輝灑滿了大地,瓦藍瓦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站在陽光下,感到好暖和、好舒服呀!
我對奶奶說:“你真像諸葛亮一樣神啊!昨天才說‘霜降’,今天就真‘降霜’了,你比天氣預報還準呢!”奶奶笑著說:“那可不一定,這只不過是巧合罷了!”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四
星期五是冬至,我要跟著媽媽學習包餃子,學習了從擇菜、和面、到包餃子,包好吃到嘴里地過程。我圍上圍裙,戴上套袖,把小手洗干凈,準備工作做好了。
首先是和媽媽一起和面,先把面舀幾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點一點的灑在面上準備把面粉和成團。我是頭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團?!皨寢?,快來看看啊?我怎么就弄不會?”我都著急了,媽媽過來教我把面和好。媽媽真厲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凈凈的。
其次是擇菜,我和媽媽選擇的菜是白菜,先把白菜壞的菜葉摘掉,然后把白菜洗干凈,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白菜切好放到一邊。(切白菜時要撒些鹽,白菜就不會亂跑了、白菜里的水分就容易擠出,肉餡里就不會有太多的水了。
最后,我們把切好的白菜放到早就準備好的肉餡里,再把花生油、鹽、花椒粉、醬油、雞精等各種調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餡拌好。我端起來聞了聞,真香!
我和媽媽開始搟餃子皮,媽媽對我說:“搟餃子皮要左手拿著皮右手拿著搟面仗,右手使勁搟,左手要跟著轉,知道了嗎?”我在媽媽的指導下一個餃子皮搟好了(真難?)。下一步就是包餃子,我也是頭一次包,媽媽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餡放在皮里,再把餃子皮對折邊上捏上花邊,我好不容易包好了頭一個餃子,我很開心。
終于吃上香噴噴的餃子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可真香。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體會到了媽媽平時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媽媽。冬至吃餃子,奶奶說防止凍耳朵呢!你看餃子的形狀多像耳朵呀!媽媽說冬至要吃餃子,我問為什么冬至要吃水餃呢?媽媽說:“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北方人以吃餃子為最好的食物之一,所以吃餃子?!卑职终f冬至這一天白天會很短,夜晚會很長。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略自然界蘊含的智慧和美麗。而節氣美育教育正是將這些智慧和美麗融入到教育中,通過讓學生了解和體驗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以及相關的習俗和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美感和審美能力。這種教育方式的意義非凡,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自然,同時也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藝術修養。
第二段:認識節氣美育教育的價值和目標
節氣美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感知能力,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自然和文化的精髓。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每個節氣的含義和起源,并通過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形式進行創作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審美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他們將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欣賞和欣賞美的事物,并從中得到深層次的享受和啟發。
第三段:節氣美育教育的實施方法和效果
實施節氣美育教育的方法可以豐富多樣,比如,可以通過故事、詩歌等形式傳遞節氣的知識和文化,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除了能夠通過演出體驗到美的感受,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表演和創作能力。比如,在清明節這個節氣里,可以組織學生演出剪紙、作詩等活動,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起源和相關的風俗習慣,同時也讓他們通過文化創作來感受和表達節氣的意義和美感。
第四段:節氣美育教育的意義和影響
節氣美育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賞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節氣美育教育中,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創作和表演來傳遞所學的知識和文化,這就需要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這種合作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讓他們意識到一個團隊的力量和重要性。
第五段:結語
節氣美育教育是一種有意義且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感知自然和文化,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通過節氣美育教育,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之外了解世界,感受自然和文化的美好,并且以更深入的方式去體驗和表達這種美。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節氣美育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并為創造一個美麗和諧的社會做出貢獻。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六
今天是冬至節,我特別開心,爸爸、媽媽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做湯圓,享受冬至節的快樂。
首先我們把該用到的材料都放到桌子上,大家都把雙手洗得干干凈凈,然后開始興致勃勃地做湯圓了。媽媽嫻熟地和米粉了,只見媽媽把湯圓粉倒進盆子里,放少許的水用筷子攪拌了幾下,又加了點水,再進行攪拌。媽媽告訴我要注意每次放的水不要太多,如果水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就不好辦了。等水夠了,媽媽用手來回的揉,直到把米粉揉成一個大團,不粘手了才可以包了。
我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手心,雙掌合攏,然后夾著糯米團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著,我用左手托住粉團,再把右手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后將麻沙餡兒放進窩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里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開始時,我放的麻沙餡比較少,湯圓做得比較容易。爸爸給我出了個難題,他說:“麻沙餡兒越多越好吃,你能多包點嗎?”我想,這有什么難的,我努力想表現一下自己。可是,餡兒放多了,湯圓粉就不那么聽話了,搓著、搓著,湯團出現一條條小裂縫,黑黑的麻沙餡就暴漏出來。為了讓麻沙餡藏在中間,我又追加了米粉團,使勁地搓啊搓,最后做出的湯圓可以和雞蛋比大小了,大家看看我做的湯圓,都開心地笑了。
這時,鍋里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里,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我第一個沖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嘗出來,卻把舌頭給燙著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卑ィ娴姑?,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這次做湯圓既讓我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湯圓。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七
水氣凝結于世間萬物之上,便稱為霜。而它凝結的過程,便稱為降。對于這個節氣,我的記憶并不深刻??鋸堃稽c說,我幾乎從未意識到霜降這個節氣的存在。我只記得,在外婆與我一起的時光里,一年中總會有一天要被她喂上幾個柿子。
又是一年霜降,外婆依照往常的慣例,提回來一袋子的柿子。那些柿子上都敷著一層薄薄的白色晶體,毫無例外。外婆將袋子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動作輕柔得像是對待一件珍稀的瓷罐一樣,愣是怕不小心把它給跌了,砸出一個坑坑洼洼的角來。放好袋子后,外婆又拾起幾個柿子,擺在鐵盆中,在那些橙得發紅的柿子上面慢慢撒上一點鹽,又用可以稱作“涓涓細流”的自來水來清洗柿子。我覺得麻煩,又想快一點吃到柿子,便不耐煩地對外婆提議道:“外婆,您就不能把水流調大一些嗎,這么小的水,要多久才能把這鐵盆灌滿啊?!蓖馄胖皇遣[著眼笑了笑,并沒有依照我的說法調大水流,而是耐心地等待清水一點點漫上柿子。清澈的水舔舐著柿子的橙色表皮,將鹽粒一顆一顆地溶解,褪去雪白的霜。我盯著一點點上漲的水面,心中感到無比的急躁。我揪著自己的頭發,在小小的廚房間里走來走去。我不知道怎么了,一瞬間感到火到心頭,緊接著,便是落在瓷磚上的幾滴猩紅。
我第一次感到如此般的無措,連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比較好。我很茫然,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停止鼻血的涌出——這是我短短的人生中第一次流鼻血。實際上,在看到那幾滴血的時候,我的腦中便是一片空白,除了感受到一陣陣驚懼感不斷地襲卷大腦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感覺了。我像個呆子樣地被外婆拽來拽去,被拉到衛生間又被扯出來。等我反應過來時,我的鼻腔內已經被塞入兩團餐巾紙了。我靜靜地看著餐巾紙一點點被血染紅,又在紙張的某個地方停止,覺得無聊,便邁向廚房間。我打開門,然后低頭,才發覺地板上的血跡已經消失了。我又重新抬起頭,望向那鐵盆??粗慌枳拥柠}水,在水中沉沉浮浮的橙偏紅的柿子和外婆粗糙龜裂的手,心中感到了入秋以來的久違的平靜。
外婆將水中的柿子一個個撿起來,放在細細的清水之下沖洗著,用開裂的雙手摩挲著柿子帶著小小凸起的皮,再一個個小心地擺入盤中。潔白的瓷盤,不飾有一絲花紋,將柿子襯托的愈發飽滿、成熟??晌覅s沒有一絲胃口去品嘗這甜蜜的、屬于霜降的果實。父母從超市回來,買回來一盒子的柿餅。雖說那柿餅上打著一層厚厚的霜,看起來像撒上了糖霜一樣,十分誘人,可我還是不想吃任何柿子。無論是新鮮柿子,還是柿餅,都不想吃。我以為像外婆那樣和藹的、善解人意的人會原諒我這小小的任性,可結果卻大出我的意料。
“不行!”外婆皺起了眉頭,臉上縱橫交錯的深深的像溝壑一樣的皺紋隨著皺起的眉毛向上抬起著,顯得愈發決絕無情。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永遠是笑著的。無論是我打翻了花瓶,摔碎了杯子還是潑出去了開水,弄壞外公的字畫,外婆總是會笑瞇瞇地安慰我,悄聲說一聲“沒事的”,便處理我留下的爛攤子了。這次只是因為我不吃柿子的事,就生氣了,這的確不太符合外婆一貫的作風。我感到有些奇怪。但沒等我詢問外婆她生氣的原因,外婆便有些疲憊地揮了揮手,隨后揉了揉眉心?!俺粤税伞!蹦赣H發聲了。可我還是不想吃,于是頂撞起母親來:“為什么?為什偏要吃呢?”然后便大踏步地邁回了房間。
我豁然醒悟。原來外婆的堅持,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是維護民間民俗的一道防線。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八
驚蟄節氣作為春季的第三個節氣,寓意大地蘇醒,萬物復蘇。在這個時節中,許多學校都會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教育,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加深對驚蟄節氣的了解。通過參與驚蟄節氣活動,我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參與驚蟄節氣活動讓我更加關注大自然的變化。在活動中,我們觀察并記錄了植物發芽的情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看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奇跡。一顆顆小小的種子在土壤里發芽,然后慢慢長成幼苗,最終成長為高大的植物。這個過程讓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的偉大。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應該更關注和保護大自然,讓它得到更好的發展和生長。
其次,參與驚蟄節氣活動培養了我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我們在活動中進行了植物觀察和栽培。通過仔細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我學會了區分不同植物的特點和需求,培養了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同時,在栽培過程中,我們需要仔細操作,確保土壤濕潤、適度施肥等,這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細致耐心。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在活動中有用,還將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再次,通過參與驚蟄節氣活動,我了解到了一些關于驚蟄節氣的知識。在活動中,老師給我們講解了相關知識,如何根據天氣變化判斷是否已到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起源和傳統習俗等。這些知識讓我對節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我也了解到驚蟄節氣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俗,這增加了我對我國多樣文化的認識。
此外,參與驚蟄節氣活動讓我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動中,我們分組進行觀察和栽培,每個小組負責一片區域。這需要我們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團隊合作不僅加強了我們之間的交流,還提高了我們的協作能力和團結精神。我們共同為小組的植物提供足夠的陽光、水分和養分,讓它們能夠健康成長。這個過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參與驚蟄節氣活動讓我體會到教育的力量。通過活動,老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引導我們去親身體驗、思考和探索。他們給予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在活動中指導我們如何觀察、發現和學習。這種教育方式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我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同時,活動中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也讓我們記憶深刻,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
總之,參與驚蟄節氣活動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我更加關注并珍惜自然資源。通過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我提高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學習驚蟄節氣的相關知識,我豐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蘊。通過團隊合作,我提高了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教育的力量,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長的動力。這些體會將伴隨我成長,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九
第一段:引言介紹節氣美育教育的背景和意義(200字)
節氣美育教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把每個節氣與人的育成和養成緊密聯系起來,弘揚了民族文化,培養了人文素養。節氣美育教育以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節氣文化的內涵為基礎,將節氣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經過我多年的實踐探索和心靈感悟,我深感節氣美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下面我將結合自身體驗,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節氣美育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300字)
節氣美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在每個節氣到來之際,我們都會以文學、音樂、舞蹈等形式進行藝術欣賞和創作活動。學生們通過欣賞經典作品,感受到了美的力量,激發了他們不同形式的創造力,提高了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節氣美育教育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家國情懷。這些都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三段:節氣美育教育對學生學習態度和能力的影響(300字)
節氣美育教育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通過節氣文化的學習和體驗,學生們懂得了時序的變化和生活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他們的學習態度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轉變,從機械的填鴨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從追求成績的功利目標轉變為尋求知識的內在樂趣。此外,節氣美育教育還激發了學生們對跨學科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形成綜合性的學習思維方式,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四段:節氣美育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促進(200字)
節氣美育教育以自然、溫和、和諧的方式展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每個節氣到來之際,學生們會參與戶外活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放松身心,消除壓力,舒緩緊張的學習狀態。此外,節氣美育教育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寬容度和社交能力,通過合作和互助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第五段:總結節氣美育教育的意義和價值(200字)
節氣美育教育是一種獨特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方式,它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操、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通過節氣美育教育,學生們學會了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能力,促進了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推廣節氣美育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為培養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養的新一代貢獻力量。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十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1日,不知不覺間便迎來了冬至。這在潮汕地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月,也稱“小過年”。這個周末回來后,我與家人們共同度過了這個團圓又溫馨的節日。
周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見家人已經在為過冬至作準備了。我很好奇地湊到奶奶身邊,只見她正在細心地搓糯米丸——這是潮汕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吃過后便算添1歲。那盤子里盛著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紅白相間,雖然顯得得有些樸素,卻有一種原始般的單純與清淡。
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之情,也學著奶奶的手法搓了起來。奶奶見了只是笑,臉上爬滿的皺紋自然舒展開來:“好,好!會幫家里人了!”起初我沒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么好,但經過奶奶微笑的指點,手法漸漸熟練了,也搓得好了。一顆顆圓圓地糯米丸,安安靜靜地躺在盤中,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可愛。我不經意間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奶奶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絲慚愧,而這一刻又讓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這一天,我很早就起來了。睡眼朦朧的我走進廚房,卻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來是糯米丸甜湯正在鍋里咕嘟咕嘟地煮著呢!“啊,起來啦!等會兒來喝一碗甜湯。”慈祥的奶奶送來了清晨的第一聲問候?!班?,好。”我答應著,又湊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蘇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湯,甜湯已經被蘇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騰著、跳躍著,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欲。我的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過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湯便出鍋了。奶奶和藹地微笑著,為我端來了一碗甜湯:“來,嘗一嘗吧?!薄爸x謝奶奶!”說著,我便接過那碗湯,迫不及待地用湯勺舀起幾顆糯米丸,輕輕放進嘴里。一絲絲甜意隨即在嘴里蔓延開來。我輕輕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間溢滿口腔,彈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膩。再喝上幾口暖暖的甜湯,真是甜到心上去了。這時我才感悟到,其實吃在心里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對自己無盡的愛意。
冬至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融洽時刻。一碗樸素而清淡的甜湯,飽含著奶奶時濃濃的意情,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潤心扉。
節氣教育心得體會篇十一
昨日翻看日歷,忽然發現“今日霜降”,禁不住思緒翻滾,想起諸多往事。
在我的記憶里,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記住的就是霜降。因為從這一天起黃葉開始飄零,天氣越變越冷。古人謂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闭f霜降以后,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開始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這也說明,真正意義上的冬天是從這一天開始的。
對霜降的最早感覺是凄清寒涼。小時候,每天要起早拾糞,霜降之后腳常會凍得酸痛。傍晚,大人梨田種麥,地頭田角常是我去用鋤頭刨,然后撒上種子,夜幕降臨時,露水披在身上,明顯有霜凍的感覺。每年10月底,秋高氣爽,夜月高懸,空氣格外清涼,那時我和兄弟常常把正在曬的稻子壘起來,用稻草蓋住,然后在草垛邊搭個草棚看著,多少次半夜被凍醒。
稍大之后,我知道霜降是個重要節氣?!按河牦@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至今還能背誦。正是從背會這則農諺開始,了解了霜降,知道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后來讀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焙腿龂茇А堆喔栊小贰扒镲L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钡木渥樱由蠈W了一些天文知識,才真正明白為何在霜降這一天天氣越來越冷,露水會凝結成霜。
高中以后,我喜歡上了文學,常寄情風花雪月,舞文弄墨,因此記住了許多有關霜的詩詞。如南宋詩人呂本中《南歌子?旅思》中的“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标懹巍端隆分械摹翱莶菟ò?,寒窗月新影?!钡?,最喜愛蘇軾《浣西沙》中的“霜鬢不須催我老,杏花依舊駐君顏”和清代詩人葉舒崇《秋日雜感》中的“霜侵黃菊人俱瘦,露下紅闌夢亦寒”兩句,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世事滄桑的許多體驗。還有隋朝敗亡皇帝楊廣的那句“霜霰落兮山谷寒,木葉下兮丘壑殘?!蓖干渲S多無奈和凄涼。過去一直以為此君為帝喜歡縱情女色和山水,不應有許多愁緒,后來讀其生平,知道他也曾是一代梟雄,為千古少有的明君,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沉淪,竟至落得個死無葬身之所、遺臭千古的下場。我不喜歡這個人,但卻曾喜歡過他的詩,特別是其中的那份寂靜冰涼的感覺。
1993年秋,我在太康縣馬頭鎮實習,那時我窮困潦倒,飽嘗生活艱辛,又屢遭失戀之苦,心多悲凄。每到周末或放假之日,師生都走了,只有我一個人守著那片破落的校舍,寂寥難奈。每晚飯后,我從鎮上踏月歸來,獨坐院內,四野疏落空曠,惟以清風、霜月為伴,心境凄然,常以吟詩消愁。記得當時寫過不少詩詞,多未留存,只有一首小詩《無題》:“擊節邀月空低頭,千里霜葉千里愁。異鄉盡是斷腸枝,寒風理當度申州?!焙鸵皇自~《清平樂?仲秋》:“霜葉蕭蕭,夜清人起早,覺夢依稀憑窗眺,世間蔥蘢少。乍曾跋涉萬里,尋尋覓覓與誰?太平世里好嘆!皆如是東流水?!敝两袢阅苡浀茫棵孔x來心中還會漾起許多酸楚。
去年冬,車行至周口,有同事問我:“你還去故地重游嗎?”我說:“不去了,一切都過去了,還看它干什么?徒生煩惱爾!”其實,我心里卻很想去,不為重溫舊日生活,只想看望當年邀我喝酒的兄弟和曾在風雪之夜為我送被子的長者,想起他們,心中就會產生許多感激,這讓我倍感溫暖。多少年來,我一直生活在現實與過去之間,在直面人生和懷想感念中走出一個又一個困境,雖辛酸但卻益發堅毅。清代詩人史夔有詩云:“霜黃樹色暗,地白人影小?!痹谖铱磥?,這不純是寫景,還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情由境生,境由人處,其實人都是渺小的,何以為大,差別在于人心。駱賓王說:“霜歇蘭猶敗,風多木屢摧?!笔茄剑松囡L,蘭猶多敗,但關鍵是我們不能悲絕,不僅要活好,還要一路踏歌迎向未來,走出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