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推薦初中的家長會家長發言稿范本一
離開奚老師已經幾年了,可以往那些在課堂上度過的日子卻依舊歷歷在目。奚老師是我小學的班主任,也是一名數學老師。通常,數學老師在我們看來都是很嚴厲的,可是她卻是那么的和藹可親。
正是她改變了我。第一次上她的課,是在三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天不怕,地不怕,是個“野小子”,直到遇見了她,我才逐漸改變了起來。
開始上課了,我卻滿不在乎,坐在座位上開起了小差,進入了我的幻想世界。“啪!”老師的教棒狠狠落下。“第*排第*列的那位同學,請問這道題該怎么做?”糟了,這不是我嗎?難道我被發現了嗎?我頓時傻眼了,我可是一點都沒聽啊!我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硬著頭皮站了起來,。唉!這回八成又要被訓斥了。我看向老師。她的眼神中滿是憤怒,可
更多的卻是失望。“下課后到我的辦公室來,帶上你的書和本子。”接著,她繼續上課,像是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
下課了。我帶著書和本子來到辦公室,一場暴風雨似乎即將到來。可是,暴風雨遲遲沒有來臨,而到來的,卻是一片和暖春光。老師似乎并沒有責怪我的意思,而是接過書本,為我講解落下的部分。就是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涌進我的心房,這種感覺如三月的春風拂過臉頰,如寒風中的篝火溫暖人心,如沙漠中的甘泉沁人心脾......這一
刻,我感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學生,因為有她——奚老師。以往的放蕩不羈也在此刻煙消云散。從此,每一堂課我
都認認真真地上,因為我知道,這才是老師最希望的。
時光荏苒,如今,我早已小學畢業,邁進初中的大門。可我卻更加思念奚老師,雖然我不曾常去拜望,但我對她的那份感激會永遠珍藏。
推薦初中的家長會家長發言稿范本二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學生們都不喜歡寫作文,可能在他們看來,作文不是一種生活,而是一種很艱深的科學,想想從古到今,寫作很好的人都會被冠以"作家"、“詩人”等高貴的稱呼,普通人對寫作望而生畏就不足為怪了。
在大家的心目中,寫作不是大眾的東西,而是少數人的職業,因為他們不想把這個當成自己吃飯的東西,當然也不想努力。
這是不是中學作文教學質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的一個原因呢?
翻翻學生的作文本,你可能會被他們的寫作能力如此薄弱感到吃驚:書寫潦草,字不成行;結構不全,文不成體;內容空洞,語言干癟。大多是應付之作。這樣的狀況出現,是教師的訓練無章,還是學生態度不端呢?
我想,很重要的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少寫作的氛圍,今天的很多校園文化建設已經是相當薄弱,很有意義的各種群眾性的語文知識競賽是少之又少,偶爾有些比賽,也是“精華型”,每個學校選派幾名代表參加,作文比賽更是少的可憐。很多比賽都因為“增加”學生負擔被取消,各級學校在升學時都很看重數理化的比賽名次,沒有誰會對作文比賽一等獎多看一眼。
學校內部,語文教師也不堪各種教學檢查的重負,擔心因為作文中錯字改不出來而被檢查的專家批評,只在那里挨篇尋找錯別字,哪有時間操心學生的寫作氛圍。由于人們越來越看重錢,各個學校的錢用在教師和學生比賽上的越來越少,這樣沒有物質基礎的美好愿望只能成為空想。校園里感受不到寫作光榮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是教師訓練沒有完整體系。寫作教學也是一門系統的學問,但隨著高等教育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缺乏基本文學素養的學生進入了語文教師的行列,在大學里怨天尤人的師范學生越來越多,還沒畢業就計劃著如何跳槽,哪里安心去閱讀文學名著?
據我了解,不少師范生畢業后,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都沒讀全,很多名著的基本知識和中學生一樣是從看電視連續劇中得到的,這樣的語文教師如何把學生領進文學的殿堂?還有多少教師敢在課堂上說:“我的作文寫的比你們好!”在教師水平日益滑坡的今天,我們的作文訓練還有什么完整的體系呢?
三是學生讀書太少。我最近做了一個學生讀書情況的調查:家里藏書超過100冊的學生只有25%,這100冊里還包括學習用書,假期里很容易借到書看的只占30%,學校的閱覽室和圖書室,又有多少是完全對學生開放的呢?學生在學校又有多少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呢?我們的學生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沒有一點的文學儲存!
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著,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談何容易!
初中作文教學教法探索
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寫作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把作文教學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要培養聽、說、讀、寫等能力,這就是說,把“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 這一個字看上去很簡單,但在作文的實際寫作過程中,卻難倒了許多初中的學生,他們常常是“無米下鍋”、“無處著手”、“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長落于泛泛而談。”課堂上,無論老師如何強調作文的寫法,都是無濟于事,這讓我們當語文教師的十分尷尬,經過筆者多年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分析和探索,深深的認識到教師應該注重一定的作文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喜歡寫作文并能夠獨立的完成作文,現在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來說一說:
一、重視“讀”在寫作文中的作用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吟”,其實這都是古人在用最簡潔的文字描述“讀和寫”之間的關系。不難看出能夠“吟詩”和“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條件是“熟讀”和“深思書”。同時重視閱讀,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讀書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文章范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不是讓學生早自習的時候讀相關的課文就可以了,而是廣泛的閱讀記敘文,可以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也可以是一篇名人小故事,甚至是一篇寫的較好的學生習作,當然在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采取一定的方法,對于優秀的文章要求學生要熟讀并深思,對于形式新穎但內容平常的文章只范讀就行了。
在讀的過程中,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學習范文中主題的含義、立意的設計、結構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運用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在教學中可以建議學生一周自讀兩篇記敘文,并抽恰當的時間,讓學生在班上自主交流所讀文章的心得體會,或在小作文本上寫一寫讀后的感想。
在教學中,老師還可以先布置一個內容如:“我的一天”、“最美的老師”、“假期生活”等,讓學生廣泛的收集,再讓學生在全班朗讀范文,師生共同學習,同一主題用不同方式來表達的方法,在泛讀學生自己的作品時,教師最好親自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欣賞、點評。這一個環節,不僅讓學生讀了文章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筆者建議在讀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扮演一個參與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主宰者的角色,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平等的走近文章、欣賞文章、學習文章。
讀是一個收集材料、積累知識的過程,讀之后,建議學生將優秀的文章摘抄在積累本上,經驗告訴教師學生自己動手寫一本《優秀文章集》,這比買一本作文書更有意義。
二、變化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有寫作的興趣
廣泛閱讀的目的就是寫文章,然而讀是一個認識、欣賞的過程,學生是樂于接受的,但是提起筆來寫,大部分學生卻是心存畏懼的。因此,適當的變化練習的方式很有必要,一方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論語中曾這樣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在告誡教師 興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怎樣變化練習的方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練習:
1、續寫情節
續寫,指從原文出發,遵循著原文的思想對原文作延伸,續寫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七年級教材中《皇帝的新裝》是一篇既生動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課后,讓學生想象赤身裸體的皇帝回宮之后會怎樣做呢?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當學生寫出了昏庸皇帝認清了騙子的面目,并改過自新,建設國家的時候;當學生寫出了皇帝坐上時空穿梭機回到從前并找回失去的財寶和理智的時候,你難道認為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嗎?《蚊子與獅子》是一篇寓言,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寓意以后,可以讓學生想象蚊子被粘在蜘蛛網后會遇到哪些情況,又會得出怎樣的寓意?這種積極的、有創造性的練習方式,學生是樂此不疲的。
2、擴寫情節
擴寫,是把一段話或一篇短文,內容概括的文章,擴展生發成篇幅較長、內容豐滿、生動形象的文章。詩歌短小精煉、概括性強、主題突出,是練習擴寫的好材料,如:《錢塘湖春行》可用讓學生采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去描寫錢塘湖春景的美麗。《天凈沙·秋思》可以讓學生用第三人稱的方法,去傾訴詩人對家鄉的一片思念之情。當然還可以給學生幾個互相有聯系的詞語如:天空、柳樹、小孩、大黃狗等,讓學生聯想并想象寫成生活中的一個具體場景。
3、仿寫情節
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訓練方法。初中生寫作文免不了模仿,老師在讓學生仿寫時應該加以引導,而不能讓學生無目的地摘抄文章。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課本是一位很好的“老師”,讓學生仿寫課文的主題和方法,學生能夠接受得很快,因為老師在教授課文后,學生對課文已經非常熟悉了,再練習學生就不會害怕和沒有興趣了。在學習冰心的《觀舞記》之后,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中國舞蹈家楊麗萍的經典作品《雀之靈》,她變幻多姿的旋舞,深深地吸引并感染了每一位觀看的學生,課后,我組織學生以《觀雀之靈》為題寫作文,作文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楊麗萍舞蹈的贊美之情。里根的《真正的英雄》是一篇聲情并茂的演講稿,學習本文時,恰逢5.12大地震一周年,于是我趁熱打鐵,結束課后,我讓學生以《給災區中學生的一封信》為題目寫一封信,并利用作文課進行小組內朗讀,學生準備充分,參與性強,在班內掀起了一場不小的紀念5.12大地震熱。
4、片斷練習
片斷練習,就是練習寫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訓練寫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難度較大。因此,在指導學生寫好整篇作文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寫片斷練習,以突出寫作訓練的重點,二者交叉進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斷組成。所以,寫好片斷對寫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幫助的。怎樣寫好片斷呢?我向學生提出四點要求。第一,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內容要集中,不能漫無邊際地寫,一定要寫具體。寫出自己所看到的或聽到的情景,不能空洞無物。第二,內容要真實,必須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寫自己的觀察所見所感,不能脫離生活,編造離奇的故事,要寫出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要賦予片斷一定的思想意義。
初中學生年齡小,寫作能力有限,面對紛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從何下筆。最好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參考,如《街頭見聞 》、《課間十分鐘》、《我的宿舍》等。有時,我規定出寫作范圍,如場面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等,讓學生自擬題目。但無論命題,還是自擬題,都必須按照我提的兩點要求去寫。經過反復的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老師每兩周可以讓學生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內容不用嚴格要求,可以是描寫人物、描繪景物或者是一篇課文、一場課外活動的感想等。在練習時,也不要強調字數的要求。但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表達方式中記敘和描寫這兩種常用的表達方式,在掌握記敘和描寫的同時要認識議論和抒情在文中的作用,這一項練習要有針對性,有計劃,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機械性的重復。
三、“體會生活,有感而發”用真打動人
作文課上老師習慣性的步驟是:第一步,老師分析本節課的作文。第二步,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這個過程中,老師單方面的強調了寫作文和寫作技巧的重要性,卻忽視了作文是來源于生活而發自于內心的一種表達。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寫人、敘事、寫景、抒情成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寫好這些文章最基本的出發點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扣住這八個字——體會生活,有感而發。
好文章來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可見親身參與的重要性。如寫人這類文章,我在教學中沒有先講描寫這種表達方式的運用,而是讓學生回家觀察父母的外貌、語言、動作特征,再引導學生回憶從小到現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細節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說一說為什么記憶猶新呢?學生雖然與父母朝夕相處,但是因為從沒關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師的強調和引導下,他們的主動性增強了,目標鎖定了,寫起作文來就不會抓耳撓腮,生搬硬套,虛情假意了。再如敘事,應該抓住校內開展的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活動后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記得學校開展拔河比賽,我班學生踴躍參加,并獲得第一名的殊榮,我在表揚他們的同時,讓他們以《記一場拔河比賽》為題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在練習前,我認真講了詳略的寫作技巧和直接、間接描寫的作用,以及細節描寫、倒敘的恰當運用,真實的經歷,加上老師的點撥,學生的作文寫得得心應手,大大的增強了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寫景,對于中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因為學生們的寫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難用恰當的方式來描寫景物的特征,更不會寓情于景,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收集古今描繪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詩。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觀察大自然的細微變化、特征。然后讓學生去多媒體教室欣賞祖國大好山河的自然風光,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最后老師講修辭的運用以及觀察景物的空間、時間順序,并以《家鄉的秋天》為題進行練習。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后,可以讓學生以他們較為熟悉的話題寫作文如:“親情”、“友情”、“誠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好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總而言之,廣讀、勤練、深思是寫好文章的有效方法,教師在輔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寫作方法后,還應告訴學生在寫作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持之以恒的練習。
推薦初中的家長會家長發言稿范本三
初中后,我的英語老師是個很特別的女老師,雖然大家才相處了一個學期,但她早已以她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同學們的心。
簡短有力的開場白
記得上學期開學第一天,施老師沉著地走進教室,掃視了一圈后,就用流利地英語介紹說:"my name is shi xiaoli ,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我仔細地打量著這位爽快的女老師,一張如孩子般親切的笑臉,一雙如清泉般清澈明亮的眼睛,不停綻放著光芒,長長的頭發隨意地在空中擺動。我暗自贊嘆道:"這個老師真不一般。"
新官上任"三把火"
古人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真是一點也不錯。瞧,這位英語老師剛走馬上任沒幾天,就出乎意料地頒布了三條法令:1,簽字本每天家長簽字;2,聽寫本默寫不合格者,抄寫10遍換本子;3,在上課前,輪流請同桌同學用英語表演一組對話。施老師的這三把火可謂是點得恰到好處,這下同學們上課再也不敢馬虎了,每天來請教我的人是絡繹不絕。這令我很吃驚,施老師居然能讓同學們在開學之初就鼓舞起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這不得不讓我對新上任的英語老師感到由衷的敬佩。"施老師你真不簡單!"
愛學生如同愛子女
為了提高我們這批學生的成績,施老師常常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我們輔導。但是她實在是太忙了,每星期工作日班主任的日常事務令她應接不暇,不得不把孩子寄放在鄰居家里。而星期六,星期天她唯一可以跟兒子同聚天倫的機會,她也必須舍棄。她不辭辛苦來教我們,有時甚至還帶著兒子,雖然施老師嘴里沒有說,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幾個星期前,施老師因為工作太過勞累,嗓子變得沙啞,大家都勸她要好好休息,但她執意要堅持上課。看著施老師逐漸消瘦的面容,日漸虛弱的身體,我也忍不住勸她,但她斬釘截鐵地說:"張燁啊,你們班是我上一學期好不容易拉上來的,如果我這時休息,我的身體是可以康復了,但你們的英語成績便會一落千丈,你們這些好同學便會在月考中失利,這是我最不愿意見到的呀!"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施老師的話語占滿了我的思緒,沒想到施老師堅持不休息,竟是為我們設身處地地著想,在她的心里,早已把我們當成了她的兒女,她是在用她的心來愛護,呵護我們。感激在我心頭匯成了一句話:"施老師,我們謝謝你!"
施老師是特別的,她像一個老師,更像一個關愛子女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