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王繼才同志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雙擁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甘灑熱血固海防,我與海島共存亡”的號召,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王繼才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中的先鋒模范,是甘奉獻、愛國防、敢擔當的優秀黨員代表。他的先進事跡,鮮明體現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干事創業、主動作為的擔當精神,心系國防、獻身國家的赤子情懷,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勇于擔當,信念是“鈣”。對共產黨人來說,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鈣”足才能腰桿硬。王繼才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作為自己一生的堅守,無論身處順境逆境,無論面臨多大困難,都始終做到對黨忠誠、信念堅定。32年來,王繼才刻苦學習海防勤務知識,并結合守島經歷,總結了數十萬余字的工作體會,留下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現在,一般船艇只要進入視界,他當即就能辨別類別噸位,成為海防業務的“行家里手”。對王繼才來說,胸前佩戴的鮮紅黨徽,不只是共產黨員的標識,更內化為一種對信仰的堅守。站在信仰的旗幟下,王繼才用責任、實干、堅守鑄就了一座豐碑。
習總書記指出:“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想不想擔當、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是衡量黨性強弱、作風好壞、能力優劣的試金石。王繼才同志的可貴之處,就是沒有“守島不易”的抱怨,勇于開拓,積極進取;多了“在位有為”的擔當,心中有責,不辱使命。32年來,他只有五個春節是下島過的,父母去世都沒在身邊,女兒的婚禮他也沒能參加,但當他想到沒有辜負親人的囑托,想到吃盡一家苦,換來萬家歡,他就無怨無悔!王繼才說過這樣一句樸實的話:“我是農民的兒子,為了一個承諾,我選擇了上島;我是哨所的民兵,為了一面國旗,我留下來守島;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了一個信仰,要在開山島守下去,直到守不動的那一天!”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用生命詮釋了自己的諾言,他用行動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32年來,王繼才夫婦也先后被省、市評為“國防工程先進管護員”、“五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事跡多次被《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和省、市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宣傳。中宣部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開山島夫婦哨是中宣部授予的第10個全國“時代楷模”,他所守衛的哨所也被國防部評為“以勞養武”先進單位。王繼才以實際行動堅守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基點,彰顯了一個共產黨員勇于擔當的價值底色。
王繼才同志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榜樣。他以一個基層黨員干部的實踐,生動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干部應該如何扎根基層、愛崗敬業、不畏艱苦,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大課題。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要以王繼才同志為榜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根農村廣袤天地,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用奮斗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港城嶄新畫卷。
黃海滔滔,英雄已離去。佇立在新時代的陽光下,仰望黨旗、國旗和軍旗的高高飄揚,我們唯有進一步振奮精神,像王繼才同志那樣,以共產黨人的本色、共產黨員的忠誠,在推進高質發展的新時代征途上續寫新的歷史輝煌。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我們追憶楊漢軍、杜相堂兩位同志,就是要把他們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經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我覺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當做到: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兩位先進人物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們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著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我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經過學習先進,我覺得我們就要像他們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養成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好品質。兩位先進人物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可貴之處在于他們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這說明他們不是做表面文章給領導看的,更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職責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得養成一種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缺乏埋頭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煉他們那樣不張揚,默默奉獻的個人品質,永葆艱苦奮斗的作風。
對照先進的典型、榜樣,他們的人格魅力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而他們所產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將轉化成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我會以先進人物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不足,切實改善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不斷取得提高。
<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先進典型人物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7月27日,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守島人王繼才在執勤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生命定格在59歲。王繼才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永遠留在了開山島。王繼才同志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雙擁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甘灑熱血固海防,我與海島共存亡”的號召,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王繼才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中的先鋒模范,是甘奉獻、愛國防、敢擔當的優秀黨員代表。他的先進事跡,鮮明體現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干事創業、主動作為的擔當精神,心系國防、獻身國家的赤子情懷,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
勇于擔當,信念是“鈣”。對共產黨人來說,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鈣”足才能腰桿硬。王繼才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作為自己一生的堅守,無論身處順境逆境,無論面臨多大困難,都始終做到對黨忠誠、信念堅定。32年來,王繼才刻苦學習海防勤務知識,并結合守島經歷,總結了數十萬余字的工作體會,留下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現在,一般船艇只要進入視界,他當即就能辨別類別噸位,成為海防業務的“行家里手”。對王繼才來說,胸前佩戴的鮮紅黨徽,不只是共產黨員的標識,更內化為一種對信仰的堅守。站在信仰的旗幟下,王繼才用責任、實干、堅守鑄就了一座豐碑。
習總書記指出:“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想不想擔當、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是衡量黨性強弱、作風好壞、能力優劣的試金石。王繼才同志的可貴之處,就是沒有“守島不易”的抱怨,勇于開拓,積極進取;多了“在位有為”的擔當,心中有責,不辱使命。32年來,他只有五個春節是下島過的,父母去世都沒在身邊,女兒的婚禮他也沒能參加,但當他想到沒有辜負親人的囑托,想到吃盡一家苦,換來萬家歡,他就無怨無悔!王繼才說過這樣一句樸實的話:“我是農民的兒子,為了一個承諾,我選擇了上島;我是哨所的民兵,為了一面國旗,我留下來守島;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了一個信仰,要在開山島守下去,直到守不動的那一天!”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用生命詮釋了自己的諾言,他用行動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王繼才同志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榜樣。他以一個基層黨員干部的實踐,生動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干部應該如何扎根基層、愛崗敬業、不畏艱苦,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大課題。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要以王繼才同志為榜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根農村廣袤天地,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用奮斗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港城嶄新畫卷。
黃海滔滔,英雄已離去。佇立在新時代的陽光下,仰望黨旗、國旗和軍旗的高高飄揚,我們唯有進一步振奮精神,像王繼才同志那樣,以共產黨人的本色、共產黨員的忠誠,在推進高質發展的新時代征途上續寫新的歷史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