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云南優美導游詞 云南省導游詞600字篇一
真慶觀由前殿、紫微殿、老君殿等建筑物組成。三殿均坐北朝南,由南至北建在同一軸線上。中軸線兩側是前殿與紫微殿連接的東西回廊。紫微殿為面闊三間的土木結構建筑,單檐歇山頂,占地面積320平方米,整個建筑保留了明代建筑風格,殿中供奉紫微大帝(紫微即太陽之意)。紫微殿后面是老君殿(兩側建有相對稱的東、西廂房),因歷史上多次修葺,現仍保留著元代建筑風格,殿中供奉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為了更好地展現歷史文化名城風貌,提高城市旅游環境檔次,使城市景觀達到較高水平,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真慶觀古建筑群,建設集文化、建筑、綠化和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真慶文化廣場,真慶文化廣場建設工程是昆明市實施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標志性工程,是昆明實施我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經濟強省的基礎工程和昆明市改善真慶觀片區居民生活和居住條件的民心工程,被列為2001—2002年省、市重點建設工程。同時真慶文化廣場的建設還將對突出盤龍區商貿中心的地位,促進區域經濟的繁榮,旅游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充分體現真慶文化廣場內古建筑群原有的歷史風貌,本次修復工程嚴格遵循古建筑修復工程“修舊如舊”的原則,既要使修復后的古建筑保留原有歷史風貌,又要確保修復后的古建筑群具備必須的安全指標,以保證古建筑群在修復后可作為人民群眾的文化、休閑、娛樂和旅游觀光的場所。修復后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園林建設9000平方米,根據古建筑群原有的地理位置布局和歷史文化內涵恢復成能方便管理的三個院落景區:
(1)真慶觀以紫微殿為核心,結合老君殿的東、西廂房,組成真慶文化廣場第一個院落(該院落預計需要10—12副對聯);
(2)都雷府以雷神殿為核心,結合門樓、清風亭、火神殿和相應的廂房組成真慶文化廣場第二個院落(該院落預計需要6—8副對聯);
(3)鹽隆祠以大殿為核心,結合前殿、戲臺和南北廂房,組成真慶文化廣場第三個院落(該院落預計需要8—10副對聯)。
在新建的文化廣場內,為使古建筑群能得到充分展示,除修復原有古建筑、重建已倒塌的古建筑廂房和必須的公共衛生設施外,不再增加其他新的建筑物,廣場內建有開敞的綠化園林,把廣場引申、融入到古建筑群中去,使園林綠化與古建筑群協調一致。依次在紫微殿前院種植紫薇,老君殿前院種植桂花,鹽隆祠大殿前院、都雷府院內及都雷府以南拓東路北側小廣場內則以種植茶花為主,并保留上述院內的三口古水井,形成頗具特色的古典建筑園林景觀。其次在鹽隆祠大殿以北金唐巷道路南側空地栽植竹子,竹林中適當點綴奇石,形成一特色竹林景觀。第三,在老君殿以北,白塔路東側新建廣場上,根據歷史資料重建白塔路標志性建筑“白塔”并在周圍種植百年滇翠柏、黃連木、水杉等高大樹木數株,且適當輔以常綠灌木和硬土鐵線草坪,形成市內新的綠化靚點。
真慶文化廣場在建設中還將把廣場必須的停車場、給排水、照明用電和消防所需的管道線路一并處理完善,從而達到既能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旅游休閑場所,又能方便管理,充分達到利用古建筑價值的目的。
建成后的真慶文化廣場將立足于文物保護和文物空間的有效利用,充分展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和風貌,使之成為融旅游觀光、特色文化產業、園林園藝、市民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游精品景點和文化景觀,為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增添一個炫人眼目的新亮點。
云南優美導游詞 云南省導游詞600字篇二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墻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里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內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云南優美導游詞 云南省導游詞600字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麗江,麗江是一片美麗的土地,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麗江古城,這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麗江古城建設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了。
麗江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向四面發散出無數的街道,形成了網狀布局,每條街道上面都有小橋,小橋兩邊都住著人家,橋下有潺潺的流水.
這一條條的溪流,都是從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上滲透到黑龍潭中形成的。
古城的街道是由五花石鋪砌而成的,色彩斑斕,這些街道旁有叮叮當當敲打著銀器的小店,有掛著水一樣碧綠的 翡翠玉器店,還有售賣東巴象形文字的字畫店。
麗江還有豐富的民族風彩,他們服飾色彩艷麗,名具特色,食物不僅美味可口,而且還種類頗多,令人垂延三尺。
麗江最主要的民族是納西族,在納西族,每個家庭血統按母系計算,財依母系繼承,婦女在家庭中和社會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稱為摩梭人,就是納西族的一支,可見納西族是個重女輕男 的獨特民族。······
麗江古城這一高原上的明珠,是不是讓你流連忘返呢?感謝大家的觀賞。如果喜歡這里的話,以后常來啊!
云南優美導游詞 云南省導游詞600字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
太和宮金殿,又名銅瓦寺,坐落在昆明城東北郊鳴鳳山,俗名鸚鵡山。鳴鳳山原名相度山,明萬歷年間始創太和宮金殿以后,改稱鳴鳳山,系明代以來云南著名的道觀風景名勝區。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記》詳細記載了太和宮創建的歷史:“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歷壬寅年(1620年),道士徐正元叩請云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于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銅為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峰宮名也。其時并建三元、環翠二宮,所供圣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為滇南一勝境也。鄉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p>
這段碑文依據史料,敘述了仿湖北武當山始創昆明太和宮金殿的時間、創始人、冶銅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模,以及鳴鳳山的山勢。明萬歷年間道士徐正元“叩請云南巡撫陳用賓”,陳用賓會同黔國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劉會,同登鳴鳳山巔,商定仿武當山中峰興建太和宮。這與明萬歷甲辰年(1620年)正月太和宮創始人陳用賓所撰《鼎建太和宮記》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記用白話敘述,通俗易讀。陳用賓的碑記文言紀事,不容易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