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傅雷家書第九章讀后感篇一
躊躇之間,用自己的拙筆寫下這篇讀后感,記錄下我對這本書的一些感悟心得,重現心靈的觸動。
——題記
猶記得,當老師規定要看時,我還是頗為不耐的,心中甚至不屑的想,不就是一些書信嗎,誰不會寫?也因此,初看時也沒看出有什么特別。但是,當我慢慢能夠耐下心來仔細看是,我的想法就被顛覆了,那哪里是普通的信啊!那一封封書信,那字里行間,都現出了濃濃的愛。當我翻閱那些信件時,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伏案寫作的身影。看,他在為孩子的成就而驕傲微笑;看,他在為孩子的受挫而滿含憂慮;看,他在為孩子的驕傲而不滿……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為了他的孩子。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而他給我的最深印象卻是他對孩子們的嚴厲家教。我認為,傅雷首先是一個父親,其次才是一個學者。在那一封封信里,不僅有他對孩子的叮嚀囑咐,也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會對他提出批評,也會對他夸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直至成為一個藝術大師。
我的父親也是一個嚴厲的人,如果說父母總有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那么他無疑是那個唱白臉的。曾幾何時,我也曾因此怨恨過他,在那時的我看來,他簡直就是不近人情。當我取得優秀成績時,他并沒有如我所想般夸獎我,只是淡淡的囑咐我要繼續努力;當我考試失利時,他也沒有安慰我,只會皺著眉,嚴肅的與我探討失利的原因。我想,如果不是奶奶告訴我父親會在暗地里為我的成績開心,為我的失落擔憂,我恐怕會一直怨恨父親。而現在,我已然理解父親所做的一切。他并不是不愛我,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父親跟傅雷的想法是相同的。他們都會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溫情,將期盼傾注在孩子身上,哪怕會被孩子記恨,也堅持自己的選擇。直到看見孩子踏上成功之峰。
父愛,并不如母愛般溫柔。如果說,母愛是那一泓清澈的泉水,而父愛,則深沉如磐石,于無言中堅定、執著的守望著我,給予我前行的力量。
《傅雷家書》給我的觸動遠不止這些,然而,我的拙筆卻只能寫出它最淺薄的一些。我想,我大概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不會忘記那些字句,不會忘記那樣的一個父親。或許我做不到傅聰那般成功,但卻可以盡自己所有的力量,讓父親不至于失望,讓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夠為自己的孩子驕傲。
在此,我忍不住說,《傅雷家書》,謝謝你,謝謝你讓我看到了那個,父親。更謝謝你讓我真正的理解了那份如山的父愛。
傅雷家書第九章讀后感篇二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地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第九章讀后感篇三
《傅雷家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兩個兒子的180多封家書,它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死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是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兩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著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這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沒有盡頭。通過親生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傅雷如何培育他的孩子,在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作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支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一個警鐘,不論在做人還是其他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以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這么豐富的養料。時時給他知道,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他不變的本色。
翻開《傅雷家書》,有許多令人動容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僅一次給兒子糾正了用錯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的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