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對于某個主題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后得出的典型案例,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通過這些范文的閱讀,讀者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一
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變化,人一天天變老、天氣越變越冷、科技越來越發達。
在以前,我的朋友毛毛非常討厭一個朋友,那個朋友沒有一點好習慣。有一次,她們打架了,又踢又叫弄得熱火朝天的。從那天起,毛毛一直不和她玩,連理都不理。我對她說:“人都是這樣,沒有不犯錯誤的人。要大度,這么小小一個事,不要牢記在心。”從此,她懂得了這個道理,兩人又和好了。
在我6歲時,我很害怕黑咕隆咚的夜晚,在睡覺時,我很害怕看門。那門像一個黑悠悠的影子,我感覺它是個僵尸。現在,我有了一個訣竅:想想對自己比較有意思的事,忘記害怕。
當我和院子里的朋友不認識時,我很想和她們相處,但又不敢。她們主動我一起玩,不會離我遠遠的。長期以來的相處,不僅讓我認識了更多的朋友,而且我也學會交朋友了。
以前,我對書沒有興趣。但在暑假的一天,我專心的讀一本書,發現書中有許多樂趣、神奇、古怪、冒險…從那以后,書成了我的“必備品”。
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生命”,這些生命是有變化的,如果她沒有變化,說明他不是生命。變化會讓大家有更大的發現。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二
我身邊的變化這個題目對于我一個小學生來說有點大,必竟我才剛過了九歲的生日。從我記事算起,也就近三四年吧,依稀記得一些建筑物和道路,但還是印象不深。反而從媽媽的講述中了解了一些我們周圍的環境變化。
在我還沒出生時,我的爸爸媽媽就搬到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長風小區,當時我們家是最后一棟樓,再往后都是一望無際的菜地,媽媽還在擔心晚上出去會不會碰見狼呢!可是就在我出生以后,太原市的道路建設正在飛速地發展,不久,濱河東路修過來了;長風街也修好了;就在我兩歲的時候,長風大橋也修通了,真是一天一個變化呀!到現在汾河公園就在我家隔壁,出門走五分鐘上個天橋,人就在汾河公園里了,太方便了!最高興的就是我了,等到夏天的時候,晚上吃過晚飯,做完作業,就可以蹬著我的滑板去公園玩了。
還有道路兩旁高聳的建筑物,媽媽說她小的時候見過的最高的樓也就七八層,到處都是平房,小二樓(就是兩層,上面下面都是自己家的那種樓)。可如今呢?走在大街上,就會看到林立的高樓到處都是,而且設計精美,有的外形象一本書,有的外形象一塊八角蛋糕。真是美不勝收,又讓人贊嘆不已。設計師們可真棒呀!建造的大樓既美觀又實用。讓我都想把理想定成建筑設計師了。
更有的是,大街上奔流的汽車,以前路上的車沒有那么多,也看不到幾輛好車呢,可是現在你站在路邊數數看,放眼望去,一輛輛的好車飛馳而過,還有好多的車都讓人叫不出名字來,可見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們漸漸懂得了環境的重要,人們的心里也在發生著變化。隨地吐痰的人越來越少了,過馬路不看紅綠燈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做好事的人多了,見義勇為的人多了。我們周圍的變化真是越來越大了。我們的社會在成長,我們的祖國也在成長,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在成長。我們在同我們的祖國一起成長。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我們會設計出更加美麗的藍圖,使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三
近期,我正在為選課的事情舉棋不定。新一輪高考改革傳到我這里,作為剛進高一的我就面臨著選擇和決斷,這是爸媽當年所不曾碰到的。不過,我歡迎這種變化。目標就在前方,我只管循路努力達到即可。這是教育改革帶給我的個人之“變”。
爸爸媽媽也變了,隨著我的長大,他們的嘮叨變少了,將塵封多年的書翻出來了。爸爸喜歡看歷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媽媽研究針灸和養生,我也控制住對電子產品的癡迷,默默地又次翻開了《明朝那些事兒》。我和媽媽的互懟再次發生時,爸爸就是調節劑,而不是一如以前的訓斥我或者無原則地袒護我,也許,我也在“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家庭的變化也很大,我現在住校了,爸媽開始不帶我旅行。今天晚上他們剛送我到學校,明天早上他們可能已經在千里之外,高鐵對出行方式的改變真是無與倫比。
他們常說,相較于前些年的霧霾,國家倡導的綠水青山正在實現,這些都得益于環境治理和保護。所以,今年7月1日開始的垃圾分類在我們家獲得了熱烈的擁護,這樣的好事情需要每個人都貢獻力量。
我已經在暢想重新裝修后的新家……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書房奮筆疾書,媽媽洗洗刷刷,爸爸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我們一家人各有各的事情,但每個人都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有所追求,這就是我家之“變”帶給我們的喜悅。
中國在變,從食不果腹到溫飽無憂的生活改善,到發展為世界第一的指標數不勝數,雖然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還不夠多,但我們還在努力;中國在變,從片板不得下海的明朝防倭之策,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再到甲午慘敗,國人走過了一條漫長的救亡圖存之路;而如今人們可以隨時走出國門去看外面的世界,體驗科技變化帶來的各種便捷和舒適。
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喜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待最偉大的“中國之變”—老百姓都過上歡聲笑語亦安居樂業的好生活。啊,生活之中的變化,多么令人驚喜。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四
今日,教師給我們布置了一篇作文,資料是身邊的變化,我想,我們身邊的變化太大了,太多了,此刻,就讓我來一一的講給你聽吧!
首先來說說我的school吧。走進博興縣第一小學,你會發現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學校的墻壁上各種各樣的詩文被打扮的漂漂亮亮。我們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在學校里玩的時候,就能學到很多古詩,此刻我們班有許多同學被評為“校級小小詩文家”有的還去參加了全國比賽呢!
走進我們的教室,你會看到,原先光禿禿的窗臺上,此刻“長出”了五顏六色的花草,告訴你吧,這些花草是我們班熱心的同學主動從自我家里帶來的。教室里到處充滿了花香味,真好聞。一套完整的多媒體電腦威武的站在教室前面,教師每一天利用它給我們上課。就是它讓我們在語文課上,看到了冰川的樣貌,還聽到了冰川融化、破碎的聲音,像看看電影一樣,太引人注目了。
此刻,我再給你說說放學路上的變化吧。我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走出學校,你會發現用自行車接送孩子的家長越來越少了,做班車的同學和自我家里買車的越來越多了。我的“坐騎”(在《西游記》里剛學到的這個新詞)也由媽媽的電動車變成了宇通客車,舒服極了。坐班車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我們發現紅綠燈越來越多了,闖紅燈的人越來越少了,垃圾桶整齊的站在道路兩旁,沒有人再好意思隨便亂扔垃圾了。
回到家里,變化就更大了。我們從擁擠的平房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樓房。我們家五年前買的臺式電腦,爸爸嫌不夠用,今年暑假又給媽媽買了一臺聯想筆記本電腦,可羨慕死我了,就差我沒有了,可是我有一臺讀書郎英語學習機f8。我經常利用媽媽的筆記本電腦查各種各樣的資料,學會了復制、粘貼許多漂亮圖片。此刻家庭轎車越來越多,如果你家想買車的話,就讓我給你當“小參謀”吧,因為我的“汽車圖片”文件夾里有:寶馬、法拉利、勞斯萊斯、紳寶、北京現代、上海大眾……應有盡有,包你選個夠。
最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的作業越來越少了,假期旅游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看到了祖國的美麗景色。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五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無處不在的變化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最近,我的身邊有一個變化讓我十分感慨,那就是學校附近那座書報亭的消失。雖說我不是每天都要在書報亭買故事會、雜志……但是三天兩頭往那兒跑似乎已成了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件事了。可不知是哪一天,當我再往那熟悉的路口走去的時候,卻發現它的門被緊緊地鎖了起來。又過了一段時間,書報亭那小小的身影從路口消失了。我疑惑地問媽媽,可媽媽說:“現在的淘寶上什么書本雜志都可以買到,誰還要書報停呀!”
我試著去網上搜索了一下,果然,各類書籍應有盡有。可不知怎么的,我卻怎么也感受不到在書報亭前挑書的喜悅與新奇。沒有了和藹可親的老板對我親切地問候:“小朋友,你買啥書呀?”沒有了老板地叫賣聲:“夜報、雜志要嗎?”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沒有了購書人砍價的聲音,也沒有了當我發現一本喜歡的書時的高興勁兒了,換來的只是機械的、毫無感情的客服應答。
時間長了,書報亭似乎對我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我似乎也習慣了書報亭的消失。
身邊的一切都變了,但又似乎沒變。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六
清晨,一縷陽光照進寢室。在我不經意間看向窗戶時,卻是被那耀眼的陽光刺傷,沒想到這陽光竟也會傷人。“你醒了。”已經早早起來背書的寢室友對我說道。光陰如梭,舒適的暑假已經離我們而去,在我們面前的又是一個新的學期。看看同學們,相較往年已經有了許多的變化。
六年級。
在我六年級初入學校時,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嶄新的。嶄新的學校,嶄新的同學,嶄新的老師,還有——嶄新的學習生涯。六年級初來乍到之時,結識了不少好友。我們一起在操場上揮灑汗水,一起上課,一起生活,就這樣度過一個學年。當然,必不可少的爭執也時常發生,但是往往最后都是能夠和平解決。
七年級。
到了七年級,經歷了一個非常大的變故就是我們原來的班級被分開了。當學校領導做出這個決定時,同學們都是非常氣憤,班級群里就像炸了鍋似的。我一個人看著手機上同學們氣憤的話語,卻是沉默了下來:到現在為止家長都沒有任何表態,這樣有什么用呢?書還是要讀,生活還是要過,中考還是要考,又不可能不去上學,大家慢慢也會習慣的吧。正如我所料,到了開學的時候大家還是慢慢去適應了新的環境,重新調整了狀態開始學習。當時初入三班的時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三班的同學都是非常“活潑”,比我們以前的班級,熱鬧了許多,也多了幾分人情味,不再是死讀書。在整個七年級,我和新班級的同學相處的很和睦,也愛上了一項對我來說新的運動——籃球。三班的同學耐心地教我如何運球、投籃、上籃,讓我心里收到了不小的觸動:其實再次分班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八年級。
到了現如今的八年級,一切的環境都變得不一樣了。清晨陽光剛剛升起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同學早早的起來背書,不再像以前那般要等到宿管老師來催。洗漱完畢,吃完早飯,踏進教室,雖然已經有了許多人,但是卻是非常的安靜,大家交完了作業就安靜的坐在位子上做著自己的事情,不去打攪別人。班級里那些原本“活潑”的同學也受到了環境的感染變得安靜了下來,把心思放在讀書上了。
新學期,新氣象。在整個八年級,我要拋掉一切雜念,專心讀書學習了,畢竟這是整個中學階段最重要的一個學年。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七
在我十年的生命歷程中,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你看:往日的荒地野坡上,現在卻是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多少個寂靜的小山村變成了喧囂的大城鎮;一條條寬闊的公路四通八達……這變化了的我們的祖國,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家,我們的學校。
我的家原來在農村,記得每次下雨時屋里總是擺滿了盆、桶、罐……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嘆口氣說:“我們家里漏雨呀!”那時我們一家擠在一間小房子里,不但冬寒夏熱,而且沒有我的臥室。屋內的陳設更是簡單至極,就連最起碼的電視機也沒有。家中來了客人只能睡在客廳的沙發上。出門時,一輛自行車便承載了全家人的夢想。
在我三歲時,我跟隨媽媽到了淄博,在爸爸的工作單位,有了一個屬于我們的家,房子比以前大了許多,媽媽不再為下雨而擔憂,而且有了我的臥室和書房,更令我高興的是家中多了一臺彩電。只是自行車依然疾馳——承載與放飛著全家人的夢想。
五歲時,爸爸因為單位不景氣而下崗,我又跟隨爸爸媽媽來到了東營。爸爸用他堅韌的毅力和艱辛的汗水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小天地。空調使炎熱的夏季變得涼爽起來;暖氣令我家的寒冬變得溫暖如春了……每逢節假日爸爸就會親自駕著自己家的汽車帶我們外出游完。車外天空晴朗,車里笑臉燦爛,真可謂天晴朗人也晴朗,車里車外其樂融融。
我愛我的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家。
提起學校的變化,大家更是有目共睹。
記得四年前,我第一次來到了學校,它留給我的最初的印象是:晴天校園里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我經常因為雨天弄得鞋襪和褲腿滿是泥水而挨媽媽的罵。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加上老師的一張嘴就是我們的全部課堂。
老師講課時已經不再僅僅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而是每間教室中都裝上了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我們的學習增添了更多的興趣。老師們也都人手一臺電腦,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和美好的環境下,我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我愛我們的現代化學校。
時代在變遷,祖國在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祖國各方面的變化,令人欣喜,催人奮進。我愛我的飛速發展的祖國,更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將來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八
一個秋天的下午。
背著書包的我走在路上,時不時的左顧右盼。
“呼—”一股風吹來,地上的落葉跳起了熱舞。
我不禁裹起了衣服。
我的目光突然轉到了一個乞丐的身上。他的.衣服破爛不堪,渾身散發著臭味;嘴唇發黑,并且裂開了一條條縫,像一塊久經干旱的土地。“大家給點錢吧,我母親的了重病……”他一聲聲的喊著,直到喉嚨不能再發出聲音。只要有一個人從他身邊走過,乞丐就用誠懇的目光看著過路人。第一個人走過去了,第二個人走過去了,第三個人也走過去了……沒有一個過路人停下來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每走過一個人,我從乞丐的眼神里讀到了一絲絕望。
我搖搖頭,為他嘆息,伸手去摸口袋,但只有一元錢—乘車錢。
正當我要離開時,一個小男孩卻在乞丐面前停住了,他怔怔的望著乞丐。
“寶貝,我們該走了。”男孩的媽媽推了推他。“媽媽,”小男孩用稚嫩的聲音說,“你看他多可憐啊,我們給他一點錢吧。”“寶貝,你不知道啊!現在這社會,亂著呢!像這種出來騙錢的人,我見得多了。我們走吧。”說完,她拉起小男孩就走。“大姐,你怎么能這樣說呢?因為母親身患重病,我才出來乞討的!”乞丐申辯道。“哼,我才不信呢!我們走!”“不,不嘛!”男孩站在那不動。媽媽似乎發火了:“寶貝,你不要聽這種人胡言亂語,他就是利用你的同情心來騙錢的!”接著,那婦女便拉著男孩走了。
我看著這對母子離去,知道他們消失。
社會變了,物質上變得富裕了,可我們的心也變了變得冷酷無情。
“呼……”又是一陣風,冷颼颼的,我攥緊了兜里僅有的一元錢。
我很晚才到家,我是走著到家的……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九
也在悄悄的變化。不過,它的變化還是被我發現了。
說了學校,再看看山城步道。它是一條長長的階梯,從人和街經過我們學校旁,一直通到觀音巖的大馬路上。以前又臟又亂,每到下雨天,污水長流。現在已變成了青石鋪路,干凈整潔,天橋下三個大大地木頭做的燈架懸掛著,古色古香,韻味十足,一看就是老重慶的特色。
不知道什么時候,馬路邊的人行道上的磚都換成灰色的了。我覺得灰色的磚一點都不好看,再說了,他們換磚干什么呢?這不是典型的沒事找事嘛!一個雨天,我放學回家,踩到一個松磚,我心想糟了,褲腿濺上泥了,回家又要被媽媽罵了。撈起褲腳一看,咦,是干的!此時才明白這磚的好處。回家一問媽媽,才知道這磚叫透水磚。不像以前,紅紅的磚看著挺漂亮,但下了雨踩到一塊松磚結局可不好。因為下面沉積的水就會飛濺起來,滿鞋子都是泥漿,褲腿也濕了。灰色比黑色還耐臟。難怪工程叔叔們會選灰色的磚作為材料,原來是這個原因呀!
重慶的變化很多,變得越來越漂亮了,我更愛她了!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
在《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里,我知道了深圳。媽媽說,它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經濟繁榮的現代化城市。我去過深圳,滿眼都是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那次的出行,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這個名詞的魅力。
對于出生于20xx年底的我,衣食無憂,生活優越,根本不知道,在計劃經濟時期的生活。媽媽是1974年出生的,她的成長經歷里留下了那時的印跡。媽媽說,小時候,家里買糧有糧本,買吃的要用糧票,她小時候的衣服大多是姥姥給做的,特別是過年的新衣服,一年到頭就盼著穿呢。媽媽說這些,我都半信半疑的,總覺的媽媽有點騙我的意思。糧本,糧票,我跟著媽媽買東西,從來沒見過啊!媽媽從姥姥家里翻出了幾張“陜西省通用糧票”給我看,我真是覺得很新奇,趕緊接著問:“為啥要用這些東西啊?”媽媽面色凝重,似乎陷入了遙遠地回憶之中,過了一會才說:“那時候,由于物資匱乏,人們的生活所需都是計劃供應的,家里幾口人,一個月就按成人,學生不同的定量給你,而一個家庭就只能在這個限額內購買米面油或其他用品。記得小時候,姥姥的一個同事要回西安,說是給媽媽買點水果糖。結果到商店里一看,規定一個人一次只能買兩毛錢的糖,姥姥那個同事就只好排了兩次隊,給媽媽買了四毛錢的水果糖。”聽到這話,我的眼睛都瞪圓了,買個水果糖還要排隊,還要限量?現在的超市里,那糖什么品種沒有啊,滿滿當當的擺在那里,隨你挑選!看我一副驚疑的神態,媽媽笑著說:“以前就是那樣啊,商品短缺唄!”
的確,讓媽媽這么一說,前后的變化還真是不小,單從這吃穿二字上,就能讓人感受到國家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啊!
吃,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這吃,你別以為和現在一樣,既要吃飽,還要吃好,又得營養搭配合理,做夢呢!在那個時候,能吃飽就不錯了,還想吃好呢。別想什么川魯淮揚粵,只要糧夠吃,別把家里糧本上的限額提前吃光就是好事了。如果家里有幾個能吃的小家伙,那這當媽媽的可真是得好好計劃著吃飯呢。我媽現在可是不用計劃了,家里不做飯,就到外面吃。你是吃米飯炒菜啊,還是要吃快餐啊,火鍋啊,呵呵,多香啊!
春捂秋凍,拿啥捂?衣服唄。我們再來說說穿,現在只說衣服不太費的夏天。你如果清點一個女生的夏裝,你都無語了——僅僅是連衣裙的款式,好嘛,長的,短的,收腰的,蓬蓬的,英倫的,日韓的,看得你眼花繚亂。問題是在以前那會兒,哪來這么多好看的樣子啊。和買糧一樣,買布要用布票。有一次姥爺和我打趣的說:“像你長這么快的,放在我們那會兒,都養不起呢”“為啥啊?”“費布唄!”現在想想,還真是的。那會衣服據說是補丁落補丁,大孩子穿了小的穿。聽姥姥說,那會女孩子的裙子多是純色的,沒有什么裝飾的布拉吉。誰的裙子上多個蝴蝶結都羨慕死人呢,怎么可能像現在一樣多種多樣的。
我生長在人們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豐碩成果時代,雖然對過去的生活一無所知,多是從長輩那里知道的,我就像是在聽故事一般,但他們的生活經歷更讓我感受到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國泰民安的大環境,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越過越紅火。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一
當今社會,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瞬息萬變的變化,各種電子書籍、社交軟件都橫空出世,為我們帶來諸多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與麻煩。
爺爺說:“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很多人只要轉身分別那便是生離死別,臨終前不出任何意外都不會再相見了。
而爸爸說:“從前書信廣泛,摩托車挺快,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時人與人的距離大概是幾天幾夜的轉公交車轉綠皮車或是騎摩托車。憑著一腔孤勇只要愿意山南海北都不過是時間問題,只要有情,江湖終會相見。
我卻說:“如今書信少得可憐,飛機超快,一生能夠愛不少人。”如今的分別仿佛如家常便飯,上一秒吼著朋友一生一起走,下一秒qq微信一拉黑,干凈得仿佛都沒有存在過這個人。只要你愿意去聯系,哪怕你身處南極,他身處北極,一通電話整個世界都把你們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如果甚是想見面,還能撥通視頻通話,仿佛你們近在咫尺。實在不行,還能打個飛的,跨過太平洋,去給他一個驚喜,感受真實的體溫,真實的環抱。
原來人們的交通工具變得更加便利了,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了。
爺爺說:“以前住在鄉下,只要有困難,街坊鄰居都會扶你一把,今個兒李家殺雞去她家餐費,明個兒王家殺豬去他家吃飯,個個好客得緊,幾十年關系處下來,風風雨雨都經歷了。”
爸爸說:“以前住在鎮上,蓋了房子,用水泥糊墻,白色油漆往墻上一刷,那個叫漂亮!還有露天影院,幾個兒童圍在一起,吃著剛炒出來還熱乎的花生米,那個叫香!哥幾個關系好得很,穿同一條褲子,夏天還一塊光著身子去游泳,那個叫爽!”
我說:“現在住在高樓大廈里,充滿著鋼筋混著水泥的味,花花綠綠的壁紙,透亮帶著花紋的大理石,空廓的房子。每戶人家緊閉著家門,見面宛如陌生人,冷漠的表情冰冷的心,都成為了唯利主義,利高于一切。有個三五年的朋友驕傲得仿佛能吹一輩子,但一方沒回你上一句信息,一方便也知趣的不再打擾。”
原來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了,人與人的心缺越離越遠了。
好羨慕老一輩紅磚綠瓦,單純質樸的生活啊,我苦笑著搖了搖頭,回歸到快餐式的生活。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二
今日,教師給我們布置了一篇作文,資料是身邊的變化,我想,我們身邊的變化太大了,太多了,此刻,就讓我來一一的講給你聽吧!
首先來說說我的學校吧。走進博興縣第一小學,你會發現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學校的墻壁上各種各樣的詩文被打扮的漂漂亮亮。我們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在學校里玩的時候,就能學到很多古詩,此刻我們班有許多同學被評為“校級小小詩文家”有的還去參加了全國比賽呢!
走進我們的教室,你會看到,原先光禿禿的窗臺上,此刻“長出”了五顏六色的花草,告訴你吧,這些花草是我們班熱心的同學主動從自我家里帶來的。教室里到處充滿了花香味,真好聞。一套完整的多媒體電腦威武的站在教室前面,教師每一天利用它給我們上課。就是它讓我們在語文課上,看到了冰川的樣貌,還聽到了冰川融化、破碎的聲音,像看看電影一樣,太引人注目了。
此刻,我再給你說說放學路上的變化吧。我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走出學校,你會發現用自行車接送孩子的家長越來越少了,做班車的同學和自我家里買車的越來越多了。我的“坐騎”也由媽媽的電動車變成了宇通客車,舒服極了。坐班車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我們發現紅綠燈越來越多了,闖紅燈的人越來越少了,垃圾桶整齊的站在道路兩旁,沒有人再好意思隨便亂扔垃圾了。
回到家里,變化就更大了。我們從擁擠的平房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樓房。我們家五年前買的臺式電腦,爸爸嫌不夠用,今年暑假又給媽媽買了一臺聯想筆記本電腦,可羨慕死我了,就差我沒有了,可是我有一臺讀書郎英語學習機f8。
我經常利用媽媽的筆記本電腦查各種各樣的資料,學會了復制、粘貼許多漂亮圖片。此刻家庭轎車越來越多,如果你家想買車的話,就讓我給你當“小參謀”吧,因為我的“汽車圖片”文件夾里有:寶馬、法拉利、勞斯萊斯、紳寶、北京現代、上海大眾……應有盡有,包你選個夠。
最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的作業越來越少了,假期旅游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看到了祖國的美麗景色。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三
上海的巷子總是幽幽的,深深的,青磚高壘。四月花開,遍地芬芳,亦不負春光之絢麗。
身后清脆的車鈴聲響起,本能地往旁邊一閃,繼續向前。
“小姑娘,風車要嗎?”一個慈祥的聲音,接過風車,粗略看了下做工便付了錢。拿著風車跑啊跑,風車在手中飛快地轉,腰間掛著的裝飾鈴叮鈴作響,譜了首應景的《春之聲》。
歡樂的童年時光在指尖游走,弄堂里的溫暖從未改變……。
有一天,門口突被貼上了違章標,一個大紅色的“拆”字印在了墻上。弄堂里罵聲四起可謂是嚴冬臘月又添霜。沒多久,拆遷隊來了,這次是哭聲陣陣。
伴隨著的是那份漸行漸遠的溫暖……。
春光瀲滟的日子已不復,花之芳,朵之艷,于我何用。
越來越多的老房子被拆遷,上個時代的印記正在慢慢消退,兒時的生活場景只能在記憶中去回味。
那么些年過去了,我依然愛騎著單車,撥弄著車鈴在深幽的小徑間穿梭,或許我仍在追尋從前的那份恬淡悠靜。一片藍天,幾朵白云足矣。
我不求現代都市,只愛青磚紅瓦;不求雨后彩虹,只愛白云朵朵;不求高樓聳立,只愛平房幾棟。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四
兒時,這條小河一直是我們夢中樂園,且不說捕魚捉蝦,潛水翻石,單是坐在水邊巨石上,用腳丫拍水嬉戲,就夠我們玩上一天。記得離鄉時,我還趴在車窗上,依依不舍地望著漸漸消失在樹林中的小河。
回鄉探親,我急不可耐地要到小河,要到記憶中清逸秀麗,魂牽夢縈的小河。奶奶苦笑道:“算了吧,會叫你失望的。”我不信,不顧奶奶阻攔,快步向小河奔去。還沒到河邊,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我趕忙捏住鼻子,“快快走,小河有新鮮空氣。”我想。
到了河邊,眼前的景象使我目瞪口呆:原本清澈的河水如冥河一般,黑得發亮,曾經活蹦亂跳的小生靈們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氣焰囂張的垃圾;空氣中彌漫著化學藥品的味道;河岸上沒有鳥兒清脆的歡唱,卻有隆隆的電鋸聲,古樹伴著巨響轟然倒地……我呆呆地看著,手軟軟地下垂,早已忘記了心中翻騰的惡心,豆大的在眼眶中打轉。我多想指著那些工人,大喊:你們還我的小河!可是我只能默默轉身,無言悲痛,什么也做不了。
回到家,奶奶看著我失望傷心的樣子,重重地嘆了口氣。再上車時,我沒有回頭,我實在不敢去看滿身瘡孔的小河。
幾年后,再回鄉,我已經沒有了興高采烈的神氣,小河哭泣的聲音依舊回蕩在耳邊,奶奶卻很高興,牽了我的手:“走,我們去看看小河。”
快到小河時,我下意識地捂住鼻子,做好被污染洗禮的準備。奶奶卻笑瞇瞇地看著我,什么也沒說。走出小樹林,一陣清風迎面吹來,睜開眼,小河奔騰跳躍的樣子吸引了我,小河已經大變樣子:清澈見底的河水;歡快游曳的小魚,對河梳妝的柳樹;孩童們的歡笑……這不正是我夢中的小河嗎?我又驚喜又疑惑。
奶奶笑呵呵地說:“人們的環境意識加強了,懂得了如果連小魚小鳥都不能存活的地方,人類又能存活多久。村民們都植了樹,村長也不讓在河邊開廠了。真好真好!”
是啊!小河的變化也是人們意識的改變。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只有環境好了,我們才是真正的富足,我希望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的生活會有更大的改變!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五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只不過我們沒有細心的去觀察過。
我們身邊的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展,都在變化,而我們身邊也是一樣。我們只顧著科技的發展,卻忽略了環境的重要,我們的地球資源在急劇減少,空氣污染也十分嚴重,再加上溫室效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使人不能不憂心地球現在的處境。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六
時光流逝,也許驕陽不再似火,卻依然代表著變遷。
我拿著手機在路上看小說,遇見了一個老頭在叫賣書,我看著那一本本昂貴的書籍,我過去和大家講:“哎,各位,這些書在手機上都不要錢!”人群霎時向我涌過來,“小姑娘什么軟件啊?我也下一個!”我得意的看著老頭,可他卻沒有理我,自顧自的看書,神色不變。
再見已是他開了一家書店,客人不少,我過去和他說:“老頭別古板了,大家都變了,賣書不好。”他對我說:“是啊,大家都變得愛看紙質書了。”我笑著說:“您老糊涂了!”他只搖了搖頭。我好奇的問他:“為什么您喜歡讀紙質書啊?”他說:“我偏要在這寡情的世界尋找一份獨屬的溫柔。”我愣住了,一瞬間被震撼了,他說用幾十塊買作者一生的心血,賺到了!他的話一直蕩漾在我的心中,原來世界早已變得溫柔,只是我認為它險惡,古板的是不懂得變通的我呀!
回過神我對妹妹說:“因為買書是一件讓人變得溫柔的事,我們要尋找那份溫柔啊!”她說“變得和老爺爺一樣溫柔嗎?”我看著笑瞇瞇的老頭說:“是啊,變得和他一樣溫柔。”
回到了家,媽媽和我說她今天借了100給陌生了,我一下就氣了,這不是犯傻,這不是詐騙嗎?她笑著說:“那位姑娘著急用,她還說會轉給我呢,不擔心。”我氣的都和她說:“媽人心變了!”一小時后媽媽手機響起,她看著信息頓時興奮拿過來給我看,女兒你看到賬100了,她溫柔的說世界是美好的',卻不知我在一小時前聯系哥哥,讓她轉100給媽媽,看著媽媽開心的樣子,我也笑了。咦?怎么又到了一百媽媽疑惑的聲音令我震驚,而后我興奮的大叫:“媽,世界變得好美好呀!”
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意外的守信,都讓我以為這一成不變的險惡的世界變得溫柔與美好。
星星沉入海底融化了冰川,我躺在床上與月亮互道的晚安,都讓糟糕的世界變得非常美好。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七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中,身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例如:我長大了;姐姐上大學了;小溪邊變樣了;路即將要拓寬了……一切的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變得越來越好。
我長大了。
隨著我的長大,我和姐姐相處的機會也少了:已經讀五年級的我即將迎來它的第二個學期,而姐姐也從高三升至大一了,原本一星期就能見面的時間,此刻要一個學期了,而原本不遠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了,這時間和距離都足足拉長了許多,這些都讓我和姐姐在一齊的時間縮短了許多。我再過一年半就要上初中了,媽媽早就說過要我住校的。住校說得簡單,其實對我來說實在難熬,因為它意味著我要一個禮拜才能見到媽媽、外婆、弟弟等家人。看起來這真是一件壞事,但它培養了我獨立生活,自力更生的技能。你看,我的變化大吧!年齡的變化,身體的變化遠不及我的心態變化,我變得更懂事了。
小溪越來越清澈了,而原本小溪的兩岸邊上,都有一些戶人家種菜在那兒,看溪水流淌都要站很遠。還有一些人更加可惡,他們把鴨子趕到溪里,隨鴨子們干什么,甚至不顧它們在小溪里排放排泄物。還有一些人會在溪邊洗衣服,洗衣粉、鴨子拉的糞便、還有一些被人亂扔的垃圾都污染了溪水原有的干凈。此刻的小溪,和原先的相比,變化可大著呢!此刻的小溪兩岸,用磚頭等一些材料砌起來,兩岸人們用來種菜的地都用來做成前往小溪的路了。溪面上再也看不見鴨子成群地游來游去,也沒有人在溪邊洗衣服了。溪水變得十分干凈、清澈。
路要拓寬了。
路兩旁有一小塊部分是有些人拿來種菜的地,那些地都要毀掉拿來做路了,那樣路就會變寬了。此刻拓寬路的計劃正在進行中,他們已經把要拓寬的地方鏟平了。很快,就要鋪成路了,很快,汽車就能夠在上頭更安全地行駛了。
不知不覺中,我身邊的變化可真大呀,還不僅僅是這些呢!當然,我觀察到的變化就不再細說了,你們呢,你們有沒有觀察到你們身邊的變化,變化時刻有,就看你們有沒有會發現的眼睛。
教育工作者的變化身邊(精選18篇)篇十八
我的家住在楓葉新都市,那里繁華美麗,我最喜歡這兒啦!
你看——老人們在噴泉廣場上盡情舞蹈,孩子們背著個小書包到處亂跑,鳥兒們嘰嘰喳喳,像在歡唱。處處綠樹環繞,四時花卉不斷。放學了!馬路上,車水馬龍,遠遠望去,唐城墻遺址公園也人山人海,人們在這里笑著,玩著,鍛煉著……回到小區,同學們在亂七八糟的各色小店里擠著,歡聲笑語,那個熱鬧啊。
那天我翻看家里的舊照片,真是大吃一驚,眼珠都快掉地上了,我的天啊?這難道是。
過去的楓葉新都市嗎?照片中,黃蒙蒙的揚沙天,隱隱看出幾座小樓,周圍空無一人,更別提小朋友們在玩耍了。在灰色的小徑旁,只有光禿禿的.兩排樹,上面葉子都沒有幾片。也沒有任何超市或商店,媽媽說買菜買飯都要去很遠的地方。到了晚上,小區里沒有幾盞燈亮著,黑燈瞎火的,馬路上也只有一兩條線路的大巴開過,小區周圍是正在拆的城中村,高科花園呢?紫薇臻品呢?遺址公園更不見影兒。那里只是一條寬闊的綠化帶,甚至,連綠化帶都稱不上,因為只有一部分有點雜草,大部分還都是裸露的黃土呢。
十年過去了,小區的周圍從殘垣斷壁變成了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從光禿禿的黃土地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公園,從生活極不方便到配套的各種商店齊全,從沒有人氣到放學時的人聲鼎沸。變化太巨大啊!真難以想象,這才是十年的時光啊!
那么,再過20年,30年,家鄉又會變成什么樣呢?那時,我已經長大,可以親手建設我熱愛的西安,家鄉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