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傳播愛心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首先我想先為大家講述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里,正舉行了一場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宴。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一位老婦人領著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
“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她的話讓安東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請的人有很多錢,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么多,但這是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說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
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孩子,你說得對,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說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
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不是捐出300萬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后,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為非洲那些貧窮的孩子捐贈。
“慈善不是錢,是心”,我很贊同,并為之深深感動。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
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后,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在個人財富日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這是令人多么悲哀和不齒的行為!金錢至上、物欲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捐贈不僅是助人,也是在助己。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群體性的慈善參與,來喚起更多人的溫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為公眾義舉。
也許你會說,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余生為慈善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20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后,就義務贍養了村里6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著最低水準的生活。但是30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為老人送終。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溫暖世道”。30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為溫暖了這個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里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如果說圣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愿意理解為一種情懷。你沒有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
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的行為,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慈善也沒有貧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著而溫暖的心。
愛溫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
因為慈善不是錢,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朋友們,讓我們用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諧幸福的家園!
傳播愛心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今天做為愛心聯盟志愿者的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因為站在這里我不僅僅是一次個人行為,更是代表這個有著四百多志愿者的愛心團體,向支持和參與武城縣愛心活動的所有領導和37萬父老鄉親做一次工作匯報。
初識愛心聯盟是在去年冬天,當夏雪老師找到我,把愛心聯盟將要參加武城縣20xx年春晚表演,并希望我來完成節目創作時,我便感覺到自己和這個還是陌生的組織將要建立一種超越任何利益關系的聯系。那晚我含著眼淚看完了專題片,含著眼淚寫下了詩歌朗誦的第一句詩。從此我便如同找到歸途的路人,一步一步回歸自己的精神家園。
這座破爛不堪的房子超出了想象,因為根本就無法居住。原本四間北房已倒塌成了三間,屋門早已不知去向,一塊破棉被斜吊在寒風中。老式的格子窗也只剩下了幾根木棍,用塑料布和硬紙片橫七豎八地堵在上面。
走進屋內,好像還沒有外面暖和,我們不禁打起了冷戰。外屋堆滿了雜物和柴草,忽明忽暗的灶臺旁,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站了起來,她就是我們的走訪對象。
后來在愛心聯盟的幫助下,這個不幸的孩子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資助,家庭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半年時間過去了,我先后參加了“愛心聯盟暖春行動——牽手百名中小學生溫暖1家1”和“讓百名孩子過新年穿新衣”活動,在周末去學校和留守兒童聯誼談心,在假期帶領救助的孩子去省科技館參觀學習。今年3月,我們志愿者在街頭冒著嚴寒為白血病男孩徐桂昊宣傳募捐,五天時間募集善款數額近六萬元。
很多經歷和感受已經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我們會記住無數個受助者說的那聲謝謝;老人或孩子在受到照顧時感謝的微笑和興奮的眼神,這一切都是我們志愿服務的巨大收獲和精神動力。
時光荏苒,愛心聯盟已經走過了一年的征程,面對過去我們不敢奢談輝煌與成就,但我們堂堂正正、問心無愧;展望未來,我們不敢奢望驚天動地、彪炳千古,但我們敢說志愿者的腳步不會停止,愛心聯盟服務社會的大旗會永遠飄揚。
廣大愛心人士和志愿者朋友們,“扶貧濟困,善莫大焉”,我們的愛心活動不為名利,不為私欲,只為我們有一顆奉獻社會的愛心。
江山不廢,歲月無停,讓我們共同攜手,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為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文明和諧、更加美麗富強奮然前行吧!
傳播愛心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我是來自城關小學的郝子茹,關于"慈善"的話題太大,千頭萬緒,我一時不知從何說起。但那種愛,常常使我淚流滿面;那種力量,又常常讓我精神抖擻。是的,有多少愛,曾從我的眼里輕輕釋放;有多少愛,曾在我的指尖悄悄流淌。于是,我清晰地認識到,愛是人心綻開的花朵,愛是心靈播灑的雨露,愛是靈魂發射的陽光.但是我的愛太小,只能從身邊的小事說起,只能從自己的點點滴滴說起,只能從毫不起眼的零花錢說起,這就是我給大家要講的《零花錢里折射的愛心》。
《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其實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環境的不同才有所改變。我出生在一個充滿愛心的家庭,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有愛心的人。我剛記事的時候,冬日的一個早晨我發現,我家圍墻外的馬路邊,誰用破衣裳和廢塑料包著什么,堆起一座墳頭的造型。太陽蒞臨后,我看見,小墳丘開始慢慢蠕動,突然間里邊鉆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老爺爺,蜷臥著,仰起冰冷的臉龐,一如吞噬著精力不足的陽光。爸爸知道后,脫下了自己的棉大衣蓋在了他的身上。一連幾天,媽媽也按時按點給他端一些熱騰騰的飯菜。誰知,一天夜里,北風呼嘯,突然又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一時媽媽搓著手,走來走去,坐立不安,還拉開窗戶探出頭看了幾次。看著媽媽煩躁的樣子,爸爸說:"你今天咋了,心神不定的?"媽媽說:"我是想風雪這么大,天氣這么冷,路邊那個老頭……"還沒等媽媽說完,爸爸插話:"非親非故的一個陌生人,咱也對的起他了。"媽媽卻說:"你說的不對,咱天天教育子茹要做個好孩子,咱做不好人,孩子咋能做好?"爸爸沉默了一會說:"那這樣,咱先把他接到家里,今晚先不要叫把他凍死。"然后爸爸媽媽就把那個臟兮兮的瞎老頭接回了家中,給他洗了澡,然后和他拉起了家常,好像與多年前失散的親人重逢了一般。在家呆了十多天后,盲爺爺說什么也不住了。無奈之下,爸爸媽媽聯系了縣民政部門,他才被接到縣敬老院,總算有了個幸福的未來。
因受家庭環境的感染和熏陶,在我還不知道"慈善"這個詞的時候,朦朧中我就萌生了做善事、獻愛心的念頭,這么多年來,我就零花錢多多少少捐人十多次,少說也有八九百了。去年的一個冬日,我意外發現大禹廣場上有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叔叔,帶著一個不滿五歲的下肢癱瘓的小弟弟,可伶巴巴地向人討錢。我看見不少大人都給他錢,有一塊兩塊的,還有五塊十塊的,有個叔叔掏出一張一百元的大票子,爽快地放在他收錢的破盆子里.看著看著,我的眼睛發熱,頓時淚水汪汪,一股感情的溪水馬上涌上了心頭,一氣之下跑回家中,找到我平日積攢下的零花錢,點了點,是352元。然后很快返回到大禹廣場,小心翼翼地將錢遞過去,那個叔叔不要,用一種懷疑的目光看著我。見此,我說:"叔叔,拿上吧,治小弟弟的腿需要錢,這是我爸爸、媽媽讓我送的".叔叔接錢后,問我爸爸的名字,我說爸爸媽媽不讓我說。叔叔又問我叫什么,我脫口而出:"我叫紅領巾".我看見叔叔嘴里喃喃有詞,顫抖著手向我作揖。我看見那個可憐的小弟弟,滿眼淚花,口里激切地狂呼——"感謝延川的紅領巾姐姐!"此刻,我的眼睛里又一次滾出了豆大的淚珠,哽咽著說:"小弟弟,不用謝,治你的腿要緊。"這時,天已經快黑了,我只好別走別回頭看看,默默地離開他們。
是否長久。我想對所有的中國人說,漢字可以簡化,但愛不可以沒心。因為有一種善良的力量,時刻在愛的人間書寫輝煌。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仁愛"的禮儀之邦,5020xx年來,伴著愛一路走來。我敢說,一個沒有愛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恥辱之邦,一個沒有愛的民族不會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樣的民族就會失去春天和溫暖,這樣的民族就不會有美好和諧的未來,這樣的民族不會永恒!那么,就讓我們攜手慈善與愛同行,創造明媚快樂的明天,使沙漠變成綠洲,使枯木變得枝繁葉茂,使貧困的弱勢群體群眾解決溫飽,使孤寡老人享受社會大家庭的溫馨,使失學兒童重新走進學校課堂,使重病患者重新恢復健康。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精彩!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播愛心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奉獻愛心,從小事做起。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這種關懷,從你我的眼里輕輕釋放;這種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動。那就是---愛心。
愛心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愛心是久旱后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因為愛心,流浪的人們才能重返家園;因為愛心,疲憊的靈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愛心,如同銹渴望彼此輝映;渴望愛心,如同世紀之歌渴望被永遠傳頌。也許你會問:愛心是什么?愛心是能夠揚起你生命風帆的激勵,是雪中送炭式的資助,是撫慰你受傷心靈的微笑。但丁曾說“愛是美德的種子”,“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這樣理解,“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羅曼。羅蘭如是說。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也許無法拒絕災難和病痛,但是我們可以在災難和病痛到來之前,將互助儲存,將愛心匯集。我們每個人,也許只是很渺小很微弱的一部分,也許只能奉獻一點點愛心,但倘若我們都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那么日積月累,世間將會被愛心灌注,人人都能感受到這份溫暖。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你的心靈充滿愛,也讓世界充滿愛。近幾年,我國不斷發生地震、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但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全國人民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小小的愛心匯聚在一起,溫暖了受災人民,讓他們從悲傷苦難中脫離。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顆愛心,只是我們不知道怎樣把它表現出來而已。愛心是對同事釋放的一種寬容,是一個真誠的微笑,是一次對陌生老人熱心的攙扶,是省下幾包煙錢對困難家庭的幫助這些對許多人來講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卻能讓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涓滴之水,終能匯流成何。捐贈不論多少,善舉不分先后,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哪怕僅僅是一枚硬幣亦或是一個祝福,我們的愛心善舉,也一定能夠匯成愛的暖流。讓我們大家共同把愛心升華為無私的人生情操和生活境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世間充滿愛!
謝謝大家!
傳播愛心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相信大家都明白“愛”這個字代表的具體含義吧,無論是家人之間的愛還是師生之間的愛都是愛心傳遞的體現,在這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濃濃的關懷以及殷切的期盼,正因為如此才讓我們有了在學習之中不斷努力的動力,現如今我們已經成長了許多從而應當明白傳遞愛心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應當明白傳遞愛心的過程中也相當于是在傳遞對他人的善意,正如我們以往的學習也是老師在引導我們向善的過程,既然如此我們便應當珍惜當前的學習機會并從中了解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傳遞愛心,無論是父母的照顧還是老師的教導都是傳遞愛心的方式,而我們和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也是傳遞愛心的過程所培育的,大家想想以往學校組織的捐款活動以及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動,在我看來這正是我們這些學生用來傳遞愛心的重要方式,這也說明只要我們積極探索總能在自己的身邊找到不少傳遞愛心的方式。
其次我們得明白無論能力大小都能夠參與到傳遞愛心的活動之中,畢竟有著這份心意自然意味著我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努力所在,可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提倡傳遞愛心的活動并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須知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又怎能對此感到無動于衷,對我們來說即便是向口渴的人遞上一杯水或者向饑餓的人遞上一份食物都是獻愛心的表現,書中類似的故事有很多卻需要我們親自參與其中才能夠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當我們為了幫助他人而不斷努力的時候也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幫助,正如平時我們和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也是在傳遞愛心。
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用行動來踐行自己的承諾,須知傳遞愛心既要在口頭上予以承諾又要在行動上予以踐行,所以當我們看到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應當要積極上前提供幫助,除此之外還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具備傳遞愛心的能力,只有能力得到提升才意味著我們能夠幫助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因此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傳遞愛心以外還要努力學習以便于提升自身的能力。
在學習的道路中我們已經明白了傳遞愛心的方式以及重要意義,因此需要盡快行動起來并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活動之中,只要每個人都能夠將愛心傳遞下去那么自然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溫馨許多,這是個美好的未來也是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未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