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傾聽自己的聲音。小編精選了一些別具一格的日記范文,希望大家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寫作靈感。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一
一天下午,閑來無事的我在家里的小院中轉來轉去,突然我在小菜地里看到了幾只蝸牛,我很好奇,便仔細的觀察起它們來。
那小小的蝸牛頭上長兩只天線般的觸角,我想它的眼睛可能長在它的觸角上吧。我去問媽媽,媽媽也說不上來就讓我去查資料。原來它的眼睛就在觸角的頂端,蝸牛有兩對兒觸角,一對兒大的,一對兒小的,觸角上則一共有4個小黑點兒,既4只眼睛。
我實在想不出來,就又去上網查了查蝸牛怎么走路這個問題。原來蝸牛腹部有一種能動的肉足,叫腹足,它就是用腹足走路的。
至于蝸牛走后的白色痕跡則是蝸牛的腹足上有一種腺體會分泌出一種黏液,這些黏液有助于蝸牛爬行提高速度。這樣,蝸牛爬過的地方就留下了一道白色的痕跡。
好奇的我把幾只蝸牛放在地上,看它們爬得快不快。我讓他們爬了一分鐘,用尺子一量,結果爬得最快的那只才十四厘米,最慢的那個僅僅十厘米。爸爸笑著說蝸牛在玻璃上肯定會寸步難行吧?我想可不一定,于是我把蝸牛放在了玻璃上,它們卻依舊不慌不忙的爬了起來,看來是他們分泌的黏液起了主要的作用,再平滑的地方也難不倒它們啊。我又測了測蝸牛在玻璃上的爬行速度。本來就慢騰騰的它們每分鐘就能爬一厘米,中途還要休息一會呢,他們跑的真夠慢。
你看這小小的蝸牛多神奇呀。我想還有很多神奇之處等我們去發現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二
上語文課前,童老師叫我們去捉蝸牛。
蝸牛捉來了,我們有的把它放在桌子上,有的裝在塑料瓶里,開始仔細地觀察起來。我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就像兩根天線。一對芝麻般大小的眼睛就長在長長的觸角上,不仔細看,還發現不了。
它每天背著一個重重的殼,殼上有花紋,就像一座精致的小房子,大概是下雨天蝸牛躲雨的地方吧!
蝸牛有沒有腳呢?老師告訴我們,蝸牛靠腹足爬行。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透明的黏液,怪不得它能在光滑的玻璃上還是在細細的鐵絲上爬呢!哦,蝸牛可真厲害呀!
聽說蝸牛喜歡吃青菜。我把一片嫩葉放在它嘴邊,小家伙,一點兒都不客氣,竟然吃了起來,我發現被蝸牛啃過的菜葉上留下了鋸齒一樣的痕跡。我去問老師,老師笑著說:“蝸牛有26000多顆牙齒呢!”啊,真是太令人吃驚了!
原來,只有我們勤于觀察,善于動腦,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三
有天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和同學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路上發現了兩只蝸牛慢悠悠的向前爬動,看著它們我非常感興趣,于是就在路邊采了片樹葉把那兩只蝸牛帶回了家。
到家后,我把葉子放在了桌子上,其中有一只蝸牛已經從殼里探出頭來,把身子慢慢伸出來,緊接著二只小小的角都伸了出來。就見它背著小殼緩緩的沿著樹葉走著,留下一條白白的細線,那是它的黏液。大概是沒有感覺到危險,另一只蝸牛也緩緩地從過殼里面伸出來,一前一后的在樹葉上爬著。
可是,它們走了一會兒,又不動了,低下頭在吃葉子。仔細一天,會發現它們吃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咔咔的聲音。不一會兒,那片葉子就已經被它們吃光了,只剩下一根樹葉梗。可它們好像沒有吃飽樣的,小腦袋左觸觸右觸觸。于是,我飛快地跑下樓去采了幾片葉子來。待它們吃飽后,從樹葉上爬了下來,沿著桌子的邊沿慢慢的爬著,身后留了一條條白線,可愛極了。從那天后,我每天放學都會采幾片新鮮的葉子回來,靜靜地看著它們吃完。
可是,小蝸牛還沒有在我家待幾天,就被我那愛玩的表弟拿走了一只,又把最后一只蝸牛掉在地上給踩死了,但是蝸牛可愛的樣子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四
我家來了一個新成員――蝸牛,它特別小,黑黑的,所以我叫它“小蝸”。它每天早睡早起,每天晚上,沒等我睡著,它已經在那狹窄的小房子里“呼呼大睡”了;早上,我匆匆地起床趕緊去探望它,沒想到它已經背著厚厚的殼在“健身”了。
記得有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我興奮極了,連鞋子也顧不得脫,直奔“小蝸牛”拿起放大鏡開始觀察。我先看頭部,發現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聽老師介紹,蝸牛的長觸角能感知周圍的環境變化,而眼睛就長在長觸角上,卻只能在陰暗的地方才能看清楚。短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我小心翼翼地放點樹葉進去,果然,只見蝸牛用短觸角一碰三碰的,好有趣。我再觀察腹部,把蝸牛整個翻過來,只見白花花的,始終沒看出什么東西,我查了查科學書,才明白,蝸牛的腹部有腹足,可以幫蝸牛爬行。又順著觀察蝸牛尾部,這時,我看見它爬過的地方有粘液,我連忙問媽媽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媽媽說粘液是尾部流出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速度更快。放下放大鏡,我又去查小學生百科全書,看看有沒有關于蝸牛更多的相關知識。
通過觀察,我知道了好多好多蝸牛的秘密,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地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
在春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玩,爸爸當心我在奶奶家無聊,便在野外抓了十只蝸牛給我玩。我仔細地看著這十只小可愛,竟然發現有七只蝸牛的殼是“右旋”的,而另外三只蝸牛的殼是“左旋”的,而且它們的殼上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條紋和星星點點的斑點,美麗極了。
我放了幾片菜葉給它們吃。可是,只有一只蝸牛在菜葉上留下了一個個的大坑,而其他蝸牛卻碰都不砬一下,我帶著疑問去問爸爸。爸爸二話不說,拿起一塊雞肉放在食槽里,蝸牛們馬上“飛奔”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著一頭霧水的我,解釋到:“蝸牛的食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蝸牛喜歡吃犖食,有的蝸牛喜歡吃素食,還有的蝸牛犖素不均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
過了幾天,我發現了蝸牛的一個奇怪現象:十只蝸牛全都在產卵!我想:爸爸在野外抓的蝸牛們,一定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不可能全是母的啊!我上網查找了資料,終于知道了:原來蝸牛的身體里有兩個生殖器,一個是雄性生殖器,另一個是雌性生殖器,所以蝸牛它既是“先生”又是“太太”,怎樣,很有趣吧!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五
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動物,而我喜歡的動物是蝸牛。
我一直想捉蝸牛,可是都找不到。有一次,媽媽準備洗菜,發現葉子上有兩只蝸牛,我喜出望外,找來一個玻璃瓶,在里面放一些土,給小蝸牛準備了一個溫暖又舒適的家。“小蝸牛喜歡吃什么呢,它也喜歡吃肉嗎?”我問媽媽。媽媽笑了,“傻孩子,它可不像你,喜歡吃肉,小蝸牛喜歡吃青菜!”我挑了一片嫩綠的菜葉,放進瓶子里。我就蹲在地上仔細觀察起它們,小蝸牛有兩對觸角,上面一對長,下面一對短。媽媽告訴我,長的這對觸角上有眼睛,短的這對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沒過多久,菜葉上就被這兩個“饞貓”吃了兩個窟窿,可能是吃飽了,一只蝸牛懶洋洋地爬開了。我驚奇地發現小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銀色的路,原來小蝸牛還是一個“小畫家”啊!
動物世界真奇妙,我好喜歡這對帶給我無限驚喜的小蝸牛!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六
我回到家后就跑到六樓爺爺種菜的地方,在那兒被我發現了一只小蝸牛。它有兩對觸角上面的長,下面的短。我找了一根小竹簽撥了一下它的觸角就一下給縮回去了,然后它又像看到怪物一樣縮進了殼里。過了一會它又鉆出來了,我放了一片葉子在它面前它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我跑到樓下寫作業,寫完作業后又跑到樓上一看葉子已經被它啃個精光,厲害呀!真是個吃貨我把葉子的莖拿掉它還不肯下去呢。
9月27日星期四
今天,我準備把那只蝸牛放了,我跑到樓上一看還在上次的那個地方,這個速度也是夠慢的了。要是和海龜比誰會贏呢?這個問題真難,我給蝸牛起了個外號叫“很慢的牛”。
9月28日星期五
今天,我要找出蝸牛喜歡吃什么,我把肉、菜、米飯、面包、水果、巧克力,全放在了桌子上。又在樓上小心翼翼地捉了只蝸牛然后把蝸牛放在桌子上,蝸牛緩緩地爬向菜葉。原來蝸牛喜歡吃的菜呀。
9月29日星期六
蝸牛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就是我要觀察的東西。五點我上樓去看,看不到一只蝸牛。六點我上樓去看,有那么幾只蝸牛了。七點我上樓去看有很多的蝸牛出來了。我想蝸牛應該是晚上才出來的吧。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七
我家養了一只蝸牛,它長著一雙芝麻大小的眼睛,背上背著大大的殼,有點像田螺的殼。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面說蝸牛有26000多顆牙齒,可是我在觀察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現蝸牛有牙齒。以后我要用顯微鏡看看蝸牛的牙齒到底長在哪里。
蝸牛的觸角可以伸縮,我用鉛筆碰了它一下,它的觸角立刻縮了進去。我向它吹了一口氣,觸角又縮了回去。原來,蝸牛的觸角不僅碰到物體會縮進去,氣流大一點也會縮進去。
最讓我驚訝的是蝸牛的一項技能——爬鋼絲。我拿了一根線,把蝸牛放在那根線上,蝸牛果然慢慢地在線上爬。蝸牛是軟體動物,跟章魚、魷魚等一樣,它用腹足走動,經過的地方會留下很多粘液,這些粘液可以使腹足和地面直接摩擦時不會受傷。
蝸牛平時喜歡吃什么呢?我們問賣蝸牛的老板,老板說只要在蝸牛面前放一片菜葉子就行了。我們回家把菜葉子放在蝸牛盒里,然后坐在旁邊觀察它的動靜,可是,過了好一會兒,蝸牛始終沒有動靜,我就先去上培訓班了。回來的時候看見菜葉上有一個小小的洞,原來蝸牛已經偷偷吃了點菜葉子了呀!
通過觀察蝸牛,我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從中我也明白了大自然的奇妙之處,以后我會用自己的雙眼、雙手去發現更多未知的奧秘。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八
晚上媽媽做飯洗菜的時候,發現菜葉里有一只小蝸牛,媽媽拿著小蝸牛,小蝸牛在她手中不停地儒動,我找了一個塑料瓶,把小蝸牛放進去,然后放了一些水和菜葉子,我在瓶蓋上扎了幾個眼,這樣小蝸牛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小蝸牛的家也就弄好了。我寫作業邊觀察它的動向,小蝸牛也許想出來,一直往上爬,但看見菜葉它又忍不住停下來,兩個長長的觸角,一會兒伸出來,一會兒縮回去,還有兩個觸角短短的,不仔細觀察就看不出來。小蝸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想起一首歌《蝸牛與黃鸝鳥》,對著它我小聲地唱給它聽,希望它能明白這首歌。
小蝸牛真小,背著那重重的殼,能爬的很遠也可真了不起,雖然它很慢,但是它不懈地努力,最終爬到它要去的地方。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九
我小心翼翼地把調色盤拿到房間,放在桌子上。它靜靜地趴在盤子中間,乍一望去,不由得令我想到劉禹錫的一句詩:白銀盤里一青螺。
蝸牛每天背著它的小房子慢吞吞地爬來爬去。它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像棕色的棒棒糖,又像棕色的毛線團。摸一摸它的小房子,硬硬的,糙糙的,像一枚圓形的小石子。
蝸牛的身體濕濕的,涼涼的,軟軟的,粘粘的。它的眼睛有點與眾不同,是長在觸角上的,像蝴蝶的觸角,又像伸長的手臂。爬行的時候,它的眼睛不停地揮舞著,好像兩盞探照燈。蝸牛的脖子伸得很長,尾巴也拖得尖尖長長的。爬過的地方都留下濕濕的、粘粘的液體,很像是它的小便。背上的房子隨著身體搖搖擺擺,仿佛毛線團在滾動。
當我用手輕輕碰它的眼睛時,它會把眼睛慢慢地縮進觸角,再把觸角縮進腦袋里,一會兒發現沒有危險,就又伸展開了。要是拿著小房子把它拎起來,它會把整個身體都縮到房子里。不過這只小蝸牛好像勇敢又好奇,很快又伸展出來探頭探腦的繼續爬。如果把它的殼翻過來,它就使勁掙扎,努力翻身繼續爬。
它這樣不停地爬呀爬,好像急著去辦事。它沿著調色盤一格一格地爬,好像迷路了。哦,孤單的小蝸牛,讓我把你送回家吧!
我把它帶到公園潮濕的草叢里,希望它以后不再迷路,而且有更多伙伴,生活更快樂!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十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在樓下花園里散步,我一個人奔跑嬉戲著。走著走著,一只正在緩慢爬動的小動物進入了我的視線。
仔細一瞧,原然是一只小蝸牛。我突發奇想,我想與這只小蝸牛一起散步。于是,我慢慢得走著,生怕這只小蝸牛跟不上。當我走了幾步,回頭一看,那只小蝸牛竟離我這么遠。
我在它后面推了推,可它仍是那樣慢慢地爬著。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在說:“我已經盡力了!”
蝸牛它雖然爬不快,但是它仍舊爬著。為的就是能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為的就是能完成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蝸牛它靠自己的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學習蝸牛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十一
今天,我做完了作業,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我家的花園去觀察蝸牛。
到了花園,我就拿了一個塑料杯,裝了一些水,找到一個正在睡覺的蝸牛,把它放在了水里。過了一今天,我做完了作業,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我家的花園去觀察蝸牛。
到了花園,我就拿了一個塑料杯,裝了一些水,找到一個正在睡覺的蝸牛,把它放在了水里。過了一分鐘。蝸牛突然醒來,我就不假思索地把水到出來,再把它到出來,這時,我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它的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我有發現它的背上還有一座小房子,我就用一根小木棍,掏的身體,只見他一下子就將觸角縮進了自己的小房子里。
我想蝸牛的氣孔在哪里呢?于是,我又拿了一個放大鏡觀察起來,我找啊找啊,只見一個小小的孔在我的眼前出現,我用手輕輕地靠近它,感覺到它一吐一呼地呼吸呢。
啊。今天通過觀察我又增加了一些知識又真是生活處處有學問,時間出真知呀分鐘。蝸牛突然醒來,我就不假思索地把水到出來,再把它到出來,這時,我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它的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我有發現它的背上還有一座小房子,我就用一根小木棍,掏的身體,只見他一下子就將觸角縮進了自己的小房子里。
我想蝸牛的氣孔在哪里呢?于是,我又拿了一個放大鏡觀察起來,我找啊找啊,只見一個小小的孔在我的眼前出現,我用手輕輕地靠近它,感覺到它一吐一呼地呼吸呢。
啊。今天通過觀察我又增加了一些知識又真是生活處處有學問,實踐出真知呀。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十二
9月28日傍晚,科學王老師給大家發了一則信息:為了提前觀察蝸牛,明天帶一個不漏水的小盒子,到西二樓科學室領養一只蝸牛試著飼養。
9月29日清晨,我一到教室放下書包就捧著透明的小盒子向西二樓科學室走去。當我漫不經心地來到科學室,被眼前人山人海排隊領養蝸牛的情景給“蒙”住了,只見同學們個個捧著打開蓋子的盒子,七嘴八舌地叫嚷著,我只好乖乖地站在最后排隊。不一會兒,“叮叮叮”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都戀戀不舍地跑回各自的教室上課了。
轉眼間,到了中午大課間。我又捧著小盒子來到科學室,被眼前“搶”蝸牛的一幕給“驚”住了,只見調皮的男同學乘著王老師吃飯不在,從窗戶爬進去捉蝸牛。不一會兒功夫,王老師的蝸牛被洗劫一空啦!
在回教室的路上,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捧著裝著蝸牛的小盒子。而只有我的透明盒子里是空空的,我的心里有點酸酸的。“喂,看看我的蝸牛!”身后的一位同學一邊拍著我的肩膀,一邊在炫耀她的蝸牛。我看見蝸牛背上有一個硬硬的殼,腹部軟軟的,正背著硬殼靠腹部伸縮,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爬行。
望著小蝸牛,我感覺目前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但我要向小蝸牛一樣向著自己的目標不停的前行,正如一首兒歌唱到:重重的殼掛著輕輕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十三
經過上一次科學課,我還是不肯把我的蝸牛放生,繼續把他養在瓶子里,我每次做完作業,都會跑去看望它,有一次,讓我驚訝地發現,不知哪只蝸牛竟然生了一個小寶寶,我看了喜出望外,連忙跑去告訴在一旁做作業的妹妹。
所以從那天起,我就對蝸牛產生了興趣,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白白的粘液,它有2對觸角,長的觸角上有眼睛,當我輕輕觸碰它的殼時,它就會縮進堅硬的小房子里。聽說蝸牛的牙齒可多了,雖然我沒有扒開蝸牛的嘴巴,沒有發現它到底有多少牙齒,但是書上說約有25600多顆,怎有那么多數也數不清楚,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我驚訝極了!還有蝸牛身上有好幾個孔,我發現有3個,怎么會是3個呢那就聽我講來,一個是排便孔,一個是氣孔,最后一個是生寶寶的孔,至于他們的位置到底在哪我還要進一步的觀察。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十四
科學書上常說,蝸牛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潮濕的角落,果然,雨過天晴,我們在學校花壇的草叢下,找到了好幾只啦蝸牛,我一扒開草叢,它們就一動也不動了,抓住它們實在太輕松了。
我用小罐子給蝸牛做了一個溫暖的家,罐子底下鋪上沙子和泥土,再放上幾片菜葉,蝸牛好象很開心,長長觸角不停晃,好像在說“謝謝你,小朋友”呢!
蝸牛好像不喜歡當著人的面吃東西,有一次,我想觀察一下它是怎么吃東西的,可它就是不吃,再等著第二天去看的時候,一大片菜葉全被它們吃得一干二凈了。
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上面。它身體軟軟的,背上有個土黃色的殼子,這就是它們的家,我敲打小罐子時,它就把頭收回殼里,然后再慢慢地伸出來,它們好玩極了。
蝸牛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陽光太旨,氣溫又高,它就收回殼里了,到了晚上,又從殼里伸出來,開始活動了。蝸牛喜歡向上爬,每次我清理盒子時,它們都在上面,也許那兒比較涼爽吧!
蝸牛生命力頑強,我第一次養它們時,好幾天沒給它們喂食物,它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們死了,后來,在它們身上滴了水,它們就又活了。
我要繼續養蝸牛,它太好玩了!
小蝸牛的觀察日記(模板15篇)篇十五
昨天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的生活方法。放學后,我回到家,做完作業,吃完晚飯,我和爸爸拿上電筒,盒子,我們就開始尋找蝸牛。
我們分頭開始找,過了好一會兒,爸爸找到了我,把手攤開來給我看,“天哪!一只蝸牛,而且是一只很大的蝸牛。”我喊到。爸爸對我笑了笑,于是我想“我可不能輸給爸爸。”過了一會兒,我找到了兩只蝸牛,我真的是太高興了!這時,爸爸也回來了,爸爸手里有三只蝸牛!我真是佩服,我們把蝸牛放到盒子里,帶回了家。
回到家,我帶著盒子高興地跑到房間,放到書桌上,找開臺燈,又跑出房間,拿來幾片菜葉,放到里面,我就興奮地坐下來,滿懷期待地觀察蝸牛們會怎么做。
一會兒,三只蝸牛開吃了,仔細看,你還會看見嘴巴在動,而且葉片上還有花紋。不一會兒一片葉子好像都要吃完了,另外兩只蝸牛正在爬來爬去,好像正在探索這個新地方,又過了一會兒,有兩只蝸牛爬上了盒子的墻,我怕它們爬出來,我就把它放到了下面,到了七點,一些蝸牛都睡覺了,唯獨只有兩只蝸牛在拉大便。過了一會兒它們倆終于睡下了,蝸牛真是神奇啊!
我第一回覺得,蝸牛真的是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