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一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于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dāng)局,蜀地險要,應(yīng)好好用人防守。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回環(huán)反復(fù),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三部分:
一、從開頭至“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睂懯竦篱_辟之難,突出一個“難”字。
二、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至“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寫蜀道行走之難,突出一個“險”字。
三、從“劍閣崢嶸而崔嵬”至結(jié)尾,把自然環(huán)境與政治形勢結(jié)合起來,寫國情的險惡,以引起人們的警惕,突出一個“惡”字。
劃分三段的主要聯(lián)系:
1、內(nèi)在聯(lián)系:三個部分的自然銜接和描寫蜀道由難而險,由險而惡,勸告友人還家,逐步深化主題。
2、外在聯(lián)系:“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三次詠嘆,發(fā)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危途難行”是本詩的主題。前兩部分從自然風(fēng)光落筆,極盡描摹刻畫之能事;第三部分轉(zhuǎn)入對政治形勢的詠嘆,深化了主題??煽醋魇亲髡叩木臉?gòu)思。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歌一開頭,就用了驚嘆詞“噫吁嚱”,表示十分驚奇和感嘆“噫吁嚱”是嘆詞的連用,可讀成“噫,吁嚱”,“吁嚱”就是嗚呼的意思。也有的說“噫”、“吁”,“嚱”是三個獨立嘆詞的連用,突兀而起?!拔:醺咴铡钡摹拔!焙汀案摺保际歉呗柕囊馑?,各帶一個感嘆詞。李白有一首寫峰頂?shù)脑?,第一句就是“危嘍高百尺”,“危嘍”即很高的樣子。與“危乎高哉”是同樣意思的重復(fù),也是起強調(diào)的作用?!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之”取消句子獨立性成為詞組“蜀道難”。這里“于”是比的意思。這幾句大致是:喲,啊,高啊實在高啊,蜀道難行,比上青天還難。請看,從一開始就帶上了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開篇即奇,一下子奏出激昂雄渾的基調(diào),強烈的震撼著讀者的心弦。
“蠶叢及龜鳧,開國何茫然!”“蠶叢”與“龜鳧”是傳說中的兩個蜀國的開國國君,“茫然”是茫遠(yuǎn)而難以知詳?shù)囊馑?,說他們開創(chuàng)蜀國是多么遙遠(yuǎn)的事了?!盃杹硭娜f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薄盃枴弊髦甘敬~,“此”的意思,“爾來”就是自此以來,即蜀開國以來?!八娜f八千歲”不是確數(shù),極言時間的久遠(yuǎn)。秦國的土地因山川多有險阻,故稱為“秦塞”,“通人煙”即人員往來相通的意思。這兩句說蜀地自古不跟秦地相溝通?!拔鳟?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薄爱?dāng)”,是遮攔、阻擋,這里當(dāng)“面臨”講?!疤住笔乔貛X主峰太白山。傳說因它冬夏都有積雪,所以叫太白。太白山在西安的西面,所以叫“西當(dāng)太白”。諺語云:“武功太白離天三百”,極言其高峻?!傍B道”是人跡難至的險峻的小道,“橫絕”是橫空飛越的意思,“巔”是頂峰。這兩句說,西邊太白山擋住去路,山上的小路人跡難至,只有鳥兒才能從那橫空飛越直達(dá)峨眉山頂?!暗乇郎酱輭咽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這是以神話來反映我國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蜀王派五個力士前去迎娶秦王的五個女兒,途中見一大蛇鉆入山穴,力土們抓住蛇尾猛拉,結(jié)果地崩山倒。力士和秦王的女兒都被壓死,山中就此裂開一條小路,把秦蜀兩地溝通起來,也就是把形似天梯的陡峭山路和山崖間鑿石架通的棧道聯(lián)系起來。這雖是神話故事,但我們可以看出蜀地與世隔絕,蜀之道來之不易。詩人不是客觀地描摹蜀道的艱難,而是從傳說和想象落筆,賦予秦蜀山川以濃郁的主觀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蜀道帶有鮮明個性的獨特感受,融合著詩人豪邁奔放的個性。
以上是第一部分。詩人從古老的傳說落筆,追溯了蜀秦隔絕的漫長歷史,指出五位壯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在不通人煙的崇山峻嶺中,開鑿出一條崎嶇險峻的山路。強調(diào)了蜀道來之不易。這里講的是蜀道開辟之難。
第二部分寫蜀道行走之難。
第三部分,主要寫劍閣險要,蜀地險惡,規(guī)勸遠(yuǎn)行的友人,不可久留。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薄皠﹂w”,劍門關(guān),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大劍山、小劍山之間?!皪槑V”“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峻。“當(dāng)”,阻擋、守著的意思,說劍閣的形勢非常險要,非常高峻,只要一個人守在這險要的關(guān)隘上,再多的人也攻不開。正因為地勢險要,所以“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匪”即非,這是暗喻“所守之人”成為狼與豺。說守衛(wèi)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的親信,就可能變成害人的豺狼,因為他們可以憑恃險惡的地形搞叛亂,殘害人民?!耙环虍?dāng)關(guān)”以下四句,是化用張載《劍閣鳴》中“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里寫“猛虎”、“長蛇”,用的是雙關(guān)的手法,用“猛虎”“長蛇”代“所守”,并把所守的兇殘比擬為野獸。“吮血”就是吸血。磨牙吮血比喻、比擬中含有夸張成分,形象更加鮮明。把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兇殘面目揭得淋漓盡致,從而強化了蜀地政治形勢的險惡。這句說,人們早晨要躲避猛虎的襲擊晚上要逃避大蛇的侵?jǐn)_。這些“野獸”都在磨牙吮血,殺人太多了。作者畫出了他們窮兇極惡,殘害生靈的面目“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錦城”指四川成都,以織錦發(fā)達(dá)而得名。杜甫有“花眾錦關(guān)城”的詩句。“云”是說,講錦城這里雖說是樂土,我勸你不如早些回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西望”承接前文“西游”說的,由長安而行,望成都,故曰“西望”,“長咨嗟”是深深的嘆息。
這最后一部分,從自然環(huán)境寫到社會人生,賦予“危途難行”的主題以政治的內(nèi)容。寫蜀地形勢的險要和環(huán)境的險惡,規(guī)勸友人不可久留,及早回家。這是寫國情之險惡。
一、充滿熾熱奔放不可抑制的情感,主觀性非常突出。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激情澎湃,常常不能自已。詩歌形象高度個性化,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無論敘事或者寫景,都融匯著詩人的豪放性格。他那極為強烈的情感,在詩中常反復(fù)詠嘆出來。開頭“噫吁嚱”嘆詞的連用和“危乎高哉”同義詞的反復(fù)使用,以獨特的強調(diào)手法顯示內(nèi)在情感的份量,造成先聲奪人的氣氛。接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千古傳誦的慨嘆,定下了全文的基調(diào),引出了古代人民不怕犧牲,不畏艱難險阻,征服大自然的充滿神話色彩的描寫,使讀者不得不驚心動魄于蜀道開辟之難。
在繪聲繪色敘述山行艱難可怕的時候,作者再次發(fā)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喟嘆,極力渲染蒼涼、悲愁氣氛,烘托“危途難行”的主題。末尾以“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雙關(guān)語,由大自然之險,寫到政治之危,又發(fā)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以“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的意味深長的嘆息結(jié)束全篇,抒發(fā)了憂國憂民的情感。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xiàn),是感情的爆發(fā)、延續(xù)和收束。第一次出現(xiàn),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了主題:“危途難行”,并定下全詩的基調(diào),一唱三嘆,震撼人心?!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的出現(xiàn),還鮮明地體現(xiàn)了作品結(jié)構(gòu)的嚴(yán)謹(jǐn)。它第一次出現(xiàn),是寫蜀道開辟之難;第二次出現(xiàn),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xiàn),是寫國情之險惡。我們說,此時詩人的感情發(fā)展達(dá)到高峰,悲憤難禁,倍覺艱難。同時在結(jié)構(gòu)上,也標(biāo)志著由極寫山之高、路之難,轉(zhuǎn)向?qū)懻涡蝿葜U惡,既是前節(jié)的收結(jié),又是后節(jié)的啟導(dǎo);既照應(yīng)了開頭,又使讀者對蜀道之難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反復(fù)呼告,不僅鮮明地體現(xiàn)出作品結(jié)構(gòu)的嚴(yán)謹(jǐn)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又像樂曲的主旋律,具有回環(huán)蕩漾的音樂美。由于它始終貫注全詩,這就構(gòu)成了全詩的感情主干,并將全詩凝聚成一個完滿的藝術(shù)整體。詩人驚嘆蜀道之難,感情又是昂揚奮發(fā)充滿力量的,詩人的感情仿佛是隨著蜀山、蜀水迭宕起伏,讀后令人心情振奮。
總之,這一中心句的三次出現(xiàn),在全詩的層次結(jié)構(gòu),感情凝聚,氣氛渲染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深厚的情感,還以作者對西行友人的提醒、呼喚、勸告中流露出來?!皢柧饔魏螘r還?”以親切的詢問,表示對友人的.關(guān)懷。而接著“畏途巉巖不可攀”一句已含有趕快回頭,不可前行的意思,但友人畢竟又向前走了,歷經(jīng)險境而抵達(dá)劍閣。作者以熟人的口吻、困惑不解地問道:“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實際是一種擔(dān)心,體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命運的關(guān)心,而友人終于在蜀地住下了。這是豺狼出沒、蛇虎橫行的地方,千萬不能久留哇!于是詩人又發(fā)出深情的呼喚:“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痹偃摵鸵?guī)勸中,飽含著一片深摯的友好情誼。
二、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
李白并沒有到過劍閣,因此有關(guān)山行艱險的生動描寫,如從鳥獸的感受來刻畫蜀道之高險:六龍回日、黃鶴難飛、猿猴愁攀;從行人的感覺來具體描寫蜀道之艱險:峰回路轉(zhuǎn)、山勢險峻,表現(xiàn)人走在上面的畏懼心理、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xì)節(jié);以山川幽冷深寂的悲涼氣氛來襯托渲染蜀道之艱險:古木荒涼、鳥聲凄切將自然界渲染上了旅愁;還具體描繪了行人眼中的蜀道等等??梢哉f李白的想象力是驚人的,超越時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大家想一下,他雖有漫游天下的生活深厚根底,但如果不發(fā)揮高度的想象,不揮灑夸張的筆墨《蜀道難》決不會如此動人心魄,成為千古不朽的浪漫主義杰作。據(jù)元和略陽縣志記載,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雨,行者屢逢泥淖,所以稱青泥嶺。李白對青泥嶺的高峻難行或許有所了解,于是吟出“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詩句,寫青泥嶺是那樣的盤旋曲折,山路繞著山崖不停地打轉(zhuǎn)。作者出于想象的精彩描寫,夸張而不失真,典型地再現(xiàn)了山路之險和山行之難。
在抒發(fā)旅愁的時候,詩人寫到:“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這里古木參天,氣象森嚴(yán),鳥聲凄厲回蕩其間。豐富的想象,精心的構(gòu)思,把人們引入一個悲涼、慘淡的藝術(shù)境界。“雄飛雌從”的設(shè)計,更使羈旅者勾起思念親人的愁緒。這樣生動的藝術(shù)效果,若不是作者在馳騁他那奇幻而又細(xì)致的想象之后落筆,是很難產(chǎn)生的。
再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蜀道上奇險壯觀的景象吧!“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痹谠娙巳绱蠊P之下,連綿的山峰,幾乎頂天而立;枯老的蒼松倒掛在懸崖絕壁之間,飛泄的瀑流爭相吼叫,砯崖?lián)羰l(fā)出震撼千山萬壑雷鳴般的聲響。這里既有群峰屹立的雄偉壯闊景象,又有枯松倒掛的特寫鏡頭,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近景,又有令人觸目驚心的動態(tài)。“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兩句,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想象力和描寫的本領(lǐng)。
李白善于夸張。他的夸張與眾不同處,往往是將事物夸張到極度,并且動轍用“千”“萬”等數(shù)詞來形容、裝飾,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朝如青絲暮成雪”、“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典型的。《蜀道難》的夸張也到了無以復(fù)加、登峰造極的地步。古人常以絕對辦不到的事比喻成比登天還難,而詩里卻極力夸張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除此恐怕沒什么更夸張的寫法了?!皰袇v井仰脅息”,也是絕妙的夸張之筆?!皰小薄皻v”兩個動詞的連用,顯出友人出沒在星宿之間,那山之高就不言而自明了。“危嘍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边@個描寫與《蜀道難》有異曲同工之妙?!斑B峰去天不盈尺”比后世民謠“離天三尺三”的說法更具夸張性?!包S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也以猿鶴面對高峻的山崖無可奈何的夸張描寫,反襯行路之人陷入困境。詩人還把神話傳說引入詩中,給這篇浪漫主義詩作增添了光怪陸離的色彩,“蠶叢及魚鳧”的傳說,形容歷史悠久,突出了蜀地自成一國與世隔絕的豐功偉績。“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等詩句,活畫出他們窮兇極惡,殘害生靈的猙獰面目,極寫環(huán)境的惡劣。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二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故鄉(xiāng)。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這兩首詩都是寫客居他鄉(xiāng)之感的,感的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
(2)林升的《題臨安驛》后兩句,哪兩個字最為傳神?請作簡析。
(1)李詩寫雖客居他鄉(xiāng),但面對盛情的主人,面對玉碗裝著的散發(fā)誘人香氣和琥珀光澤的蘭陵美酒,深深陶醉于比酒更濃的友情,早已忘記身居客鄉(xiāng),感情基調(diào)是興奮豪放的。而林詩從所見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華麗的高樓和靡曼的歌舞寫起,突出空間的無限量和時間的無休止,諷刺南渡的'士大夫之流茍安江南,醉生夢死,樂不思蜀,竟把杭州當(dāng)成了汴州,感情基調(diào)是沉郁悲憤的。
(2)“熏”和“直”最為傳神。“熏”寫出這些人被西湖的美景和歌舞深深陶醉迷戀,全然忘卻山河破碎的家國之恨,毫無憂患意識,將其終日沉迷醉夢之鄉(xiāng)烘托出來;“直”字強調(diào)了這一意味,更透露出詩人的憤懣之情。(4分)。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三
白酒剛剛釀好時我從山中歸來,啄著谷粒的黃雞在秋天長得正肥。
呼喚童仆為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著牽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飲,欲以酣醉表達(dá)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閃閃的劍光可與落日爭輝。
苦于未在更早的時間游說萬乘之君,只能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yuǎn)道。
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西去長安,只愿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四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翻譯。
李白坐上小船剛要離開,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倫相送之情。
賞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dá)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fù)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边@一評論是恰當(dāng)?shù)摹?/p>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五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昭昭嚴(yán)子陵。垂釣滄波間。
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
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
清風(fēng)灑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長嘆息。冥棲巖石間。
韻譯:
松柏生來就孤高蒼勁,傲雪凌寒且挺直,絕不會為討人歡喜,而改生為桃李一樣媚人的容顏。
它們的秉性光明磊落,就像那漢代的.嚴(yán)子陵,獨守操節(jié),自甘寂寞地垂釣于淼淼煙波碧水。
他本應(yīng)是天子的客星,卻在人間隱姓埋名;他淡泊持貧,視攀龍附鳳、升官發(fā)財為過眼煙云。
他見了天子,就像是相逢故交知已,長揖不拜;到后來,又飄然而辭,還歸故鄉(xiāng)富春山的煙波云際。
他的美名,如清風(fēng)飄翔萬里,吹拂四面,薰染八方;人們無限景仰,追慕不已,又深感他高遠(yuǎn)而無法企及。
嚴(yán)子陵松柏一樣的人格品質(zhì),令我贊嘆不已;我將像他一樣,隱居于云蒸霧渺的山巖水石!
詩的開頭,以“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起興,興中寓比,物我兩照,更見詩人風(fēng)神——孤高自守,傲視“桃李”;節(jié)直性剛,無視權(quán)貴。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六
寄韋子春(一作山中贈十四秘書兄)。
作者:王季友朝代:唐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食我山中藥,不憶山中人。
山中誰余密,白發(fā)日相親。雀鼠晝夜無,知我廚廩貧。
依依北舍松,不厭吾南鄰。有情盡棄捐,土石為同身。
夫子質(zhì)千尋,天澤枝葉新。余以不材壽,非智免斧斤。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七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guān)山上,出征的人兒思念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著窗戶遙望遠(yuǎn)在邊關(guān)難以入眠。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頭,密布的濃云籠罩著祁連山。
如今戰(zhàn)爭這樣殘酷頻繁,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這從軍生涯回家。
《關(guān)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zhàn)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xiàn)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于心,將邊關(guān)戰(zhàn)爭和征夫思婦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dāng)時也是多事之秋,戰(zhàn)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yuǎn)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為著筆點,既有了邊關(guān)戰(zhàn)事,更寫出了遠(yuǎn)征戰(zhàn)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征人遠(yuǎn)離親人的同情,對戰(zhàn)爭的譴責(zé),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與人民性,擺脫了宮體詩作內(nèi)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gòu)思設(shè)計的藝術(shù)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fā)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后四句則又轉(zhuǎn)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zhàn)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yīng)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gòu)思巧妙地突出:對戰(zhàn)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yīng)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云陣”和“戰(zhàn)氣”更見戰(zhàn)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蕩,殺氣迷彌。“復(fù)”更突出歸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全詩通過將士征戰(zhàn)四方的歷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戰(zhàn)爭盡快結(jié)束,表達(dá)了詩人反對戰(zhàn)爭,向往和平的心情。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徐陵奉命出使東魏,后因侯景之亂,被迫留在鄴城達(dá)7年之久,不得南歸。《關(guān)山月》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一首描寫邊塞風(fēng)光的詩。
作者簡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xué)家。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xué)士,常出入禁闥,為當(dāng)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并稱“徐庾”,與宋朝郭茂倩并稱“樂府雙壁?!比腙惡髿v任尚書左仆射,中書監(jiān)等職,繼續(xù)宮體詩創(chuàng)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至德元年去世,時年七十七,贈鎮(zhèn)右將軍、特進(jìn),其侍中、左光祿、鼓吹、侯如故,謚曰章。有四子:徐儉,徐份,徐儀,徐僔。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八
作者:李白朝代:唐體裁:五古關(guān)西楊伯起,漢日舊稱賢。四代三公族,清風(fēng)播人天。
夫子華陰居,開門對玉蓮。何事歷衡霍,云帆今始還。
君坐稍解顏,為君歌此篇。我固侯門士,謬登圣主筵。
一辭金華殿,蹭蹬長江邊。二子魯門東,別來已經(jīng)年。
因君此中去,不覺淚如泉。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九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親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lǐng)起:“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李白)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庇纱艘觥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里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當(dāng)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來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風(fēng)見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fù)平生壯志而悵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墜”的內(nèi)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見,聲可聞,情可觸,李白枯槁慘淡之狀,歷歷在目,令人潸然淚下!
“冠蓋”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dá)官權(quán)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將老”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這哪里有“天網(wǎng)恢恢”之事?鮮明的對比,深情的斥責(z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對惡勢力的強烈憤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詩才盡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慘,“身后”寂寞無知,又有何用呢!詩人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飽含著自己坎坷零落的無限心事。
此詩與前詩相呼應(yīng)。前詩以“死別”發(fā)端,此詩以“身后”作結(jié),渾然一體。前詩寫初夢,此詩寫頻夢;前詩寫疑幻疑真,此詩寫形象清晰;前詩重在對李白當(dāng)時處境的關(guān)注,此詩則表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詩憂懼之情獨為李白而發(fā),此詩不平之意兼含詩人的感慨。同為夢李白,題材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足見詩人高超的詩藝,同時又表達(dá)了人間之至真至誠之至情。
天上浮云終日飛來飄去,遠(yuǎn)游的故人為何久久不至。
夜晚我總是頻頻夢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還總說相見多不容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fēng)惡浪,擔(dān)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fù)自己平生之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才華蓋世你卻是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shè)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xí)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dá)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wǎng)恢恢:《老子》有“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wǎng)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wǎng)寬疏,對你卻過于嚴(yán)酷了。
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這首組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寫。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5年(天寶四載)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杜甫流寓秦州,消息隔絕,只聽聞李白被流放,卻不知其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于是寫成這兩首詩。而本詩是組詩中的第二首。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十
江淹嘗嘆古人遭時否塞,有志不伸,而作恨賦。太白此作,終篇擬之云。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墳毀。浮生可嗟,大運同此。于是仆本壯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賢,飲恨而歿。
昔如漢祖龍躍,群雄兢奔,提劍叱咤,指揮中原。東馳渤?,西漂??。斷蛇奮旅,掃清國步,握瑤圖而倏升,登紫壇而雄顧。一朝長辭,天下縞素。
至如荊卿入秦,直度易水。長虹貫日,寒風(fēng)颯起。遠(yuǎn)讎始皇,擬報太子。奇謀不成,憤惋而死。
若夫陳后失寵,長門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錦衣。春草罷綠,秋螢亂飛。恨桃李之委絕,思君王之有違。
昔者屈原既放,遷于湘流。心死舊楚,魂飛長楸。聽江楓之??,聞嶺?之啾啾。永埋骨于淥水,怨懷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氣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動天。執(zhí)愛子以長別,嘆黃犬之無緣。
或有從軍永訣,去國長違,天涯遷客,海外思?xì)w。此人忽見愁云蔽日,目斷心飛,莫不攢眉痛骨,?血沾衣。
若乃錯繡轂,填金門,煙塵曉沓,歌鐘晝喧。亦復(fù)星沉電滅,閉影潛魂。
已矣哉!桂華滿兮明月輝,扶桑曉兮白日飛。玉顏減兮螻?取,碧臺空兮歌舞稀。與天道兮共盡,莫不委骨而同歸。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十一
李白最著名的一首有關(guān)寫女性愛情的是一首五言古詩:長干行。
內(nèi)容如下。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yuǎn)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yù)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yuǎn),直至長風(fēng)沙。
《談愛》。
——李白。
文失比鶴遠(yuǎn),
章顯作罷恩。
愛書天下藝,
上古無傳人。
姚炫彩姍媥,
迪死欲遠(yuǎn)源。
拋頭入迷地,
棄天無纏綿。
馬神無往今,
伊藝枕敏眠。
俐雅飛翩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十二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作七絕《贈李白》的當(dāng)年秋天,李白也飛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睆闹辛髀冻鲈娙艘酪老e的深情。這了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了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詩歌首先飛道:“秋來相顧尚飄蓬?!薄跋囝櫋奔幢舜讼嘁??!吧小奔催€,仍然。意思是說,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會,但的如蓬草一樣,漂浮不定。這一句感是飛了李白被賜金放還,了杜甫在山東相會?!吧酗h蓬”形象地暗示了他們的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難展的苦悶。這里,詩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以“蓬”為喻體?!芭睢币环N植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飄蓬”或“飛蓬”的是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如,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逼渲械摹帮w蓬”感是用來比喻漂泊不定行蹤。這樣,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蓄蘊藉??梢哉f,這一句暗示了他們的生活處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悶。
接著飛道:“未感丹砂愧葛洪?!薄拔锤小奔礇]有成功?!暗ど啊奔粗焐?。道教認(rèn)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壽?!案鸷椤笔菛|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煉丹藥。杜甫曾經(jīng)渡黃河,也登李屋山去訪道士華蓋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袄ⅰ奔吹陀凇R驗槔畎缀投鸥Φ南矚g道教而無成,所以杜甫說“愧葛洪”。這一句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guī)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于煉丹求仙,實則暗示李白不要為自己處境傷感。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飛道:“痛飲狂歌空度日?!薄翱瘛奔纯穹牛涡院婪拧!巴达嬁窀琛奔赐纯炝芾斓娘嬀?,并飛出豪放不羈的詩歌。意思感是(李白)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言外之意感是,你李白雖然每天痛飲而狂歌,但終不為統(tǒng)治者賞識。這首先是對李白才華的賞識了贊美,同時也暗示了李白雖有才華,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和平臺。其中的“空度日”感是杜甫對李白放蕩不羈的詩酒生涯的感慨。當(dāng)然,在詩歌中,杜甫這種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fā),也是為自己而發(fā)的。
最后飛道:“飛揚跋扈為誰雄?!薄帮w揚跋扈”原指意態(tài)狂豪,不愛約束。現(xiàn)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古今詞義差別很大的。詩人杜甫用這個詞語,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狂蕩不羈的性格,而且也是李白了眾不同的人格的飛照。其中,“為誰雄”感是說又有誰來欣賞你的勃勃雄心。這一結(jié)句,詩人通過反詰句,強調(diào)了這位絕世天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寂寞,也增強了對李白的同情了愛憐之情。
此詩突現(xiàn)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感是杜甫對于李白的飛照。在這首《贈李白》中,正突現(xiàn)出狂了傲的風(fēng)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zhì)特征。
這首七絕,沉郁有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錢謙益在評注此詩時,獨注“飛揚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論,可謂獨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詩中的重要價值:“按太白性倜儻,好縱橫術(shù)。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故公以飛揚跋扈目之。猶云平生飛動意也。舊注俱大謬?!保ā跺X注杜詩》卷九)是說從新的角度和側(cè)面頌揚了李白的豪俠精神,并突出“飛揚跋扈”的飛動性。仇兆鰲注云:“飛揚,浮動之貌。跋扈,強梁之意??肌墩f文》:扈,尾也。跋扈,猶大魚之跳跋其尾也?!保ā抖旁娫斪ⅰ肪碇唬┐穗m感字注字,感詞注詞,但在《贈李白》中,卻是用來象征李白豪放不羈的精神。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為了強化全詩流轉(zhuǎn)的節(jié)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了“飛揚跋扈”,“空度日”了“為誰雄”又兩兩相對。這感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jìn)一步突現(xiàn)了李白的傲岸了狂放。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十三
原文:。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翻譯:。
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fēng)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注釋:
唐代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biāo)縣尉。左遷: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biāo):古地名,唐朝置縣,今湖南省黔陽縣。
楊花:柳絮。子規(guī):即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龍標(biāo):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總稱,在今湖南省西部。
與:給。
隨風(fēng):一作“隨君”。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qū)建立過政權(quán),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shè)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當(dāng)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十四
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
一起振橫流,功成復(fù)瀟灑。
大賢有卷舒,季葉輕風(fēng)雅。
匡復(fù)屬何人,君為知音者。
傳聞武安將,氣振長平瓦。
燕趙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為訪南遷賈。
1、橫流:指亂世。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夷項定漢,大拯橫流?!?/p>
2、卷舒:隱居與出仕。
3、季葉:季世、末世。
4、武安將,此喻指郭子儀、李光弼等唐軍將領(lǐng)。
5、“燕趙”二句:王琦注:“燕趙皆為祿山所據(jù),故期其洗清。周地謂洛陽,在唐為東京,秦地為長安,在唐為西京。宗廟社稷在焉,故欲其保護(hù)。”
6、南遷賈:指賈誼。
謝安石在東山,無心去匡濟天下。
一旦雄起,即平天下大亂,功成以后,又自個兒瀟灑去了。
大賢人有卷有舒,末世的人都輕視風(fēng)雅的人。
匡復(fù)之功要寄托與誰?你是我的知音者。
傳聞中武安將士,呼氣都能振碎屋瓦。
燕趙之地期待洗清,周秦之地才能保住宗社廟宇。
你登朝以后,如果皇上詢問,你別忘記推薦我這個貶謫到南方的賈誼。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祖籍隴西郡成紀(jì)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jìn)酒》等詩,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dāng)涂,享年61歲。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xì)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贈常侍禦。
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
壹起振橫流,功成複瀟灑。
大賢有卷舒,季葉輕風(fēng)雅。
匡複屬何人,君爲(wèi)知音者。
傳聞武安將,氣振長平瓦。
燕趙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爲(wèi)訪南遷賈。
最新李白詩原文及譯文范文篇十五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址瞧缴辏愤h(yuǎn)不可測。
魂來楓葉青,魂返關(guān)塞黑。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江南山澤是瘴疬流行之處,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消息?老朋友你忽然來到我夢里,因為你知道我常把你記憶。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夢中的你恐不會是鬼魂吧,路途遙遠(yuǎn)生與死實難估計。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靈魂返回是由關(guān)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梁,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里。
明:表明。
楓林青:指李白所在;
關(guān)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隴地帶。
落月兩句:寫夢醒后的幻覺??吹皆律?,想到夢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隱約可見。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fēng)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zhuǎn)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wǎng),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guān)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yuǎn)難測??!乍見而喜,轉(zhuǎn)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xì)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guān)塞,多么遙遠(yuǎn),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xì)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yuǎn),江湖之間,風(fēng)濤險惡,詩人內(nèi)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guān)屈原的典故?!盎陙項髁智唷?,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作者資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yuǎn)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