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節約糧食新聞稿300字 節約糧食新聞稿800字篇一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食品價格較上月大幅下降,尤其是小麥和植物油的價格。雖然食品價格從“非常高的水平”下降是“可喜的”,但人們懷疑這個好消息能否持續下去。
短期糧食價格或繼續下跌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托雷羅(maximo torero)在一份新聞稿中說:“糧食價格前景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包括可能影響未來生產前景和農民生計的化肥價格高企、全球經濟前景黯淡以及匯率波動,所有這些都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壓力。”
追蹤全球一籃子食品價格月度變化的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7月份較上月下降了8.6%。6月份,該指數僅環比下跌2.3%。然而,7月份的該指數仍比2021年7月高出13.1%。
根據期貨情況來看,短期糧食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跌。小麥、大豆、糖和玉米期貨價格已從3月份的高點回落至2022年初的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食品價格下跌的原因有需求和供應兩個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封鎖黑海數月后達成協議,恢復通過黑海出口糧食;好于預期的作物收成;全球經濟放緩,以及強勢美元。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市場、貿易和機構主管沃斯(rob vos)指出,美國和澳大利亞今年將迎來小麥大豐收,這將改善供應,因為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小麥運輸已經減少。
vos說,美元走高也降低了主要商品的價格,因為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計價的。
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被廣泛宣傳的聯合國支持的協議也幫助給市場降溫。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烏克蘭在2021年是世界第六大小麥出口國,占全球小麥市場份額的10%。
糧食價格仍有潛在上漲風險
然而,全球對俄羅斯是否會遵守協議的懷疑依然存在。俄羅斯在7月底聯合國斡旋達成協議幾小時后向烏克蘭敖德薩州發射了一枚導彈。沃斯說,貨運和保險公司可能仍然認為將糧食運出戰區風險太大。他補充說,食品價格仍不穩定,任何新的沖擊都可能導致價格進一步飆升。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農產品市場研究主管梅拉(carlos mera)上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即使有現有的協議,“只要戰爭繼續”,烏克蘭的耕地可能會繼續被破壞,這將導致明年的作物產量更少。
梅拉說:“一旦這個(糧食)走廊結束,我們可能會看到未來價格進一步上漲。”
此外,盡快從戰區出口足夠糧食也面臨壓力。
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的分析師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肥料價格最近有所下降,但仍是2020年的兩倍,可能會導致糧食價格再次飆升。
俄羅斯對天然氣供應的限制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天然氣是氮肥的關鍵成分。他們補充說,拉尼娜天氣模式也可能影響今年晚些時候的糧食收成。
節約糧食新聞稿300字 節約糧食新聞稿800字篇二
2022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10日啟動。“保障糧食供給 端牢中國飯碗”,是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的主題,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永恒課題。
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目前糧食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應充裕,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要清醒地看到,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人多地少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必須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
“農為政本,食乃民天。”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要堅持“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守好耕地紅線,扛穩糧食安全千鈞重擔。
糧食是種出來的,農民多種糧,我們飯碗里才能多裝中國糧。這些年,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一定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既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也要加強政府支持保護,實現農民增收和糧食增產同步發展。要創新經營方式,培育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融合。
端牢中國飯碗,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要充分利用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全面深入宣傳愛糧節糧舉措和價值觀念,宣傳糧食生產、收購、儲存、加工、消費全鏈條節約減損的有效做法,組織開展糧食節約、營養健康科普宣傳,積極倡導愛糧節糧的社會風尚,更好地讓“光盤行動”進餐廳、進家庭,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從寒露至霜降這半個月,正是秋收、秋種、秋管的大忙時節。糧食和物資儲備相關部門要推動糧食企業積極入市收購,讓種糧農民“落袋為安”,穩定種糧預期;農業農村部門要抓好秋冬種工作,千方百計穩定播種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為明春農業生產和夏糧豐收打下一個好基礎。
節約糧食新聞稿300字 節約糧食新聞稿800字篇三
眼下,全國秋糧收獲進入高峰期。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收獲已近六成,東北、黃淮海、西北主產區秋糧長勢普遍較好,玉米、水稻、大豆單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秋糧有望再獲豐收。
“今年年頭好,積溫也足,是個豐收年,大豆畝產在500斤左右,較去年增加五六十斤,玉米畝產在2000斤左右。”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夾信子鎮勇進村村民林海飛說,他們自9月末便開始秋收,目前已經完成了合作社所種植的500多畝玉米以及1100多畝大豆的收獲工作。
寶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強告訴記者,今年全縣作物種植面積289.82萬畝,年產量預計突破21億斤,預計在10月底前完成大部分作物的收獲工作。
在河南,10月7日,安陽市菜園鎮葛莊村的種糧大戶史國臣正在指揮大型收割機收割玉米,“今年玉米總體收成不錯,一畝地能收到1300-1400斤左右。”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全省秋作物已收獲10198萬畝,完成86%。
放眼全國,秋糧已收獲完成56.4%,進度同比快3個百分點。隨著各主產區進入集中收獲期,大面積收獲已全面展開。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主要包括中晚秈稻、粳稻、玉米、大豆等,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據農情調度,今年秋糧主產區大部特別是北方作物長勢較好,多個主產區秋糧增產趨勢明顯。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實現1.3萬億斤以上目標有把握。”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
而在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后,今年的糧食生產經歷了多重考驗,成績來之不易:要克服去年罕見秋雨秋汛、今夏長江流域局部嚴重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影響,還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風險挑戰。
好收成的背后離不開一系列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在秋糧生產關鍵時期,農業農村部派出25個包省包片聯系工作組、12個科技小分隊赴秋糧重點省和受高溫干旱影響重點地區開展技術指導,印發南方水稻抗高溫熱害等多個技術意見,因災因地因作物精準指導服務。
今年8月底,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至此,2022年中央財政累計下達補貼資金已達400億元。
此外,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一系列舉措著眼長遠,鞏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小麥、玉米、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根據規劃,到今年底,我國高標準農田將累計建成10億畝。
站在勇進村的山上向下俯瞰,成片旱能澆、澇能排、田成方、道路暢的高標準農田阡陌縱橫。“今年糧食能豐收,縣里統一修建的高標準農田功不可沒。”林海飛告訴記者,以前,田間道路狹窄、地勢低洼,還沒有排水溝,一下雨拖拉機時常陷入地里,耽誤農時。高標準農田修建完成后,開著車就可以到田間查看作物長勢,田間管理也方便不少。
目前,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13657億斤。
今年,在全球疫情擴散蔓延、國際環境復雜嚴峻的形勢下,我國夏糧豐收、早稻穩產,糧食價格也總體穩定。夏糧早稻豐收之后,秋糧也有望再獲豐收。
“當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應充裕、市場穩定,與國際糧食市場大起大落形成鮮明對比。”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說,這充分表明,我們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
吳曉表示,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糧食產需中長期仍將是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在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方面,我們還要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