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城西安古城西安實用篇一
今年暑假我游覽了西安。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建都。它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還有很多現代化的景觀。
到西安的第一天早上,我們去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著陜西出土的文物。但是我對精美的'商、周青銅器,漢、唐金銀器等都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人類的進化。最開始人們個子不高,漸漸地變高了;開始人們的手很長,慢慢地變短了;開始人們的眼眉很突出,像個屋檐似的把眼睛蓋住了,漸漸地人們的眼眉也不那么突出了,逐漸的演變成現在的我們。我想:現在我們是這樣,以后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呢?大概是大腦袋小身子吧!
傍晚,我們來到大雁塔。大雁塔并沒有吸引我,它門口的音樂噴泉卻搶了他的風頭。音樂噴泉還沒有開始,人們就已經把音樂噴泉的水池子圍得水泄不通,我擠進人群在噴泉邊上的臺子上坐下,腳丫不停拍打腳下的水,涼快極了。我感覺等待了200小時噴泉才開始。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不停的變換,還配合著五顏六色的燈光,呀快看!那像一朵花瓣落了,又長出新的,隨著花瓣的一落一長我的心也是一松一緊。噴泉一會兒像一座橋,一會兒成一個燈籠,音樂進入了高潮突然一個比其它水柱都高的水柱躥了出來,直沖云霄,劃出了一道白線壯觀極了。我好幾次快掉到水里去,幸好被媽媽拉住了,音樂一曲接一曲可我一點也沒看膩,媽媽幾次想把我叫走可始終沒能成功,直到音樂噴泉結束,人也散了,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古城西安,你不但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現代化建筑,真是令人留戀忘返。
古城西安古城西安實用篇二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大雁塔廣場,這里是唐代高僧陳玄裝從印度取經回來,要求皇帝建一座塔,用來保存經書。塔有九層、高六十四米,是陳玄裝親自設計的,有典型的中國建筑風格。原來“西游記”里面的唐僧真有其人!
接著是西安城墻,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明代古長城,是當時規模最完好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我驚嘆我們的祖先有這樣的能力和智慧,用雙手建造出如此雄偉壯觀的城墻。
然后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博物館,它再現了二千多年前秦朝威武雄壯的軍陣,它是世界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奇珍。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是我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規模壯觀,氣勢雄偉。每個士兵的樣子、表情、頭發、兵器、衣服等都不一樣。個個高大威武,身高1、8米左右,非常精神。站得筆直筆直的,眼神十分銳利。有的拿弓、有的拿劍、有的拿矛,還有很多很多。我驚嘆: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工匠有這樣精湛技術做出現代人都感嘆不已的陶俑。
聽導游說:秦國的軍隊講求布陣,第一排的士兵是弓箭手,第二、三、四排是手執彎刀的敢死隊,后面的才是用來戰斗的士兵。當雙方交戰時,一排弓箭手首先向敵人放箭,二、三、四排的敢死隊舉刀割斷自己的勃子,嚇怕敵人,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時,后面大部隊的士兵沖上去殺死敵人,從而取得勝利。我又一次驚嘆。
秦始皇陵是一個座落在驪山邊的大山崗。以現在的技術根本不敢挖開皇陵,就算打開了也沒辦法好好保護里面的東西。導游說了:國家五十年不考慮挖開。我希望下次來的時候能看見吧。
最后我們還去游覽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從紀念館里我還了解到我們國家很多人為保衛我們的祖國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在導游的再三催促下,我們帶著無盡的留戀踏上了歸途。在回賓館的路上,我為祖國深深感嘆:“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對自己和我們的祖國充滿了信心,因為我們都是炎黃的子孫。 現在我也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后也要為我們的祖國獻出一份力量!
古城西安古城西安實用篇三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遍長安花;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題記
每每提及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總有莫名的歸屬感。不知為何,我總是連自己也無法名狀。也許,就是因為這座古老古老的城市,纏繞了千絲萬縷的情牽。
夜色中的西安,古老的城墻在黑夜中被紅色的霓虹燈點亮,古韻中帶著喜慶,城墻下,這個古老的城市為我們講述著古老的傳說,摸一摸那厚重的城墻,有多少的故事在那里沉淀。鐘鼓樓的霓虹絢麗多彩,人潮涌動,驀然回首,仿佛時空將我們帶回了那繁花似錦的大唐盛世。
對于我這樣一個偏愛安靜的人來說,是不喜歡這樣喧鬧的都市的,但是,也正因為他是那么的古老而賦予了歷史的厚重感,讓我也不得不為之而傾倒,于是。我迷戀這種滄桑的歷史,沉醉在這古老的韻律。
記得,初到西安的時候是夏天的樣子的,北方的驕陽熱得是那么的肆無忌憚,好像故意要把這西北的豪爽大氣揮灑的淋漓盡致了一般。
是的,關中的漢子是如此的大氣,來到這塊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我算是真正領略了這雄厚的文化底蘊啦!早就聽說陜西有“八大怪”的風俗,但從未見涉足,知道來到這片豪邁的熱土。
當然,我沒有學過導游,也不會專業的去講解這座美麗的古城。沒到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對于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來說,“吃”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西安是鏈接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風味小吃。來到西安,自然少不了去逛逛那悠長悠長的具有強烈名族氣息的回民街了,來到這里自然地去品嘗一下這里的西安特色小吃——羊肉泡饃啦!大氣的老碗乘著熱氣騰騰的泡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用這里的句子講就是“嘹咋啦!”
漫步在繁華的街區,看一路似錦繁華,累了,倦了,找個地方停下來,來一份來自秦川的“涼皮套餐”這是由獨具陜西風味的秦鎮涼皮,臘汁肉夾饃和關中自己生產的飲料。那是另一番風味的。
記得,在“八大怪”中有這樣一句“面條像褲帶”是的,這就是西安出了名的褲帶面,又寬有場的手工扯面,一兩根足以讓你吃的相當滿足的。西安位于我國秦嶺淮河線以北,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城市,俗話說“南米北面”,是的,白鹿原千萬糧屯,產出的小麥亦足以做出像褲帶面,(biangbiang)面,臊子面,蘸水面等各種各樣的特色風味小吃。
說道這樣的歷史文化古都,有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漫步其中,就如同走進了一座上下數千年的歷史博物館,絢麗多姿,氣象萬千的風物名勝盡收眼底,櫛次鱗比的現代摩天高樓與古色古香的帝王宮殿、塔樓和諧一身,久遠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蓬勃發展的現代氣息,讓我頓生一種淺薄與渺小。
西安是王權霸業之地,西安的上空更是充滿了藝術的靈光。在這片西北貧瘠的土地上出現了黃帝、秦始皇、漢劉邦、李世民、武則天。這樣的歷史人物,讓西安這片歷史的天空增添了厚重的歷史神韻。西安,如同一杯千年的老酒,甘醇而又清香。
西安是文化藝術圣地,溢光流彩的西安,佇立在藝術的靈魂之上。信天游之悠美,安塞腰鼓之壯美,戲劇秦腔之豪邁,演繹著這個歷史名城的靈魂。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具有3100年的都市發展史,如果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比做一部精彩的歷史劇,那么這部戲劇的一半都在西安上演。西安與北京、南京、洛陽、開封、杭州等并為我國的六大文明古都。杜甫曾這樣評價這座城:“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遍長安花;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西安的歷史太濃厚太沉重,西安的大手筆太豐富太博大,隨便列舉一個地方,其碩大巍峨的光輝幾乎都能照亮整個世界。行走在西安的巷道路旁,稍不小心,就可能會踩上一塊記載著中華文明悠遠歷史的秦磚漢瓦;西安的風景名勝也太多——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興慶宮、凌云閣、曲江池、芙蓉園、樂游原、大明宮……數不盡數,書不盡書,讓我在西安的那段時間里,無論在感官上,還是在精神上,我都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是呀!西安曾讓多少文人騷客為之揮墨丹青的城池,我也曾有多不喜歡這樣的喧嘩的都市呀!而今,我卻被這座富有歷史厚重歷史的文化都市而駐足,也許,當多年以后,待我塵埃落定,不在漂泊,那么也許這座古老的美麗的城市將是我的選擇。
他們都說,愛上一座城,只是因為留戀這個城里的某個人,那么不知何時我卻愛上了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它給我了陌生的歸屬感,只因為它的深沉,那么我也將像你一樣,這樣靜靜地,靜靜地等待著這座城市里讓我牽絆的人。
古城西安古城西安實用篇四
我愛你,古城——西安!
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開放的成就,我出生的這個城市——古城西安,隨即跨入了二十一世紀,同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城市換然一新。
站立在古城墻上,西安那清秀迷人的風貌,筆直寬廣的油柏馬路,林立的高樓大廈,交錯而不堵的立交橋,完整而無損的古跡盡收眼底。還有那環繞城市的一環、二環、三環和繞城高速,風格不同的各種建筑物和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增色不少,頗面而來的新鮮空氣沁人肺腑,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瞬間充滿了活力。
走在大街上,車輛和行人川流不息,街道兩旁都是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樹木和一幢幢錯落有致的高樓;高級商場、豪華門面、名牌老鋪和五星級酒店等一個接一個,金銀珠寶、高級裝飾、精致工藝品等展現在櫥窗里,顯得琳廊滿目;還有那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和天南海北的各種特色風味小吃隨眼可見。古城墻的護城河、環城公園形成了一道道獨特的景象,無論在樹蔭下、草坪邊,還是在別致的石桌石凳旁,有聊天的、納涼的、看書的,還有年長們吼秦腔和跳舞的。這一切都展現了古城—西安的人文精神。
入夜,各色的地燈、路燈,還有那高樓大廈的霓虹燈變幻多端,發出五光十色的光芒,點亮了整個古城,一眼望去,真還分不出東南西北方向。大街小巷燈火通明,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最值得我們古城人驕傲的是大雁塔北廣場修建了全亞洲最大的音樂動力噴泉,它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前來觀賞;還有大雁塔南廣場的大唐不夜城以及大唐芙蓉園、曲江遺址公園更是華燈明亮、燦爛輝煌;大唐西市美食街也吸引著前來的游客和美食家。這一切都向人們乃至全世界展示著中國文化十三朝古都——西安,永不褪色的風采與魅力。
有誰還曾記得西安城以前的交通嗎?公路上的汽車排放出黑煙,總會讓人覺得喘不過氣來;急促的喇叭聲,使人心煩意亂,急躁不安。而如今,天橋、地鐵,“二環四射”的高速公路、高鐵和動車都給我們帶來了快捷、方便、低碳、環保還實惠;生態綠化、園林綠化及治污減霾等。這些都實現了我們西安人近些年來的低碳生活夢,更為我們的城市生活心愿增添了許多的色彩。
我愛你,古城——西安!愛你的美麗而璀璨!更你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古城西安古城西安實用篇五
我們在西安的最后一站是參觀著名的西安古城墻。
從景點的介紹中,我了解到這座城墻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西墻、南墻、北墻總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城周有觀敵臺98座,四周均有登城馬道,有垛口5984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比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古城墻。
對于這些數字我是沒有什么感覺的,我也不太明白什么叫城墻。等我來到城墻下抬頭一看,馬上明白了所謂城墻就是保護一座城的墻。可不是嗎?你看它多高啊!足有三四層樓那么高。你看它多厚啊!而且不是普通的厚,它的厚度有15米,竟然大于它的高度,足可以并排開四五輛汽車!在沒有飛機、坦克、大炮的古代,這座城墻真的可以說是穩如泰山了。順著城門邊的樓梯上到城墻的頂上,這種寬闊的感覺就更明顯了。
在城墻頂上,我仿佛覺得自己是站在長城上!可不是嗎?這座古城墻和長城有蠻多相似之處呢!都是那么的巍峨雄偉,都是用于抵御外敵的入侵,而且古城墻頂的兩邊也像長城一樣有圍墻,靠著城外的那一面墻很高,比大人的身高還要高出許多,圍墻上有一個個長方形的垛口,這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觀察敵人或射殺敵人用的。城墻上還有一些和長城上一樣的瞭望臺。
我在城墻頂上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想象:靠城外的圍墻比靠城內的圍墻要高出許多。真奇怪,為什么不修得一樣高呢?后來回來看資料才了解到,靠城內的墻只是為了免得士兵掉下去而修建的,只是起基本的安全防護作用,所以不必修那么高。而外墻是為了抵御外敵,是打仗用的,所以要修建得高于士兵的身高,這樣才能保護士兵。而且我還看到古城墻頂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里低,原來這是為了讓雨水快速流走,城墻頂上不會積水。
我站在古城墻的頂上往下看,城墻內外都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西安這座古城所體現出的古樸美與現代美的完美結合。
西安,匆匆一游,就帶給我極大的震撼。我一定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