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演講稿搞笑勵志的故事篇一
帕森斯先生跨出旅館,一個乞丐正沿著大馬路走過來。
這是一個瞎眼乞丐,脖子很粗,長著絨毛,衣領和口袋上滿是油膩。他拄著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駁駁的舊拐棍,肩上還搭著一條褡褳。顯然,他還賣點什么東西。
瞎眼乞丐剛嗒嗒嗒從他身前走過,他剛邁動步子,衣衫襤褸的乞丐立即轉過身來。
“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確不是,不過我這兒有些小玩意兒。”
“我不抽煙。”他說。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兒,略略感到有些煩惱和尷尬。
乞丐把錢裝進口袋,“十四年了。我是‘韋斯特伯里事件’中的一員。”
帕森斯先生咳嗽了一聲,但這個瞎眼小販興奮的繼續講著。
“入了保險,”帕森斯先生重復了一句,“是的,那正是——”
“你想知道我是怎樣瞎的嗎?”乞丐喊道,“當時,我最后一個跑出去。樓房在不斷爆炸,我們都知道,沖出去才能活下來。當我沖到門口,后面有人揪住我的腳。先生,他比我壯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從我身上爬了過去!我躺在那兒,毒氣把我包圍了,還有火在燃燒,藥品在......”他頗為熟練地抽動了一下鼻子,滿含著期望,默默無語地站著。
“這就是那個故事,先生。”
“不完全是。”帕森斯先生說,“故事是真的,除去信口雌黃的部分。”
“信口雌黃的部分?”他粗野地哇哇叫著,”哎呀,先生——”
“事實和你講的不同,是你把我拉回去并從我身上爬過去的,是你比我壯,馬克沃德特”帕森斯緩緩的說。
演講稿搞笑勵志的故事篇二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勵志成功,始于信念》。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在非洲的一片茂密叢林中,走著四個皮包骨頭的男子,他們扛著一只沉重的箱子,在密林里踉踉蹌蹌地向前走。他們跟隨隊長進入叢林探險,課時,隊長卻在任務即將完成時患疾病二不幸長眠于叢林中了。
于是,打開箱子一看,竟是一堆無用的木頭!就這么個故事,看起來隊長給了他們一箱無用的木頭,其實,他卻給了他們行動的目的,使他們獲得了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生命。這個故事啟示著我們學習、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奮斗目標。
聾啞人跳起了美麗的千手觀音,盲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雙腿下肢被截去而重新駕駛飛機返回藍天……許多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這些殘疾人卻把它們變成了現實,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也更被它們堅韌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著必勝的信念,朝著目標,永不放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確定了奮斗目標,如何才能堅持不懈,如何才能永不放棄,那就必須要有行動的計劃、成功的信念,這是你行動的向導,是你挖掘和運用體內潛能的催化劑。
如果你認為自己十分突出,你就真的會很優秀;如果你想象渺小,你就會落后于人;如果你想象勇敢,你就會真的無所懼怕;如果你想象輝煌,你就會變得很偉大。
因為當你行動之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要做之事的每一個細節,梳理心路,然后把他們深深銘記在腦海中,當你行動的時候,你就會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同學們,勵志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的實現要有成功的信念,從現在開始,讓他們在你的想象中成為現實——去感受它們、經歷它們、相信它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看到它們最終變成現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稿搞笑勵志的故事篇三
一朵朵浪花就是童年這個大海中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也有咸。一些不懂事的時候干的傻事,就是咸咸的。今天,我就給你展示一個“咸的浪花”吧。
記得六歲時,外面流行“非典”,所以媽媽不讓我隨便摸東西,并給我吃預防藥。
有一天,爸爸給我帶回幾條小魚,我高興極了,又蹦又跳,心想這回有伙伴來陪我了。從那以后,我每天寫完作業都會來看看小魚,我心情不高興的時候,看看它們,心情會變的高興;心情高興的時候,看看它們,心情會更高興。從此,這幾條小魚成了我的“知心朋友”。
這就是我的一件傻事,傻得讓我流淚,那淚水是不是咸的?這就是我童年的一朵咸咸的浪花。
演講稿搞笑勵志的故事篇四
大家好!
這則廣告引起了哈里的極大興趣,因為他就是做推銷工作的,并且他認為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推銷員。
經理微笑道:“很高興你來應聘,但你拿什么來證明你是最優秀的呢?”
哈里回答:“我愿意接受你們的任何考驗。”
哈里拍拍胸脯,說:“這太容易了!”然后,他帶著一箱糖果樣品離開了商店。
回到家,哈里擬好了一個推銷線路圖,然后信心十足地走出了家門。他按照線路,從這家商店走到那家商店,從這個社區跑到另一個社區,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推銷那些糖果。
然而,一天下來,他一箱也沒賣出去,因為糖果質量太差,白送都沒人要。第二天如此,第三天還是如此。
第四天早上,哈里回去見經理。
“哦,是誰?”經理睜大眼睛,問道。
哈里說:“把這一千箱糖果推銷給你的人。”
演講稿搞笑勵志的故事篇五
傳說,康熙求才若渴,一旦發現,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聽說一位和尚很有學問,便請他來宮中下棋。康熙連輸三盤,出上聯試和尚:山石巖下古木枯,此木為柴。此聯析巖、枯、柴三字而成,文字連貫。不料,和尚隨口而出: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聽,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對得無懈可擊,心中十分高興,便委以重任。
咸豐年間,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氣,但傲氣十足。有一天,他來到一家學館,見兩個學童正在讀書,便想賣弄文墨,于是同兩學童對句。卜昌冷笑道:兩火為炎,既然不是鹽醬之鹽,為何加水變淡?一學童笑著對道:兩土為圭,既然不是烏龜之龜,為何加卜成卦?卜昌一聽罵他是烏龜,氣得滿臉通紅。另一學童見卜昌丑態,也對道:兩日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為何加口便唱?卜昌一聽氣壞了,可兩個學童對得文韻俱佳,也無可奈何。
北宋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訪蘇東坡,大吹佛力廣大,佛法無邊。坐在一旁的蘇小妹便有意開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聽,也反戲她一聯: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蘇小妹和佛印的妙對,就是利用析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戲謔,妙趣橫生。
唐伯虎才思敏捷,寫有一副膾炙人口的析字聯:十口心思,思國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巧妙之處在于把十口心合成思字,八目尚合成賞字,而又串成一氣,文義通暢。
據說,有兩姓聯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舉行婚禮這天,一客人贈聯祝賀: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上聯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聯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雙方的姓氏,又反映了雙方的愿望,幽默詼諧之中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西湖天竺頂有一座庵寺,叫竺仙庵,庵邊有個泉眼,泉水極其清冽。有兩個脫俗靜心修道的人,經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嘗。有一聯懸于庵門: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個山人。上聯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竺拆成二個,仙拆成山人。把道士在庵中的情境寫得惟妙惟肖。
解放前,三水縣的群眾寫了一副諷刺地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公局的對聯:八面威風,轉個彎私心一點;大橫尸樣,勾八去有口難言。對公局諷刺有力,入木三分。還有一副規勸抽大煙者的對聯:因火成煙,若不撇下終是苦;官舍為館,人能回首便成人。上聯把煙字拆成因、火,勸戒:執迷不悟,永遠受苦。下聯把館字拆成官、舍,指出:迷途知返,一片光明。成了一副治療毒癮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