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概括篇一
1、趣舍萬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內“悟”通“晤”
二、古今異義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縱、無拘束。今:放蕩
2、列坐其次古:旁邊、水邊今:常用義為質量差
3、亦將有感于斯文古:這些文章今:常用義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諸懷抱懷抱古義:胸懷抱負。今義:①抱在懷里;②胸前;
5、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6、所以游目騁懷所以古:①表憑借,用來。今:①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7、俯仰一世俯仰古義:形容時間短暫。今義:低頭抬頭
8、俯察品類之盛品類古: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今義:物品的種類
三、詞類活用
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少,年齡輕的人,長,年齡大的人。均是形容詞作名詞。賢,賢德之人,形容詞作名詞。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名詞作動詞,等同,把看作一樣。
3、齊彭殤為妄作。“齊”字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詞作名詞
5、名詞作動詞①映帶左右環繞②一觴一詠喝酒
6、動詞的使動用法,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奔馳,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使(懷)興,即:使感嘆產生,
四、一詞多義
(一)臨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進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高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概括篇二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概括篇三
(1)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彎曲)
知明而行無過(“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天賦)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曬)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達到)
(2)古今異義
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參
古義:驗,檢查。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參加,參考。
疾
古義:強。例:聲非加疾也(這里指聲音宏大);疾風知勁草。
今義:疾病,快。
假
古義:憑借,借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金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
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用心
古義:思想意識活動。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3)詞類活用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繩則直(直:形作動,變直)
(4)特殊句式與固定格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
高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概括篇四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
2.名詞作動詞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③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動詞作名詞,心得,收獲。
④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②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3.形容詞的使動
①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弄錯,使……錯。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知。昏暗:使動,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詞作動詞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副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高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概括篇五
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今義: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攻趙)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于是相如前進缶)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鄙卑下賤
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