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包粽子篇一
--2017利群安捷村企抱團端午裹粽子比賽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宏揚傳統民俗文化,特舉辦2017“端午粽飄香〃文化進企業”迎端午裹粽子比賽。
一、活動主題:
端午粽飄香〃文化進企業
二、活動目的:
為了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通過包粽子比賽來感受濃濃的端午氛圍,傳承傳統文化。
三、主辦單位:
利群村 安捷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四、活動時間:
2017年5月31日上午9點
五、活動地點:
安捷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活動室
六、活動具體內容
1、至活動室簽到,少兒之家同學參與學習。
2、由村工作人員講解端午傳統習俗。
3、比賽。
4、評委評分,參賽者教導少兒之家小同學裹粽子。
5、頒獎。
七、報名參賽方式
1、報名方式。本次比賽由利群村12對參賽家庭組成,每個參賽
家庭由兩代成員組成,(安捷復合材料2對)。
2、比賽方式。在15分鐘內,參賽家庭裹粽子30只。
3、評分方式。評分采用百分制,其中時間分30分,質量分55分,材料分15分,得分保留兩位小數點。
4、具體評分標準。
時間分(30分):選手完成裹粽子任務后,即舉手通知評委,記錄完成時間。比賽全部完成后統一計算時間得分,第一完成者得30分,第二完成者得29分,依次類推。
材料分(15分):配套材料能物盡其用,得15分。按類減1分評.
八、獎項設置
本次比賽分設一等獎1個家庭,二等獎2個家庭,三等獎3個家庭。
九、準備物品
肉、米、繩子、剪刀(安捷)
橫幅(村)
證書(村)
獎金獎品:按每個家庭人數計算,一等獎:50元/人;二等獎:40元/人,三等獎:30元/人。共440元。(村),紀念品每人一份。
端午節包粽子篇二
端午節快到了,我要親手包個可愛的.小粽子。
媽媽買了一大捆粽葉,水草和燒肉。
我迫不及待想包粽子,媽媽先叫我把粽葉黑色那頭給剪下來。雖然剪得不好看,可還是剪完了。
媽媽把粽葉洗一下,放入開水中泡,“這樣可以跑軟點兒,一會兒好包。”媽媽邊說邊用筷子攪一攪。
我問:“我看到要折漏斗形,怎么折啊?”媽媽拿出兩片粽葉,手捏著兩頭,一彎,一個“漏斗”就成型了。我拿出一片小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一彎,呵呵!折好嘍!
粽葉舒服地在鍋中“桑拿”。
媽媽從袋子里取出燒肉,放在案板上,拿起刀把橙色硬的部分切去,剩下的投入碗中,“好了,咸的有這些就夠了。”我拿起硬的部分吃了一口,又香又脆,真好吃啊!
用什么做包粽子的繩兒?我說:“用水草!”媽媽說:“用塑料的!”最后決定,一半用水草,一半用塑料繩。
粽子的餡兒有:紅棗、燒肉和糯米。
準備工作做完了。
端午節包粽子篇三
粽子有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每遇端午,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飄溢著甜絲絲的粽子清香。粽子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我國民間很受歡迎的食品之一。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去學習了做粽子的方法。
我們先準備好材料:糯米、紅豆、粽子葉等。然后,把糯米和紅豆浸泡在水里,等一定時間后把糯米和紅豆從水里拿出來瀝干,把這兩樣東西混起來。接著,把粽子葉卷成一個圓錐形,在里面填上餡,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從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卷起來,然后把上面的粽葉襄下來捏住,再把多余的粽葉左一圈,右一圈,直包到沒有粽葉為止。最后用線把粽子打個結,就完成了。
大家包的粽子各式各樣:有迷你型的、有大號形的、有歪歪扭扭的、有“四不像”的,有的只包出了三個角,逗得我們大家哈哈大笑。大家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各個心滿意足。
端午節包粽子篇四
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我和家里的大人們一起來到奶奶家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們家的習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著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奶奶家包粽子。
在包粽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粽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奶奶家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里。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出香味,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我們包在粽子里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臺里,一到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制成的小罐子里,大人們拿著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后,再放到鍋里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并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后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后,我們坐在沙發上,開始包粽子了。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后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余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粽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粽子的斜側面繞個小結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著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粽子尾,大概一個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經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么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嘞紅了。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是甜蜜蜜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的結果!
端午節包粽子篇五
今天一早,正在睡懶覺的我被媽媽揪了起來,揪就揪吧,還在我耳邊大吼“起床啦!太陽曬屁股啦!”我發誓,當時我的耳膜真的快被震穿了。在老媽的威逼利誘下,我十分,非常,特別不情愿的坐了起來,穿衣服。
刷牙時媽媽還在嘮叨“我說你這熊孩子,速度還能再慢點么,早飯要冷了。”吃過早飯,我又被拖著去了菜市場,買了一大把粽葉,又買了些其他東西,而我,很榮幸地做起了搬運工。回到家,媽媽立刻拿來一個大桶,在里面倒入清水,將粽葉泡在里面。隨和又拿了些小米和蜜棗放在籃子里。接著便開始包了。
我還是個新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媽媽包,邊看邊學。只見媽媽拿起兩三片粽葉,重疊在一起,左手那么一扭,就形成了一個筒狀。然后用勺子舀了一些米,又拿了一個蜜棗放在筒里,用余下的粽葉一層層包裹起來,最后用草繩緊緊扎起來,免得煮的時候松開,一個粽葉就保好了。
看著媽媽包,我也忍不住了,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粽葉,開始包……一開始包的不怎么樣,不是沒扎緊就是米放多了或放少了。不過熟能生巧嘛!我一個接著一個包,越包越好。
很快,粽葉被我們用完了,粽子也下鍋了。不一會兒,粽子就熟了,我輕輕拿起一個剝了皮,咬了一口,嗯,真好吃,甜而不膩,酥而不軟,讓人吃了想再吃一個。
端午節包粽子篇六
每當端午來臨時,小孩子是最興奮的,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奔向廚房,提醒正在做早餐的媽媽,要包粽子啦!
端午節的象征就是粽子了,坐在飯桌旁,你一定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種香氣是粽子散發出來的。每種粽子都有不同的餡料,不同的餡料吃下去,也會有不同的心情。粽子本身的香味,與吃下粽子后心情愉悅的“香氣”融合在一起,讓空氣都更加香甜,讓整個家都充滿愛意。
包粽子,包粽子,包裹粽子的棕葉可不能少啊。光滑的綠葉上一條凸起的青綠色的葉莖將整片葉子點綴的更亮麗。紅色偏深的的紅棗從“高空中”掉進水里,濺起幾朵小白花,棗子周圍還蕩漾著波紋。紅棗們浸泡在水中,用溫水的話,就是蒸桑拿了。
我們讓紅棗們在享受一回,先去到一點白米飯吧。
只要把一粒粒白米飯洗凈,將綠色的粽葉包成圓錐形,米飯們都會乖乖滑落進粽葉中。再拿起意猶未盡,對“桑拿”流連忘返的紅棗,像投硬幣一樣“扔”進雪白的大米中,再撒入一點米,將如丹頂鶴的紅冠的棗子蓋進去。把粽葉門關閉后,繩子就過來幫忙,為了不讓它們泄漏出來而一圈一圈地纏繞著,一個粽子就誕生了!
家人一人一個,就擁有了甜美的香,開心的香,幸福的香。
家鄉過節習俗,端午節粽子“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棒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