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賽龍舟賽龍舟篇一
滅火行動組
總指揮:?
成員:
通訊聯絡組
組長:
成員:
疏散引導組
組長:
成員:年級部主任 各班主任 上課教師
安全防護救護組
組長:
成員:校醫 校車司機
1、任何人員發現火災后,應立即呼叫附近人員參與滅火救援;火災現場或附近區域的工作人員聽到呼叫后應立即趕往失火地點,在1分鐘內組成第一滅火力量,并立刻報告學校相關領導,確認火警后,迅速通知本單位義務消防隊員(保安)向起火部位集結,并通知保安隊隊長楊治剛,在3分鐘內組成第二滅火力量。報119火警電話。
第一滅火力量處置步驟:
① 發現險情,撥電話通知相關領導;
③ 距安全通道或安全出口近的員工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向安全地點疏散;
第二滅火力量處置步驟:
① 相關老師接到報警后,迅速組織單位第二滅火力量到場處置,同時撥打“119”電話報警,及時啟動相關建筑消防設施。
② 行政值周領導確認火災后應立即啟動應急廣播,向各區域人員通報火災信息,引導大家有序疏散。單位疏散引導人員負責通過呼喊等方式通報火情,告知各樓層師生及時疏散。
2、第二滅火力量到場后,迅速組成滅火、搶救、疏散和警戒等工作組,其中滅火組負責利用滅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設備進行滅火;搶救組負責攜帶搶險工具搶救周圍受傷人員以及貴重物資;疏散組負責疏導人員,引導被困人員從最近的安全出口撤離;警戒組負責趕赴各個安全出口處,開展現場警戒工作,設置隔離區,維護現場秩序。
(1)、報119火警電話的,嚴格按照下列程序執行:
①、拿起話筒撥“119”號鍵,直至聽對方回話。
③講清起火部位、燃燒物品、火勢大小、火場面積,起火部位可分為:寢室、教室、食堂等;燃燒物質可分:油、一般物質。
④講清報警人的姓名、聯系電話號碼,以便隨時聯系。
(2)、消防值班人員,并迅速切斷火災區域的電源。
(3)、現場總指揮人按照人員分工,確定各行動組,做好組織救人和火災撲救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根據各組工作分工,立即組織以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為重點的人員疏散和滅火工作。
1、疏散引導組:
打開火災現場安全出口,及時疏散師生, 派人在每個安全出口處保障疏通消防通道暢通,維持秩序,引導人員有序展開疏散。
2、滅火行動組:
火災確認后,現場保安應立即取用滅火器和消火栓啟動進行滅火,同時啟動火災現場周圍消防隔離措施。在火災初期志愿消防隊員應就近取消防器材趕赴火場支援,幫助困難人員離開危險區域。當火災發展進入猛烈階段后應及時撤出,待消防部門趕到時指引消防車輛及大樓內的消防栓位置,配合公安消防人員進行滅火。
3、通信聯絡組:
保持與119指揮中心的`通信暢通,及時報告火情。保持總指揮與疏散引導組、滅火行動組組長的聯絡,統計疏散人員。
4、安全防護組:
立即準備相關的防護器材及裝備,做好受傷人員的救護工作。
消防隊未到場時:
2、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組織人員全力實施救人;
3、組織人員做好現場的維護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4、組織人員進行火災撲救,重點保護重點部位,防止火災向相關區域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危害。
消防部隊到場后:
2、立即配合做好受傷人員的救護工作;
4、派出專業人員配合公安消防部隊火災撲救人員進行火情偵察;
5、配合做好火災現場秩序的維護工作。
1、火災后,在火災區域設立警戒區,保護好火災現場,消防安全責任人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查明原因(注:在回答外界調查或新聞媒體時,一律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人接待,任何人不得以假設、推理等來捏造事實)。
①、最高領導人清點人員,了解人員安全狀況;
③、清衛人員在上級指派下幫助清理火災后的現場;
④、安保人員清點各種消防器材,并作好記錄。
3、舍務安全處在火災后要做好總結,尋找本身的原因與不足處,進一步完善消防工作和制度,規避責任,并書面形式向學校領導匯報。
賽龍舟賽龍舟篇二
《賽龍奪錦》一課,意在把對我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社會文化生活與兒童的觀察能力、社會生活能力等的培養、激勵兒童團結拼搏進取的精神結合起來。
陶老師的課目標定位準確,設計科學合理,新穎獨特,課堂上氣氛活躍,師生、生生互動和諧,教學效果也比較理想。
幾個活動、游戲都能較好的體現本課的宗旨。教學內容也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師生,生生互動和諧,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觀念。
另外,在處理教材上做到了有取有舍。教師上課不但要準確制定好教材目標,還要靈活運用教材。這節課上,陶老師恰當的處理了教材,選擇了三個話題:一、搜索端午節;二、我們的合作競賽游戲;三、感受成功與失敗。這樣的取舍使得教學突出了重點,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一方面在有限的課堂上能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老師的課上不好,效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是教學思路不符合老師的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
陶老師的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從猜謎激趣,了解端午節,觀看賽龍舟后談感受,到學生表演、做實驗、唱兒歌,明白團結協助是制勝的法寶;最后在游戲中感受成功與失敗,并寫下自己的體會,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層層遞進,真實的反映了教學內容,同時也是符合學生的實際。
在教學上,教師既要完成常規的教學,又要有自己的創新,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陶老師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了“暢游動物王國”的活動情景,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后采訪,使學生從表演中悟出道理:團結協助互相幫助的重要性。接著,又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折筷子的實驗,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都體現了教師在教學思路的獨創性。
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引導學生將獲得的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中,把本學科的知識與其他相關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又要讓學生把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相關的學科中去,解決相關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靈活性,多樣性。陶老師的課就體現出了這點。如,在課堂上有猜謎語的,資料展示交流的,欣賞錄象的,談感受的,讀詩歌的,表演的,創設情境活動等,這些教法都體現了多學科的相通。
在課堂上陶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注重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如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真是團結合作的好榜樣。你們組贏了,祝賀你們……老師的肯定,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又如,活動中結合同桌合作、交流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來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游戲中老師問問學生,你們為什么要成群結隊地飛翔?請問你們個子這么小,怎么能搬得動這只大青蟲呢?你們獲勝的法寶是什么?另外,陶老師還參與學生的'活動,如學生表演大雁、螞蟻等團結合作的情景時,老師適當的導語和適時的采訪,一句句富有童趣的話語,無不激勵著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師生的情感,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起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陶老師在課堂上的教態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終面帶微笑,給人以親切感。從學生在觀看賽龍舟片段后采訪談感受,到師生合作表演,到學生的“妙筆生花”游戲,老師都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或與學生交談或給學生示范,都體現了教師一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另外,陶老師很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品德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品格高尚的人。陶老師在課中通過活動、游戲等形式,力求讓學生體會團結合作,努力向上的快樂,引導學生有勇氣嘗試富于挑戰性的活動,積極進取的精神。
學生收集資料是在品德課中老師們遇到的一個難點,如何培養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能力,陶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當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資料時,陶老師都會問一句,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收集這些信息的,其目的是讓學生養成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了解收集資料的途徑,在陶老師的教學目標中也體現了這一點。
結合這節課的情況,我要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而我覺得這節課也還有可供我們思考的地方:1、當學生猜到粽子時,能不能給他們看實物,條件允許的話可讓學生品嘗一下美味的粽子,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2、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還要斟酌。3、老師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時,可以適當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提高學生對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是藝術,品德課是最富魅力的課,它折射著人性的光輝,更需要教師用心去對待,去呵護。課堂不一定完美,但我們希望通過一次次有意義的活動,一次次深刻的反思,來追求更高的教學藝術。
賽龍舟賽龍舟篇三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里,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愿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看完比賽,我上網了解了關于“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賽龍舟賽龍舟篇四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以鬧元宵,賽龍會為題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龍是中華遠古時期所崇拜的圖騰,龍是中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這不,我們班就展開了“鬧元宵——賽龍會”的班會活動。
活動規則很簡單,參賽者(當然是全班同學)拿出自己精心準備得“龍”。(作品的形式不限,無論是畫的龍、龍的'詩、龍的手工制作……都行)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優勝者,每一組的優勝者要派出一名代表發表獲勝感言。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活動的日子。活動剛一開始,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絞盡腦汁”做出的作品躍躍欲試。一大組的同學個個得意洋洋地把作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講臺上,神采飛揚,讓其他同學別提有多羨慕。投票結束后,作品沒被選上的同學拿著自己的“戰敗品”垂頭喪氣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相反,作品被選上的同學,一個個精神抖擻,喜上眉梢,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心愛的“寶貝”被送到“神圣殿”——窗臺。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環視了我們二大組,看的我毛骨悚然,有一種還沒上場就要被“敗陣”下來的感覺。
時間過得真快,四個大的決戰很快就有了結果。接下來的環節就是每個大組選出一位優勝者代表發表獲勝感言。這時,同學的興奮勁和吵鬧聲戛然而止,全班同學就像被霜打過的茄子,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可沒過幾秒又砸開了花,這次可不像展示作品那樣積極,大家你推我讓,一下子都顯得“彬彬有禮”。最后,由于我的作品也被選上了,我們組就把這“難得”機會推給了我。我也“毫不客氣”地接受了。
我落落大方地走上講臺,聲情并茂地向大家講訴了我獲勝的心情和感受,我把心中的喜悅和大家一起分享。隨著獲勝者代表一個又一個地發表獲勝感言,“鬧元宵——賽龍會”在同學們一遍又一遍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了。
“鬧元宵——賽龍會”看似一次簡單的班會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卻受益匪淺。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沉淀,象征著出類拔萃,不同凡俗。我們作為班上一員,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必須要有團結凝聚,奮發開拓,誠實守信的精神,也只這樣,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富有朝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騰飛崛起。